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众号越订越多,反而越读越蠢?这里有一个好办法

2016-10-18 人神共奋的李刚 人神共奋

网络订制化阅读好像小孩子偏食,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

我们的选择更丰富的同时,我们的视野却更狭窄,思想更狭隘。

用专业编辑的方法来规划我们的阅读来源、控制我们的阅读习惯,不是更能享受“传统编辑模式”和“网络订制模式”的优势吗?


1

2005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那一年,有两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第一件是在CNNIC的年度报告中,“娱乐休闲”的上网需求首次超过了“获取信息”的需求。


那一年,我还在玩“天涯”,我的直接感受是,天涯以前最热的版块,从“关天茶舍”、“天涯杂谈”,变成“娱乐八卦”、“情感天地”。


另一件是芙蓉姐姐的走红。


网络娱乐化的另一个结果是,“表达意见”的需求超过了“学习知识”的需求。


今年的川普与希拉里的两次电视辩论,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媒体的民意调查大多认为希拉里小胜,而网络上的民意大多认为川普大胜。


中国的情况也一样,每次有争议的网络事件,双方在辩论之后都相信,自己才是获胜的那一方。


为什么一个人只选择看到自己相信的东西,对于其他意见视而不见?为什么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反而加大了彼此的“认识鸿沟”,让我们愈加偏执?


美国社会学家卡斯•桑斯坦称之为“部落极化”(tribal-polarization)效应,并归咎于网络阅读的缺陷:


“差异的人群起先并无固定想法,且彼此立场也似乎差别不大,但仅仅因为在网络上阅读和看到的东西不同,结果走向了不同的极端”。


2

看似无限丰富的阅读选择,并不代表你能拥有选择的能力。


今天,手机上的主流阅读来源包括三种: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交推荐订阅模式;

以今日头条、天天快报为代表的机器自动匹配模式;

以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为代表的传统编辑推荐模式。


前两种模式,都高度依赖阅读者自己的订制,它们的缺陷显而易见:朋友圈里最流行的内容都是最主流价值观的东西,它很容易让你觉得世界上的人都只有一种看法。


机器匹配依赖你过去的阅读喜好,那更危险,不但让你觉得你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更意味着你不会再有进步。


网络订制化阅读好像小孩子偏食,我们只看见自己想看的东西,只认同我们原本认同的思想,只参与我们一直在参与的讨论。人群分敌我,思想简化为红绿灯,网络使我们的选择更丰富的同时,却让我们的视野更狭窄,思想更狭隘。


所以很多人认为,应该保留更多的时间阅读纸媒,阅读那些被编辑推荐的东西。


果真如此吗?


3

传统媒体时代,我们接触到的内容都是编辑精心挑选好的。


以一本文化生活类的杂志为例,它们通常的结构好像一顿营养丰富、主次分明、菜色丰富、口味平衡的大餐:


首先是言论、视觉、资讯、新知这类短小的文章,好像几色精致的冷盘;

打开胃口后,就是几篇主题相关、角度各异的文章组成的封面专题,好像是主菜;

接下来是各种栏目,好像不同菜式、不同口味的特色菜去平衡餐桌上每一个人的需求;

最后是个性化、作者化的专栏,好比餐后水果甜点。


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特点,但是传统编辑非常注重营养平衡,尽管是为了满足大众不同的口味,但客观上讲,有助我们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每一个媒体都有自己倾向,但是传统编辑也非常注重观点平衡,以前就算是像《南方周末》、《环球时报》这样倾向性明显的时政媒体,也会注意引入不同立场的文章。


传统媒体的好处是营养平衡,不容易惯出我们挑食的坏毛病。但问题在于,为了这个平衡,我们又要放弃那些个性化的东西,那些对大部分人无意义,对自己却很有价值的内容。


换一个思路吧,用专业编辑的方法来规划我们的阅读来源、控制我们的阅读时间,不就能同时享受“传统编辑模式”和“网络订制模式”的优势吗?


给“自杂志”当“编辑”,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


4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规划自己订阅的公众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阅读来源。


从对自己的作用上讲,一般微信公众号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内容:


新闻资讯类、自已从事的专业类、文化思想类、生活兴趣类、幽默搞笑类、情感美文类,还有自媒体特征最强的作者专栏类。


按照一个专业编辑的思路,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1、 我的特色是什么?


你的特色来源于你最关注的领域,它们构架了你知识体系的主干,形成了你的核心能力。


它们至少来源于三类号:一是提供专业领域的丰富资讯的号,一是提供知识深度的分析、方法论的号,另外一类是专注底层思考的号。


比如我现在的工作与电商有关,我关注了一个提供电子商务、一个立足互联网行业资讯的号、三个行业大牛的个人专栏号、还有一些思考营销、科技的人文思想型的号。


2、我如何变得更牛?


一个人的进步来源于不同的视角,这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需要你不断反思甚至颠覆自己的旧看法。


因此,尽量不要让某一种类型号的超过你一半的订阅数。有人做广告创意,结果关注了一堆广告创意的号,没必要。


我在创意、艺术、影视、心理、财经、职场、历史、科幻、科普、房地产、教育、文化评论等各种方向都有自己关注的号。


此外,在涉及价值观的领域,尽量要有平衡对冲的观点,比如前段时间的万科股权之争,如果你看到的文章都是支持某一方面的,那就说明你的关注的号价值观过于单一。


3、控制“杀时间”的阅读


这个不多说了,90%以上的微信公众号,尤其是新闻资讯、幽默搞笑、情感美文类,都是帮人们消磨时光,我称之为“杀时间”。


这类号主要帮你调节情绪、积累谈资,每类只保留一个号吧,反正内容大同小异。


5

网络阅读降低了我们的阅读成本,但另一样东西的成本却丝毫没有变化,就是我们的时间成本。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阅读一类内容的时间变长,必然降低另一类内容的时间。


我把手机阅读的时间分为两类:


一类是相对固定安静,又不想进行传统阅读的时间,基本上是指晚上8点到11点。


如果把这段相对完整的时间分为三段,建议这样安排:


第一段时间:深度阅读


这段时间的特点是精力比较旺盛,思想比较集中,更适合阅读一些相对有深度、篇幅比较长的内容,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文化思想类、作者化的专栏,另一类是传统媒体发布的超过5000字的深度报道。


这两类内容,如果放在稍后一点的时间,我们很有可能看不完,或者影响我们的睡眠。


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的置顶功能,方便我们首先阅读这类需要一点自制力的内容。


第二段时间:垂直阅读


这段时间我们的精力开始不足,集中度开始松懈,更适合阅读那些相对刚需或感兴趣的内容。


一类是行业资讯,一类是专业分析和专业方法论,一类是生活兴趣爱好。


此类内容应该占了大家大部分的订阅号,所以在阅读之前,有必要先切换到“编辑模式”——用十几秒的时间,判断一下内容是否值得阅读,是精读还是浏览。否则,会陷入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三段时间:睡前阅读


此时,我们的情感美文、鲜鸡汤辣鸡汤、人生故事、哲理金句就可以登场了——如果你一定要看的话。但千万记住,它们的作用是心理按摩,帮我们宣泄情绪、进入梦乡,而非吸收营养。


当然,一定要挑文字优美的,尽量放弃文摘类的号,而选择作者原创专栏类的。


还有一个小经验,在脑袋碰上枕头之后,我喜欢回忆一下今天阅读的内容,据说可以让知识进入更深层的意识之中。当然,仅仅回忆内容就行了,千万别思考,否则影响睡眠别怪我。


除了整块的时间,另一类是真正的碎片时间,比如环境吵杂的交通工具上、排队等候的时间、无聊的饭局等等。


此时,你手机里积累的那些新闻资讯、幽默搞笑类的内容就比较合适了,所以,千万不要把晚上的整块时间用于阅读这些“杀时间”的内容。


6

最后简单谈一谈,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机器推荐类APP,应该如何阅读?


我曾经两度把“今日头条”删了,因为忍受不了首页推荐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内容,还有满屏的“王宝强”。不过现在还是装上了,因为我想明白一件事:有问题的是我自己,要不是手贱,忍不住去点开那些内容,机器怎么会给你推荐呢?


我和几个朋友开玩笑,说他们以后招人,可以先看看应聘者手机里的今日头条,看看机器给他们推荐什么内容,就知道这个人的品味如何。


相亲也可以嘛,自我介绍完,先交换手机,看今日头条。


之所以机器推荐阅读类APP有必要保留,因为它克服了社交推荐的缺陷。


我们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包括微博),大多来源于朋友的转发,但还有一些小众垂直的内容,以及一些负能量的内容,都不适合在朋友圈里转,还有一些写得不错的号,因为粉丝数少,也很难进入我们的视野。


此类APP靠机器算法学习我们的兴趣点,可以帮我们找到这一类小众的内容。


当然,想让机器推荐优质内容,就要让它认为你是一个“喜欢学习、爱好广泛”的优质阅读者。


怎么做呢?在看这一类阅读APP时,你得像在朋友圈里一样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千万要控制自己的大拇指,别点社会新闻、别看热点新闻,尽量挑一些小众的、垂直的、不太在微信里看到的内容。


在点之前不妨想一想:点一下,浪费的不是马上的几分钟,而是以后若干个“几分钟”。


7

从我个人来说,我喜欢阅读这样的文章:


如果它是短小的,它一定要引发我的思考,如果它是长文,至少不要让我觉得浪费时间;

如果它的行文很随意,它的文字必须考究,如果它的文字很华丽,至少思想要配得上文字;

如果谈论平凡的日常生活,必须有认真的态度,如果它讲了一个严肃的观点,又必须给人阅读的乐趣;

它可以让我笑一笑,但这并不应该成为它出现的唯一理由。


这是我的阅读标准,每次在我开始动笔写字时,我觉得,这也应该是对自己的要求。


相关热文

人人都能评论的年代,最不值钱的是立场,最值钱的是思考方式

你那不是知识,顶多是横店的布景

时间就是金钱,看上去我在拖延,其实我在炫富



每周两篇原创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人神共奋”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