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楚辞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楚辞


编著者:赵逵夫 解读

定价:¥68.00(精装)/¥50.00(平装)

ISBN:978-7-5013-6757-3(精装)/978-7-5013-6756-6(平装)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精装/平装

开本:16开

页数:352


内容简介


“楚辞”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作者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楚辞》的解读人是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赵逵夫教授。其主要学术领域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诗赋研究,古典文献与古代文化研究,在屈原及《楚辞》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其《屈原与他的时代》,是研究屈原与《楚辞》的经典之作。



编辑推荐


《楚辞》以战国楚地方言写就,于现代读者不易理解。为方便当代读者阅读,解读人在文本和字词注释上下了很大功夫,力图给读者提供精审而耐读的文本。在点评部分作者也用力较深,逐段疏通文意,赏析作品所蕴含的深厚情感。通过作者的注释、点评,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楚辞》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提高文学修养。


《楚辞》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苏联科学院院士H·T·费德林在《论屈原诗歌的独特性与全人类性》中说:“屈原诗篇有着固有的民族特色,然而也具有普遍的世界意义,屈原的思想是全人类的财富。”





内页书影















导读


屈平辞赋悬日月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江上吟》一诗中的名句。可以说,两千多年来我国一代代杰出的诗人作家,很多都受到屈原辞赋的影响。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也同样都受到《离骚》等楚辞作品的浸润,对屈原极为敬仰,给以很高的评价。鲁迅论《离骚》说: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1]


郭沫若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不但完成了六万馀字的《屈原研究》,还创作了剧本《屈原》,以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后来还翻译了屈原的作品。其《屈原研究》开头的第一句话便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的诗人要数屈原。”论文的第二部分《屈原的时代》中说:


他在诗域中起了一次天翻地覆的革命。他有敏锐的感受性,接受了时代潮流的影响,更加上他的卓越的才质和真挚的努力,他的文学革命真真是得到了压倒的胜利。气势和实质都完全画出了一个时期。[2]


   下面对屈原的生平、创作和在他影响下产生的宋玉等作家加以介绍。


一、屈原的家世、早期生平与创作


(一)屈氏家族与屈原的青少年时代


《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原者,字平[3],楚之同姓也。”屈原在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的开头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东汉时王逸《楚辞章句》注:“父死称考。”但父死可能称“考”,不能称“皇考”。学者过去都据王逸之说,以“伯庸”为屈原父亲之名。但编校了《楚辞》的刘向在其悼念屈原的《九叹》的开头以屈原的口气说:


    伊伯庸之末胄兮,  (本是伯庸的远末子孙啊,

    谅皇直之屈原。    这真正有着光明正直品德的屈原。)


西汉刘向的说法应该比东汉王逸之说更可靠。伯庸为屈氏的始祖,这在早期史书中是有记载的。战国末年成书的《世本》中说:


熊渠立其长子庸为句袒王。[4]


按古代“伯、仲、叔、季”之义,在先秦时长子之名字前往往加称“伯”,“长子庸”即“伯庸”,他是屈氏的始祖。《史记·楚世家》中说:


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粤,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谥号。”乃立其长子庸(今本误为“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熊渠的三个儿子是在楚人开拓中建立了巨大功勋的。此前楚人居商洛之地(今陕南)。熊渠向西南、东南开拓,建都丹阳(今河南省丹水以北),大大扩张了地盘,增强了实力,一跃而成为一个受到中原各国关注的国家。熊渠将其长子伯庸封于句亶,在甲水边上,本为古庸国之地。楚君继位时有改名字的传统,因被封于原庸国之地,故以“庸”为名。[5]


屈氏之“屈”即由庸地的甲水而来(“屈”“甲”古音相近),故先秦时楚三大姓“昭、景、屈”有时也写作“昭、景、甲”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屈氏从春秋至战国之末,在楚国政坛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防卫北方为主的莫敖之职基本上为屈氏所世袭。


春秋之时,史书中所见屈氏人物最早为见于《左传》鲁桓公十一年(前701)的莫敖屈瑕。故王逸误以屈瑕为楚武王之子、屈氏之祖。然而此说难以成立。上古王族后代以封地为氏,受封之本人并不改姓氏,至其子(王之孙)方以新封之地为氏。史书中屈瑕以“屈”为氏,可见并非屈氏之祖。所以屈瑕并非屈氏的始封君,屈氏之始在他之前。据《吴越春秋》,楚三王之后除王族一支外,都是称为侯的。则伯庸至屈瑕之间应有屈侯三、四代,今史料阙如,不知其名。


据各史书及近些年地下出土的文献,屈瑕以后楚国的屈氏人物,春秋之时有18人,多任莫敖之职,并出了一些具有政治远见、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为国献身者。


战国时今可考知屈氏人物并屈原17人,有任大莫敖者,有任息公者,有任连嚣(敖)、大将军、大䰻尹、新大厩、少司马等职者。按时代、任职来看,见于《包山楚简》的大莫敖屈阳为是屈原的父亲。《包山楚简》中说:“王廷于蓝郢之游宫,安(焉)命(令)大莫嚣屈昜(阳)为命邦人内(纳)其(弱)典,臧王之墨,以内(纳)其臣之典。”(第7-8简)。“莫嚣”即“莫敖”。“昜”为“陽”(阳)的本字。出土包山竹简的墓主卒于楚怀王十三年(前316)。又据简中所记事,屈阳为之任大莫敖在楚怀王八年(前321)之前。

《离骚》中说:


摄提贞于孟陬兮,    (岁星在摄提格的建寅之月,

惟庚寅吾以降。        当庚寅的一天我便降生。)


这里诗人告诉了自己的生年。近代以前学者多用干支历史年表推算之,但先秦之时纪年并不用干支。郭沫若、浦江清等先生用星岁纪年法推算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不是十分满意。胡念贻在对此前各家研究的基础上,推算出屈原生于公元前353年。[6]金开诚说:“迄今为止,关于屈原生年的考证虽还有多种说法,但比较而言都不如胡氏之说为是。


西汉时东方朔作《七谏》悼念屈原,叙其生平,其中说: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文中此“国”为国都之义。屈原之父在朝任职,屈原自然是生于都城的。关于“长于原野”一句,洪兴祖解释说:“长大见远,弃于山野,伤有始而无终也。”误以为是指屈原被流放之事。屈原被流放在中年之时,已同“成长”联系不起来了。屈原作于被放汉北时的《惜诵》中说:


思君其莫我忠兮,(思念君王啊!没有人比得上我的忠诚,

忽忘身之贱贫。    我因此也忘记自己低贱的身份。)


他本是楚国宗族,祖上一直担任要职,而出此“身之贱贫”之语,除屈原作此诗时已任同北方国家的小官泽虞差不多的“掌梦”之职,身份低微之外,似乎其父应有过因事遭受遣放之事。屈阳为在怀王初年任大莫敖之职,但后来史书无载,可能曾被削职而移居原野之地。楚威王六年(前334)屈原至加冠之年,有《橘颂》之作。[7]《战国策·赵策二》中列出各国特产最有名之地一处,楚国则是“橘柚云梦之地”。屈原在诗中以橘自喻,应同其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屈原在二十岁以前应生活在汉北云梦。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屈原及宋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0页。

[2]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4,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9-70页。

[3]字平:原误作“名平”。《史记》同其他文献一样,凡举人物,是以名称之,而其下介绍字。《仲尼弟子列传》,介绍七十七人,皆如此。再一种通例是先字后名连称之,如《管晏列传》中“管仲夷吾”、“晏平仲婴”。以人们所熟知的字、号为称者,极少,而且也不是在字或号之后即介绍其名,而是介绍其身份之后才介绍其名。这也只有《伍子胥列传》《商君列传》二例。如“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伍子胥列传》为:“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屈原列传》行文之例与此不合。《昭明文选》各篇下之署作者字,在屈原的《离骚》等篇目之下均署“屈平”,也可见“平”为屈原之字。又《离骚》:“名余曰正则兮”。“正则”的意为“原”,连称“原则”即见其义;“字余曰灵均”。“灵均”之意为“平”。连称“平均”即见其义。

[4]清茆泮林辑《世本》之《帝王世本》。

[5]参拙文《屈氏先世与句亶王熊伯庸——简论三闾大夫的职掌》,《文史》第25辑,中华书局1985年10月。

[6]见胡念贻《屈原生年新考》,《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7]参拙文《屈原的冠礼与早期任职》,见拙著《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0页。


(节略)



目录

导 读 屈平辞赋悬日月

一、屈原的家世、早期生平与创作……………………………………( 2 )

二、任左徒期间的政治作为与政治理想……………………………………( 8 )

三、任三闾大夫期间的一封信与一次外事决策上的贡献 …………………………………( 13 )

四、屈原之被放汉北与庄蹻起事 ……………………………………( 18 )

五、被放江南之野的行踪与投汨罗而死 ……………………………………( 24 )

六、宋玉和唐勒、景瑳的生平梗概与创作 ……………………………………( 27 )

七、《楚辞》的成书与注本 ……………………………………( 30 )

八、《楚辞》的价值与屈原的历史地位……………………………………( 33 )

楚 辞

九歌 …………………………………… ( 39 )

东皇太一 ……………………………………( 41 )

东君 ……………………………………( 45 )

云中君 …………………………………… ( 51 )

大司命 ……………………………………( 55 )

少司命……………………………………( 61 )

河伯  ……………………………………( 66 )

山鬼  ……………………………………( 71 )

国殇  ……………………………………( 78 )

湘君  ……………………………………( 82 )

湘夫人……………………………………( 90 )

礼魂  ……………………………………( 97 )

离骚  …………………………………… ( 99)

天问  …………………………………… (142)

九章  …………………………………… (183)

橘颂  ……………………………………(185)

抽思  ……………………………………(190)

思美人……………………………………(204)

惜诵  ……………………………………(214)

涉江  ……………………………………(228)

哀郢  ……………………………………(237)

怀沙  ……………………………………(246)

惜往日……………………………………(259)

悲回风  ……………………………………(270)

渔父  …………………………………… (287)

卜居  …………………………………… (295)

招魂  ……………………………………(304)

九辩  …………………………………… (327)

主要参考文献  ……………………………………(350)





相关推荐


CCTV《文化十分》特别介绍




《激活经典 熔古铸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线上专题




按识别二维码

获取《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图书信息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立即8折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