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动态|2019年第3期《外语教学》目录及摘要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外语教学》

主编:王军哲 

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期刊邮箱:xisuxb@163.com;

欢迎邮局订阅2019年《外语教学》

国内统一刊号(CN):CN61-1023/H,
国际刊号:ISSN1000-5544

期刊网站:http://teac.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teac

期刊目录|《外语教学》2017年总目录  期刊目录|《外语教学》2018年总目录期刊动态|《外语教学》2019年第1期目录期刊动态|《外语教学》2019年第2期目录

目录


摘要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张辉  杨艳琴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目标、理论和应用以及方法论对该学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系统呈现。文章从隐喻、图式图像、话语世界以及认知视角等角度把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成了四类,并对各类研究尤其是最近发展的后两类研究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具体描述。文中详述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和心理实验方法与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研究,指出多方法的结合对批评认知语言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批评认知语言学; 批评隐喻分析; 话语世界; 话语空间; 趋近化; 三角测量;

认知视域下的空间运动事件表达

纪瑛琳

深圳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摘要:空间运动领域是当下研究语言系统与思维认知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语言学和相邻学科之间在研究范式和技术手段上的借鉴与融合使得此领域的研究活力日盛。本文聚焦语言表达与空间认知方向上的三大热点问题。首先,在运动事件表达的类型学问题上,我们认为既要看到不同语言间的规律性差异,又要承认各语言间在空间表达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并由此提出了“运动事件连续统”的概念。其次,本文探讨了语言相对论在空间认知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效力强度,指出目前相当数量的研究显示空间表达上的类型学特征或强或弱地制约着人们的空间思维模式。文章最后介绍了空间运动领域的二语习得及认知这一新兴研究方向并阐释了二语人群空间概念系统的重构过程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运动事件类型学; 语言相对论; 空间认知模式; 概念系统重构;

国外认知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吴淑琼

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十年来国外学术著作和期刊中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论述了认知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文章首先回顾了认知词汇语义学的学科地位和主要研究议题,然后概括总结了认知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新动态。研究发现:在研究内容上,词义关系逐渐成为认知词汇语义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研究方法上,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行为特征研究法、实验法、语料库与实验法的跨界整合等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视角上,认知词汇语义学呈现出与认知社会语言学、词汇类型学之间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关键词:认知词汇语义学; 认知语义学; 最新发展;

认知社会语言学前沿述评:趋势与特点

张天伟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认知社会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与社会语言学交叉研究的新兴领域。本文综述了国外认知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认知语言学理论得到进一步应用; 2)注重语境和基于使用的研究; 3)注重语言类型学视角研究。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特点表现为:研究核心是语言变异问题,注重语言接触研究,注重跨语言的语言类型学视角研究。本文还探讨了对我国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认知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语言接触; 语言类型学;

美国媒体对中国形象的隐喻建构研究——以“美国退出TPP”相关报道为例

汪徽  辛斌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摘要:根据批评话语分析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国家形象是建构出来的,其中媒体在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中有决定性的作用。媒体在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中经常采用隐喻这一强大的话语策略。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对“美国退出TPP”事件的82篇报道为语料,运用批评隐喻分析法和语料库研究法,分析了美国媒体在报道中使用的隐喻以及通过隐喻建构的中国形象。分析显示,美国媒体在相关报道中通过隐喻建构出了“美国的敌人”、“美国的竞争对手”和“意欲抢夺美国主角地位的配角”等负面的中国形象,与中国试图树立的和平发展的积极的中国形象存在较大反差。 

关键词:隐喻; 中国形象; 媒体话语; 美国退出TPP;

网页新闻漫画的多模态互文功能研究——以凤凰网“大鱼漫画”为例

侯建波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作为重要的表意手段,多模态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多模态互文性的角度研究网页新闻漫画尚不多见。本研究结合多模态和互文性理论提出适合网页新闻漫画的多模态互文性资源系统,并分析32期凤凰网“大鱼漫画”栏目涉及美国议题的网页新闻漫画。研究发现:1)多模态文本间互动是多模态文本意义的源泉,构建网页新闻漫画的主题;2)多模态文本间互动构建了网页新闻漫画的功能,形成人际关系构建、评价网页新闻、故事化新闻情节和调侃新闻人物的功能。 

关键词:多模态; 互文性; 凤凰网; 大鱼漫画; 新闻漫画;

汉语恭维回应语缺失的会话分析

于国栋  张艳红

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面对恭维这一常见的社会行为,被恭维者如何做出回应是一种值得考量的社会现象。该现象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一些恭维回应语的相关研究。虽然现有研究对恭维的回应方式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却忽视了对恭维回应语缺失现象的探讨。基于150个汉语日常交际中自然发生的恭维回应语语料,我们利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话轮设计、序列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细致分析了恭维回应语缺失这一语言社会现象。研究发现,恭维回应语的缺失并不是消极的社会行为,相反,恭维回应语的缺失维护了交际的连续性,证实了人类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优先选择维护会话连续性的原则与倾向。 

关键词:汉语恭维回应语; 序列结构; 话轮设计; 会话连续性;

论韩礼德的语言进化观

周海明

盐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语言进化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对其给予高度关注。在扼要述评西方语言进化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释韩礼德的语言进化观:1)就视角而言,韩礼德把语言视为一种社会意义系统,其语言进化观的本质是意义进化观,他创造性地从种系、个体、语篇三个维度研究语言在功能语义范畴上的进化方式;2)就核心而言,种系发生、个体发生、语篇发生的循环互动是意义进化的机制,而物质经验、意识经验、词汇语法的进化则是意义进化的动因;3)就成果而言,对科学语类、儿童语言、具体语篇的进化范式的建构不仅是韩礼德意义进化观的理论成果,而且是其进一步理论化的思想源泉。 

关键词:韩礼德; 语言进化; 意义进化; 意义能力;

母语迁移对EFL学习者隐喻输出的制约——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习作为例

王小潞  王艺臻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大学   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人文与传媒艺术学院

摘要:目前针对二语隐喻输出的研究大多着眼于二语能力与隐喻输出的关系,几乎无人从“母语迁移”,即母语是如何分别从语言和概念正负迁移两个方面具体影响二语隐喻输出的角度进行探究。本研究以16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阶段性测试中的习作为例,分析该群体在实际语言使用中的隐喻输出情况,研究发现:隐喻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与作文题目无关,但与学生的二语水平及其对隐喻的掌握程度有关;EFL学习者对隐喻的掌握受母语迁移影响明显,其中最主要的是概念负迁移对隐喻输出所造成的制约;EFL学习者英语水平越高,其作文中的隐喻密度越大,输出的正确隐喻越多。以上结论也为EFL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二语隐喻输出; 母语迁移; 概念负迁移; 二语水平; EFL写作;

接口范畴对中国高级学习者英语代词约束特性习得的影响研究

潘娟  吴明军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如果在同一句子中,英语宾格代词him和her前面有两个人称、性别和数都匹配的名词短语,那么代词和哪个名词短语共指呢?本文采用e-prime编程基于故事的真值判断任务,报道一项中国高级学习者英语代词约束特征习得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限定性双子句和非限定性双子句中,高级L2学习者能够克服语篇信息的干扰,接受代词和约束域外的名词短语共指,拒绝和约束域内的名词短语共指,实验组和控制组没有差异;但是在具象类(possessed representational noun phrase,PRNP)单子句中,L2组接受句子主语约束和母语组存在差异。在含有双宾语的单子句中,很多学习者和母语者一样,认为代词可以和宾语共指,违反了约束理论的B原则,和其他句型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从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UG)的可及性和英语代词理解涉及不同的接口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英语代词; 内接口; 外接口; 共指;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定向动机流个案研究

宁建庚  蔡金亭

运城学院外语系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定向动机流构念是在追求个人目标、愿景下的高强度且持续的更高级动机结构。本文使用质化研究方法,聚焦某本科院校四名应届毕业生所经历的高强度、持续性的动机轨迹,检验其动机行为中是否存在定向动机流的核心特征,从而验证其结构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受试的动机行为中存在动机特征,即有长期目标的动机行为的方向性、显著的促成性结构、积极的情感;体现了定向动机流结构在个体及群组层面创造长期动机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 定向动机流; 有效性;

语言教学研究中的情感转向——《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情感》评介

朱神海  王雪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摘要:近年来,语言教学和教师教育中的情感研究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情感》由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第二语言教师教育专家Juan de Dios Martínez Agudo教授主编,于2018年出版。该书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中情感研究的意义,强调了语言教学研究的情感转向,其研究内容涵盖了教师话语、教师信念、教材开发、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的情感问题。在研究方法上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证研究,为我国外语教师情感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 教师教育; 情感;

复译与文本新生命的生成——以《魔戒》汉译为例

陈嘉琨  刘云虹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复译是外国文学译介中的重要现象之一,日益受到译学界的关注。文学翻译的生成性本质特征决定了译本对原作的再现不可能在单次翻译中完成,原作生命的延续与拓展及译作不断传承与丰富的成长历程都有赖于不同时代的译者所进行的复译活动。本文以《魔戒》的汉译为例,从翻译空间的拓展、翻译方案的建构与完善、译者的翻译价值取向等方面,探讨复译与文本生命生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复译; 文本; 生成性; 《魔戒》;

差异伦理视角下的翻译注释研究:《庄子》翻译注释的内容分析

张广法  文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从差异伦理的角度对《庄子》的Legge和Watson译本中的注释进行了讨论。首先,根据两个译本的注释类型,建立了包含6个类目的类目分析表,然后由两位编码员进行独立编码,统计出所有注释的类目搭配类型和每个类目的具体频数和比例,在注释类目搭配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5种主要的注释方法,最后从差异伦理的视角讨论了翻译注释在彰显中国文化之异上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Legge和Watson两位译者在译文正文之外综合使用了5种注释方法,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西方读者展现出了色彩缤纷的《庄子》文化,有效地使读者走向了作者,走向了原文。 

关键词:《庄子》; 翻译注释; 注释方法; 内容分析; 差异的伦理;

试论翻译史个案研究法中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包雨苗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摘要:在翻译史研究中,个案研究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然而翻译学界却鲜有对其在方法论层面上的反思。本文首先对翻译学科针对个案研究法的现有讨论进行总结评述,指出其基于社会科学的单一学理基础,进一步从史学角度探讨该方法在翻译史研究中的运用。尤其针对个案研究法普遍遭受质疑的“可推广性”问题,本文借用微观历史的方法论原则,探讨如何在翻译史个案研究中从微观个体分析总结出宏观的历史结论这一核心问题。 

关键词:个案研究; 翻译史; 方法论; 微观历史;

论《厌女之书:八首韵诗与五幅画作》的媒介间性特征

陈心怡  杨金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从媒介间性的角度出发,研究美国现代主义女作家狄朱纳·巴恩斯图文混杂的作品《厌女之书》。研究认为巴恩斯将视觉艺术融入诗歌创作,用异质化“图形性空间”解域层级化“文本性空间”,以此质疑城市、性别与艺术空间之固化,彰显跨媒介创作的审美先锋性。 

关键词:狄朱纳·巴恩斯; 《厌女之书》; 媒介间性;

澳大利亚民族主义经典作家批评论析

张加生  桂晓梦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标志着澳大利亚本土文学的发轫,其文学成就在澳大利亚文学史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论文以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时期经典作家劳森、弗菲、弗兰克林、拉德等作家的批评成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澳大利亚学界相关研究成就和最新动态。对国外学界批评成果研究后发现,国外学界对澳大利亚民族主义经典作家批评成果丰硕且历久弥新,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块有待开垦的园地。批评论析旨在为国内研究同仁拓展理论维度、开阔研究思路、提供研究视角。 

关键词:澳大利亚; 民族主义; 经典作家; 批评论析;

从《纳喀索斯》系列诗看保尔·瓦莱里的元诗美学

姜俊钦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巴黎第八大学

摘要:深受马拉美诗学思想的影响,保尔·瓦莱里在创作中不断思索着诗歌的主体性和内在意识,创作了不少“元诗”。他的“元诗”意识和凝视自我倒影的纳喀索斯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似性。这个神话形象既是诗人“纯诗”理念的载体,也是他诗歌美学思想和诗学方法的一个符号,还是诗人思考诗歌与其本体、人与自我关系的象征。 

关键词:纳喀索斯; 瓦莱里; 元诗; 纯诗;

编者按

欢迎查阅知网或《外语教学》2019年第3期纸质原文。

本文编辑:上海理工大学 孙雨

本文审核:吉林大学  王峰

公众号外联: 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左右都可以滑动打开心扉

欢迎长按赞赏码

赞赏我们

欢迎点击微信广告

文末广告


继续为各位提供有益的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赞赏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 2019年国社科后期项目申报辅导(线上课程)

科研助力|“语言·文学·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征稿函

语言学通讯外文书店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通讯

科研助力|学术观点|专著推荐|期刊动态|教师研修|招贤纳士|博士招生|读书小札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情怀的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