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us Time
福/利/时/间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
《外语教学》2017年(第38卷)总目录
(括号内数字依次为期号、页码)
·专栏: 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栏目特约主持人:王文斌)我国外语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构建与解析|王文斌 李 民(1,1)高校外语教学理念的挑战与颠覆: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例|蔡基刚(1,6)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问题与路径——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为例|胡开宝 王 琴(2,1)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张 珊(2,7)
·专栏: 媒体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栏目特约主持人:冉永平)新闻访谈话语中立场表述的语用分析|冉永平 杨 娜(1,43)政府商务外宣话语中关系身份的人际语用研究| 柴改英 韩 骅(1,49)媒体外交话语的语用论辩研究| 吴 鹏 陆品超(1,55)网络互动语境中干预及其关系取向的语用研究|陈 倩 薛 媛(1,61)
·专栏: 二语习得神经机制研究·(栏目特约主持人:张辉、王瑞明)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过去时加工机制的ERP研究|张 辉 卞 京 王 茜(2,12)英语二语派生词与屈折词加工差异的ERP证据| 陈士法 彭玉乐 赵 兰 祝丽辉 杨连瑞(2,20)双语语言转换的神经机制| 孙 逊 谢久书 王瑞明(2,27)
·专栏: 中美外语教育与语言政策对比研究·
中美外语教育理念差异比较|蔡永良 王克非(3,1)
中美语言政策的差异及启示: 官方语言视角|陈美华 陈祥雨(3,7)
·专栏: 二语习得研究·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加工过程影响的研究| 范 琳 魏 蓉 夏 思(4,51)
动态系统论与第二语言发展研究|杨连瑞 李绍鹏 谭 欣 纪 璐(4,56)语音学习的神经机制研究及其在纠正外语口音中的应用|程 冰 张 旸 张小娟(4,62)心理趋同感知在中国二语学习者听力习得中的效应研究| 杨敏敏 毛浩然 郑伊凡(4,67)·英汉比较专栏·基于语料库的中英文最高程度副词的扩展意义研究| 余渭深 李中正(5,32)基于汉英媒体语料库的“经济隐喻”对比研究| 胡春雨 徐玉婷(5,38)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下中英学术专著他序对比研究| 李成陈 江桂英(5,43)·语料库翻译学专栏·量性结合的《老人与海》及其六译本风格对比考察|刘泽权 王梦瑶(5,73)机器学习算法在翻译风格研究中的应用|詹菊红 蒋 跃(5,80)葛浩文译“狗”——基于葛浩文翻译语料库的考察|周领顺 周怡珂(6,74)基于语料库的《论语》五译本文化高频词翻译研究|范 敏(6,80)
·专稿·英国文化委员会与英语的国际传播|王克非 蔡永良 王美娜(6,1)·语言学与语言研究·隐喻建模:同一性视域下非字面义表达研究——以谐音词替代表达为例|徐盛桓(1,11)
认知视角下的大脑模块性与可塑性| 陈艳红 刘润清(1,19)“语义三分论”:解开情态“不和谐”与评价意义“不和谐”现象的钥匙|徐玉臣(1,26)互动语言学对话语小品词研究的启示| 刘 锋 张京鱼(1,30)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结论语步的词块特征研究|李梦骁 刘永兵(1,34)英语广告语篇的人称视角表达| 高 莉 李 敏(1,38)“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侯国金 邢秋红(2,33)多模态小说中的图文关系及意义建构研究|田 园 刘世生(2,39)莫斯科—塔尔图符号学派研究综览| 陈 勇(2,44)汉语“V在+LP”构式的论元识解功能|张立飞 张继东 李 恬(2,50)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话语引用特征研究| 杨莉芳(2,55)不对称性视阈下的英汉极性反义词标记性比较研究| 成汹涌(2,60)词汇 语法创新的语言模因论解读——以英语非作格动词“致使化”为例|陈新仁(3,1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多视角历时分析——透视中国社会关系的变迁| 武建国 肖 晓 胡 满(3,17)认知语法框架下的主观化和语法化|莫启扬 文 旭(3,23)《黄帝内经》中颜色词的认知解析|廖正刚 杨 忠(3,29)政治性新闻语篇翻译中的评价——基于《华盛顿邮报》和《参考消息》中的钓鱼岛事件|王国凤(3,34)构式语法视角下的汉语逆向性搭配研究|刘 佳 王 军(3,40)认知识解之理论本体探索| 单伟龙(3,45)典型位移运动事件表征中的路径要素|李福印(4,1)英美CEO风险话语的三维评价特征建模研究|李 琳 王立非(4,7)命名转喻观——以石钟山命名为例| 王天翼 王 寅(4,12)及物性过程模式重构|许酉萍 彭宣维(4,18)面子联盟与多方交际中面子行为的转化|夏登山 蓝 纯(4,25)自然会话中物体指称现象的三分模式研究|曾小荣 马博森(4,29)英汉名词短语多重量词结构的句法分析| 蔡激浪(4,34)国外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相关研究述评| 刘 剑(4,40)国内社会性别语言定型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周 薇 周民权(4,46)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到生态语言学|黄国文(5,1)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汉语小句的限定与非限定之分|何 伟 仲 伟(5,7)认知叙事的线索有效性阐释| 李勇忠(5,13)学术论文摘要中时态的人际功能研究| 王全智 刘文姣 李 想(5,18)从修辞到思维、从语言到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多维视角|石 琳(5,23)释义元语言概念“观察者”的分类及阐释|周淑娟(5,28)社会实践网络与再情景化的纵横维度——批评话语分析的新课题及解决方案|田海龙(6,7)自顶向下的语篇连结机制——以法律教科书语篇为例|王振华 吴启竞(6,12)语义韵研究的理论增长点——构式语法视角| 王雅刚 刘正光(6,18)语篇推理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陈松松 张 辉(6,24)国际期刊认知语言学论文可视化分析研究|曾 广 梁晓波(6,30)“英语文学最长句”中的逻辑语义关系:功能文体学视角|黄 荷(6,37)How+Adj.+S.+Link v.感叹句的模态感知及其感受质分析|雷 卿 邹 颖 刘 萍(6,42)·外语教学与研究·倾听来自高校青年英语教师的心声:一项质性研究|文秋芳 张 虹(1,67)频次效应对二语读写任务中文本借用的影响研究| 周丹丹 鲍松青(1,72)提升外语测评素养推进外语测评事业发展——《聚焦测评》评介|辜向东 钟 瑜(1,77)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模式研究| 徐锦芬 寇金南(2,65)搭配的界定、测量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搭配分析|李文中(2,70)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影响| 王金巴(2,75)英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实证研究|钟书能 傅舒雅(3,49)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自觉培养现状与归因研究|袁小陆 赵 娟 董 梅(3,56)我国二语阅读策略研究:回顾与展望(2006—2015)|李炯英 浦一婷(3,62)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句子理解中的隐性概念迁移|姜 孟 吴文宇(3,68)学习策略在学习动机与英语自主学习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王利娜 吴勇毅(3,74)交互记忆阅读策略对二语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倪锦诚(5,49)“后教学法”时代视阈下对我国外语教学策略与技巧的再思考|齐 放 Lawrence Jun Zhang(张军)(5,54)中国英语学习者致使运动事件习得研究|曾永红(5,60)国外儿童语用习得研究述评(2000—2016)|姜占好 刘 萍 康佳萍(5,65)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之管窥:本土化视角|娄伟红 陈明瑶(5,69)《国标》视域下“做学用合一”的平台型课程创设理念|张文忠 邵 艳(6,47)课堂话语研究的范式演进与实践转型——从“会话”走向“对话”|戚亚军 庄智象(6,52)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者隐喻性语言理解的影响| 易保树 倪传斌(6,58)神经科学发展背景下的音乐能力与二语习得研究述评| 孙晓霞(6,64)“生态给养”视域下大学英语学习环境设计研究|周 莹(6,70)·翻译研究·梁宗岱法译《陶潜诗选》的绘画性|陈 庆 仲伟合(1,80)从翻译场域看译入语社会经济网络的运行|王传英 赵林波(1,86)试论许渊冲翻译思想的前瞻性|祝一舒(1,92)“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语源和英译问题|陆永岗 姜亚军(2,81)外壳名词及其翻译对等的语法型式分析|董 敏(2,86)从符号学看翻译| 寇福明 吕红周(2,91)道不离器,译论兼备——澳大利亚汉学家杜博妮教授访谈录|李 翼(2,95)理雅各《诗经》三种英译版本的副文本研究|滕 雄 文 军(3,79)数字化时代的“众包”翻译模式及其相关问题探讨|胡安江(3,86)21世纪外国幻想文学汉译发展述评| 李 琴(3,91)翻译价值的社会学反思| 俞佳乐(3,96)当代中国翻译研究中凸现的几对矛盾| 范武邱 白丹妮(4,72)林语堂“解殖民化”的话语翻译策略:后殖民视阈|梁满玲 胡伟华(4,78)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译学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王 峰 陈 文(4,83)典籍英译中的“中国话语”研究——以赛珍珠《水浒传》英译为例|曹灵美 唐艳芳(4,89)译事主体的耗散性范式论析| 吴迪龙 付 臻(4,93)中国“走出去”翻译的困境与忠实概念的历史局限性|吕世生(5,86)从“译味”看莎剧Hamlet的汉译——以朱生豪、梁实秋、王宏印和黄国彬译本“戏中戏”译文为例|王晓农(5,91)误译成因社会学视角探源| 顾俊玲 黄忠廉(5,96)汉语文化典籍中的链式转喻及其英译研究|范祥涛(6,84)技术哲学视域下口译技术的“名”与“实”探析|赵毅慧(6,89)家族相似视阈下文化意象可译度研究| 方 菁 郭继荣(6,94)·外国文学评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国家”意识|李正栓 关 宁(1,97)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视野下的纳博科夫文学理论研究|汪小玲(1,101)逃避还是反抗?——阿尔贝·加缪《来客》中的荒诞哲学|南健翀 贾宏涛(1,105)“卡塔西斯”: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政治叙事|王文惠(1,109)重组芝加哥:拉图尔行动者网络理论视阈下的《克莱伯恩公园》|朱雪峰(2,99)用白人的语言书写印第安人的篇章——从功能视角解读《美国印第安人的故事》|刘肖栋(2,104)生态关怀:济慈诗作中的自然主义向度|田 瑾(2,110)论惠特曼诗歌中的“大路旅行”意象|田俊武(3,100)重建婚姻秩序:《向西去啊!》的共同体寓意|李 靖(3,105)冷战对战后初期美国文学创作之影响|李 雁(3,110)文学路的探索与非洲梦的构建——尼日利亚英语文学源流考论| 朱振武 韩文婷(4,97)匕首与诗歌:析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主题的矛盾性|刘 霞(4,103)施勒格尔浪漫主义反讽理论的形成|张世胜(4,107)威廉斯的艺格敷词诗作:勃鲁盖尔《三王来拜》的转换与重构|李小洁 王 征(5,100)试论让 菲利普·图森 “玛丽系列”小说中的时间影像|史烨婷(5,105)《甜菜女王》中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刘克东 逄 玥(5,110)金斯伯格的自发式创作|郑燕虹(6,100)追寻城市中的空间正义:美国非裔都市叙事嬗变初探|王 斐 林元富(6,104)从沉沦在世到自由存在——《大海啊,大海》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段道余 何 宁(6,109)·书评·《中国话语研究》述评|赵丹彤(4,111)
本文编辑:语言学通讯
本文推送:语言学通讯
注:本文获得编辑部授权发布。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号内搜,全面检索本公众号发布的历史消息,欢迎点赞和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