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解读 | 如何在《道德经》里找到“三生万物”的秘密?

李响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千字文》里如是说。


黄明哲,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潜心研究《道德经》二十余年,以历代帝王家注释为蓝本,独创现代解读,参同古今领导学、决策学、管理学,深入研究《道德经》的思维方式,揭示中华文明五千年智慧的底层代码。


主持人马东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传播知识的朋友中,别人都是博览群书,而黄明哲很专一,10 年只读了一本书,只讲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道德经》。和明哲相熟已久,他的看法很接地气,对新潮流很了解,哪儿火热了、起泡沫了,他就会说几句,并常常言中,据说这叫做道眼观世。”


那么,就让我们跟着黄老师一起去看看《道德经》中“生”的观念。


我们都知道,《道德经》里有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充满了数学递进般的美感,而读懂了这句话,你就会了解到在老子的眼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生命又是如何出现的。



Step One:道生一


老子把道当做总的源动力,当动力发动起来的时候,它所呈现的状态就叫做“一”。之所以以此为名是因为它无所不包,某种程度上它就是道本身。有的时候,古人又把“一”叫做“元气”,也就是初始的存在。



Step Two:一生二


有了初始的存在,世界便进一步演化,于是便有了时间和空间,随后又逐渐出现了秩序。关于这一点,黄老师有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我们把初始的存在描述为大海,那么在“一生二”的过程之中,海面上便出现了一个个的漩涡。在老子的世界观中,其中的一个漩涡,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在的宇宙。



Step Three:二生三


在时空出现之后,世界继续它的分化生成。盘古开天的神话故事里有记述“轻者上升之为天,浊者下降之为地。”星球这类的实体开始出现,于是这世间就有了元气、天、地。是为“三”。



Step Four:三生万物


源动力推动着天地演化,元气沟通着天地。在合力之下,在天地之间,万物生发,生命便就此出现。


世界与生命的形成过程大致如此,那么在老子的眼中,生命又是什么呢?


《道德经》的回答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是有形的存在,天地之间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比如太阳照下来,就有阴面和阳面。阴代表着安宁、身形,阳代表着活跃、能量。万物都负载着身形(阴),而向往着能量(阳)。打个比方,阴阳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计算机与其供电系统。一旦电力接入,计算机的屏幕上会闪现出五颜六色,也就相当于有了生命体验。西方人常说,生命就是灵与肉,而在道家看来,只有具备了身形、能量和生命体验才可以叫做生命。


说到这里,“生”的原理已渐趋清晰,而“生”的延续,需要生命力的支持。黄老师眼中的生命力,有两个前提。


其一,保持内在的空虚。给自己留有空间,做事留有余地。只有求缺才有走向完美的可能,只有不完美才是人向前发展的动力。


其二,返本还源,抱住自己的根基。生长总是向往无尽的自由,但提供养分的永远是自己的根系。因此,如果我们决定做人生的领导者,那么首先应该想的,是如何为你的支持面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良知是生命力,平等是生命力,公平是生命力,共赢也是生命力。如此,我们的生命便得以延续,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发展,人类才可以生生不息。



▲ 点击图片订阅

《黄明哲:向〈道德经〉学思维方法 》专栏


在这里,黄老师将会对《道德经》全文八十一章做系统详细地讲解,你将会听到一个《道德经》版的“TED 演讲”;在这里,你将会形成全新的认知角度与思维方式,学会如何去做人生的决策,获得面对困境之时转换得失的能力;在这里,你将会发现《道德经》中所蕴含的你不曾发现的智慧



▼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