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了!电智学院这群老师,有责任心,能力还特别全!
早上十点,电子创新实验室里,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实验中心(下称实验中心)的张志坚老师与电智学院的学生一起盯着频谱分析仪的屏幕上山峦起伏般的一组曲线,在判断出是接口元件问题后,张志坚指导学生记录这一情况并更换了元件,直到屏幕上非线性的现象消失,学生们掌握了实验过程中的又一突发情况。
这样的场景,常出现在电智学院的实验课堂里。20位实验中心老师,日常穿梭在53个实验室里,从实验安全、课堂纪律再到比赛指导,他们既是三尺讲台上的授课人,又是学生奋斗路上的好帮手。
实验,就是要反复地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每年针对原有实验课程的调整,实验中心的老师们都需要提前、反复做好准备,完成好每门实验课器材的清点及布置。每节实验课前,实验中心的老师会根据实验内容完成数遍课程指导操作后,从中整合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来进一步调整课程内容和实验流程。“像应用光学实验课,起初我们对实验操作并不熟练,中心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复多次地去实践,摸清每个实验步骤,确保每个实验环节的正确。”光电信息创新实验室负责老师黄晓园说道。
熟练,是发现问题的基础。正因为对操作流程格外熟悉,实验中心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实验纰漏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在一次光电子学课程实验 —— 氦氖激光器综合实验中,几个团队的学生实验现象达不到要求,激光脉冲的尖峰不明显。经过黄晓园检查之后,发现是光学导轨上的器件不在同一直线上,光路需要重新调整。在黄晓园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多次调试后顺利完成课程实验。实验中心的老师们不但保障实验器材正常运行,还能给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正确方向,探索光与电的奥秘,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及实践能力。
不仅要指导,更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实验中心的老师还肩负着学生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和电子设计竟赛、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学生竞赛的指导工作。电智学院学生创新实验室目前已建有电子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测控创新实验室、光电信息创新实验室和通信与电源技术创新实验室等7间创新实验室。
当学生遇到难题,实验中心的老师们更希望学生在“未知”的道路上闯一闯,有自己思路和想法。“一个问题有时候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解决,但是寻找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很多知识,促进了我的成长。”光电信息创新实验室学生刘由心在参加学院电子作品设计大赛的过程中感触很深。黄晓园仔细地检查她的参赛作品,并强调作品不仅要注重创新性,还要注重作品的完整度。于是,刘由心对作品进行重新打板,增加3D打印的外壳,加强了作品的完整度。她的作品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除了开设课程外,实验中心还会配合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比赛。在备赛过程中实验中心的老师会提供物资采购、操作指引的指导,剩下的工作更多会让学生自主去思考与完成。
学生为了在竞赛过程中提高0.1秒的成绩,就需要解决如单片机、电控类、软件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机器性能,调试过程中还会遇到电磁辐射、工作频率带宽这些课本上没有的“超纲”内容,学生就必须通过翻阅资料等方式去掌握,使得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参赛过程中得到激发,近几年电智学院的学生也多次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旅游暨安防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掌握一门学科最好的方式是学习加实践。”2020年国家级奖学金获得者、2017级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的张润超认为,要达到专业课程的相关要求,除了理论学习外还需要大量的实验操作,因此他经常泡在实验室里完成更多的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保驾护航,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成长
从实验材料的购买、实验设备的维修到新型设备的购置,每一件关系实验室的事情,实验中心的老师都放在心上。回忆起实验中心老师平日的工作,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的陈梓杰和2018级电子信息工程的周嘉搏两人印象十分深刻,“在参加2020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时,我们的机器人需要组装称重才能运送上飞机。当我们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是当天晚上11点了。”考虑到事情十分紧急,陈梓杰当晚求助实验中心的老师。第二天一早,老师们找来电子秤,帮忙称重和运送机器人。最终,机器人顺利送达现场完成比赛。
当学生进入实验室时,实验中心的老师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器材操作培训和实验安全的教育。“实验中心的老师为我们进行实验室的基础培训时,会教给我们一些基本仪器检查修理的方法,来应对实验操作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大大小小问题。”2018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梁文发说道。
相比之前的实验安全培训,实验中心的老师不仅会讲解理论的知识,还针对学生开展消防实操的演练环节,让学生敢用、会用消防设施。“未来实验安全培训的实操演练将会落实到更多学生上,让学生牢固安全意识。”电智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雷瑞霆介绍道。
近年来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28项、省级奖励224项,申请专利25项。为了让学生从“入门”、“熟练”到“精通”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学院举办了“新生入门兴趣项目”设计比赛、参选创新实验室人员开展专业技能的培训、“长工微电子杯”电子作品设计比赛,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从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器材调试到学生创新指导工作,将一天时间大部分留给实验室的他们,每天要思考更多的问题,检查及维修更多实验器材,因此,他们需要做好更早的规划,关注更多的细节,耗费更多的精力,“实验中心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踏踏实实地,真正动手去实践。”实验中心的老师们总结道。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一审 | 辛承祚 二审 | 蔡耀蔚 终审 | 叶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