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邀,在莞工过暑假是这样一种体验

宣传部 东莞理工学院 2024-03-23


暑假生活转瞬即逝稍不注意就进入了倒计时回望这个炎炎酷暑哪一个时刻最值得你留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选择留在校园为暑假的莞工添上一抹亮色就让莞小工带领大家走近他们的暑假留校生活!



步履不停,开启实践









在很多人开启假期休闲模式的时候,机械工程学院2023级机械专业研究生新生林婉婷已早早到校,并进入了新学期的学习模式,参加学院安排的入学教育以及专业实践。今年,学校全体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生都在7月入学,入学后就先前往企业实践,开启在行业一线成长的研究生生涯。



在为期三周的入学教育课程中,每天早上林婉婷会先进行基础课程学习,下午则到相关企业参观,晚上还会参加特邀专家的讲座,解决当天的疑惑。一天下来,林婉婷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虽然忙碌,但是却让她感到充实和快乐。“作为刚经历完研究生考试的学生,我们还是只会从书本上学习知识,对行业和研究现状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经过三周的入学教育以及对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逐渐熟悉之后,我开始逐渐理解学校对2023级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林婉婷说。



林婉婷所在课题组研究方向为超声无损检测,8月,她进入东莞市诺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诺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面向轨道交通,进行设备、检测方法开发的研发型的科技公司。借助公司的实验平台,林婉婷可以开展火车轮对的超声无损检测实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从实际检测中发现新问题和难点,然后针对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钻研和探究。她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更明确,学到了各种机械设备的使用和实验的操作,同时提高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合作的能力,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



作为一名莞工毕业生,林婉婷在本科大二暑假和大三暑假期间都选择了留校。在她的回忆里,那两次留校是为了准备比赛和考试。而今年作为研究生新生到校学习,体验则会有所不同,是对未来学习和实践所做的提前准备。林婉婷说:“我在留校期间还可以与其他研究生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分享经验和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和我本科时期留校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但相同的是,都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与经验。”


总结赛季经验,挑战“新副本”







今年暑假,电信工程与智能化学院2021级通信工程卓越班的邱亿龙收获颇丰。在7月初举行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中,邱亿龙所在的行者机器人队在主赛道“吴哥之花”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赛事结束后,作为队伍嵌入式硬件组组长的邱亿龙决定继续留校,对本赛季的比赛情况进行总结,完成组织队员记录成果和经验、整理实验室物资等工作。



“我个人平时就有随手记的习惯,经常会把自己的想法、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赛队技术交流的收获记录在文档里。”在这个假期中,他细细总结了本赛季的技术性成果、研发进度以及迭代版本存在的优缺点,并将自己带队备赛的心路历程、赛中和其他高校队伍交流的心得记录了下来。他说:“我希望这些经验能为下一届队员们带来帮助,也引导他们主动与其他战队交流并做好记录,建立向优秀战队学习的意识。”


邱亿龙还充分利用留校时间,为团队开展梯队建设、打好传承基础。他向往届师兄师姐请教,和伙伴们讨论,共同确定下一届队员的技术性研究方向以及他们各自负责的任务,组织新队员培训,及时传授赛事经验。“我们行者的传统就是一届更比一届强,怎么不断代地把每一个赛季收获的经验传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校里,邱亿龙待得最久的地方便是实验室。因为他今年还与同学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电赛”)。在今年大赛考题公布前,邱亿龙对相关历年电赛真题的资料进行汇总,在实验室里不断练习真题,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扎实充分;提前购买比赛物资,为赛事做好准备;撰写实验报告,对团队任务进行安排和规划。


8月2日早上8点,大赛公布考题,邱亿龙与队友按照大赛要求,选定了E题:运动目标控制与自动追踪系统,并在四天三夜里完成了所有题目和设计报告,在8月5日晚上8点顺利封箱收题。随后,邱亿龙跟随团队在8月8日到达华南理工大学,对封箱作品进行测评。最终,他和队友们一起夺得了电赛广东赛区三等奖。



“这次留校参加了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真实体验四天三夜不间断做题目的感觉,收获真的太大了!”邱亿龙激动地说。在比赛中感受到时间倒数的压迫感,也磨炼了他的心态和意志,让他对待比赛更加地从容。“在强压环境下,我的心态得到了锻炼,既要头脑保持清醒,也要保持心态沉稳,这些都被我记录在随记本里!”


对邱亿龙来说,这次暑期留校也是一个难得的缓冲期,让他在一年的备赛期结束后,有一段时间让他停下来思考接下来要朝哪个方向努力,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更清楚的规划。



高唱我歌,尽享我爱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8月7日,玉兰大剧院响起《海阔天空》的动人尾奏。在教育学院(师范学院)林雄文老师的带领下,教育学院(师范学院)2020级音乐学(师范)专业的李波、姚利林和莞工艺韵合唱团的伙伴们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次合唱演出。



莞工艺韵合唱团成立于2019年5月,是由我校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学子组成的大学生艺术团体,现有团员52人,涵盖了2020级到2022级三个年级的学生。今年暑假,指导老师林雄文为合唱团争取到了在玉兰大剧院专场演出的机会。合唱团团员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了保证演出顺利进行,大部分团员都选择了留校排练,姚利林和李波正是其中两位。


虽然莞工艺韵合唱团已经有很丰富的舞台经验。但是要在一次专场演出中完美呈现17首合作曲目,依然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每首曲子都有不同的旋律和情感,在排练的时候,我们除了要提升歌曲熟练度,还需要对每首歌进行不一样的感情处理,这很考验我们团员的乐感和情感表达能力。”姚利林介绍道。



在留校彩排的这段时间里,每天除了一日三餐和睡觉休息,团员们几乎都在为演出做准备。上午,同学们一般会自由排练开声;下午则由老师、团长、声部长带着各声部单独练习;晚上吃完晚饭后,四个声部合排,老师带领大家一句一句扣细节,共同努力把歌曲练到完美。


排练任务艰巨,但同学们却不曾抱怨。李波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天排练结束以后,团员们在排练室唱起《爱永在》这首歌。《爱永在》是美声学习里的经典曲目,尤其是男高音,对这首歌更是烂熟于心。当钢伴同学随手弹起这首歌的前奏,合唱团里的男高音们马上紧跟旋律唱起来,各个声部随之加入,为热爱高歌,也治愈彼此疲惫。李波感慨:“这就是我们声乐人的默契吧!”



作为团里比较资深的团员,姚利林获得在部分歌曲中演唱solo部分的机会。演出的那天,全家人都来到了现场观看,支持他的演出。姚利林说:“演出结束后,观众和家人欢乐的笑容就是我这次演出最大的收获,希望以后能够拥有更多的演出机会!”


并肩同行创新精彩








8月16日,一声声欢呼之中,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以下简称“互联网+”省赛)落下帷幕,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物流工程专业张华扬所在的团队——“基于SLS成型技术的TPU材料——可控密度结构设计快速制造及产业化应用”勇夺金奖。对张华扬和伙伴们来说,这一个多月以来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有了最好的回报。



暑假开始后,张华扬从莞城校区来到松山湖校区,与团队一起为“互联网+”省赛备战。在这段时间里,张华扬既要完成美工的工作,根据修改意见升级优化项目ppt;还要担任“运营”这一角色,负责打磨安排、指导建议整理、资料上传提交等工作。



身兼两职、大赛在即的压力,再加上反复打磨带来的各种声音让张华扬一度陷入自我怀疑里。这个时候,身边的团队成员给予了她很大的鼓励,指导老师们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专业的指导帮助她调整比赛心态。



省赛最终版资料提交前,为了更好展示项目优势和创新点,指导老师建议团队调整路演思路,ppt也要随之进行大修改,其中设备展示部分的内容全部要重新排版。作为美工,那天张华扬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学生中心熄灯。但她并不是孤军奋斗,在这个过程里,整个团队还有指导老师都在陪伴她,帮她核对,并及时反馈意见。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张华扬的ppt制作能力,更让她深刻感受到团队团结一心、一致向前带来的激情。她说:“这个夏天,因为和成员一起努力,我成长了很多。”


参与专业实践

总结反思参赛经验

准备一场合唱盛宴

捧回属于自己的奖杯

他们燃烧的青春

赋予夏日莞工独特色彩


莞工er们放假前立下的flag

是否都一一实现了?

开学的脚步声传来

是时候该收拾行囊

和莞小工踏上新学期的征程啦!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文字来源 | 谭玮雯 谢楠 叶佳琦 杨倩晴  欧阳国莹
图片来源 | 受访者提供
图文编辑 | 谢楠
一审 | 谢楠  二审 | 范晖帆   终审 | 叶妙娴

点赞、在看,双连支持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