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趣谈| 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 ——Journal of Pragmatics上刊登的SlutWalk语用研究(投票)

2016-12-23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



今天上海语言学通讯推送的主题为语用学,一文,一书,一刊。

欢迎关注和转发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12wswgu6&width=500&height=375&auto=0

荡妇游行英语说法是:SlutWalk,或 Slut Walk,又译骚货游行。是一种为争取妇女人身安全权利的抗议游行运动。2011年4月3日,首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发动,随后迅速扩展成为国际性的示威游行。这个游行的目的,在于抗议对于被强暴妇女的社会偏见,反对以下的错误见解-妇女遭受强暴,是由于被害妇女自己不检点,穿着行为像是个荡妇(Slut),被强暴是自取其辱,应该由受害女性自己负责。


神翻译

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I can be slutty, but you can’t get dirty

要清凉,不要色狼 

Yes to coolness, no to wolves


没错,这是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Pragmatics 上的学术论文


写作背景
  • Slutwalk,即女权运动“荡妇游行”,源于加拿大:2011年多伦多警察局的Michael Sanguinetti警官,对于性侵犯受害者发表了偏见言论:“女性应该避免像一个荡妇那样穿着,以免成为性受害者。”(“women should avoid dressing like sluts’’)此语一出舆论哗然,从加拿大到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西班牙,匈牙利,芬兰,挪威,韩国,南非,乌克兰,墨西哥,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德国,摩洛哥,许多妇女表示强烈的抗议和反对,由此引发出一波波轰烈的SlutWalk运动。她们表示,女性受害者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 中国的“荡妇游行”始于封面2012年上海地铁2号线官微,运动主要集中在网络(这样可以safely between the Party line and bottom line),为期12个月,这对热点话题只会持续10天的社交网络来说,已然非同寻常,并演化成线下小规模反抗艺术,如图:


  • 被 BBC,CCTV,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 在中国女权运动和政治经济背景下,该文作者以信息内容为焦点,以 by-theme 为数据分析法,以face,frame & footing 为理论框架,旨在探讨中国社交媒体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及其他符号资源从事“荡妇游行”的话语行为,如何协商自己的身份,如何在创作、接收和回应性骚扰相关话题上行使多种行为(goings-on,Goffman 1981)。而研究意义就在于可以丰富有关中国公民参与度,尤其是社交媒体上对女权主义策略(feminist tactics)的相关研究。



 

理论: Face, Frame & Footing 


1

Face 


面子(face)是交际事件中参与者互相给予的协商出的公共形象(’’the negotiated public image mutually granted to each other by participants in a communicative event’’( Scollon and Scollon, 2001) ,不仅包括个体的,还包括集体的(Kádár et al., 2013)

2

Frame

框架(frame)是参与者对当下事件的理解和标注(the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 and labeling of ‘‘what’s going on’’ - Goffman, 1974) ,框架是语境的一部分,是参与者在互动中协商塑造出来的(they are part of the context that is constantly negotiated and shaped by participant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 Locher, 2004 )


Footing

立足点(footing)的改变包括参与者在结盟、或结党、或立场、或姿态或自我投射上的改变(a change in footing…involves a change in the ‘‘participant’s alignment, or set, or stance, or posture, or projected self’’- Goffman, 1981)  



解 读


作者的解读对象主要涉及三方面:上海地铁二运官微的介绍及发布内容、两个微博身份为女权主义团体的介绍及相关评论内容、其他网民相关评论内容。
解读过程:
作者根据事件起止时间汇总了
541条信息语料,根据内容分析出三种框架  - 运动(campaigning)、辩论(debating) 和游戏(playing),并逐一通过语料精选分析三种框架下事态的发展、身份的协商、立足点的改变。




发 现


社交平台上的舆论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框架;


作为中国女权运动开展的平台,社交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


在游戏框架下,女性往往成为被玩弄的对象;


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统的男权主义意识形态部分通过顺应新的沟通技术改弦易辙(with the rise of capitalism in China,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ideology has reinvented itself in part by appropriating the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关注社交媒体对性骚扰的讨论,也为推动性别平等,加强中国背景下的国家(国际)女权主义网络提供了话语研究资源。



小编反思:

文章娱乐性很强,小编是面带微笑阅完全文的(还因为作者不惜余力直译网名),顶级期刊上的文章不敢妄加评论,极具中国特色的论文应该很受国外学者青睐吧,学术也要接地气。但是”框架理论”这一术语,一如“概念隐喻”(认知 conceputal VS功能 ideational)一样,不同学科有不同解读,小编搜到了国内学术期刊对框架理论的探讨和运用,详见见延伸阅读。有的时候一个理论的魅力还在于,让你更想了解提出理论的这个人,所以小编很八卦的找了其他学者对Goffman的印象:

Goffman 敏锐的洞察力(可以说是merciless but not malicious)会让身边的朋友紧张不安,担心他们不经意间的交流会再次成为他下一本著作的案例分析。他会穷其皓首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细节通过大量隐喻词汇抽象化成理论,被誉为符号互动主义者(symbolic interactionist.,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在面对面的交流背后,有机构(institution 如权利、荣誉、社交技巧等)在进行不平等的资源分配, 框架规则由这些终极权威制定并限制人们的语步(move); Goffman坦言自己所关注的个人当下参与(individual’s current involvement),与整个社会宏观结构相比,是次要的(secondary)。他本人天性就是一位框架打破者,尼采式道德冒险者(Nietzschean moral adventurer),并不在意规则本身的公正性,对人们遵守或打破这些规则的勇气和自我呈现更感兴趣。他还是一位谨慎的维多利亚式人物(prudent Victorian),恪守礼仪和教规,远离蛮性。所以他既安分保守又愤世嫉俗 (eclectic figure),睿智的游离结束于一个耸肩,一个上扬的嘴角,一个无奈的摊手,好像在说我也不是特别喜欢,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阅读Goffman就是为了探究人际互动的真相,仅此而已(?)。他的框架理论算是连接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的桥梁。



参考文献:

David K. Brown  Teaching Sociology, Vol. 31, No. 3 (2003), 288-299

Bennett M. Bergre Foreward  in Frame Analysis 1985


延伸阅读

与认知语言学Fillmore ,Lakoff的框架理论不同,Goffman 的框架理论从社会学角度推动人类行为研究,如果要对该框架理论做一个快速了解,可以参考
刘强  框架理论:概念、源流与方法探析——兼论我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 中国出版2015(08)
该文指出由于缺乏对原始文献解读与对国外研究现状的完整把握,我国的研究沿袭了美国的窠臼,并将”框架化”(Framing)误译为”架构”或”构型化”,造成了新的理论混乱。作者从贝特森到戈夫曼梳理了框架理论,剖析了美国框架理论研究的阙失,提出戈夫曼的框架理论是基于人类学视角,以象征互动论为基础,将隐喻作为情境定义来分析人类传播现象的理论建构。

该文作者或许没有注意到,国内学者运用的“架构” 源指不同理论,如梁靖玉2015年博士论文“美国两党国情咨文(1946~2014)的隐喻架构分析”中指出:… “架构(frame)原为人工智能学概念,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概念隐喻理论,Lakoff(2002,2004,2008)将 Goffman(1974)社会学领域和Fillmore(1975)语言学领域的“架构”概念引入认知语言学,并将其运用于政治语篇的理解与分析之中,在语言学界、思想界和政治学界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国内Goffman 框架理论主要运用在传播学领域,语言学界相关研究不算多

廖益清.社会性别的批评话语分析述评.外语教学,2008 (5).

本文主要对社会性别的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述评。对话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话语分析在语言与社会性别研究领域引起诸多争议,本文简要论及。笔者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评价理论为社会性别与话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语言趣谈

语言趣谈|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及翻译中的改写(另附推荐书目)

语言趣谈| 社会语言学视角看待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倭化(另附视频和推荐书目)

语言趣谈| 厉害了word哥!最新2016网络热词盘点!已笑哭(欢迎投票和留言)

语言趣谈| 东京语言景观:民族志研究方法(视频+推荐相关书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