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Landers 《文学翻译实用指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际汉学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Author 朱振武

专著推荐: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英文版)

作者:Clifford E. Landers

导读:朱振武

扫码购买本书。如需发票,请在地址栏下方留言栏填写Email,抬头和税号,谢谢合作


一部医治初涉译事者“心病”的翻译著作

朱振武


谈翻译的书,特别是谈文学翻译的书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纯粹探讨翻译理论的书,搞翻译的人大都不看,看也看不懂;一类是单纯探讨翻译技巧的书,这些书往往都是不怎么做翻译的人“研究”出来的,不是隔靴搔痒,也多是纸上谈兵,所谓的实用指南并不能用到实际中去,因此,一般初学翻译的人看过之后容易堕入五里雾中,而搞翻译的人更较少去关注这些书。真正的翻译家似乎都不大有兴趣研究翻译理论或探讨翻译技巧,有的也多为“丛残小语”,难登“大雅”,或不成气候,形不成“门”、“派”。我国的翻译家,鲁迅以降,到傅雷到朱生豪等,大都如此,近年来译家们更是鲜有翻译“专著”,国外翻译界大体也是这样一种情况。因此,看到美国著名翻译家克利福德·E·兰德斯(Clifford E. Landers)的《文学翻译实用指南》(Literary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2001,以下简称《指南》)一书便不由得眼前一亮。

兰德斯最初主修政治科学,197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译有15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短篇小说(葡译英),1999年和2004年两度获翻译奖,现任新泽西城市大学教授,美国翻译协会文学部主任。翻开兰德斯的这部翻译著作,我的第一反应是激动。我翻译过十几部小说,包括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和《骗局》四部文化悬疑小说,翻译的策略主要是靠自己摸索,因为先前接触过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著作大都离实践相去甚远,有的翻译指南一类的书则过于教条、呆板,制约了翻译的灵感和机动性,不适合指导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美学韵味的文学翻译。兰德斯则不然,他不是把成果拿出来做秀,而是把切身体会到的成功之处和操作流程奉献给大家,特别是刚刚涉足译事的人。仔细阅读这部翻译著作,我们能深深体会到,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专业”术语的文学翻译著作,还是一部并非为了出成果或评职称而写就的专著,纯粹是写翻译感想和切身体验,而且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方方面面,考虑周详。作者是想和初学翻译的人谈谈心,和有一定翻译经验的人交交心,而不是所谓的“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兰德斯就是要把他的“金针”“度与人”,就是要揭开把翻译理论与实践隔开来的那层薄薄的窗纱。这部著作自打2001年问世以来就一直在国际翻译界产生的影响正说明了这样的问题。

《指南》主要从“基本问题”、“翻译技巧”和“工作中的译者”三个方面对文学翻译的流程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讨。作者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这部著作是实用指南,而不是理论指南,是让你小试牛刀、开始演习操练的书。作者给出的指南针对的是源语译成目标语,特别强调把源语译成母语,认为把母语译成外语往往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是失败之举。当然作者这里仅就文学翻译而言。文学翻译尽管也有遣兴娱乐之作,但其主要目的是出版或发表则毋庸置疑,《指南》就是要为这样的目的提供门径。译者需要对这两种工作语言的相关知识都了然于胸,流畅的母语表达和扎实深厚的源语基础是必备条件,但对母语的熟谙显然是重中之重。作者很有信心地说,这部《指南》不论对初涉译事的生手还是对经验老到的译者都会有所裨益,因为不论要使用的是哪两种语言,其基本翻译问题都很相似。《指南》虽然列举了一些葡萄牙语译成英语的例子,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并不觉得陌生难懂,倒是觉得问题谈得很清楚,这些例子从另一个方面给我们以启发,对我们思考相关问题反倒有刺激作用。文学翻译与只有一个或非常有限的答案的数学题目不同,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支,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为其本质是主观的。可以说,《指南》非常感性地对我们的翻译实践做出了中肯的指导,而不是僵硬的说教。

“基本问题”一章首先解释为什么《指南》一书专门探讨文学翻译问题。翻译有多种,商业翻译、金融翻译、技术翻译、科学翻译、广告翻译,等等,而只有文学翻译使人一直处于创造性的想象之中,也只有文学翻译才能使译者品尝到美的体验,当然文学翻译也有为名、为利或为消遣的,但大多数从事文学翻译的人都是从精神层面出发,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的旨趣和审美的理想,是“爱的劳作”(labor of love)。文学翻译有其独特品格,使之与其他翻译区别开来。正如上文所说,文学翻译除了需要译者对源语和目标语均应精通而外,还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学、文化包括民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知识都十分熟稔。比如在技术翻译中,只要具体资料和信息如实翻译过来就万事大吉了,风格等问题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技术翻译正如运送轿车的集装箱,只要轿车安然无恙地抵达,其先后顺序等问题是无关紧要的。而文学翻译则不然,轿车的顺序,也就是风格是至关重要的,有灵活生动极具可读性的译文,也有矫揉造作、僵硬古板、剥离了源语中的艺术的或美学的本质的甚至剥离了其灵魂的蹩脚的译文。因此,文学翻译要求最高,这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兰德斯还列举了文学译者应该具备的11种能力,作者把文学翻译看得很崇高,很神圣,读了之后让人对文学翻译有种跃跃欲试之感。作者还指出,文学翻译是县花一现的艺术,其生命也就是三四十年或者四五十年,嗣后便失去了其鲜活力以及与读者的交流能力。果真如此,很多文学作品就要不时地重译,以保持其作为文化和时代的终结的功能,因此,不同时代的译者都应有自己的声音,而且优秀译著的生命力可能会超过原作,“希腊人只有一个荷马,我们则有很多,”说的真是经典。紧接着,兰德斯告诉大家文学翻译该怎样起步,其实,个中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兰德斯直白地告诉大家:动手。作者拿游泳做比,要想学会游泳,当然要跳到水里。要想成为翻译家当然首要的是翻译作品。选材也很重要,“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劣材成不了精品,好的作品加上好的译品才会 产生好的印品,当然译者也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遭到退稿就灰心丧气。翻译的准备工作也很重要。母语都不好何谈外语?你要经过适当的训练,要有丰厚的语言文化功底,也要具备奉献精神和使命感。昂贵的相机造就不出摄影师,一架架的词典也成就不了翻译家。翻译如行车,有时如行驶在通畅的高速公路上,有时又如颠簸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小道上。不要苛求完美,因为“完美乃优秀之敌”(Perfect forever remains the enemy of the good.)作者这里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特别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还把自己进行翻译工作的一天呈现给读者,让读者对翻译更加感同身受,更加易于操作。

如果说《指南》的第一章属于宏观的方法论,旨在廓清文学翻译认识上的一些问题,那么第二章“翻译的技巧”则是探讨微观问题,是读者应该细细玩味、模拟践行的部分。作者首先为我们厘清了“作者-译者-读者”间的三角关系,没有译者,作者就无法到达目标语读者,对译者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后作者对怎么译、译什么、不译什么、什么时候要变通等十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一道来。作者还不忘记叮嘱大家,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是两回事,对有些学者所持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看法不以为然。作者总是喜欢拿汽车说事,“懂翻译理论才能翻译”正如“懂汽车引擎系统点火理论才能驾车”一样都是可笑的,作者甚至觉得对理论指南的过度使用会给翻译造成混乱,会使译者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兰德斯也强调忠实源语,但对那种过于拘泥于原文的“愚忠”则给与抨击,认为一味“愚忠”的做法是简单地从原文出发,把“能够想象得出的枯燥、蹩脚、费解的文字强加给读者”,结果是把“文学的和美学的关照”都置之不理了,作者甚至认为这种所谓的“忠实”其实是没有真正读懂原文。作者强烈反对所谓忠实源语的“逐字翻译”( word by word),提出“逐意翻译”(从思想到思想,thought by thought)的翻译准则,因为翻译的目的不是翻译源语作者的所写,而是翻译其所指,而“逐意翻译”的翻译方法是达到这一效果的最好方法,因此作者特别强调“语域和语气”( register and tone)的问题,任何句子都有其特定语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处理之,特别反对翻译中的机械对等。在“文学译者到底翻译什么”一节中,兰德斯对相关问题的探讨更是酣畅淋漓,着实让人拍手称快。一般人都认为译者的工作是处理词汇,作者认为这话只是部分正确,因为不论是哪类翻译,译者都要与idea打交道,文学翻译还要处理culture,认为熟谙语法、词汇且有词汇量就足以做一个称职的文学译者了,那是天真至极,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才是关键,因为文化构成、改变和制约着语言。作者进一步指出,双语者已是相当不易,而从双语者到双语文化者还差得远,因为真正的双语文化者以奇特的方式认知符号、象征乃至禁忌,甚至在潜意识情况下随意使用,而且可以分享集体无意识。鉴于这种情况,兰德斯提出了成为一个优秀译者的建议和策略。

兰德斯在“翻译的技巧”一章中主要是探讨小说和诗歌的种种翻译策略,但对文学翻译的其他领域也有所论及,对非虚构、戏剧以及儿童文学的翻译等都提出了真知灼见,如他提出翻译非虚构作品的六大益处就看出作者善于从心理层面帮助打算从事或刚刚步入译坛的人。“儿童文学的翻译”一节根据儿童文学自身特点提出的翻译策略和注意事项,如押韵问题、禁忌问题、年龄段问题以及出版问题等,都很耐人回味。当然﹐作者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和文字游戏的翻译,实在是徒叹奈何,他承认不可译性。兰德斯再次强调,由于每个译者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特殊性,且文学翻译主要是个人行为,因此各自遭遇的问题也会很不相同,所以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文学翻译也就允许译者的个性参与,小说尤甚。“翻译陷阱与应对策略”一节特别提醒人们对“地雷”(landmine)词汇要格外当心,切忌望文生“译”,而对视角转换后的对话和举足轻重的标题则要尤其当心。翻译的最后一步当然是“修改”(revision)和“校对”(proofreading),这个问题说来容易做来难,许多人都忽略或轻视这一点,兰德斯谆谆地告诫大家,在点击“发出”键之前,一定要再做这几件事:校对、语法检查和核对源语,同时冷处理一段时间,少则三天一周,多则个把月,这样才能发现当时发现不了的问题,向优秀译品迈进。

第三章“工作中的译者”是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就译者使用的工具、工作时间和空间、费用问题以及合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对初学翻译的人再叮嘱一番。作者开诚布公地说,如果我们诚实的话,我们就会不时地告诫自己,尽管已经尽了力,但我们的终稿是多么不够,离完美还有多么遥远。作为初学翻译的人,大家的确要看一看兰德斯给我们指出的那几样最起码的参考书是否已经备齐,是否已经认识到其必要性,你真的会充分利用这些词典来做翻译了吗?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是否做到互为补充?网络辞典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作者在这一章最后介绍的费用、合同等内容虽然目前与中国译者关系不大,但也提醒我们在和出版部门打交道时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至少增强我们在出版翻译作品时作为译者所应具有的主体意识。

的确,《文学翻译实用指南》是一部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句话已是久违了,这种现象更是久违了)的不谈理论、不卖弄术语的翻译著作。兰德斯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诉说了一个初入译界的人所要面临的细微之处,只有在译界真正摸爬滚打且已体悟到个中三昧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才能如此体贴初学翻译的人。兰德斯不是拉大旗作虎皮,而是深入浅出,正是因为作者早已相当“深入”,所以才能如此“浅出”,才能用直白晓畅的语言诠释翻译现象和传递翻译体验,使初涉译事者看到了文学翻译的愿景。刚读到这部著作时,我有几分激动,读罢之后是几分感动。兰德斯不仅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不仅“授人以渔”,“金针度人”,还给了我们多方面的特别是心理方面的自信,医治了我们积郁已久的心病,原来不去啃那些生硬蹩脚、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如海市蜃楼般远离实际的翻译理论(姑且如是说,翻译理论自有其特殊功用)不光是可以而且还能够很好地从事文学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把这部翻译著作介绍给中国读者,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名家介绍



朱振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教授,英语文学文化与翻译学博导,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外语言文化学会小说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暨外国文学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翻译学、英语文学文化、中外小说美学比较和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翻译》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50多篇,著作、译著、编著100多部,获得高等学校文科成果一等奖、三次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全国宝钢基金优秀教师奖、首届上海高教教材成果奖等各类省部级各种奖项30多种。


本篇为朱振武教授为《文学翻译使用指南》撰写的导读,选自“外教社翻译硕士专业(MTI)系列教材”。该系列兼顾理论与实践,适用于MTI学员、翻译方向的研究生、各领域的翻译工作者以及翻译爱好者。


点击购买:

相关推荐:《法律翻译》Translating Law (英文版)

本文来源:外教社高教

本文推广:语言学通讯、翻译学通讯


· 外教社高教发布 ·


聚焦教学

分享资讯

学术英语写作与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研修班

8月20日 9:00-11:00 姜峰教授/博导 语料库与学术语篇研究:科研选题与论文写作

8月20日 15:00-17:00 杨艳超副教授/博士 人文社科教学与研究中的质性软件Maxqda软件的使用

8月21日 9:00-11:00 余红兵教授/副主编 国际人文社科名刊发表策略

8月21日 15:00-17:00 王峰教授/博导 掌握学术英语写作的引用策略

详情点击:学术研修 | 8月20-21日 “语言学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在线研修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