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材推荐 | 肖维青《新经典英汉互译教程》

语言学通讯 语言学通讯 2021-03-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著作推荐

《新经典英汉互译教程》由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联合出版。此教程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教授领衔主编的“新经典高等院校通识教程”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理论与技巧”在宏观上进行翻译概念、译者素养的知识普及,解析语言差异及相应的翻译策略,并逐一介绍传统翻译教程中的若干翻译方法。下编“翻译实践”按照不同文体进行翻译实践操练和讲评,涵盖文学、科技、旅游、商贸、新闻、视听作品与歌词等多种题材。本书所用译例经典、新颖、接地气,符合90后、00后的审美兴趣和现实需要。另外,附录部分针对大学四、六级的汉英翻译试题以及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英汉、汉英试题进行了解读指导。本书另有配套课件。

活动价:36.70元

书号:ISBN 978-7-100-17248-6


长按二维码即可下单购买本书。如需购买本书的发票,请直接留言客服,如果需要补发票联系962107547@qq.com。注意:上述开票方式仅适用于本书。




肖维青



肖维青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翻译系主任,中美富布赖特高级研究学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中广联影视译制与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翻译委员会委员。《普通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指南》主要执笔人,上海高校课程思政特色改革领航团队负责人,参与国家精品在线开发课程建设,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发表各类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3篇,出版中文学术专著3部,英文专著1部,独立编撰教材4部,译著13部,翻译总字数130余万字。主持承担1项国家级、6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担任全国社科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上海市社联评审专家等。曾赴美国、英国、新西兰访学深造。


内容简介


问:这套书叫新经典系列在哪里?

答:新经典是一种通过全新的英语教材和课程来培养当代社会通识人才的重要方式。就培养人才方向来讲,新经典倡导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英语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并以综合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凭借量化指标来评价教学质量,新经典超越高校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倡导英语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人文性以及知识的融会贯通,注重培养既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又能仰望星空和弘扬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新经典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人格、道德、修养、气质、情怀和智慧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开明睿智、品性博雅、三观健康以及志存高远的社会精英。总之,新经典旨在培养多闻、博识、勤思且善辩的人才,使学生不仅能胸怀百家之言,而且具有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交能力和拓展事业的能力。

(系列教材总主编李维屏教授)


问:这套书的出版是在什么背景之下?

答:由于大学通识教育不仅涉及教改思路和师资队伍,而且也与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密切相关,因此在许多高校计划开设英语通识课程却苦于难觅合适教材之际,新经典高等院校英语通识教程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本系列教程的规格、数量和知识分类均恰到好处,有利于丰富我国高等院校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课文选取练习设计和课件制作方面,每本教材不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双重需要,而且还力图在通识教育历来普遍认同的标准和当代知识体系之间保持平衡。         

(系列教材总主编李维屏教授)


          

问:为什么要学通识课?开设通识课的意义在哪里?

答:假如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只关注专业和技术,在某一领域投入过多而忽略了人文知识,既不懂得关于生命、人性和生活的基本道理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他毕业后也许只能从事一点儿技术类工作,最多只能是某个领域的内行或专家

(系列教材总主编李维屏教授)


                    

问:这本《新典英汉互译教程》编写的思路是什么?

答:《新典英汉互译教程》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导团队推出的新标准大学英语通识选修课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册,专为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以及同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编写的。教程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理论技巧,共分六个单元,在宏观上对读者进行翻译概念、译者素养的知识普及,同时配合大量译例,细致入微地解析语言差异造成的不同翻译策略,归纳总结实用有效的翻译技巧;下编是翻译实践,按照不同文体和题材分成十个单元,每单元包括五个板块语言特点(剖析此类作品的语言特色);翻译举要(配合经典译例的赏析,对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阐释说明);翻译实战(堂内翻译操练和赏析);拓展阅读;课后练习。


 

问:本教程有些什么特色?

答:教程有四大特色:

一、针对性。本书是以大外学生为目标读者的专门翻译教材,务实地考虑大外学生的基本语言需求,在难度上(特别是练习难度)比较适合大外学生的一般水平。该教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专门为提高发展阶段的大学英语通识课程精心设计,适合已有一定英语基础并迫切希望提高英语水平和翻译技能的大学生选读。教材以翻译的基本概念、语言对比以及翻译技巧作先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材编排,进行配套的基础训练,充分调动读者的学习积极性。

 

二、可读性。本教材兼顾经典与流行、实用与趣味,考虑到翻译教育进入到了95后、00后一代的现实需要,我们的编写紧贴的新一代翻译学习者的审美兴趣以及现实需要。我们因而努力调整了我们的讲述方式,在下编中,读者不仅会接触到会读到歌词翻译、儿童文学翻译和视听作品翻译等难度适中的趣味翻译单元,还会体验到《哈利波特》《三体》《达芬奇密码》《鹿鼎记》等各种各样接地气的译例,会欣赏到G20、英国脱欧、哈佛商业评论等与社会时新的译例,会品读到《红楼梦》《双城记》《再别康桥》《雪夜林边小驻》《赎罪》《小妇人》等经典的翻译。另外,本书附录部分专门针对大学四、六级的汉英翻译试题与全国翻译资格证书考试(CATTI)的英汉、汉英试题进行了专项解读指导,既希望能在大学外语教学的框架内助力学生,又希望裨益于有志于进入翻译职场的学生。

 

三、人文性。教材的编写突出语言文化对比意识,注重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和思维。上篇的第二至第六单元,编者不囿于文字层面的翻译讲解,在翻译问题的探索中丝丝入扣地讨论了语言的对比和跨文化交际等现实问题,而“下编”的各个单元则是充分考虑了大学英语通识选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妥善处理了文学知识和博学多识之间的关系,特别注意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辨的培养。本书从基本文学门类散文、小说与诗歌的翻译开始,拓展到新闻、科技、旅游等不同实用文体的翻译,后面的儿童文学、视听作品与歌词的翻译则为三个特色单元。教学时教师可酌情进行取舍。

 

四、双向性。教材兼顾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翻译方向,在语言特点的归纳、翻译技巧的总结、译例的剖析以及翻译实战和课后练习等方面都是尽量涵盖两个方向,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接触最多元的翻译实例,尽可能品尝英汉汉英翻译的不同滋味。

 (本教材主编肖维青教授)

 


问: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这本教程的编写思路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翻译教材面向翻译通识课、以翻译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同时也适用于英语或翻译专业的翻译概论、初中级英汉互译等翻译课堂。教程充分观照了学习者学习翻译的认知思维过程,内容上分为上、下两编。整个团队对于教材结构,即翻译通识课到底如何讲解,做过设身处地的思考,为此,我们整个团队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一再提醒自己要有课堂设计意识,不要老做高高在上的翻译教师,要坐下来,设想自己是课桌上前的学生,多用换位思考来的方式来想想学生怎么才能把知识点吸收了去,再动笔设计案例,做好讲解。所以,我们编教材高度重视我们的阅读对象——广大95后与00后,整个教程编写的背后绝对不是一大堆翻译例子的无脑罗列、堆砌,我们在背在后做了大量的思考与研究,这是我们的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最重要的地方。

我们认为,这本教程的上编可视为一个翻译学习的宏观空间。为什么说宏观呢?因为我们需要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翻译的大道理和那些学习翻译绕不过去ABC,当过老师的人都心知肚明,讲一门学问也好,一门技术也罢,务务虚太必要了,翻译也不例外,这些理论完全是在为学生做翻译打好一个知识基础。所以,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谈了翻译的基本概念、中英语言差异、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基本技巧。我们认为,上编是翻译学习的原点。教材里,我们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爬梳精选各类材料,字斟句酌地努力为学生呈现出一种对翻译多面与生动的认识。如中外语言差异这块,我们创新了讲解的思路,摒弃了以往不分方向的整体讲解,转而从翻译实际表达时语言输出端的角度,聚焦句子层面解析英汉(C-E)与汉英(C-E)译文生成的思维原则。再比如,我们认为,翻译除了翻译语言,更是翻译文化,所以完全有必要在这一方面对为学生进行总结。但讲得过于艰深,会吓跑学生,与其讲一些厚重的文化翻译理论,倒不如为学生归纳一下处理文本中文化因素的基本手法,为将来他们实际从事翻译遇到文化之时,会有所回想,有所参照。所以,我们提出了借用法”“移植法”“意译法诠释法等,这些方法的操作性都很强。还比如,对汉英翻译的技巧讲解,我们也分门别类,将技巧明确分为词汇的翻译句子的翻译两部分,不再将技巧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这些看似轻巧的教材结构设计特点其实都凝结了团队每个编者的大量思考,可谓煞费苦心。下编可视为翻译的微观空间,为什么说微观呢?因为我们以翻译实践过程中大家遇到频率较高的各类文体为讲解对象,以细分的方式讲解翻译。我们从各类文体的语言特点出发,再归纳提出针对文体特点的适切翻译对策。团队成员在这一过程中真的下了不少功夫。这些针对不同文体提出的翻译对策,上与中英语言差异接榫,下亦对接文本翻译处理的实际需求,于教师课堂具可讲解性,于学生而言亦不乏高亮的记忆点与较适用的可操作性。整本教材,篇章难度逐级递增,无论是在上、下两编间,抑或每一章内部,都呈现出一个流线型的教学形态。我们做的也和绝大多数教材不一样,我们对案的例讲解讲究尽量贴心,强调语言基础,难懂的地方尽量讲地透彻点,手把手地来,但也要言不烦,务求学生在本教程的环境里能深入浅出地学,不知不觉地就将翻译专业的ABC学到手。练习也是我们这本教材充满设计感的一个部分,翻译要现学现卖,这样才能有学习的获得感,才能记得牢,学得好。翻译教材的练习怎么编?少有前辈的教材可供参考,团队的每个人在肖维青教授的指引下,煞费苦心,打开思路,不拘一格,广泛征求材料,打造了不少有宽度、紧扣本章内容焦点的练习。简言之,我们的这本教材是真的of the studentsby thestudents and for the students

(本教材副主编 杜磊)


目  录

第一单元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第二单元  语言差异与英汉翻译

第三单元  语言差异与汉英翻译

第四单元  文化与翻译

第五单元  英汉翻译基本技巧

第六单元  汉英翻译基本技巧

 

第七单元   散文翻译

第八单元  小说翻译

第九单元  诗歌翻译

第十单元  新闻翻译

第十一单元 商贸翻译

第十二单元 科技翻译

第十三单元 旅游翻译

第十四单元 儿童文学翻译

第十五单元 视听作品翻译

第十六单元 歌词翻译

 

附录一 四、六级考试汉英翻译策略

附录二 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策略




内容试读


 

这则材料原文的几行文字信息浓缩,语言描写细腻精致,读来让人过目难忘。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则材料在英文转换上的技巧。原文第部分由于一连使用了两个四字结构,是翻译的难点,这两个整齐的四字结构均为主+谓小句,在信息层面为读者绘制了一幅西湖全景的文字鸟瞰图,这幅图画中西湖无疑是整个西湖景区的中心,原文一开始就把它明喻为;与之相对,千峰洞壑则是西湖周遭的景物,因而译者在处理上也遵循这样的主次关系,先把文字中比喻的主+谓结构加以还原,因为这是主要信息:Hangzhou’s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这样以来,千峰洞壑就构成了主要信息的修饰成分,是次要信息。由于考虑到英语句法结构的限制,一个句子一旦形成S+V+P(主系表结构)之后已经完整,剩下的成分还要进入句子就只能以修饰语的方式进行了。因此,原来中文中的主+谓结构(千峰凝翠洞壑幽深)就因为句法结构的关系从中文中的短句变成了名词为中心词的形容词+名词名词短语。西湖边的丘陵山峰虽然多,但千峰凝翠中的夸张成分无疑会令讲求信息精确的外国读者心生疑窦,如果去除对于整体表达是没有伤害的。凝翠愿意是指聚集着绿色的树木,语言隽永雅致,其信息被译者提炼为绿色的山”(green hills)。同理,洞壑幽深的小句也被译者置换成了形容词+名词名词短语。

部分其实质乃是对西湖、千峰洞壑结合之下景色的结论性评价,译者抽象出了其信息的实质,巧妙地处理成一个能把连接起来过去分词“embellished”——即对西湖主体的美化、装点,整个过去分词短语构成对前面西湖的修饰。上述这些技巧,无论是信息主次的安排还是对四字格中夸张因素的剔除简化、巧妙连接都是提炼实质”——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信息实质进行加工、整合式的提炼,并在理清句法关系之后的翻译操作。


完结

往期内容

期刊征订 | John Benjamins旗下语言学电子期刊征订(中国官方代理)

科研助力 | 学术研究方法网课集锦

科研助力 | “中国文学的趣读与研究” 网课推荐

科研助力 | 话语分析领域有哪些国际知名学者?互动赠刊公益活动

学术观点 | 2020年第1期《学术文摘》

学术观点|2020年第2期《学术文摘》

语言学通讯外文书店

郑重声明:本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不能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推送的学术会议、博士招生为友情发布,而不负责对接解释。有任何疑问请按照推送内容的官方联系方式对接!如果学术会议、博士招生有任何官方调整,责任不在我方。我们优先推广免费的学术会议、讲座、研修等项目。收费项目与商务合作需支持劳务费,请联系dianzishu@126.com 商谈。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喜欢就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