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莞工er息息相关的这个行动,一周年啦!
7月7日下午,东莞理工学院举行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以下简称“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工作推进会,总结产教联合培养行动过去一年的推进情况和办学成效,围绕产教深度融合开展分享交流,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
学校领导,校内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以及部分协同育人合作企业代表等参加本次会议。
总结
奋楫笃行,成效初现
教务部、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分别对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奋楫计划”“笃行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了总结。
2022年7月,学校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随后,学校面向本科生组建了27个卓越工程师“奋楫计划班”,遴选了1300多名学生加入。通过一年的实践,“奋楫计划”形成了开设产教融合课程并授课、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依托优质平台进行培养、双师队伍进行授课等联合培养模式。奋楫班毕业生升学就业表现亮眼,呈现就业升学率高、初始薪酬高、就业层次高的特点。
同时,依托现代产业学院的多主体协同建设了课程群,10所现代产业学院梳理了超过100门产教融合课程供全校学生修读。开发了11个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校本课程群,132门课程覆盖文、工、商、法、管理等多个学科。
在教材方面,主编产业特色课程讲义38个、建设工程案例81件、与企业协同出版教材数25本、数字化教学资源数10个。
平台方面,共建实践和轮训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245个。
聚焦“笃行计划”,学校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和师资培训。出台《东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校内学业导师+校外产业导师”的工程教育双导师队伍;探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培养计划,培养具有工程背景或工程经验的专任教师,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目前,学校聘请产业导师406名、兼职客座教授53名,“双师双能”型教师数187人。
部署
共建、共治、共赢
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负责人汇报了学院开展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情况,盘古科技有限公司、海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启迅电商学院三家企业的代表对产教联合培养行动提出了意见建议。
结合校企合作情况,校党委书记成洪波强调,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改革与国家战略实施紧密相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希望校企双方勇于担当、积极参与,共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把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做深、做实、做精,在共建、共治中实现共赢,推动企业成长得更好,学校有更大建树。
就校企共同深化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工作,成洪波指出:
一要聚焦产业科技创新。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行业产业“卡脖子”问题,充分发挥双方优势,集聚资源,集中发力,争取更大支持,为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创造更好发展空间。
二要持续深化校企战略合作。立足长远,拓宽格局,构建多元且融通的人才评价体系,共创中国工程教育新生态。
三要加快打造工程教育教学优质团队。学校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激励力度,引导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切实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也希望企业推荐、选拔一批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专长、有热情的优秀技术骨干担任企业导师。校企双方共研共商,开展团体化建设。
四要协同开发产教融合核心课程。教师教学团队在课程上要加大开发力度,下苦工夫、笨功夫,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精品核心课程。
五要全面推进贯通式培养。本科教学要跟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紧密结合,加快推动形成大学四年贯通、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扩展人生发展的可能性。
校长马宏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进一步推进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关键所在,并对接下来的工作作了部署安排:要进一步深化理念意识、强化制度建设,系统推进“奋楫计划”,抓紧推进“笃行计划”,加强产教融合型教学资源建设,做实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平台建设,持续创新培养模式,继续深化本硕贯通培养,加快工程师学院建设,积极总结推广工程师国际化培养经验。
马宏伟要求,教务部、人力资源部、教学监测与评估中心(高教研究所)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快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各培养项目、模式做好制度供给保障。各二级教学机构要强化最优生源供给、导师队伍建设、过程管理、评价标准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他表示,期待企业持续深度参与我校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与学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共同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交流
校企对话,共谈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学院
副院长
晏晓辉
在推进“奋楫计划”的过程中,我有几点感悟:一是非常感谢大湾区和东莞所具有的良好产业环境与企业支持,给了学生很好的机会。二是奋楫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兼顾各方利益。三是“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全是办法”。在推行奋楫计划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但是不要怕有困难,只要事情对学生、学校有利,就要积极去解决问题。
文学与
传媒学院
副院长
张艳红
文传学院重点采取了“联合行业龙头力量,共建产业育人平台”的思路,引入凤凰数媒教育的相关课程和师资,对接东莞高新技术展销服务中心以及常平、大朗电商协会等地方机构所辐射到的部分岗位,通过这套“组合拳”,学院在入学教育、实习就业、创新创作三大方面的育人成效显著提升。
化学工程与
能源技术学院
副院长
张刚
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上,要打破常规,推动产教双方共同发力,双方都要主动向前一步,共同面向国家需求、地方产业需求培养人才。
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黄波
现在市场上对于控制执行工业软件类的技术型人才需求还是十分旺盛,软件研发类人才需求仍有明显缺口。在产教联合培养行动上,学校落实了一系列措施,用于保障联合培养效果。莞工2023届毕业生中,共有33人加入奋楫班,其中选择入职盘古公司的毕业生有21人。我们认为是取得了一些成效的。
在深度合作的方向上,我有一些想法:一是校企间可以探索攻坚项目申报上的深入对接;二是校企可以在软件产品的研发上实现联合共研;三是校企之间可以进行部分人才资源共享;四是校企间可以联合开展专利申报。
海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
章慧
卓越工程师首先要具备工匠精神。当我们讨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时,应该把工匠精神融入其中。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存在企业需求与教育机构课程不匹配、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师资力量无法同时满足学生需求、资金和资源不足、人才评估和认证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找回理想,让他们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其次,校企之间签订实习协议、开展项目合作、进行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现状。期待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
启迅电商学院总经理
李迟艳
目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课程研发内容和时间编排不够合理、实训实习平台或基地建设不够完善、跨境电商知识了解和把握的系统性不够、实践基地建设没有深入行业实际引用领域等痛点。
产教联合培养为企业在人才培养、产业对接、岗位匹配、人才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了与高校合作共建,逐一突破痛点的机会和平台。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景与目标。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