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推荐 | 陈晓明 张晓琴:《全球视野下的贾平凹》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九万学者关注了语言学通讯
通讯君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强强合作,共同推广优秀的学术著作。欢迎更多作者、出版社加入我们的著作推广活动(dianzishu@126.com)。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作家
长按下方图片二维码即可了解图书详情。下单后,如需发票,请务必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处,自行备注抬头税号和个人email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与英国劳特里奇(Routledge)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这套书既提供了适合国内读者阅读与研究的视角,也体现了国际化的出版视角,是上海交大出版社为国际读者量身订做的“走出去”丛书。丛书主编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丛书采取“指南”(Companion)这种国际学术界通行的出版形式,以一本书的篇幅向国内外学界介绍现当代中国文学名家研究的最新进展,以促进中国文学及其研究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中文版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由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并在全球推广发行。
丛书详细介绍了中国文学研究目前的进展状况,汇集了国际、国内对当代中国名家著作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第一辑包括沈从文、巴金、贾平凹、莫言、余华等5位著名作家的研究综述、作品研究以及思想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可以使读者对中国文学巨匠的认识更为完整和全面,同时深化对其作品文化价值的理解。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李芳介绍,西方之前没有出版过一本中国著名文学家的研究指南,更没有出版过类似丛书。这套书始于“沈从文研讨会论文集”,我们的编辑与陈思和、王升远教授一起,结合劳特里奇出版社的建议,把论文集改造成为《沈从文研究指南》,或者叫《全球视野下的沈从文》;进而从一本书拓展成一套书,增加了《巴金》《余华》《莫言》《贾平凹》等4个分册。这一过程这也提示我们,在中国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真正深刻地理解国际出版市场和他们的产品形态。
书名:《全球视野下的贾平凹》
作者:陈晓明 张晓琴
定价:138元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装帧:精装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系列之一,收录了当代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贾平凹研究的代表性文章,也是迄今为止贾平凹研究中最为翔实的著作之一。本书将贾平凹的创作与研究放置在全球视野中,选取的研究文章多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写就的,其中不仅有对贾平凹创作文本的深入研究,也有对其整体性创作历程的全面梳理。本书不仅是对新时期以来贾平凹研究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在全球化视野中的一次定位、一份观照与理解。
一本书读懂贾平凹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视野下的贾平凹阅读与阐释,构成了不同的贾平凹。
本书是:
*对四十余年来贾平凹研究的一次集中呈现
*对中国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视野下的位置的一次探索
*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次重要重建
贾平凹先生自评为“不写作的时候我穿着人衣,写作时我披了牛皮”
北京大学教授兼本书作者陈晓明却评价贾平凹的文字是“披了狼皮”
贾平凹先生追求“意识一定要现代的,格调一定要中国作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光伟评价贾先生的文字是“游走于当代中国的城乡之间,辗转于传统与现代之中,以‘老生’之音唱出乡土文明的挽歌”
贾平凹可能是第一个承认自己的作品难以作为“全球化的文学”而销售的作家,但他却将中国文学带向了世界。
日本驹泽大学现当代文学教授盐旗伸一郎将贾平凹在创作道路上的转换阶段概括为“说话人”“流寇期”“发现商州”,并期待出现新的“突破”。
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对于贾平凹的评价是“出国少、出省少、应酬少,闷头写,作品多,质量高”。为何莫言先生认为自己欠了贾平凹一顿饭?
本书将带你进入名家、名作、名嘴激烈点评的幕后世界。敬请阅读。
本书主编:
陈晓明,1959年生,福建人,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后现代理论批评研究。出版有《无边的挑战》《德里达的底线》《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众妙之门》《无法终结的现代性》等著作20余部。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张晓琴,1975年生,甘肃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重要作家作品研究。出版有《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一灯如豆》《大荒以西》《直抵存在之困》等著作。获“唐弢文学奖”“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等奖项。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客座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
(向上滑动启阅)
目录:
贾平凹小传
贾平凹小传
贾平凹研究综述
贾平凹研究在中国
贾平凹作品的海外传播与影响研究
贾平凹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研究
贾平凹研究国内篇
谈贾平凹作品的描写艺术
贾平凹散文《月迹》序
商州:贾平凹的小说世界
生命审美化——对贾平凹人格气质的一种分析
心灵的挣扎——《废都》辨析
《废都》漫议
贾平凹论
人与文化:“乡下人”的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比较论
面对今日中国的关怀和忧患——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土门》
贾平凹的文学意义
论贾平凹
生存的忧虑——贾平凹精神人格分析
重读《废都》
尊灵魂,叹生命——贾平凹、《秦腔》及其叙事伦理
贾平凹的道行
庄之蝶论
暴力叙事与抒情风格——贾平凹的《古炉》及其他
与天为徒——论贾平凹的文学观
贾平凹与琴棋书画
我眼里的贾平凹
他“披着狼皮”写作——从《怀念狼》看贾平凹的“转向”
老生梦蝶几人醒——贾平凹的《老生》
贾平凹与当代小说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在空白的尽头或背后——贾平凹《空白》阅读散记
“念头”无数生与灭——读《山本》
贾平凹研究国外篇
蝇眼、残墙和贾平凹固执的怀旧
阳刚之气的阉人——贾平凹《人极》中的男性政治
贾平凹创作道路上的第二个转机
当代中国,虱子与人的共同体建构
世界文学中的贾平凹
丑石——贾平凹译介
《废都》书评
贾平凹创作系年
贾平凹创作系年(1973—2018)
编后记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纯文学“最后的大师”,也是乡土文学“最后的大师”。本书对全球视野中的贾平凹研究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既是各方贾平凹研究学者专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亦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视野中位置的一次探索,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次重建。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贾平凹自觉将生命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深厚土壤之中,又得到“五四”新文学传统与外来文化的精神滋养。他游走于当代中国的城乡之间,辗转于传统与现代之中,以“老生”之音唱出乡土文明的挽歌。贾平凹是百年中国文明交汇处的知识分子,他本人就是一部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程光炜(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贾平凹的创作“忠于地”,他和他的人物都是“地之子”。这也是中国文学澄明家国意识、拓展世界眼光的必要前提。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解读 | 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用故事讲透全球史,解答你对世界的好奇
文学悦读 | 上外谭晶华教授:日本文学的黄金时代——从夏目漱石到川端康成
文学悦读 |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徐贲教授: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经典为何有必要精读?
文学研究 | 陈众议、陆建德等11位专攻学者权威解读世界文学
欢迎加入语言学通讯读者群,添加时请自报实名,单位和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加群联系人:sflsy0803 孙老师
文学与翻译加群联系人:Nicole2397471433 李老师
扫码关注我们
语言学通讯
微信号 :LingForum
外联邮箱:dianzishu@126.com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