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张德禄、郭恩华: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探索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探索
张德禄 郭恩华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体裁混合的综合分析框架。本研究发现:(1)体裁混合实际上是几种作为手段或方式的体裁结构的混用;(2)体裁混合从系统上讲,表示一个特定新体裁的出现;(3)体裁混用现象是在新体裁的系统还没有得到本言语社团成员接受时在某些语篇内表现出来的特征; (4) 体裁混合研究框架应该能够解释所有不同的体裁混合现象,并且表明它们的相互关系。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体裁混合现象的研究有一定启示。
主题词: 体裁混合;分析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超级体裁;宏观体裁
文献来源: 张德禄,郭恩华.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19,16(01):20-27.
作者简介:张德禄,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多元读写能力等。 郭恩华,同济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分析,医患交际分析等等。
项目信息:本文系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子项目资助课题(项目编号:180200)部分研究成果。
张德禄教授
语言学通讯推荐
欢迎选购
1.引言
体裁混合(genre hybridity)研究是体裁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课题。Derrida(1980:55)明确指出“体裁不可能不被混合”,并反对把具体语篇硬性归属某单一体裁。Derrida的体裁理论“试图引导我们离开对类的分析从而转向对文本的分析”(Cohen 1980:205),即从共时的角度和语篇的层面分析体裁的混合现象。但Martin(1991)明确反对“混合体裁(mixed genre)”这一概念。他强调体裁的独立性。迄今而至,人们对体裁混合缺少统一的认识。Duff (2000)将体裁混合定义为:两种或者更多的体裁结合形成一种新的体裁或者亚体裁;或者两种以上的体裁元素经过结合成为一个单独的语篇(xvi)。Duff实际上是从系统发生层面和语篇发生层面两个方面来观察体裁,并且他认为所谓‘混合体裁’实际上实现的是一个新的体裁。本文力求在理清不同流派体裁混合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体裁混合理论的综合分析框架。
2.体裁混合的研究现状
体裁混合在不同的研究传统中有不同的定位和解释。其中,专用英语(ESP),批评话语分析(CDA)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SFL)这三大流派在体裁混合领域的贡献较大。
ESP路径的体裁研究以交际目的作为体裁识别的首要标准,交际目的影响体裁的图示结构和内容风格的选择(Swales 1990: 58)。Swales将修辞学和语言学分析相结合,通过交际目的、修辞语步等探讨语篇的体裁。ESP的体裁研究更多关注体裁的共性、稳定性和典型性,但也有一些学者关注体裁在具体语篇中体现出的独特性、灵活性、动态性、混合性特征。例如,Bhatia认为“现有体裁文献所强调的个体体裁的整体性和纯粹性与现实世界中大量的体裁混合实例体现出来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明显不一致。(2004:XV)”。Bhatia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对体裁混合研究做出了贡献:(1)提出了体裁值(generic value)概念。体裁值类似于巴赫金的初级话语体裁(primary speech genres, Bakhtin 1986),是人类交际中的一些基础修辞行为,本身没有特定的语步结构,只能以体裁的亚形式存在,其本身并不能独立构成体裁。(2)提出了体裁属地(genre colony)概念。Bhatia(2004/2014: 66)认为隶属于同一体裁属地的个体体裁之间存在交际目的的相似性,其成员的内部差异可以根据交际媒介、参与者等语篇外因素以及修辞语步、词汇语法等语篇内因素进一步细化,形成一个基于不同精密度的分类学框架。体裁属地为体裁侵殖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体裁侵殖指一种体裁对另一种体裁的入侵和占用(Fairclough 1992),它可导致体裁混合的出现。(3)区分体裁混合和体裁内嵌(Bhatia 1997)。Bhatia认为,体裁混合(genre mixing)最核心的界定标准是交际目的的混合,交际目的的混合既可以发生在语篇层面,但更多地发生在系统层面;前者是临时的,后者是稳定的。而体裁内嵌(genre embedding)指一种体裁的交际目的由另外一种体裁形式表达出来,比如用诗歌形式来达到招聘广告的目的(Bhatia 1997),类似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体裁语境隐喻(Martin & Rose 2008: 247)。(4)提出了体裁弯折(genre bending)概念。体裁弯折指通过对一种体裁模式的修改或挪用,而形成一种新的体裁的现象(Bhatia 2004/2014: 99)。‘挪用’概念明确表明选用某个体裁的结构模式是要利用它的规约意义来达到新的目的。
批评话语分析(CDA)主要从篇际互文性(interdiscursivity)的角度对体裁混合进行研究。篇际互文和话语秩序(the order of discourse)密切相关,指特定语篇中不同体裁、话语或风格的混合与交融,而话语秩序是社会秩序的符号维度,它由不同的体裁、话语或风格组合而成(Fairclough 1992: 125; Fairclough 2011)。由此可见,篇际互文包含体裁混合。在具体操作层面,Fairclough(1992: 118)提出了三种篇际互文模式:(1)序列篇际互文(sequential intertextuality),指某一个语篇可能由不同语篇类型或话语相互切换而成。比如信用卡宣传册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体裁和促销体裁混合的语篇。两种体裁成分在语篇中按照一定的序列相互切换(Fairclough 1992: 114-115)。(2)内嵌互文(embedding intertextuality),即一种体裁或话语被内嵌到另一种体裁和话语的框架中。(3)混合互文(mixed intertextuality),即体裁混合或者话语混合程度更高的语篇形式。CDA将体裁放到互文性的框架中考量面临着互文性研究自身的困境。Hasan (1992:519-520)曾经评价到:“无限扩大的互文性循环意味着可以触及无限的声音,因此很难确定物质基础和传播形式以何种方式、功能或程度对这种无处不在的互文模式加以有效的限制”。
系统功能语言学(SFL)对 “体裁混合”的研究主要基于语言的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把它视为语言的内在属性(Halliday 2009),体裁混合是语言不确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Hasan (2016)则进一步通过“可渗透性”(permeability)来解释这种现象。Martin反对使用“混合体裁(mixed genre)”这一术语,原因是 “混合体裁”从根本上否定了单一体裁的独立性(Martin 2010a: 3;Martin & Rose 2008: 250)。他主要从语篇的角度探讨体裁混合现象,认为混合语篇通常由宏观体裁(macro-genre)这一概念来表征,宏观体裁特指由不同的基础体裁建构而成的复杂语篇(Martin 2010a: 313)。基础体裁在语篇层面建构宏观体裁的机制主要包括;体裁内嵌和体裁复合。另外,他的体裁拓扑学理论对体裁亲缘关系(agnation)以及混合体裁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Martin 1999:45),它体现了SFL中连续统的基本理念,能更好地把握家族相似性体裁之间的亲缘关系。拓扑学“将集合中的元素投射到由元素的关系建立的多位空间中”,可产生“中介体裁”(intermediate genre, Martin & Rose 2008:240)。对于融合性混合语篇,马丁研究较少,但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相关概念:语境隐喻(Martin 1997),即:用一种表层体裁形式来实现另一种深层体裁交际目的的混合语篇,
体裁混合研究三大学派的体裁混合研究领域可以由表1表示。
综上可见,三大体裁研究流派对于体裁混合研究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都存在一定问题,都没有建立起体裁混合研究的综合分析框架。ESP提出的体裁值、体裁属地、体裁内嵌和体裁弯折等概念,对体裁混合研究有重要意义,但是体裁值在体裁系统和体裁结构的建构中起什么作用没有深入研究。其次,多重交际目的如何在语篇层面引起体裁混合的产生,ESP也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答案。CDA将体裁混合放在互文性的框架中研究,遇到最大的困境是无限扩大的互文性循环难以把握,因此需要划定最佳界限。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单一体裁理论是值得讨论的,但体裁系统和体裁实例的关系需要澄清,毕竟Hasan的体裁结构理论认为语篇的实际体裁结构都来自于体裁结构潜势 (Halliday & Hasan 1989)。另外,Martin把宏观体裁视为由基础体裁成分组成的会造成基础体裁成分都是体裁,不会有单一体裁或纯体裁的现象。像大家公认的记叙文体裁都是由多个基础体裁成分组成,如“取向—发展—冲突—结尾”等,每个体裁结构成分[1]都是一个基础体裁成分。这样,普通的记叙文就成为一个混合体裁了。
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研究问题:(1)是否存在体裁混合范畴?(2)体裁混合是在篇内,还是可以通过互文性延伸到篇外?(3)如何建构体裁混合分析框架从而更有效地解释体裁混合现象?
3. 体裁混合的本体论地位
首先需要理清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体裁混合是一个体裁还是单独几个体裁的混合?根据Duff(2000)的观点,体裁混合是在几种体裁结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体裁。从这个角度看,任何语篇都是某种体裁的例示,尽管其体裁结构可能是几种体裁的结构的结合,而且它也可能来源于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交际目的,即这几种交际目的同时为了实现这个体裁所代表的新的更加宏观的交际目的:这几种交际目的的结合正是这个体裁的特点,如书评中既有客观报道也有主观评论,缺一不可,但不应该把书评看作两个体裁。
多种体裁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构建语篇的体裁结构,但最终产生的语篇往往符合其中某个特定体裁的结构特征,或者说,主要属于其中某个特定体裁。例如,体裁侵殖可以引起语篇体裁的“弯曲“或‘不纯洁”,但它通常主要属于某个体裁。当然,在这些语篇中,两个或多个体裁结构通过互动构建了一个新体裁的体裁结构。那么,这些经由多种体裁建构而来的语篇,其体裁结构是否反映独立的交际目的呢?首先,从交际目的来看,一个语篇实现一个交际目的是常规,但在此基础捎带一些“私货”,即个人想要实现的意图(private intentions)(Bhatia 2004/2014: 87)是可能的,但这并不会改变语篇的总体交际目的,同时也不会改变语篇的体裁。有时交际者通过一种体裁的表层形式来实现另一个体裁的隐含交际目的,如以纪录片体裁为载体的虚假电视广告利用纪录片体裁的形式来实现产品促销体裁的交际目的。这种语篇的核心交际目的(甚至唯一交际目的)就是产品促销,而纪录片只是作者用来实现虚假产品促销目的的一种结构性资源和修辞手段。
从这个角度讲,体裁混合实际上是不同的体裁结构或体裁结构成分在同一个语篇中以一定的语义关系和修辞关系并存的现象。这些体裁结构或结构成分相互关联共同体现这个语篇的交际目的。这个语篇的交际目的可能是参与混合的某一个体裁的交际目的,也可能是另外一个新的体裁的交际目的。任何语篇都是一种体裁或潜在体裁的实例化,有一个终极的交际目的,或者更加根本的交际目的,但同时可以有许多辅助目的或者从属性目的。 我们可以说,“混合体裁”是在一个体裁统领下的体裁融合、结合、复合、内嵌等。
4. 篇内与篇际
“体裁混合”表示体裁结构中包含多个体裁结构或结构成分,以一定的语义关系相互组合或融合为一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裁混合的实例必然是一个特定的语篇。但在某些特殊的领域,篇内和篇外界限会变得十分模糊。在这个篇内和篇际的中间地带实际上涉及体裁的分类和族群关系,与体裁属地概念相互联系。属于同一属地的语篇是篇际关系,是同级同类的。这个属地实际上是上一个层次的体裁,称为“超级体裁” (Bhatia 2004/2014: 57)。这样,在篇际之间,体裁之间关系既是层级性的,也是类属性的,如图1所示。
批评话语分析(CDA)对体裁混合的研究主要从互文性的角度切入,而且主要是篇际互文性(interdiscursivity)。但实际上,Fairclough(1992: 125)的篇际互文性是体裁间的互文性,研究基本上局限于一个语篇内不同体裁的结构或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信用卡宣传册的实例是一个语篇,而不是两个,只是它是由两个体裁结构连接而成的。
从以上研究可见,所谓体裁混合的研究从体裁结构实例的角度讲是在语篇内部,探讨这个语篇是一个单一体裁语篇,还是由多个体裁的结构或结构成分以一定的关系实现的语篇。后者可以称为“体裁混合”。当然,每个体裁都是无数的语篇实例的代表,可以通过把它们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共性和特殊性,但每个这样的实例是一个语篇,而不是两个或多个语篇的结合。
5. 系统与实例的关系
体裁是一个系统概念,体裁系统实际上是体裁结构系统,或称“体裁结构潜势”。Hasan (Halliday & Hasan 1989)的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将体裁结构潜势视为一个稳定的语篇生成资源。从这个角度讲,体裁系统和语篇实例是相互对应的,即语篇实例必须来自于体裁系统,同时,体裁系统提供了语篇实例的潜势。然而,体裁系统并非一成不变,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体裁的元稳定性,即体裁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开放的稳定性,处于由相互渗透引起的不断演化中。体裁的元稳定性源自于体裁实例化过程。在实例化过程中,体裁一方面要符合于体裁结构潜势,体现为一种稳定的体裁结构模式,另一方面,还要适应新的具体的语域参数(语场、语旨、语式),而这些语域参数会在漫长的历时进程中对体裁的意义复现模式(体裁)产生渐进的、微调式的作用,是一种Hasan(2016)所称的跨层体现渗透(permeability in interstratal realization)。在后现代背景下,这种语篇对体裁元稳定的影响幅度会更加剧烈,但是无论影响剧烈还是微弱,具体的体裁本身始终是一种稳定的抽象意义模式(Martin & Rose 2008)。
从历时的角度看,体裁系统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有的体裁顺应了社会文化语境的需求而产生,如电子时代的新兴体裁 Email, blog, twitter, WeChat等,有的体裁系统则因为不能适合新的语境而消失了。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实例方面:社会文化语境要求在原有体裁系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新体裁,改变旧体裁等,语篇本体首先发生变化,产生偏离系统模式的新语篇。而这种新语篇的产生通常不是任意的,而是根据交际目的的改变而借用其他体裁的结构潜势,与本体裁的结构潜势相结合,产生一个由两个体裁的结构潜势结合的体裁结构。这个体裁结构是一种混合的体裁结构,是所谓“混合体裁”的实例。这种所谓“混合体裁”可以看作“发展中的体裁”(developing genre),而这个发展中的体裁结构会有两种不同的“命运”:有的能够不断重现,从而被本言语社团的成员接受,成为一个新的体裁(Martin & Rose 2008: 242);有的则是昙花一现,还没等到稳定下来就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剧烈变化中被淘汰了。所以,它主要表现在实例中,没有在系统中‘扎下根’。 例如,Martin & Rose (2008: 242)在研究中学地理课的课文时发现有一种可称为“绿色体裁”(green genre)的体裁结构形式在发展。这种体裁的产生是和澳大利亚课程设计的生态和环境相关的 (Martin 2001a; Veel 1998)。开头还是传统的对热带雨林中的动物的报道,可以在地理课本和百科全书中发现。但在报道后又加了一段对这种动物面临的环境的评论,说明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和破坏等。由此可见,所谓“体裁混合”可以在系统和实例两个方面来探讨,但系统是第一性的。只有某个体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发展了稳定的系统,即其体裁结构潜势,才能被接受为一种新的体裁,才具有讨论体裁混合的价值。实例在没有发展成为稳定的体裁结构潜势时可作为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因为它们还没有发展出自己稳定的体裁结构潜势。
6.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的建构
通过以上探讨可见,所谓“体裁混合”不完全是在交际目的层面确定的,而是在为了实现某个交际目的而借用其他体裁的结构或结构成分,或者将两个或者多个体裁的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相结合、复合、融合,或者将其中一个体裁的结构模式内嵌在另一个中而形成一个新的结构模式。这个新的结构模式通常会形成一个新的体裁,如上面Martin & Rose(2008)所讨论的‘绿色体裁’。其实,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它也可以是对原有体裁结构的一种改良,使原有的体裁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没有过渡到一种新的体裁的程度。例如,在书评体裁中加入一些主观性的过度表扬,或过度批评的态度话语,会对书评的产生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根本上改变书评作为介绍书的内容和学术价值的体裁特性,仍然属于书评体裁。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多种体裁结构或结构成分参与语篇整体的建构不是说这个语篇属于多个体裁,或者说是多个体裁混合而成,实现多个交际目的,而是某个体裁以借用其他体裁结构或结构成分,或几种体裁结构联合、复合、融合的方式来建构一个新的体裁结构。也就是说,这个语篇的建构所涉及的不同体裁的结构是形成新体裁的方式,而不是独立的体裁。我们可以借用Martin & Rose (2008: 47)所提出的“宏观体裁”概念来表示这种现象。
这样,首先,任何体裁都是由体裁值按照一个的模式组合而成的。体裁值是体裁结构的最小结构成分。它既可以在系统中被激活和选择组成纯体裁,也可以组成所谓体裁混合。我们可以参照SFL的逻辑语义关系(Halliday 1994)来描述所谓混合体裁中体裁之间的关系。
第二,体裁可以分为纯体裁和混合性体裁。所谓纯体裁是理想化的,很少见的,在现实中无法解释复杂交际现象的体裁(Bhatia 2004: 80)。但是,何为纯体裁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界定。例如,所谓“体裁值”一般不被认为是单独的体裁,但当不同的体裁值组成一个体裁结构时,它是一个独立的体裁,还是一个体裁混合体需要确定。笔者认为,鉴于它不能独立成篇,显然,它是组成任何体裁的语篇的一个结构成分,所以由不同的体裁值组成一个语篇的体裁结构是十分自然的,不能视为一个体裁混合,而是一个纯体裁。这样,一个纯体裁是满足体裁的所有标准,如Martin (1992)所提出的“作为言语社团的成员而从事的分阶段的、目标取向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没有引入和借助其他体裁的结构或结构成分的体裁。从这个意义上讲,纯体裁是体裁的常规,而且也是大量出现的,而不是像Bhatia(2004/2014)提出的那样是一种特殊的、理想化的现象。
体裁混合实际上是体裁混合结构的简称。它由不同体裁的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结合组成。语篇的体裁类型繁多,而在某个体裁内部,会由于体裁本身的需要,如论证和实例等,或者某些情景语境因素的影响,或者作者个人附加的态度、立场和观点等,会使交际者借用其他体裁的结构模式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因此,语篇的体裁结构会呈现十分复杂的关系。但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复合体裁与融合体裁。
复合体裁表示所涉及的体裁的结构是较完整的(起码其必要成分是完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几个完整的体裁结构之间以一定的逻辑意义关系联系在一起。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Halliday 1994),这种关系可以分为两个类别:内嵌性和逻辑性。内嵌表示一个体裁的结构被包含在另一个体裁结构中,如故事情节包含在演讲体裁的结构中,作为其结构成分,或结构成分的部分。逻辑关系即逻辑意义关系,表示语篇以什么方式来发展意义模式,分为两个类别:扩展和投射。扩展表示语篇在一个体裁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式扩展另一个。这些方式包括详述,延展和增强。详述将原有体裁的语篇意义用另一种体裁的结构模式进行解释、说明,或者用例子证明等。延展表示在原有体裁的语篇意义的基础上用另一种体裁结构模式来增加新的意义,而增强表示对已有的意义进行修饰、界定、提供条件和理由,时间和地点等。具体实例可见Martin & Rose (2008: 250-256)。投射关系是把一种体裁作为来源,从而投射出另一个体裁。如利用日常会话体裁来投射故事体裁,如《一千零一夜》(The Tales of The Arabian Night),以及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等。投射可以有两种方式:通过话语投射和通过思想投射。上面的两个例子都是通过话语投射的,即通过原体裁语篇中的叙述者讲出来的话投射。同时,也可以通过思想投射,即把另一个体裁的内容通过这个体裁的语篇中某个人物或参与者的思考、思想投射出来。不过这类投射很少见
体裁融合表示一种体裁的结构或结构成分融入到另一个体裁中,从而作为另一个体裁的一个部分,或一个结构成分,而自身却不再具有完整的体裁结构,而是被后者“同化”或“融化”,或者两个体裁相互融合,从而它们的结构都不是完整的,两者都根据新的语境而被修饰或整合,融为一体,或者用一种体裁结构的形式来达到另一种体裁的交际目的,即体裁的喻化。由此,体裁融合的形成可以有“变化”和“喻化”两种形式。体裁变化融合指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或两个或多个体裁结构都在原体裁结构上发生变化,通常为缩减的体裁结构成分。其中,只有一个发生变化的为“单变”融合。例如,在演讲中加入故事情节是由演讲和叙述两个体裁的结构形式来体现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叙事体裁的结构通常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完整的叙事体裁中的[评价]和[教益]部分通常会被省略掉,因为这些成分会融合到演讲的整体结构中。两个或多个发生变化的为“多变”融合,即在融合过程中,相关的体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喻化融合是通过一种体裁的结构形式来体现另一种体裁的交际目的的方式。Martin & Rose (2008: 248)曾把Eric Carle的儿童绘本《饥饿的毛毛虫》作为典型例子,讲述了一个毛毛虫不停地吃桑叶成茧化蝶的故事。该语篇从表面看属于故事体裁,从深层看,则是一个科学解释语篇,其目的是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向学龄前儿童解释蝶变的生物蜕变原理。在这个过程中,隐喻式体裁的结构是完整的,而一致式的体裁结构是隐性的,隐喻式的故事部分可作为科学释解体裁的一个阶段来看待。喻化融合也应该包括通过某种时空的关联形成的体裁间的关系,如借喻、举喻等,和显性的比喻,明喻,如用‘像’、‘如’、‘和----什么一样’之类的连接方式连接的体裁比喻情况。
最后,无论是纯体裁,还是所谓体裁混合都是由一个个基础体裁成分(体裁值)按照体裁结构潜势的基本模式组合而成的。本体裁混合分析框架可以由图2表示。
7.讨论
体裁混合现象反映了人类社会交际的复杂性。一方面,复杂的交际关系和交际目的促使人们采用各种手段来满足自己交际的需要,另一方面,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语境也促使交际者不断借用其他体裁的模式,或者将几种体裁的结构模式相互联系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本文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体裁混合的本体论地位。一般来讲,体裁混合主要体现以下三种情况:(1)用两种或多种体裁的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来实现一种新的体裁,这样,实现这种新体裁的体裁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就不再是单独的体裁,而是实现这个新体裁的结构部分或结构成分。(2)一种体裁的结构模式是主模式,表示这个语篇所属的体裁类型,但作者又加进他自己的个人意图,也就是说加进其他体裁的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来实现自己的“私自”加上的交际意图,从而使原体裁发生‘歪曲’或‘倾斜’,出现‘不纯’现象,如在书评这种以客观描述为特点的体裁中加进自己对书的态度或立场的评价成分。这在现在的书评中是常见的现象。这时,语篇的体裁仍然是‘书评’。(3)一种体裁的结构模式被作为手段,用以实现一种隐含的交际目的,从而实现一种隐含的体裁。这样,作为手段的体裁结构模式是完整的,只是中间会加入这个隐含体裁的结构成分,从而暗示这种新体裁的存在。而这个被隐含的体裁从结构上是不完整的:它的一部分是由作为手段的体裁的结构成分替代了,有一部分(即认为是听话者或读者可以推测出来的意义)则省略了。这就是说,体裁混合不是交际目的的混合,而是一种特定的交际目的需要选择(或挪用)不同体裁的结构或结构成分来实现它,或者某些次级的交际目的,或者“拿不上桌面”的意图促使选择其他体裁的结构或结构成分来加入本体裁结构中。从这个角度讲,体裁混合实际上是几种作为手段或方式的体裁结构的混用,用以实现一个新的体裁,或者主要的体裁,同时间接实现交际者附加意图。体裁混合这个术语仍然可用,但其所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第二,体裁混合从系统的角度上讲是一个体裁,而不是多个体裁的混合。它表现为从多个体裁中选择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体裁结构。而这个新的体裁结构模式就形成一个新的体裁结构潜势。从实例的角度上讲,每个实例是一个语篇,而不是属于不同体裁的多个语篇。同时,在这里需要区分‘超级体裁’和‘宏观体裁’。超级体裁是同类体裁的上位项,同时也是它们的体裁属地,表示的是同类体裁的共性,而宏观体裁则表示某个体裁是由多于一个体裁的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体现的。所以,前者是一个多体裁概念,后者是一个单体裁概念。
第三,要重视体裁的系统和实例之间的关系。Martin (1991)认为,体裁混合的概念只能在两种情况下讨论。一种是当体裁处于两个体裁的中介位置时,就会出现两个体裁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共现的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会被认为是体裁混合,但Martin认为,它们不是体裁混合,而是一种新的体裁,也就是说,这两种体裁的结合产生一种新的体裁。第二种是从系统发生学的角度,体裁也在不断的演化发展中,会根据新的语境要求讲话者创造出新的语篇模式。当这种新的体裁模式被相关言语社团的成员接受时,就会成为一种新的体裁。但当它们初次出现,或者尽管多次出现,但还没有被相关言语社团的成员接受为一个体裁时,它显著地存在于语篇实例中,但其背后的体裁系统不稳固,属于所谓“发展中的体裁”。所以,我们在这里用体裁混合概念表示某个体裁是由多个体裁的结构模式或结构成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体现的现象。
建构的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具有整体性和穷尽性,可以解释所有相关的语言现象。例如,以上讨论的三大流派涉及的体裁混合现象都可以通过本分析框架得到解释。批评话语分析的序列互文性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复合体裁都可以通过本空间中的[复合体裁]选项处理,包括[并置]和[依附],以及[扩展]和[投射]。三个学派都提出了把内嵌体裁也作为一种体裁混合现象,在本模式中,它被放在[互依性]中进行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混合互文性通过[体裁融合]特征解释,包括体裁侵殖和体裁弯曲。体裁侵殖属于[单变]型体裁融合,而体裁弯曲属于[多变]型体裁混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中介体裁也属于[多变]型体裁混合,而其语境隐喻则是体裁[喻化]的一种。同时,本文还探讨了体裁值或基础体裁的作用,使它成为本框架的一个核心部分。
8.结语
本文探讨了体裁混合研究中的诸多需要澄清的问题,力图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本文首先综述了专用英语、批评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学派在体裁混合研究中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研究问题。接着,根据这些问题讨论了是否有体裁混合、体裁混合研究主要是篇内研究还是篇际研究、系统与实例是什么关系等问题,然后构建了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最后,讨论了这个框架的基本特点。本研究发现:(1)体裁混合实际上是几种作为手段或方式的体裁结构的混用,用以实现一个新的体裁,或者主要体裁,同时间接实现交际者附加意图;(2)体裁混合从系统上讲是实现一个特定的新的体裁,而不是多个体裁的混合;从实例上讲,它总是由一个特定的语篇例示;(3)体裁混合也发生在新体裁的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并得到本言语社团的成员接受时在某些语篇内表现出来的特征;一旦系统化,则会成为一种新的体裁;(4)体裁混合研究框架应该能够解释所有不同的体裁混合现象,并且表明它们的相互关系,本文据此构建了一个体裁混合综合分析框架。但这些范畴还都是在比较抽象的层次上,还可能包含更多的次范畴,作为将来研究的课题。希望本研究能够对体裁混合现象的研究有一定启示,有利于推动体裁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欢迎查阅《中国外语》2019年第1期纸质原文。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本文为期刊以及两位作者授权发布,其他公众号转发请联系我们。
公众号外联: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公众号整理:2019年学术会议/研修
学术会议|2019年“多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首届“海上论坛”青年学者工作坊(2019年5月31-6月2日)
学术会议|“跨语言及语境的元话语研究”国际会议(10月18日-20日)
学术会议| 语料库与学术英语研究专题研讨会(2019年6月1日)
学术会议| 青少年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征稿通知(2019年9月20-22日)
学术会议| 第二届国际符号学会议(南京师范大学 2019年7月5-7号)
学术会议| 全国首届“译者行为研究”高层论坛(2019年4月26-28日)
学术会议|第十四届中西部地区翻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暨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1号通知)
科研助力| 2019年广东省商务英语研究生暑期学校(2019年7月3-16日)
学术会议|2019年语言与认知国际会议(2019年6月15日-16日)
学术会议| 第十三届“海峡两岸外国语言文学论坛”(2019年5月17-19日)
学术会议|新时代跨学科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国际研讨会3号通知(2019年3月29-31)
学术会议| 2019年全国大学英语教学与校本测试论坛(2019年4月27-28日)
学术会议| 第二届英语自然文学与生态批评高端论坛(2019年7月14)
教师研修| 学术英语教学与研究前沿工作坊(2019年5月18日-19日)
教师研修| 多模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月19日-21日)
教师研修 | 助力高水平本科教育,打造英语专业线下“金课”(2019年4月11-12日)
学术会议| “首届全国课堂二语习得论坛” (2019年9月20-22日)
学术会议| 第三届意大利实验语用学国际会议 (9.19~20)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研修,讲座和会议。收费会议的会讯推广需要给公众号劳务费,敬请理解和支持!谢谢
七万学者关注了
○
语言学通讯
○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