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酒斩华雄:头衔和实力哪个更重要?

白藏阁 白藏阁 2023-04-08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是几千年来恒久不变的道理。很多时候,一个人会不会自我包装、自我炒作,似乎比他有没有真才实学更重要。比如在著名的《三国演义》中,我们就能找到很多作证。

  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董卓的将领华雄耀武扬威,阵前连斩几员大将,吓得十八路诸侯无人敢前去应战。

  这时,轮到关羽出场了。关羽当时还不是武圣,只是个没人知道的小卒,所以他的开场白也很普通:“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

  不过罗贯中这里并不吝啬笔墨,补充了一段对关羽英雄气概的描写:

  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这样的猛将兄,因为没有一官半职,当时的总盟主袁绍和袁绍的弟弟袁术是怎么怼他的呢?

  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也?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

  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这两个人都是话语权掌握者,他们看重的并非你有没有真才实学,并非你是不是真能斩了华雄,而是你外面穿的那一身“衣服”——关羽你一个弓手,也配出去单挑?



  当关羽提刀上马,斩了华雄回到营帐,“话语权”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

  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在袁术看来,斩了华雄并不是什么大功,削了领导的面子才是大过,左一句“与我打出”。右一句“赶出帐去”。这两段话仍然围绕“县令”的官职做文章,核心思想仍然是——你的头衔呢?

  这时,我们需要请出曹操,看看这位奸雄是怎么对待关羽这位弓手的。

  早在袁绍袁术看不起关羽的弓手身份时,曹操便替他周旋:

  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当关羽斩华雄归来,袁术要将他“赶出帐去”之时,曹操又说道:“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好一句“何计贵贱”,给无数怀才不遇之人吐了一口恶气。可惜的是,这世上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之辈多见,“何计贵贱”的曹操之辈太少见了。

  所以,比起真才实学,背景和头衔还是重要多了。


  我们再回头看看华雄的马前亡魂都是哪些有头有脸的人物——

  众诸侯内有济北相鲍信,暗拨其弟鲍忠,直到关下搦战……忠急待退,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看看这三个人吧,哪个不是挂着宗亲、骁将、上将的名头,结果全是草包饭袋,被斩得稀里哗啦。最搞笑的是那位“上将潘凤”,好大的名头却没有一点卵用,探子回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这一个“又”字实在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阮籍曾说,时无英雄,竖子成名。然而更悲哀的是——英雄遍地都有,可出名的还是竖子。

  因为比起英雄,竖子更会钻营。


  抛开“温酒斩华雄”,我们看看三国中另一个人物——凤雏先生庞统——求职的故事。

  说起庞统,虽然也没有一官半职,但却早已大名在外。水镜先生司马徽评价他:“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与庞统齐名的“伏龙”就是诸葛亮。

  庞统名气有了,但可惜的是,不像诸葛亮一派仙风道骨,庞统同志其貌不扬,这也导致他的求职路布满荆棘,先后再孙权、刘备那里碰了钉子——

  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

  难道三国时期也是个看脸的时代,庞统真是因为长得丑被各种嫌弃?恐怕也未必尽皆如此,孙权、刘备手下丑悴之人不在少数,至少刘备那位三弟“飞将军”的尊荣,就不必庞统好到哪去。

  究其根本,恐怕还是因为庞统虽有大名,但毕竟身在“体制外”,其人又清傲不群,不愿意唯唯诺诺、大吹法螺。

  当孙权问他“公之才学,比公瑾如何”时,庞统明知道孙权“平生最喜周瑜”,仍然说道“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同样,庞统见到刘备只是“长揖不拜”,当刘备将庞统发配至小县城耒阳时,庞统也没有热脸贴冷屁股地“欲以才学动之”,而是“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

  庞统的困局,依靠“体制内”的两封举荐信迎刃而解,一封鲁肃的,一封诸葛亮的。当时,老实人鲁肃是刘备的亲密战友,诸葛亮则是刘备的首席军师——体制内的举荐,胜过无数才华。

  这两封举荐信,罗贯中反复强调,可见其作用之大——

  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

  肃曰:“某当作书奉荐。”

  (庞统)乃求肃书,径往荆州来见玄德。

  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

  统乃将出鲁肃荐书。

  飞曰:“先生初见吾兄,何不将出?”统曰:“若便将出,似乎专藉荐书来干谒矣。”

  飞将鲁肃荐书呈上,玄德拆视之。

  孔明笑曰:“……亮曾有荐书在士元处,曾达主公否?”

  玄德曰:“今日方得子敬书,却未见先生之书。”

  玄德下阶请罪,统方将出孔明所荐之书。

  玄德看书中之意,言凤雏到日,宜即重用……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

  以上将有关两封推荐书的内容摘出,纵是庞士元经天纬地之才,也为此颠沛曲折,何况那些草莽之中的英杰豪士呢?


  再来看看“三顾茅庐”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庞统的好基友诸葛亮。

  这个故事大家基本耳熟能详,不需我多说,但其中有一处颇为有趣,我把它摘抄出来——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刘备拜访诸葛亮,吸取了之前关羽因为“弓手”身份被轻视的教训,先费尽心力递上一张印着长长头衔的名片。这名片上的“皇叔”两字尤其不伦不类,但却是最不可缺少的,它表明了刘备的尊贵身份——不但是“体制内”,而且是“赵家人”。

  可惜,诸葛亮不是袁绍袁术之辈,他耿直的童子用八个字就把刘备怼了回来——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没有真才实学,要这么长的头衔又有何用?诸葛亮关心的,是刘备的胸襟、格局、眼界、气度,所以他才让刘备一顾、二顾、三顾。

  好在刘备还算知趣,没有趾高气昂地摆出官架子,赶紧顺坡下驴地“只说刘备来访”。若是张飞这类没文化的莽汉子会怎么做呢?

  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


  头衔的好处有多少?大凡没文化之人,挂上几个不知哪里买来的头衔,就能唬住另一片没文化之人。于是,头衔越吹越大,头衔也越挂越多,至于是真是假,反而没人在乎了。

  下面不说三国,说说金庸小说里的搞笑头衔。金庸在《鸳鸯刀》里写了四个活宝——太岳四侠,他们的头衔分别是:

  老大:烟霞神龙逍遥子。

  老二:双掌开碑常长风。

  老三:流星赶月花剑影。

  老四: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

  这四个活宝不论头衔还是名字都相当唬人,尤其是老四盖一鸣,简直就是头衔界的楷模,但凡有好听的只管挂上,至于别人读起来拗口不拗口他全然不顾。

  别看这些头衔如此不靠谱、无厘头,但唬起人来却是毫不含糊。“太岳四侠”的第一个对手著名镖师周威信也算见多识广,还是被这四位的头衔着实吓了一跳。虽然吐槽了一句“这人的外号怎地罗里罗唆一大串”,但接下来想到的却是:“听这四人外号,想来这瘦子轻功了得,那壮汉掌力沈雄,这白脸汉子流星锤有独到的造诣,那‘烟霞神龙逍遥子’七字,更是武林前辈、世外高人的身份。”

  于是,周威信落荒而逃,一路上风声鹤唳:

  周威信心中一惊:“待等那人一出手,我稍迟片刻,便要无法脱身了。”

  他心中更惊:“这逍遥子果然是高手,连所使的暗器也大不相同。”

  他更加吃惊,心想:“武林高手飞花摘业也能伤人,他这双破鞋飞来,没伤我性命,算得是手下留情。”

  周威信惊疑不定:“难道在这顷刻之间,众镖师和四名卫士一起遭到了太岳四侠的毒手?”

  可惜的是,这太岳四侠实在是四个草包,被几个镖师就料理得落花流水、不堪一击,让周威信白白的虚惊一场。

  四个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行的草包,靠着几个胡吹大气、不着边际的头衔,就能忽悠得一个总镖头一惊、二惊、三惊、四惊,足以说明头衔的用处。



  古龙曾经说,一个人的名字可能叫错,但是外号绝不会叫错。不过这个外号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取的,像太岳四侠那四个草包似的,那就不好说了。

  我是混对联圈子的,见过自封为“对联家”的,还有自封为“联圣”的,可惜看他们的对联,说是草包恐怕都侮辱了草包两个字。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除了自己给自己一个响亮的头衔,有些江湖骗子还要自吹自擂、招摇撞骗,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裘千丈。裘千丈的出场是这样的:

  忽见湖滨远处一人快步走来,头上竟然顶着一口大缸,模样极为诡异。那缸赫然是生铁铸成,看模样总有数百斤重。一个老头子将这样一口大铁缸顶在头上,竟是行若无事,武功实在高得出奇。

  接下来,裘千仞又表演了“口喷烟雾”、“手碎砖石”、“掌削酒杯”等神秘绝学,就连黄蓉这等聪明绝顶之人都被他骗了过去。可惜假的终究是假的,一动手便露出原形,原来又是一个和太岳四侠一样的草包,那些“神秘绝学”也被江南六怪中的朱聪一一点破。

  但诗词对联却不能像比武跑步一样,拉开架势见分晓。所以在这个圈子里,江湖骗子简直生活得太滋润,乃至真正的诗词对联应该什么样,反而没多少人知道了。



  江湖骗子毕竟登不得大雅之堂,我们还是回到之前说的“头衔”上来。

  在诗词对联圈子,有些官方的头衔最能唬人,其中之一就是——会长,有地方学会,有国家学会,甚至还有世界学会,简直门类繁杂,让人眼花缭乱。

  会长也分三六九等,就如武侠小说里的各门各派一样。《飞狐外传》“天下掌门人大会”一章中,“先天拳”掌门人郭玉堂的一番论述颇倒是可以移来一用:

  武林之中,有的是门派抬高了人,有的是人抬高了门派……这一位哪,却是官职抬高门派了。

  对于各种会长,有的是有真才实学的,有的是德高望重的,这两种我都很尊敬。还有一种能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做事情,而自己又有自知之明,对文化充满执着和敬畏的,这种也很值得尊敬。

  但是还有一种会长,或者依靠官职头衔,或者依靠坑蒙拐骗上位,其实腹内空空如也。然而身居高位,久而久之,竟也觉得自己是一号人物,开始想做一些“有文化”的事情了。

  比如某位会长,他写的对联是这样的:

  一带互联,一路互通,联通四海五洲,同圆梦想;

  百家独领,百年独创,领创高端广宇,共铸辉煌。

  简直就是“老干体”对联的标准模板,但却大言不惭地自封为“对联家”,没文化硬要充有文化,他主持评选的审美取向如何自然可想而知。

  另有一位某国家级学会会长,组织该学会的一批所谓专家,评选“滕王阁海内外大征联”时,选出了这样一副对联当作一等奖:

  登雅阁重温杰序,古韵洽今声,和谐二字,乃为秋水长天之注释;

  趁明时再慰贤才,高怀抒远略,发展一词,正给落霞孤鹜以延伸。

  没有金刚钻儿,莫揽瓷器活儿,这样的作品悬挂在千古名楼滕王阁,不觉得丢人吗?

  之前有些朋友非要跟我辩论,说这些草包会长虽然没文化,但至少繁荣了诗词对联,难道一点贡献也没有吗?我认真想了许久,还是肯定地回答“一点没有”。如果诗词对联的繁荣必须沦为毫无节操的吹法螺、拍马屁,如果突破了审美底线的文字大行其道,这种虚假繁荣有任何一点意义吗?

  至于这类会长,偏偏不肯认清自己的水平,就像“温酒斩华雄”那一段的鲍忠一样,作为诸侯鲍信的弟弟,老老实实的养尊处优不好吗,非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发力,一定要试试骑马上阵的滋味,结果当然显而易见——鲍忠当了华雄的刀下鬼,草包会长也只能贻笑大方。



  除了会长,还有一种头衔也很正式,那就是——教授。其实,我对教授是非常尊敬的,在我看来,大多数教授都是那个领域的佼佼者,都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物。当然,也有个别教授的水平的确不敢让人恭维。

  最近一两年,诗词对联圈最火的人之一就是某位教授,大家都在期待着他的表演——

  这位教授写的诗是这样的:

  大江东去流日月,

  古韵新妍竞芳菲。

  雄鸡高歌天地广,

  一代风流唱春晖。

  这位教授写的联是这样的:

  周秦汉唐,泱泱中华情常忆;

  曲赋诗文,历历经典语更新。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很难称之为诗,也很难称之为联。诗和联自有其内在格律要求,虽然是很简单的“敲门砖”,但也是诗和联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

  并非不可以打破格律,但是从这位教授历次的“创作”来看,他并不具备打破格律的能力,而是根本不知格律为何物。

  不懂格律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作为一名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作为一名传播靠诗词出名的文化学者,连最简单、最基础的“敲门砖”都不懂,恐怕有些说不过去了。

  这里要替这位教授说句话,我觉得作为电视节目的点评嘉宾而言,他做的还是挺不错的,思路清晰、口若悬河,而这些节目也并不需要一个多么内行的嘉宾。

  裘千丈如果只表演那些绝学,不是非要找郭靖比划比划实战,人们也不会揭穿他“魔术杂技”的把戏。

  太岳四侠如果只是报出名号,不是非要亮出家伙去劫镖,不但不会被镖师揍个鼻青脸肿,恐怕还会收到几句“久仰久仰”的阿谀奉承。

  人贵有自知之明,但当一个人的内在学养与外在头衔并不相称的时候,早晚会露出马脚。



  其实,格律只是小问题,这位教授作品最大的问题是口号一般枯燥乏味的文字,毫无审美感受可言,我们一般称之为——老干体。

  这位教授的诗词对联一出,很多人都盯着格律挑毛病,这实在是舍本逐末。如果把格律比作武侠小说里的招式,《飞狐外传》里红花会三当家说王剑英“只知墨守成法,临敌时不能随机应变,另创新意”,《笑傲江湖》里风清扬也骂学独孤九剑之前的令狐冲“拘泥不化,不知变通”“斧凿痕迹太重”。格律与招式一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萧峰一套“太祖长拳”也能打得虎虎生风,毫无招式的觉远大和尚用两个铁通挡住何足道的快剑,就连只跟阿紫学了几招三脚猫招式的游坦之都靠一本《易筋经》威震武林。

  然而遗憾的是,大部分“招数”不行的人,“内力”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喷这位教授的形形色色众人之中,最不能理解的就是有些“老干体”,他们本身就是垃圾制造者,却义正辞严地跳出来指责另一类垃圾制造者不守规矩,这就好像——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喷了一家人。

  金庸在《神雕侠侣》最后一章描写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华山论剑”: 

  只见人群中跃出六人,分作三对,各展兵刃,动起手来。数招一过,黄药师、周伯通等无不哑然失笑,连一灯大师如此庄严慈祥的人物,也忍不住莞尔。又过片刻,黄药师、周伯通、杨过、黄蓉等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原来动手的这六人武功平庸之极,连与武氏兄弟、郭家姊妹相比,也是远远不及,瞧来不过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从那里听到“华山论剑”四字,居然也来附庸风雅。

  这场搞笑版“华山论剑”的结局是:

  杨过哈哈一笑,纵声长啸,四下里山谷鸣响,霎时之间,便似长风动地,云气聚合。那一干人初时惨然变色,跟着身战手震,呛啷啷之声不绝,一柄柄兵刃都抛在地下。杨过喝道:“都给我请罢!”那数十人呆了半晌,突然一声发喊,纷纷拼命的奔下山去,跌跌撞撞,连兵刃也不敢执拾,顷刻间走得干干净净,不见踪影。瑛姑、郭芙等都笑弯了腰,说不出话来。黄药师叹道:“欺世盗名的妄人,所在多有,但想不到在这华山之巅,居然也见此辈。”

  所以,对这种“老干体”死掐着格律喷另一位“老干体”的现象,我们称其为——

  菜鸡互啄。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点击查看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〇 2018春晚,冯巩的相声说了哪些诗词

〇 由康震教授诗作说到诗词格律几个小问题

〇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试试加强版『九宫格』

〇 300年前,紫禁城怎样贴春联?

〇 春晚春联大吐槽


白藏阁

私人品味 | 独家解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baicangg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