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彭宣维教授 《评价文体学》

2017-03-21 上海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评价文体学》以现在主义哲学为基础、语言的过程-维度模式为平台,在确立“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认知解读模型的基础上,以批评-审美为着眼点,尝试建构一种文学文本分析框架,进而以故事事件和情节为依据,阐发作品中的整体评价动机,揭示各类评价意义、作者介入话语过程的方式、叙事口吻的强弱。据此,作者以《廊桥遗梦》为例,按范畴类别刻画人物情感、性格、能力、外貌、品德、才情,对象外观、构成与价值。这些内容超出了先前各类文体学的基本关注对象,兼及叙事学关于文学话语的叙述修辞技巧、以及文艺批评针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而后者正是文学虚构性的终极指向;而以此为据的评价诸范畴还能在元话语层次上对分析行为本身做出审美性的批判。行文表明,文学与文学研究是以评价为特点、手段和目的的互动性艺术话语行为;文学性就是评价性。


功能文体学简要回顾

韩礼德(Halliday 1971: 330-368)在创建功能文体学时对前景化概念作了充分发展。他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Wellek 1960: 417-418; Leech 1965: 66-75; Hymes 1967: 33-53),合理淡化了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观念下“偏离”和“扭曲”性质的前景化概念,即语言突出性(Beardsley 1958)。小编推荐大家关注“韩礼德文集 2”《语篇和话语的语言学研究》,该书收录了Halliday功能文体学的重要著述。


Halliday明确指出:“有关语言突出性的说法本身,对文学价值而言,无法提供相应标准”;不过,确有“一些价值,或价值的某些方面,必须通过语言成分来表达”,诸如音韵模式和词汇语法手段。其实,语言上的“突出”,和“题材”一样,通常是主观选择的角度问题,是分析者期待发现的意义,从而发现相应的句法表达;视角为寻找突出性提供动机;不管是多么平常的语言也能在这里找到相关性。因此,文体分析既需要统计数据,也得观察描述;前景化特征是在两者的对立使用中形成的,彼此发挥应有的加强作用而在文本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在此基础上,他通过词汇语法手段表达的及物性分布模型,从语言功能上确立了功能文体分析的一般原则和研究方法:每一部作品都是从意义的类别和系统成分中通过选择而获得的一种特有平衡,体现作者对语言功能变体的个人尝试。


评价文体学的产生背景与重要原则

推荐文献:彭宣维. 一维过程性、轨迹在线性与层次结构性——《评价文体学》建构的三个基本原则[J]. 外语教学, 2015, (1):7-12.


这篇文章阐明了评价文体学对传统功能文体学的发展:作者的出发点是拟从话语生成(Logogenetic)的角度为韩礼德意义上的前景化赋予一种动态特质;这就是评价成分随文本生成而出现的过程性。事实上,先前的着眼点在于文学文本分析可资依赖的有关文体成分,至于这些成分的次第生成过程,则不在关注范围内。彭宣维把评价成分随文本过程先后出现的过程性作为一条原则,意在表明这些成分生成的动态性。这是进行评价文体学模型建构的主要依据:评价成分次第出现的动态性,不仅仅具有前景化特点,尤能揭示其随时间更替的流动性;这样的动态性是另外二者的基础。其实,评价成分次第出现的过程性是一种时间线性原则,即前景化成分随时间走向在不同范畴成分之间来回往复的推进过程。它涉及两个因素:时间性及相关语言范畴成分:后者随前者而出现分布的走向模型。这里的前提是前景化。当然,时间线性原则并非考察文本相关过程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的,是体现“作为过程的文本”的基本特点。

《评价文体学》的建构基于三个基本原则:一维过程性、轨迹在线性和层次结构性,三者足以统摄先前应用于话语分析的所有原则。第一条描述的是文本过程次第出现的前景化评价文体成分;第二条是针对评价文体成分所属评价次范畴的:前后关联,并始终出于工作记忆状态而具有现在的性质;第三条涉及由前二者构拟的整体评价主旨,包括前景化和背景化视野里的评价层次,从而出现立体模式。在概括性阐述之外,论述还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做了进一步演示。这一工作思路对所有话语分析、甚至对语篇语言学的建构均具有启发意义。

评价文体分析案例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前景化评价成分的二维韵律推进模式”(示意图)


分析步骤:

首先为相关前景化评价成分在行文中所在句子的顺序标上序号,放在各句子之前; 同时为每一个评价成分所属的评价次范畴也标上序号,放入方括号内“[]”:意愿[1],愉悦[2],满意[3],安全[4];态势[5],能力[6],可靠[7],真诚[8],恰当[9];反应[10],构成[11],估值[12];否定[13],对立[14],认同[15],断言[16],引证[17],接纳[18],宣称[19],疏离[20];数量[21],跨度[22],属性强度[23],过程效力[24],提议意态[25],聚焦[26]。


接下来,我们按相关成分出现的先后顺序(实线箭头走向)、以所属范畴(竖向虚线箭头)为依据,用可视化方式加以直观描述———这就是前两个原则的基本运用情况。为了节省空间,作者将介入和级差放到一条范畴链之下;态度按情感、判断和鉴赏分别设置,这是出于它们的重要性和数量多寡考虑的。


从语篇分析到文体分析

注意,这个图示演示的是前两个原则,即过程性与在线性;我们还需要对背后潜在的支配性评价主旨给予说明。为此,我们转向第三个原则。上面的行文给读者的是一种积极人生态度,虽然隐含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这一点,但有两个提示性要素来支撑这一解读:一是文本最后一行 23Our fingers intertwined on the cold,hard stone;二是由妻子怀孕指向的生命延续希望。两者一同指向文本的整体评价主旨:对生活的乐观立场。文本的最后一行有一个对比。一方面是冰冷、坚硬的石头,这是具象,影射的是冷酷无情的现实世界———由前文有关内容提供:有人跳楼自杀了,这是一个让人异常惊恐的不幸事件,但不远处的人们继续娱乐,仿佛跟自己无关(9Young men in tiny bathing suits played volleyball on the sand,oblivious to what had happened two hundred feet away;16 The river flowed slow and perfect in the morning mist. )。另一方面是良知、生命和爱(5 People ran to the rag-doll body,yelling for a doctor,yelling for the police;1 Beth was three months pregnant when we went to France on our honeymoon;以及上引第23 句)。两个方面是并行的。但这不只是一种平衡,更是一种“虽然 X 但是 Y”的对立(Counter)介入立场,指向积极一面。这就是韩礼德说的“底层主题”(underlying theme; Halliday 1971: 330-368)。

共识性对立波动平衡与泛时性穿梭波动平衡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评价立场,尤其是态度意义的起伏变化,伴随相应特征推波助澜;没有评价波动的文本就会缺乏文学性。同时,各范畴及其正负值之间的波动选择构成的动态平衡,能满足阅读者的消费心理,余“味”久驻,这也是文学文本阅读的动因之一。至于现当代小说将强烈的对比大大弱化的表现手法,如故事和情节、时空处所、情感倾诉、人物个性等等,只是向柔化方向转移罢了,与现代派绘画中的“平面化”技巧同类。

公众号文章不宜过长,此处就再推荐三则文献吧

推荐文献:

1.彭宣维. 共时性对立波动平衡——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与审美观[J]. 外语教学, 2014, (4):1-4. 

2.彭宣维. 泛时性穿梭波动平衡--现在主义视野里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与审美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6).

3.彭宣维. 评价文体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本文参考文献

1.韩礼德. 语篇和话语的语言学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彭宣维. 共时性对立波动平衡——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与审美观[J]. 外语教学, 2014, (4):1-4.

3.彭宣维. 泛时性穿梭波动平衡--现在主义视野里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与审美观[J]. 当代外语研究, 2014(6).

4.彭宣维. 一维过程性、轨迹在线性与层次结构性——《评价文体学》建构的三个基本原则[J]. 外语教学, 2015, (1):7-12.

5.彭宣维. 评价文体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上海语言学通讯

上海语言学通讯关注语言文学研究。主要收集发布1国内、外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高校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近期推送的特色栏目是读书小札和新书推荐,欢迎作者和出版社赠送样书。文章投稿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公众号左上角小人图标--“查看历史消息”



敬请关注

上海语言学通讯

相关阅读

文献推荐| 文体学研究的80篇重要文献以及国际专业期刊

访谈视频| 认知文体学:探寻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学术观点| 认知文体学:探寻各类文体特征的认知理据 ——访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徐有志

读书小札| SSCI期刊主编Geoff Hall谈“文体学与文学批评”(另附how to do close reading视频)

学者观点| 文体学:语言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刘世生教授)

读书小札| 文体学SSCI期刊Language & Literature文章:宏观语境层面互文文本变体研究

新书推荐| 文体学的最新发展一瞥:《语言与文体》(上/下)

【读书小札】融入大生态的文体学超学科研究 ——张德禄教授《英语文体学重点问题研究》

新书推荐| 《什么是文体学》 刘世生

10 读书小札| 王振华、张庆彬: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大学校训意义研究——“评价系统”视角

11 【教学视频】3分钟动画教会你Martin的评价理论

12 读书小札| 李战子、胡明霞 :基于语义重力说和评价理论的评价重力——以傅莹《中国是超级大国吗?》演讲为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