查看原文
其他

对决,让"研课”真实发生! | 榆林线下培训学习随笔

新网师 2024-01-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杨文静工作坊 Author 屈小娥

转载 | 杨文静工作室作者 | 屈小娥编辑 | 张明坤


  写在前面的话

研学而感

                乌云压顶遮烈日,
                细雨偶至送凉意。
                塞上古城论桃李,
                争芳斗艳浸香气。

 这是625日,参加构筑理想课堂.语文榆林线下研讨活动后的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出的文字。


前奏


仲夏的榆林,也许是因为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新教育朋友,所以收起了往日的炽热,用最温情的空气表达着这座城市的热情好客。这样的天气,这样的豁达氛围,我们在高新一小副校长张玉梅同志的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中和校长冯班连的充满对新教育的笃定与敬畏的致辞后,高新一小的报告厅里一场场“对决”——构筑理想课堂.语文”的新教育线下研课活动 ,拉开序幕。

这场对决,不是一场简单的我讲你听的培训学习,没有内卷,更没有人躺平,而是在专家、学员平等对话中,不断的进行思维碰撞,求同存异,经历着:聆听—反思—质疑—研讨—解惑的轮回的对决中,一步步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对决


 第一轮对决:教材解读。
新网师《人间词话》与《中小学阅读教学设计》讲师刘广文老师用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解读着《白鹭》的诗意之美,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带着老师们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揣摩文本背后的情感;在对文本的一句句的解析中,给老师们渗透着如何让孩子走进语言,通过辨析语言,对比语言,来激活孩子对语言的敏感度的方法。
这样的能让学员豁然开朗的研修,才是真正的

第二轮对决:备课与说课。
沿着刘广文老师的解读思维,老师们开始现场实践——备课,40分钟的时间,靠自己的感悟力先是自主解读文本,分析学情,设计流程,然后集思广益,合作研讨……随着时间一点点的划过,新一轮的对决又开始——说课与点评进入白热化阶段,或赞同,或质疑,或建议……各种发声的交织,让老师们体验着新教育构筑理想课堂的新理念,新思想带来的震撼。
这种可以引发老师们共鸣的研修, 才是真正的“研”!

第三轮对决:上课与议课
围绕小组现场设计的《白鹭》第二课时,高新一小翟颜妮和榆林二小刘瑞麟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同台擂比,他们上课风格虽各有千秋,但设计理念却是惊人的相似——感悟白鹭的诗韵美。是什么让他们不谋而同?不是抄袭,更不是互相商讨,而是他们真的听懂了刘老师的话,也认可了刘老师的观点——唤醒孩子的经验,唤醒孩子的情感。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的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他们勇敢的“试水”,成功地引发出现场老师思考的教学的“盲点”——部编版教材到底以什么为“宗”?然后沿着“盲点”再次开始“对决” ——或认可,或疑惑,或思辨……直至达成一致,有了共识——教材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以学生学情为前提,以要素训练点为主线,围绕文本,站在编者、读者、教者、学者的角色中不断推敲,反复碰撞,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出目标,规划适合学生的学习策略,让课堂学习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真实落地。
这种让人有所顿悟的研修, 才是真正的

不知不觉中,随着落日的余晖投洒在窗前,我们的研课拉下了帷幕,但我们的思绪却走进了深度的思考——文本解读与教材解读本质区别在哪呢?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怎样落实更有效?小学语文的“小”的意义又该如何理解……这一切的深度碰撞与思考,让我们不得不说——这才是真正的“研”!


后记


一天的研课在紧张而有序中结束,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法用有限来衡量的精神与力量。
第一 ,专家们用蹲下身子与学员平等的沟通的行动向我们诠释着:什么叫虚怀若谷;
第二,市局领导的高屋建瓴的决策告诉我们:专业成长才是硬道理;
第三,新网师义工的全力以赴,让我们感受到:因为热爱,所以愿意的执着! 


相关推荐

为着同一目标,共赴精神盛宴 | 榆林线下培训侧记(1)一改传统培训模式,探索构筑理想课堂 | 榆林线下培训侧记(2)
活动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新网师视频号↓↓↓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
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
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