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干货丨如何区分电影中的致敬,借鉴,恶搞,模仿或是抄袭?

2017-02-28 青年电影人的 开拍学院

致敬


1.致敬是取意,点到即止,画龙点睛,但是龙身已成;


2.致敬的作品本身已经有足够的知名度,甚至已被看做经典;


3.作者希望受众能看出来,甚至会急吼吼地告诉受众。目的是借此增加文章说服力抑或影片的感染力,致敬相当于有名望的前辈来提携晚辈,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4.致敬即作者怀着敬意地借鉴。


如特吕弗在《四百击》后对安德烈巴赞的致敬:




杜琪峰对黑泽明的致敬:



另外再加上一点致敬和抄袭的对比。


从受众的角度来看:


如果他们看过原作,就会明白这就是致敬;


如果他们先看了这则故事,还没看过原作,等他们看过之后,也会明白原来我这则故事的部分立意是从哪儿来的,而不是相反,而抄袭则不会。


写到这里值得留意的是,我们整篇文章的讨论都将集中于道德的思考层面,而不在法理层面。


因为在《著作权法》当中并没有“致敬”这一概念,甚至于也不并存在“抄袭”,只有“复制”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并不存在这些概念的体系当中对他们加以讨论。况且生活本身是先验于法律的,法律只是作为生活某一片段的反映,并不能僭越解答来自于生活的疑窦。


所以接下来我们暂且抛开法律,只从道德层面,根据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来区分这几个词。下来我们看与致敬的反面——抄袭。


好吧,我刚才论述的时候已经顺带举了一个反例——我上面那段话就是抄袭。虽然只是抄袭了一两句,而且为了文章的通顺而改换了字句,但还是抄袭。


这是网友chan Ben的部分回答,加上了这一句话就是引用。但是本身并不包含致敬的成分在。如前所述,致敬的对象一般已是公认的大师或者著作,提出他可以为文章增彩。但很明显chan Ben同学并不符合这一定义。


这是抄袭的大致思路:


如果标注上出处,会显得自己很low,甚至会让读者出戏。一般作品都讲究“移情”,让读者沉浸进去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对“陌生人”的引用,会产生了一种间离效果,去思考你引用的这个作者是谁,读者的思路会逃逸出作品本身,这显然妨碍了作品的流畅阅读,既然引用不了名人名言,那还不如当成是自己创新的。


抄袭:


1. 文字表达、台词、桥段等等不加注明直接使用;


2. 被抄袭的作品大多数没太大名气;


3. 抄袭者不愿让人看出来;


4. 对抄袭的判定大多是由于一成不变地抄袭桥段或者大段的文字表达;


5. 对IDEA的重组表达一般不被认为是抄袭;


注:剽窃从词意上来看,比抄袭更加恶劣,抄袭的篇目也更多。


引用:


1.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对应到影视作品多被称作借鉴/盗用桥段;


2.引用作相比原作更有名气;


3.引用是为了达到更好地效果,愿意让人知道有哪位名人还站在自己这边。


借鉴则是一种创新,不过常被抄袭者、盗桥者当作挡箭牌


我们上篇讲过艺术作品是对各项素材的杂糅,昆汀这段话可作为一个注脚:


“其实我的每部戏都是这儿抄点儿,那儿抄点,然后把他们混在一起。如果不喜欢,观众大可不看。我就是到处偷桥段的,是偷,不是他妈的致敬。”


昆汀真是够坦荡,不过应该指出,昆汀的影片并不是他所谓的“抄袭”,而是借鉴、是艺术的杂糅。在这里面有他自己的创新,甚至他所谓的“到处偷桥段”,到了他的影片里已经是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了,已经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了。昆汀的影片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他自己收藏的音乐(杀死比尔),有他自己的叙事结构(低俗小说)。


同样地还有基耶斯洛夫斯基


“我并不觉得盗用有什么不可,如果前人走过了这么一条路并且证明是对的,那你就不得不立即盗用他(谁翻译的,真是够烂的)……我从电影场景和问题的解决中盗用了一些镜头,就像我盗用故事而到后来我甚至不记得从哪儿盗用的一样。”


说是“盗用”,这实际上已经是创新了,那些“事实”和“素材”到了他们的影片已经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他们表达的是自己的立意和想法。


再看经常被人提及的《XX公寓》,这则是典型的“盗桥”,里面最主要的桥段,以及由此引发出的戏剧效果全部都是来源于《生活大爆炸》,因为里面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模仿,核心还是他人。


我们可以大概总结一下


借鉴:


1.已经是一种创新,作品里面有自己的想法;


2.比原作甚至更进了一步;


3.是艺术化的杂糅。


再引入一个与致敬相似的概念——“戏仿”,如果经常看周星驰的影片就能明白什么是戏仿:


比如《赌圣》,星爷学《赌神》电影当中出场的慢镜头,一步一步跨着走进来。


戏仿(恶搞)本身已经是再创作,里面有自己的精神内涵。


戏仿:


1.对原作的再创作,是一种创新;


2.取“意”;


3.通过夸张、戏谑的手段,达到某种滑稽、讽刺的效果;


4.通常具有某种后现代性与对经典的颠覆性;


5.戏仿者希望读者知道。


抄袭者害怕读者知道原作,戏仿者担心读者不知道原作。这近似于背景知识,如果不了解被戏仿的原作,那么这个作品的效果很可能也会打上折扣,因为戏仿根本上是依附于原作的再创作。


另外戏仿通常是后现代艺术作品中常用的手段,比如《大话西游》里周星驰所念的那段深情告白的那个”如果……一万年“,刘镇伟后来笑谈是对王家卫的调侃。


后现代,消解宏大叙事,解构经典,戏仿是其手段之一(另外两种是黑色幽默和拼贴)




致敬:


致敬具有「跨文本性」,它有意识地和原文本产生对话关系。若无对话,则致敬无意义。通俗地说,致敬需要观众看懂出处。对原文本来说,被致敬可以丰富它的经典性。对新文本来说,运用致敬,通过和经典文本建立联系可以增强自己的可识别度。

恶搞:


恶搞是调侃、嘲弄、颠覆方式的致敬,也具有「跨文本性」,和原文本产生对话关系。恶搞的目的,是产生喜剧效果。恶搞在丰富原文本经典性的同时,又解构了它的经典性。


抄袭:


抄袭不具有「跨文本性」,它封闭于新文本内部,不和原文本产生关系。通俗地说,抄袭不希望观众发现出处。因此,抄袭和致敬的区别还体现在,抄袭内容平静地潜伏在新文本中,不令观众出戏;而致敬内容会让观众短暂出戏并联想到当下文本之外的文本,也就是说,致敬内容在文本基本功能之外,还拥有另外一层附加值。

借鉴:


借鉴也不具有「跨文本性」,至少它对观众观看新文本没意义,新文本始终是独立存在的,但研究者可以探索,找到艺术家之间的传承。借鉴是借用前人的方法,来说自己的话

模仿:


模仿和借鉴的区别很小,或许可以说,模仿是缺乏创新性的借鉴。

抄袭和模仿的区别,在于是否自己付出了劳动。抄袭基本是不需要劳动的,复制粘贴就够了,而模仿需要亲自重新做一遍。在其他艺术比如文学和音乐中可能很明显,如果文字和音符高度相似,那就是抄袭,但在电影中不太容易识别,因为电影没有文字和音符那么具体的基本元素可供重复。电影在判定抄袭时,所涉及的对象一般都是在剧作层面,像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而在技巧和技术的层面,比如布光的方法,表演的风格上,模仿的人很多,却很少被指控抄袭,因为重新做一遍也是自己劳动的结果。


作者:江寒园、magasa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奥斯卡最佳影片丨《月光男孩》:突破常规的黑人电影


微课报名 | 听电影——用声音让电影鲜活起来

课程辑录 | 后期美术不简单




关于开拍学院


开拍网(www.kaipai.com)旗下

助力青年影人成长的学习型社群

官方网站:www.kaipai.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