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辉霞:剖析思维困点,突破认知局限 | 《构筑理想课堂》研课

王辉霞 新网师 2024-01-09

作者 | 王辉霞

审核 | 刘凤娟 李勇

编辑 | 任思颖





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很多,学生课前课后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是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同理,一次研修活动,教师研修前后认知观念的变化,也是判断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评价。

6月25日,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线下初中英语研修班在榆林七中举行。在制定研修方案时,我想:如何能让参加研修的教师突破经验局限,朝向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让课堂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从而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总目标?

01

备课篇

1.小组团建,集体备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很难改变。除非是在他人分享中产生顿悟,方可逐渐改善。因此,小组合作很关键。

首先是破冰组建,确定组名、组长、组号,既需小组合理分工,又要小组凝聚智慧,同时也是组员融合一体的练习。Hope Team,Wisdom,Super T, Dream Team……10分钟后,每个组名背后都有大家共同的研修愿景。

2.框架解读,支架支撑

按照新网师《构筑理想课堂·英语》研课磨课“八要素”有效备课框架,我向大家解读框架要素之间的联系与背后理论。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包括单元教材分析和所教课时的文本解读,通过白描式解读,了解编者编写内容(What)、如何编写教材(How)和为什么如此编写(Why),既要看到单元教材的“大花园”,又要洞察本课时的“小花小草”。明确课堂上“教什么”学情分析:教材是全国多地通用的,但学生是不同的。教学设计是否适当,还与自己教室里的学生相关。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 ”“学习和生活经验”等。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有什么”和“缺什么”。

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可操作、可检测、适当的教学目标,知道课堂要向哪里出发。

重难点:结合以上四点分析,思考本课时的教学重点(考点)和难点(学生易错点),并预设如何凸显教学重点、如何突破学生难点。

预习单:在以上四项内容分析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也是基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学生的认知特点,基于学科知识的内在规律,依据《课标》《教学用书》(或其它资料)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编码和整合的自主学习单。

教学过程:不仅指一般的教学流程,还包括具体的活动,包括教师活动——教学板块和学生活动——个体学习清单,以及活动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个缩略的教学图谱,显示重点词、句、语法等。 

教学反思:是提升元认知能力和实现自我成长最好的路径。 

在这个教学设计框架基础上,我提醒大家备课时关注“主题语境”“语篇类型及内容”“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项内容。随后,大家按照发给他们的“有效备课框架”表完成个人文本解读。然后通过大家初备——研讨——合备,形成最终小组合案,展示分享、相互借鉴。

02

说课篇

按照方案计划,小组合备之后,抽取说课组,以“七说”形式,分享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教学设计与意图。

现场备课,抽签说课,大家全程高度紧张,输出力也超级棒。说课组抽到第七组,通过“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 “说重、难点”“说教、学法”“说教学流程与意图”“说板书设计”,把整节课的设计呈现立体在大家面前。

由于是集智合力完成的说课稿,第七组的分享,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尤其是说“板书设计”环节,展示教师一边画一遍讲,高山、海滩、博物馆还有NewYork,形象直观,又能说出组织活动的意图,让大家眼前一亮。

接下来,其他小组采用1+1的评价方式(一个可借鉴亮点和一个可完善建议),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这种评价方式依据的原理是激励认可基础上,帮助展示组提升认知。大家畅所欲言,敢于用批判性视角看待问题。比如大家都叫好的简笔画,其中一个小组却认为课堂上这样画浪费时间,因为本节课的重点不再动词短语的学习上,而是谈论假期的句型(尤其是一般疑问句型),不如直接PPT出示省时。看,这个过程即思维碰撞,突破认知的历程。

小组代表发言后,我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肯定本组成员高效产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教材文本解读要站在单元教学基础上,不仅限于本课时内容,这样的解读分析,才能更全面更深入。教学流程要有实体内容,而不是只有步骤等。实际上,在“七说”内容中,教学流程最为重要,内容是“教什么”( What);流程是怎么教(How);意图是为什么这样教(Why)。三者是个整体,才能设计可实施、可操作的有效“教学流程”。

03

上课篇

下午主要活动是上课、观课议课。上午活动结束时,抽取的上课组是第六组。我和搭档徐卫芳老师私下说,第六组即将无法好好午休了,这么短的时间备出一节课,真替他们捏了一把汗。

第一节课

实际上是我想多了——榆林的老师太优秀了,他们Teamwork做得相当好,分工做事,给大家呈现了一节非常棒的示范课,基本达成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参与度”“ 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榆林七中的孩子们太厉害了,七年级的学生轻松完成八年级的学习任务,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这节课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按照课堂表面的呈现, 是非常完美的课,但我们又知道任何课都不是完美的课,哪里可以更完善呢?

我分配各个小组不同的观课任务,有目标观课。具体观课任务有以下几个:

1.学习目标是什么?每个活动指向哪个目标?在课堂中的达成度如何?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哪些听说教学策略?效果如何?

3.在教学活动中设计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分属哪个水平(识别、分析、评价、运用)每个教学活动是否有关联?

4.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有哪些(师生,生生,学生自评)?效果如何?

5.课堂流程是什么?课堂综合效果怎么样?

观课教师要以白描式手法观看上课教师每个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问题层次、评价、整体效果等。按方案要求,其中十名观课教师代表入组观课,但因为着急安排上课,忘了这个安排。

中肯是评价最好的品质。在肯定优秀做法的基础上,真实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才能让授课教师在原来的实践基础上拓展思维,完善做法。

优点显而易见,授课教师的英语学科素养实力很强,队友之间的互助,都是上一节优秀示范课不能缺少的因素。就如每节课都不是至善至美一样,这节课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

一是目标要显现。因为没有出示学习目标,观课教师不清楚本节课设计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无法判定是否达成了目标。

二是解读要深入。遵循教材编制和学生实情确定“教什么”。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对话很多围绕的是Wh-疑问句,很少使用一般疑问句。而本单元的核心句型是Did为首的一般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这个句型也是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一定要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句型刻意练习。

三是板书设计要体现教学缩略图的意义。如果板书重视形式忽略内容,就失去了板书的意义。

四是要关注学生前概念。在《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中,提出学习的三条原则,第一条原则是:“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课堂。如果他们的初期理解没被卷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掌握所教的新概念和信息,否则他们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它们,但仍会回到课堂之外的前概念。”

如何阐释第一条原则?即学生在上课前,要有充分的自主预习,这样就有了对新知学习或清晰、或模糊朦胧的知识前见,经由课堂上精确练习,清晰的更加确定,模糊的变清晰。

第二节课

第二节课是我上。内心是有很多不确定的,不知道学情,不清楚设计内容多少、活动难度大小是否将影响学生的发挥学习。心里没底,是因为以往示范课通常在其他班先演示一遍,看看时间、流程等是否有问题。这次是突然受命,有点防不猝防,内心无底。

我这节课是结合“预习单”支架,先学后教。并按照佐藤学课堂三重对话实施课堂教学。但是却出现了拖堂的问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预习单课前没有完成,不了解学生前概念。

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第一次拿到预习单,不知如何下手很正常。为了让参加研修教师清楚预习单的意义。我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继续完成,并耐心等到所有学生完成。这样就发现了学生的学困点是预习单“Task3”。

了解了学生学困点之后,针对这一活动,集中练习,突破难点。

2.活动多,问题有深度,也是课堂“慢”的主要原因。

比如,一个听力材料,采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增加了输入量。但凡事皆有成本——占用了太多时间。

3.趣配音没有弹幕,难度大。

因为学生无法配音,只能把这个本可以出彩的活动pass掉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除了“拖堂”,老师们认为这节课价值也非常大。如下:

1.预习单的运用:学生课堂上不从零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前见困点,有效实施教学,真正建构经验。

2.大单元教学观:目标是在单元Big idea的基础上设定的,能够显现编者编写意图。比如本节课的核心句型是“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What did you do?””Did you …?” 

3.目标统领一切:整节课活动、练习反馈、总结梳理等都围绕目标进行,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从不会到会,可视化。

4.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课堂之上,润物细无声。通过英语活动观的支撑,设计关联性很强的活动,以及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学生身体的静,实则是思维的动。

5.学生小组合作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基础上提升小组凝聚力。

6.英语活动观凸显课型观:能体现“听说课”的特征,视频导入、完成不同形式的听力练习、看视频配音、角色扮演、组内连环对话等,任何一个活动都与“听”“说”相关。

7.中考链接:课堂达标测评与中考题型相关,这样做的目的无疑可以提升成绩,还可提升学生英语自信。

教师课堂上的冷静,不以完成授课任务为己任,而以学生学会为目标。

……

任何事情,做了就有价值。这次遗憾是下次完善的前提,好的做法是自信坚持的理由。

大家分享了观课感受之外,我又针对本次研修活动做了理论指导与课例分享,让老师们对初中英语教学框架有更深的认识。

这次研修,我把一天的活动当作一节课进行,参加研修的老师分成不同小组完成一天的研修任务,并进行了积分,最后,结合积分多少,选出四个优秀组奖励。

这一天研修活动,老师们也经历了“研修三重对话”,从而自我剖析思维困点,突破认知局限,实现观念改变。

往期回顾

对决,让"研课”真实发生!| 榆林线下培训学习随笔

亲临线下,共读教育经典  | 榆林线下培训学习随笔

 明早五点不见不散

◆  ◆  ◆  ◆  ◆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163.com投稿请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新网师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点赞鼓励作者,分享传递知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