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互联网+”起来,莞工创新创业者们在路上

新闻中心 东莞理工学院 2021-06-30

突如其来的疫情

打乱了许多同学原本的计划

但有这样一群人

即使无法返校、困难重重

也坚定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


他们是“互联网+”的参赛选手

他们也是创新创业的实践者


为告别现有的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检测耗时长、成本高、检测效果不直观的缺点,我校四名学生提出了“锂离子电池全生命管理”项目。该项目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徐进老师和陈立甲老师指导,项目主要为锂离子电池提供材料检测和对服役中的电池提供监测服务,以更短的检测时长、更低的成本与更直观的检测结果,迎合了目前在动力领域中的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市场、混合动力汽车和储能领域的锂电子检测市场。

“锂离子电池全生命管理项目”最初由徐进老师提出,早在德国留学时期,徐进已经开始了对项目的探索,并和德国最大的化工企业进行合作。归国后的他,仍然持续地对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进行创新,并组建“志同道合”的师生团队,展开研究与“互联网+”大赛的筹备工作。此外,徐进积极吸纳本学院实验室人才,来自机械工程学院实验室的梁国轩说,“能在课堂学习之余,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到自身的综合能力,我认为参赛很有意义。”

 “疫情因素多少会阻碍项目的进行,尽管不能见面,但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在为了推动项目做出努力。”团队成员梁国轩说。从三月初起,项目资料收集、计划书撰写、PPT制作等工作便紧张而有序地开展起来,“但我们每周最少一次的线上会议,围绕突出项目独特性和优越性和提供怎样的产品服务给锂电池行业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讨论与修改。”

尽管是第一次参赛,但实际上,以“原位压力测量技术和原位变温度DRX检测技术”为特点的项目核心技术,不仅获得了德国公司的认可,还吸引了现国内最大的锂电子公司以及“华为”公司的关注,团队对项目前景充满信心。当然,如果项目要真正投放到市场当中,还需要不断地推敲与打磨,徐进表示,“我希望透过此次比赛,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接触真实的市场以及创业环境。”

“去年拿到互联网+国赛铜奖后,我们仔细总结了参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我们的项目认真打磨,并再次参加今年的‘互联网+’我们想做得更好。”来自东莞皓翼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成员带着“口腔云诊断与智能工厂”项目第二次踏上“互联网+”的赛场。

该项目以我校科技创新研究院3D打印与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由我校师生共同组建,项目打造了针对口腔诊断的整条服务链:公司通过搭建终端扫描软件+互联网云平台+智能工厂+大数据的系统,深度开发了数字化齿科的应用生态闭环。


奋斗的路程不会一帆风顺,团队曾因紧急上交资料而彻夜奋斗直至凌晨五六点;也曾在修改商业计划书时遇到瓶颈而导致工作一度停滞;由于疫情肆虐,团队成员只能进行“云讨论”,但他们也表示:“正是因为这次疫情,让我们开始反思以往的工作模式,现在我们都很珍惜每一次讨论机会,希望能好好思考提出的问题,给出更好的答案。”


“面对不同的群体会提供不同的服务。如面对医院的客户,我们提供齿科产品及设计服务,面对义齿加工厂,则提供设备、材料、生产线升级等服务;还为教学单位提供医疗模型供教学使用。”项目负责人张林馨介绍道。为了更好地完善项目方案,团队成员实地走访了口腔医院、义齿加工厂、护目镜加工厂等多家单位及企业,希望能寻求行业市场痛点,让项目具备更强的适用性。“来自不同学院的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经过近半年的打磨渐趋成熟。”


有了去年参赛的经验,他们根据初次参赛时存在的商业模式不清晰等缺点进行了细致的修改。相比第一次参赛,他们对大赛的规则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因此,他们对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在扩大市场以及管理财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要打造中国音乐产业路由器,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来自19届工业设计专业的沈聪是因楽团队的创始人,让更多的人从音乐中获得快乐是他们团队的创办初衷。


成立于2019年的“因楽文化”团队,由百位名师共同指导,来自不同专业的九位学生组成。“因楽文化”致力于打造国潮特色IP,独创“培训+演出”的课程体系,将“国学”融入到乐器教学中;开设“培训+餐饮”复合型音乐体验馆;秉承着“用音乐带来快乐”的理念,联合各主体举办城市音乐会,提高中国音乐普及率。


之所以选择再次参赛,沈聪的想法是:这能更好地打磨自己的作品。“互联网+”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曝光平台,可以帮助他们团队完善、升级作品。“而且回校参赛更是一种传承,能进一步帮助母校去培养师弟师妹的创新、创业意识,对此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他特别感谢曾准院长、劳丹书记以及杨帆老师一直以来的悉心指导,和团队小伙伴一路以来的努力。

从最初一个小小的念头,到如今逐渐完善的项目,本是音乐产业“门外汉”的他们,为了解行业前景、升级自身项目,研读了近一千份相关行业报告、近两千份PPT;为了打磨项目,五次将原有想法推翻重构。


18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吴少芬是团队的总经理,她表示,在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后,队员们就会继续“奋斗”,开会讨论比赛相关事宜。由于疫情肆虐无法在校园相聚,线上沟通难免存在问题,需要耗费时间不断磨合。往往一场会议开下来,周围已一片寂静,抬头望向窗外,只剩凌晨的明月相伴,但她并不觉辛苦,“All for the team. 一切都是值得的!”

因楽团队以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在指导老师们的帮助下走到了现在。“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一路走来,他们收获了一些成就和经验,带着这些宝贵的财富,他们将继续信心满满向互联网+大赛进发!

“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的复工进度不断加快,但防疫工作仍然严峻。我们希望能开发一套便携式消毒隔离系统,为疫情过后防疫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帮助。”响应学校的创新创业号召,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和智能化学院的同学,组成了东莞市轻迅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参加今年的互联网+比赛。团队成员黎宇恒表示:“参加这次比赛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让团队每个人都能发挥各自所长,弥补彼此所短,希望能将团队成果成功落地。”


“在导师指导下,目前我们掌握了便携式负压系统核心技术,定位于负压产品的工业和医疗的应用。”便携式负压消毒隔离仓是该团队研究开发的产品之一。该消毒隔离仓具有无接触式测温、负压隔离、负压消毒等功能,在防控新冠疫情等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时,可以起到临时隔离的作用。


团队指导老师郭建文十分看好该项目,“大型的负压系统设计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更需要一种便携、灵活的负压消毒隔离系统。”他希望产品能有效地应用于一些需要的场所,有效防范病毒,保证大家的健康安全。


受疫情影响,团队主要通过线上视频电话来进行沟通讨论。为了克服线上沟通带来的困难,团队成员通过“少时多开”的方式,将问题分段化、细小化,不断针对每个板块进行讨论,希望以此加强彼此的沟通,不断将一个个难题“啃”掉。
 
但研发过程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顺利。黎宇恒有些无奈:“刚解决排气通道的设计问题,又出现检测装置安装位置的问题。”

考虑到研发便携式的负压换气装置,既要节省空间,又要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不断增加团队讨论的时长。从“少时多开”到一讨论就是一个上午,遇到些有争议的点时他们甚至能研讨一整天。“尽管过程中充满未知与困难,但通过这次组建团队参赛,我能深刻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团队都有信心把它‘啃’完。”黎宇恒坚定地说。

目前,团队产品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模型搭建,黎宇恒对团队前景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产品的各项功能,功能完善后,就可以进入测试阶段。”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即将开始,上面这些正是本次大赛的参团队。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龙头竞赛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的战略引领作用,先后出台了多种奖励措施,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竞赛服务配套,为每一支参赛团队提供全过程辅导服务,为每一位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学子提供全方位资源保障。

因疫情而宅家的你是否感觉自己的才能无处施展呢?与其虚度光阴,不如积极参赛,和学校众多大神一起参与“互联网+”大赛,收获荣誉,也收获成长!

 #这里有你关注的# 

文字来源 | 李文杰 何宛桢 黎舒晴 刘冬琪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图文编辑 | 吴敏名

责任编辑 | 蔡耀蔚 辛承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