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治修辞:伊朗击落乌克兰客机,何以今天承认?

范之 话语生态研究 2020-01-22
政治修辞:伊朗击落乌克兰客机,何以今天承认?


    

一  新华社最新消息:

《伊朗承认乌克兰失事客机被军方“非故意”击落》


新华社德黑兰1月11日消息,据伊朗国家电视台当日报道,伊朗军方发表声明称,1月8日在伊朗境内坠毁的乌克兰客机是被伊朗军方“非故意”击落,这一事故系“人为错误”导致。


军方声明说,客机被击落前曾飞近伊朗的“敏感”军事区域。所有与此事故有关的人员将接受调查并被追责。

军方声明说,事发时伊朗军方正因与美国纷争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当飞机靠近“敏感的”军事区域时被错误地当作“敌对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人为错误并以非故意的方式,飞机被击落。”

军方声明还对事故予以道歉,称将升级相关系统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伊朗总统鲁哈尼1月11日通过社交媒体说,伊朗对乌克兰客机错误地被击落表示遗憾,并表示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鲁哈尼同时表示,伊朗将继续对此事展开调查并追责。伊朗外长扎里夫则表示,美国的“冒险行动”是导致此次伊朗出现“人为错误”的原因。

     

                                       

1月8日,在伊朗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附近,救援人员在坠机现场工作。新华社 图


           

二  “技术问题”:

一望而知的谎言


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机1月8日早晨从德黑兰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乌首都基辅,但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67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伊朗当天便发表声明,否认失事客机遭导弹击落的报道,表示客机是因“技术问题”坠毁,并强烈谴责那些关于导弹袭击的分析与报道。

其实,从“谎言语言学“的角度考察,公众当时即可以断定:伊朗的否定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谎言。

这是因为:

第一,一个空难,是否导弹袭击造成的常常是立刻可以断定的;而是否“技术问题”则需要至少研究了黑匣子以后才能判断。在空难当天就立刻断定是“技术问题”无疑是试图掩盖什么。

第二,空难发生后,伊朗始终排斥将黑匣子交给第三方检查的可能性,这未免令人生疑。


      

三  政治修辞:

掩盖不住的事实为何偏要掩盖几天


应该说,这一航班是否被导弹击中,伊朗方面在几分钟内肯定早就已经非常明确,问题是为什么当时不立刻坦白承认,而非要过了三天才扭扭捏捏地承认?

这其实就是一个政治修辞的策略问题。

这一政治修辞的条件是:

第一,“空难的原因最后一定掩盖不住”

如果能够掩饰伊朗一定会掩饰到最后,但因为这是国际航班,又是在离开机场没有几分钟就发生的空难,飞机残骸与黑匣子都将非常有力地说明一切,不管如何折腾,真相总不得不公诸于世。

第二,“对美反击的战果必须看上去辉煌”

本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外遭美军空袭身亡。伊斯兰革命卫队1月8日凌晨向驻有美军的两个伊拉克军事基地发射了数十枚导弹进行报复,并立刻宣称造成美军80死、200伤的惨痛损失,“有力地“”为苏莱曼尼复了仇。

假如“战果不辉煌”,不但美军没有死伤一人,反而是是自己的国民死了一大堆,那就无法面对国内的各种政治力量,就不得不继续对美发动真正的由杀伤力的袭击,而那样的袭击又大概率将招致毁灭性的攻击。 


由此,就必须把“一个事件”分离为“两个事件”

——如果空难当天立即承认是自己军方误击,则“导弹袭击客机”与当天的“导弹报复美军”便合成位一个“事件”,成为报复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就意味着报复美军完全失败,如果要挽回脸面,就必须继续展开攻击,而那又是绝对不可取的。

——而如果是第一天”成功报复美军”挽回了脸面——第二天”美国宣布无一人伤亡,所以无须报复伊朗的报复——第三天,大危机获得解决——第四天,宣布客机是“非故意”击落。这样,“导弹报复美军”与“导弹攻击客机”就被分离为两个事件:前一事件牵涉的是政权的安危;后一事件只是牵涉民事的赔偿。


四  战争:

应该让士兵走开,更应该让民众走开


有人说,美国的“斩首行动”开辟了战争的新时代:让士兵走开。可惜的是,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不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走得开,连民众要真正走开都很困难,哪怕是“自己的人民”。

在本次空难中,机上 176 人全部遇难,其中 138 人的目的地是加拿大,包括 63 名加拿大公民, 他们本来是要从乌克兰首都基辅转机前往加拿大的。
在遇难者中,有整个家庭、新婚夫妇、学生,还有教授,牙医,医生,软件工程师和房地产经纪人,其中还有10多个孩子。他们大多不是伊朗人就是伊朗裔。

根据加拿大媒体的报道,这些死难者中有医生、博士生、技术员、教授、工程师、新婚夫妇等等……






























为死难者哀悼。


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权利,就必须同时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没有对于他人生命和权利的真正的尊重,就不可能有赢得他人对自己生命和权利的真正的尊重。



本文作者:
胡范铸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



往期推荐

“2019”何以成为“9102”? 话语生态报告(二)2019年度十大关键词

杀医,如何制止人类这最荒唐的丑行?杨文医生如何才会不白死?

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  ——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干训楼622室

电子邮箱:hystyanjiu@163.com






话语生态研究 

向权力说真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