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著推荐 | 田海龙《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

通讯君 语言学通讯
2024-09-0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欢迎更多优秀作者、出版社加入我们的专著推广计划,联系邮箱:dianzishu@126.com

Newest

专著推荐

本文为出版社独家授权公众号推广本书在讨论“言语互动”“符号互动”的基础上,提出“话语互动”的概念,并通过对纵向话语互动、横向话语互动、以及历时话语互动深入细致的案例分析,揭示出社会网络中不同话语之间通过“互动”产生新意义并形成新话语的机制。书中提出一个“话语互动”研究路径,包括“三维-双向”分析模型和“双层-五步”分析框架,为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的学者和学生进行批评话语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操作性强的分析方法。


01

“话语”这个词为什么流行?



    “话语”取代“语言”成为流行词汇有两个原因。首先,直觉地看,“话语”这个词的发音确实有朗朗上口的特点。发“话[hua]”这个音可以轻轻的送气,不用摩擦,不用爆破,不用卷舌,也不用像三声的音调那样转弯;“语[yu]”这个音紧随其后,只要口型由大而小、气流由强而弱,便可不费任何力气就顺势发出。而且,“话语”这个词与其他任何词搭配起来也不会在发音方面有任何阻力,不论作为“后缀”在“中国话语” “学术话语”这类复合词中,还是作为“前缀”在“话语权” “话语体系”这类词汇组合中,都可以脱口而出。其次,更重要的,从学术角度看,“话语”一词的广泛使用则是因为当今社会产生出许多新问题,而对这些新问题的新思考则需要一个新的、与“语言”不同的术语来阐释



02

“语言”是什么?




    在以现代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被定义为一个抽象的系统(Saussure 1916/1983),而与这个抽象系统无关的所有关于语言具体使用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与语言使用者相关的问题,都无法进入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研究视野,只能都被扔进“垃圾桶”(Hodge & Kress 1988)。现代语言学关于“语言”的这一认识,虽然被认为是一种学术性的科学阐释,但与普通民众对“语言”的常识性认识并无本质区别。例如,在学术圈外的普通民众当中,“语言”普遍被认为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这里,“工具”的隐喻实际上暗示出语言是一个独立于语言使用者而存在的“客体”。我们可以拿起一个工具,也可以放下一个工具,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人在本质上是分离的。可见,20世纪现代语言学对“语言”的“科学”认识与普通民众对“语言”的常识性理解如出一辙,都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分离开来。如同普通民众审视某个工具时要与其分开一样,现代主义语言学家也在审视“语言”这个客体时采取一种与其保持距离的“客观”立场。例如,他们会“客观”地研究语言的声音、形态、组成成份、意义,甚至研究语言的运用,并在貌似客观全面研究“语言”客体的基础上行成现代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如语音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在所有这些“核心”的现代语言学分支中,语言学家关注的首要问题是“语言是什么”。他们致力于描述语言这个客体及其特征,包括它的本质特征和区别性特征。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语言使用者是不被考虑的,因为他们既与交际或思维的“工具”相分离,又与语言这一“抽象系统”格格不入,从任何角度看都不属于“语言”这个客体。可见,语言不论被普通民众当作交流的工具,还是被语言学家视为抽象系统,在现代主义哲学看来都是一个与使用者相分离的客体。从这样一种哲学观念出发,对语言的研究采用一种科学实证的方法,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科学定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这就如同索绪尔对语言系统所做的二元对立区分那样(见Hodge & Kress 1988: 17),成为后人前行必须跨越的横栏。





03

为什么现在“语言”没有“话语”时髦?






    将“语言”作为客体研究并占据20世纪语言学主流地位的现代语言学,其哲学基础源自现代主义哲学的研究传统。这种传统受笛卡尔“现代哲学”以及“科学”与“理性”思想的影响,在17世纪以后的三百年间成为时代的主流。依据现代主义的哲学传统,人们试图用自然科学的标准衡量一切事物,普遍认为一切有意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得到实验检验,获得确定答案。基于这样一种研究传统,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语言学家在对“语言”进行科学描述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语言是什么?”,并试图说明语言所具有的特征是一个普遍性特征,适用于所有语言。这种语言学研究将语言作为一个客体来认识,虽然可以提供关于语言的“一个简单、清晰和全面的图景”(Hodge & Kress 1988: 15),但是,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割裂开来也带来许多弊端,并为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批评话语研究所诟病。

    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这是什么”不同,后现代主义哲学将关注的重点转向“如何表达这是什么”。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话语”的概念应运而生,形成与“语言”截然不同的一个概念:“话语”的概念不是“语言”概念所体现的“抽象系统”,相反,它涉及具体的“语言使用”。而且,更进一步,由于涉及语言使用,“话语”的概念与“语言”的概念形成一个本质的区别,即它集语言使用和语言使用者为一体。继而由于涉及语言使用者,与语言使用者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彼此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关系及其各自的价值取向,都囊括在“话语”的概念之中。



04

什么是“话语”?





  一言以蔽之,“话语”既包括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各种场合的运用,又包括与语言运用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包括诸如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及其所依托的社会机构的利益这样的社会因素;而且,语言使用和语言使用各种因素不是仅仅相关联,而是体现出一种辩证的关系,社会因素为使用的语言形式所体现,同时也通过这些语言形式体现自身的价值取向。可以说,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二者密不可分,与语言使用相关的所有社会因素都存在于语言使用之中,而处于辩证关系中的语言使用和社会因素共同存在于“话语”之中。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视角看来,话语虽然由符号(包括语言符号)组成,但话语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一组符号;相反,符号被看作实践,可以系统地形成符号所言说的客体(Foucault 1972: 47),正如克瑞斯(Kress 2001)解读的那样,“社会就在符号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说一个人彬彬有礼,那是因为他的言谈充满了礼貌的语言。同样,某位政治家被认为强势,也是因为他使用强势的语言。这样的一种话语观也为话语分析提供了依据:如果要判断语言使用者是否礼貌,是否具有权威,唯有分析他的语言使用情况才可做到。

    因此,话语首先是语言使用,同时,它还包括与语言使用相关的社会因素,如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他所依托的社会机构,他所赞赏的价值取向,他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等等(参考田海龙 2009: V)。语言使用与社会因素辩证的形成一体,社会因素既存在于语言使用之中,语言使用也体现和建构出一定的社会因素。




05

如何理解“话语”更好?


    如果用上图的椭圆表示“话语”的概念,那么椭圆中的两个方框分别表示话语概念包含的“语言使用”和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多种“社会因素”,二者之间的双向剪头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一方面表明语言使用的各种方式以及使用的各种语言形式体现出与之相关的社会因素,如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彼此之间的关系,等等;另一方面,也表明语言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建构出与语言使用者相关的一些社会因素,如选择使用某个地方方言建构自己与该地域相关的身份。就“语言使用”与“社会因素”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而言,话语代表着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因而也被认为是“社会实践”。

以上内容来自田海龙,2021,《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第26-51页。(编辑时略有改动)编辑:话语研究


出版信息

书名:《社会网络中的话语互动》

作者:田海龙

2021年10月

ISBN: 9787201177472

定价:68元

扫码即可购买。如需发票,先填写发票信息,再支付。

请在扫码后的地址栏下方留言电子邮箱、抬头和税号,谢谢合作!

作者


田海龙,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天津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带头人。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已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包括:《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批评话语分析:阐释、思考、应用》。

本书目录




学术研修与讲座



学术讲座 | SSCI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介绍

学术研修 | 4月21-23日. “语料库翻译研究方法能力提升与论文写作在线研修班”

学术讲座 | SSCI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三步:阅读、模仿与创新

学术研修 | 2023年课题申请书写作速成套餐:6节课+1次审稿+1本书(截止2月24日)

学术研修 | “新学期起跑计划”:论文/课题双轮提升训练营限时优惠!

学术讲座 | 社科基金申报与申报书写作

学术讲座 | 量化研究论文“八股式”:写作风格解读与数据巧用:我的3篇SSCI论文

学术研修 |回放:语言学量化研究设计与SPSS软件操作在线研修班

学术研修 | 2023年度国家社科课题选题与申报分学科高端论坛

学术研修 |回放:跟踪学术前沿,提升研究方法:2022年教育学学术前沿与研究方法年会

学术讲座 | 文献管理入门课:Endnote与Citavi

学术研修 | 回放: 全国高校论文写作课程师资培训专题网络研修班

学术研修 | 回放: 翻译与搜索技术工作坊

学术讲座 | 发文利器!结构方程模型,改善文科生的“偏头痛”

学术讲座 | 文学类SSCI A&HCI论文发表进阶系列课

学术讲座 | CSSCI期刊编审:如何使学术写作更有价值
学术讲座 | 青年学者如何突破论文发表困局?

学术讲座 | 如何用定量研究讲好社会科学故事?

学术讲座 | 语言类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学术讲座 | 综述≠综抄,语言学高水平文献综述写作

学术讲座 | 如何实现语言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跨学科研究

学术讲座 | 研究如何创新?以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为例

学术讲座 | 论文撰写与录用:编辑视角的案例分析

学术讲座 | 杨润勇. 各级课题申报策略与方法

学术讲座 | 人文研究的阅读与写作

学术讲座 | 核心期刊编辑如何看待学术写作的策略

学术讲座 | 语言学期刊主编谈论文发表技巧

学术讲座 | 研究如何创新?以翻译学跨学科研究

15万学者关注了我们

语言学通讯

关心您的语言学习、教学与科研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通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