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氏红山茶︱在38℃的酷暑天依然红花满树,还是濒危的珍稀植物,太想亲自种一株了
两天前的清晨,上完夜班回家的@小丽医生,路过一家花店,看到了这个花。她很喜欢,想买回家种,拍了照片发给我。
第一眼,我真心觉得好美,又有点眼熟,却想不起名字。另一位朋友@张继方看到,告诉我是张氏红山茶。
@小丽医生摄
一搜,乖乖不得了,居然是1985年才在广东发现的新种,有着“植物界大熊猫”之称,一度曾濒临灭绝的张氏红山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啊!
好奇心来了:既然这么珍稀,为何花市上却处处可见?
继续查,更发现这花的非同寻常。我常说,看植物要认拉丁学名,只有这个才是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可是,这个红山茶连“身份证”都有两个,常用中文名也多达4个!
我运气很好。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工作的张继方老师,正好是这种植物的发现者叶创兴教授的朋友,在与他闲聊时,意外获知了这种花背后的故事。 第一个名字:张氏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
1985年,中山大学的叶创兴教授在广东阳江考察植物时,首次发现了山茶属下这个新种。国际通行的植物拉丁名命名法规定,发现人拥有该种的命名权,为了感谢自己的导师、亦是中国山茶科分类专家张宏达教授,叶教授把这个新种命名为“张氏红山茶”,并在广东省植物学年会上先行以单行本形式发表了这个新种。
这个拉丁学名,也是目前《中国植物志》录用的名字,其中changii是张姓的拉丁化拼法,Ye是命名人叶创兴的拼音缩写。
拉丁学名没有改,但改了中文名字。这是张宏达教授得知爱徒叶教授的心意后,表示谦逊笑语称之为“假大头茶”。在中国植物志里,正式收录的中文名字就是这个。 第三个名字:杜鹃叶山茶/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 C. F. Wei)
在FOC(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与中国植物图像库里,这个种的中文名变成了杜鹃叶山茶,拉丁学名也变成了Camellia azalea C. F. Wei。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魏兆芬教授于1986年在《植物研究》上公开发表了这种植物,并将其命名Camellia azalea(azalea即杜鹃的拉丁名字),中文名字叫杜鹃红山茶。因为这种红山茶的叶子不像山茶属的,反倒很像杜鹃,当地农民也习惯叫它“杜鹃花”。
叶更像杜鹃,光亮碧绿,叶缘偶有金边
第四个名字:四季红山茶
这个名字很形象,更多地是园艺上使用的商品名。因为山茶花大多是冬春之际开花,这个种却是少有的夏天开花品种,而且花期很长,一年四季都有花,故称之“四季红山茶”。 张老师讲这个故事时,我听得津津有味。植物的名字只是人为强加的一种代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种植物也并不知道她就叫张氏红山茶。就像一个新生儿的诞生,被叫阿猫阿狗铁蛋都好,也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代号。当然为了避免混乱,方便国际上交流和传播,最终还是得遵守《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选定一个“身份证”名。
我一向觉得,植物的每一个名字,不管是正名还是俗名,都代表了一个独特的维度,以及其灵魂的丰富程度。名字越多的植物,故事也越多。
我喜欢张氏红山茶,因其跟另外几个名字相比,多了人情的缱绻与美好的传承。这个名字里,有学生对老师的仰慕与尊敬,有师长温润如玉的谦逊与低调,有中华民族久违的传统美德,也符合国际植物名字命名法的规定。
在国际上,许多植物的学名其实都是人名。林奈大师开创的这个命名传统实在很美好,让许许多多的植物都有了感情的温度,同时也是对培育者的一种敬重,比如国际著名茶花品种‘伊丽莎白’、‘帕克斯先生’、‘塔莉尔小姐’等。
三角梅所在的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纪念的是法国探险家布甘维尔;山茶属(Camellia),则是以十七世纪捷克旅行家George Joseph Camell的名字命名的(一说他是摩拉维亚的基督教传教士)。
花市上很容易买到,重庆的市价大约是150元/株
近年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张氏红山茶的人工栽培技术已经成熟,这种最年轻的濒危珍稀植物已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所以花市上随处可见。
在原生境以外的这些花,基本上是以大头茶、浙江红茶、油茶等作为砧木人工嫁接培育出来的,其中更以油茶为砧木嫁接培育出来的表现最佳。
张氏红山茶的盛花期长达半年,可从6月一直开至11月,即便在气温高达38℃的夏季,养得好的话依然红花满树,还能耐-5度以下的低温,与号称“火炉”的重庆,堪称绝配呀。
张氏红山茶栽种要点:
这花有两个强悍的生理特性:
一是耐旱,水份需求相对少;
二是耐热,全阳或半阴均可生长。
盆栽种植时,以泥炭土:河沙=1:1混配较好,移植时尽量保持根系完整。
每周控制浇水4~5次,每月施肥1次。
为使株型漂亮,可适当剪枝,但修剪时不宜过重,剪掉一些病弱枝和过密枝即可。
为使开出的花大而艳,可适当剪去一些花蕾。
一般一年换一次盆土。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植物上瘾者
微信号:plantfiend
发现每种植物的独特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