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检察官是如何调解纠纷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平安毕节 2023-12-25

快、快、快,赶快走······

检察官驱车前往老人住处时,赶到中途一处三岔路口,就遇到了老人,她从兜里拿出一本自己1988年的土地承包证,已经破旧发黄了,证明争议地块的使用权是属于自己的。

▲检察官正在查看老人提供的1988年的土地承包证

“老人家,土地承包证上写清楚了,这土地的使用权属的确是你的,没得那个敢和你争。但是由于你的疏忽,没有核实自己土地的四至界限,30多年来你一直没管理没耕种,蒋发书也不知道这块地是你老人家的,所以一直管理着这块地,他也费了力气费了心血。”检察官一边摆证据、论事实,一边讲法律、说道理,通过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老人终于释怀了。

▲和徐立英(左一)老人沟通中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相信检察官和你们领导绝对公平公正处理,不会偏袒任何一方。”老人说完,眼里全是满满的信任。

2023年5月10日,黔西市检察院干警到五里乡北海村开展法治宣传时,村干部蒋元向检察官反映,七组徐立英老人和村民蒋发书因土地及附属物权属问题发生争议,村里多次调解无果,邀请检察官一同调解。了解村委会调解矛盾纠纷出现堵点难点后,检察官立即着手对产生矛盾纠纷的根源分析,查找调解矛盾纠纷中的突破点和薄弱点,在检察官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事情的原委逐渐明朗。

▲在村委会办公室商量调解的突破口

原来在多年前蒋发书的母亲去世后,徐立英老人和蒋发书的父亲又重新组建家庭,虽然和儿子已经分家,但蒋发书和其他兄弟都把徐立英老人当成自己的亲娘一样对待。产生矛盾纠纷原因是徐立英老人在前年仔细查看自己的土地承包证时,才发现蒋发书耕种的一块将近半亩土地竟然是自己的承包地,虽然已经退耕还林,但这么多年的退耕还林款一直是蒋发书领用,时间跨度至今有35年,老人感觉心里憋屈,就要求蒋发书不仅要归还土地,还要退回全部退耕还林补偿款。

但蒋发书也有自己的理由,因为争议地块长期没人耕种,自己以为是无主地就开荒耕种,直到退耕还林,种植树苗,后期又补种树苗,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自己在管理。现在徐立英老人说这块地是他的,想到自己辛辛苦苦耕种管理这么多年,最后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要退还退耕还林补偿款,感觉不合理,也不公平。

了解到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后,检察官、五里乡政法委员以及村干部,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对矛盾纠纷化解前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预判。当下联系徐立英老人,希望能当面进行听证调解。老人在电话中告知村干部,自己已经在赶回家的路上。检察官和现场干部估计好老人回家的路线,立即驱车前往老人住处。

▲偶遇老人就地听证

赶到中途一处三岔路口,刚好遇到徐立英夫妇俩。为了方便老人,检察干警和工作人员因地制宜,在路旁的树木上挂上检徽,现场开展一次简易的听证调解会。检察官仔细询问老人的诉求,听完老人的叙述,基本上和村里了解的情况一致,检察官和现场的干部立即从法、理、情三方面着手,疏通老人心结。

“这个矛盾纠纷的总体情况,就像你养的一只母鸡跑到蒋发书家里去了,蒋发书辛辛苦苦把母鸡喂长大,然后下蛋孵出鸡苗,现在你要把母鸡鸡蛋鸡苗全部都收回去,你老又于心何忍?再说蒋发书虽然不是你亲生的,但终归是一家人嘛。”在一旁的政法委员以亲情为突破点,又用最生动形象的语言直接说到了老人的心坎上。

▲与老人沟通中


“我也有错,不应该和你们小辈发生这样的误解和矛盾,现在黔西检察官和乡里的干部都来到这里解决我们的矛盾,娃娃,你看他们提出的和解建议行不行?”现场干部立即打电话给外地务工的蒋发书,讲述了调解情况,检察官又将调解的建议说给了他听,蒋发书不仅同意了调解建议,还现场和徐立英通电话:“都可以的,就按照他们调解的意见来解决,我们都是一家人,这点小事算个啥。”

至此,该矛盾纠纷就完美地调解结束。临别时,村干部说这次多亏检察官帮忙听证调解,不仅化解了矛盾,为乡亲们宣传了法律法规,还为老人挽回了亲情。徐立英老人更是拉着检察官的手一个劲地说“感谢感谢”。

据悉,自今年2月以来,黔西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四区一高地”建设专项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检察听证”模式,组织检察官走进村寨开展上门听证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促进新农村和谐稳定。同时,以调带宣、以宣普法,检察官还现场“面对面”为村民提供婚姻家庭、禁毒戒毒、劳务合同、电信养老诈骗、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咨询服务,将新时代检察为民工作送到群众家门口,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来源 | 贵州检察
编辑 | 张诚
编审 | 周璐 周怡庆
监制 | 廖碧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