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综合卷(全六十二册)
传承文明 · 服务学术
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综合卷
(全六十二册)
编著者:(宋)张洎等撰
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编
定价:18600元
ISBN:978-7-5013-7216-4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据编者最新统计,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共178家,410种,比县志著录的247种多出163种,占滁州市古籍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都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
本集《综合卷》收录张洎、吴幵、金光辰、金榘、郭肇鐄、金啓南、吴鏊、薛鑫、王城、朱藜照、朱恩绶、郭芬、黄典五、汪鎏、薛葆莲诸家。本卷还收专集中因故遗漏的著述,比如释德清《八十八祖传赞》、金兆燕《棕亭词钞》、薛时雨《椒陵赋钞》等。《综合卷》相比于专集,内容更爲丰富,所涉学人著述也更加广泛,是《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同类丛书体例的一种创新。
作者简介
前 言
全椒歷史悠久,文脉昌盛,文人學者代不乏人。這片文化熱土産生了種類繁多的各類著述,它們以古籍文本的形式保留下來,爲我們傳達着先賢的智慧與文明。全椒古籍内容豐富,數量驚人。據不完全統計,宋、明、清三代積纍的各類文獻有近五百種之多,這些文獻的具體信息將在《全椒古代著述考》中有較爲具體的描述。
爲了保存先賢寶貴的文化遺産,我們將與全椒有關的現存古籍整理影印,彙編成《全椒古代典籍叢書》(以下簡稱《叢書》)。近二十年來,全國各地古籍影印風氣漸盛,大多數地方古籍影印類叢書皆是按照經、史、子、集的傳統方式編排,《叢書》則不然。我們在彙編全椒古籍的過程中,爲搶救保護及便於閲覽,采取專集與合集相互配合的體例進行編纂。爲避免《叢書》體例的混亂,我們根據全椒古籍存没的實際情况,選擇將保存相對完整、數量較爲可觀的學人著述獨立成編,成書共十七個專集。至於有些學人存世著述數量較少,或篇幅短小,以及在專集中因故未收入的著述,則統一納入到合集之中,這就是《綜合卷》的由來。
所謂《綜合卷》,既包含合集的成分,也承擔補編的使命。本卷將多位學人著述合於一卷之中,是謂合集,比如本卷所收張洎、吴幵、金光辰、金榘、郭肇鐄、金啓南、吴鏊、薛鑫、王城、朱藜照、朱恩綬、郭芬、黄典五、汪鎏、薛葆槤諸家。本卷還收專集中因故遺漏的著述,或有其他較好的版本可以互參的,是謂補編,比如釋德清《八十八祖傳贊》、楊于庭《楊道行集》、吴敬梓《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金兆燕《棕亭詩鈔》《棕亭詞鈔》、吴鼒《國朝八家四六文鈔》、江臨泰《翠薇山房數學》、薛時雨《椒陵賦鈔》等即是。《綜合卷》相比於專集,内容更爲豐富,所涉學人著述也更加廣泛,是《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同類叢書體例的一種創新。
我們在編纂《叢書》過程中,確立了“全面”“豐富”“稀見”三個重要原則。所謂“全面”,就是所收學人著述儘量求全,不使一家一作遺漏,從這個意義上講,《叢書》也即是全椒古籍的全集。所謂“豐富”,就是版本的選擇不囿於一種所謂的善本,而是以一種精善之本爲中心,選擇同一著述中具有版本價值和文物意義的多個版本予以收録。所謂“稀見”,就是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善本選擇局限,如果一種著述的善本被反復收録於各類叢書,我們則更傾向於選擇其中不易獲得的稀見之本,以爲學林之惠。
三年來,儘管我們黽勉求之,《叢書》的編纂還是留下了不少遺憾。頗具學術價值的戚賢《南玄集》、江以東《江岷岳文集》等,因爲始終無法獲得底本下落,故而没有收録。有些雖有底本下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暫時無法獲取底本,比如吴檠《溪山草堂集》《咫聞齋詩鈔》、俞琦《墨石齋印稿》、王城《酇湖秋唱》等皆屬此類情况。
《全椒古代典籍叢書》是全椒歷史上第一次古籍文獻的彙編,也是安徽地方文獻影印的第一次嘗試。我們堅信,此書出版後,它所提供的不僅僅是浩如煙海的全椒古籍,也是叢書編纂的點滴經驗。至於我們無法解决的種種缺憾,衹好以俟來哲。
内页欣赏
目 录
賈氏談録(宋)張洎撰 明鈔本 一
賈氏談録(宋)張洎撰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守山閣叢書》本 二一
賈氏談録(宋)張洎撰 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文明書局石印《廣四十家小説》本 三一
優古堂詩話(宋)吴幵撰 明寫本 四三
優古堂詩話(宋)吴幵撰 清嘉慶四年(1799)顧氏刻《讀畫齋叢書》本 一四五
優古堂詩話(宋)吴幵撰 佚名 批校(清)蔣鳳藻 跋 清鈔本 一
優古堂詩話(宋)吴幵撰 清鈔本 九三
優古堂詩話(宋)吴幵撰 民國五年(1916)上海文明書局鉛印《歷代詩話續編》本 一八五
漫堂隨筆(宋)吴幵撰 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説郛》本 一
漫堂隨筆(宋)吴幵撰 民國間國立北平圖書館《説郛》鈔本 五
八十八祖傳贊五卷(明)釋德清述(明)高承埏 補 民國二年(1913)常州天寧寺刻本 九
楊道行集十七卷(存十四卷)(卷一至七十一至十二)(明)楊于庭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刻本 一
楊道行集十七卷(存十四卷)(卷十三至十七)(明)楊于庭撰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刻本 一
楊道行集三十三卷續集二十七卷(存九卷)(卷一至四續集卷一至二)(明)楊于庭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刻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續刻本 一二五
楊道行集三十三卷續集二十七卷(存九卷)(續集卷三至五)(明)楊于庭撰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刻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續刻本 一
金雙巖中丞集四卷(明)金光辰撰 清刻本六九
泰然齋文集二卷詩集四卷(清)金榘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一至十回)(清)吴敬梓撰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藝古堂刻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十一至二十一回)(清)吴敬梓撰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藝古堂刻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二十二至三十一回)(清)吴敬梓撰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藝古堂刻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三十二至四十二回)(清)吴敬梓撰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藝古堂刻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四十三至五十二回)(清)吴敬梓撰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藝古堂刻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五十三至五十六回)(清)吴敬梓撰 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藝古堂刻本 一
文恭公閲本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一至八回)(清)吴敬梓撰 (清)潘祖蔭 補
清鈔本 一一五
文恭公閲本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九至二十一回)(清)吴敬梓撰 (清)潘祖蔭 補 清鈔本 一
文恭公閲本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二十二至三十六回)(清)吴敬梓撰 (清)潘祖蔭 補 清鈔本 一
文恭公閲本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三十七至五十二回)(清)吴敬梓撰 (清)潘祖蔭補 清鈔本 一
文恭公閲本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五十三至五十六回)(清)吴敬梓撰 (清)潘祖蔭 補 清鈔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一至六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八年(1869)群玉齋木活字本 七七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七至十六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八年(1869)群玉齋木活字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十七至二十四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八年(1869)群玉齋木活字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二十五至三十五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八年(1869)
群玉齋木活字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三十六至四十五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八年(1869)
群玉齋木活字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四十六至五十六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八年(1869)
群玉齋木活字本 一
齊省堂增訂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一至八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
齊省堂增訂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九至十七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
齊省堂增訂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十八至二十五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
齊省堂增訂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二十六至三十五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
齊省堂增訂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三十六至四十四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
齊省堂增訂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四十五至五十六回)(清)吴敬梓撰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一至十二回)(清)吴敬梓撰 天目山樵 評 清光緒七年(1881)鉛印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十三至二十七回)(清)吴敬梓撰 天目山樵 評 清光緒七年(1881)鉛印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二十八至四十二回)(清)吴敬梓撰 天目山樵 評
清光緒七年(1881)鉛印本 一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第四十三至五十六回)(清)吴敬梓撰 天目山樵 評
清光緒七年(1881)鉛印本 一
增補齊省堂儒林外史六十回(第一至三十回)(清)吴敬梓撰 清光緒十四年(1888)鴻寶齋石印本 一
增補齊省堂儒林外史六十回(第三十一至六十回)(清)吴敬梓撰 清光緒十四年(1888)鴻寶齋石印本 一
增補齊省堂全圖儒林外史六卷(卷一至三)(清)吴敬梓撰 民國十三年(1924)石印本 一
增補齊省堂全圖儒林外史六卷(卷四至六)(清)吴敬梓撰 民國十三年(1924)石印本 一
繡像繪圖儒林外史六十回(清)吴敬梓撰 民國間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一
文木山房集(清)吴敬梓撰 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二〇九
儒林外史評二卷天目山樵評清光緒十一年(1885)刻本 一
佛香閣詩存五卷(清)郭肇鐄撰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一
周髀算經圖注(清)吴烺輯民國二十四年(1935)據清乾隆本景印一七一
學宋齋詞韻(清)吴烺輯鈔本二七一
棕亭詩鈔十八卷(卷一至七)(清)金兆燕撰 清嘉慶十二年(1807)刻本 一
棕亭詩鈔十八卷(卷八至十五)(清)金兆燕撰 清嘉慶十二年(1807)刻本 一
棕亭詩鈔十八卷(卷十六至十八)(清)金兆燕撰 清嘉慶十二年(1807)刻本 一
棕亭詞鈔七卷(卷一至四)(清)金兆燕撰 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 一二三
棕亭詞鈔七卷(卷五至七)(清)金兆燕撰 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 一
[乾隆]博野縣志·藝文(清)吴鏊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一二九
[乾隆]博野縣志·詩賦(清)吴鏊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 一
吴氏家譜三卷(卷上、中)(清)吴鏊輯清嘉慶二年(1797)刻本七一
吴氏家譜三卷(卷下)(清)吴鏊輯清嘉慶二年(1797)刻本 一
國朝八家四六文鈔(一)(清)吴鼒輯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刻本七一
國朝八家四六文鈔(二)(清)吴鼒輯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刻本 一
八家四六文注八卷補注一卷(卷一至二)(清)吴鼒輯(清)許貞幹 注
清光緒十八年(1892)鉛印本二六三
八家四六文注八卷補注一卷(卷三至七)(清)吴鼒輯(清)許貞幹 注
清光緒十八年(1892)鉛印本 一
八家四六文注八卷補注一卷(卷八補注)(清)吴鼒 輯(清)許貞幹 注
清光緒十八年(1892)鉛印本 一
曾孫兩家駢體文二卷(清)吴鼒輯清刻本二三三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一)(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二)(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三)(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四)(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五)(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六)(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七)(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五種(八)(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嘉慶道光間(1796—1850)刻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八種(一)(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鴻寶齋石印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八種(二)(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鴻寶齋石印本 一
翠薇山房數學十八種(三)(清)張作楠學算(清)范景福 校訂(清)江臨泰 補圖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鴻寶齋石印本 一
念鞠齋時文剩稿一卷(清)薛鑫撰 清同治十一年(1872)藤香館刻本 一二三
青霞仙館詩録(清)王城撰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清頌堂叢書》本二九七
酬紅記一卷題詞一卷(清)野航填詞(清)王城 正譜民國三年(1914)掃葉山房石印本 一
青霞仙館遺集(清)王城撰 民國二十三年(1934)刻本 一二九
筠孫詩鈔一卷(清)朱藜照撰 清道光十六年(1836)清美堂刻《蔗根集》本 一七三
步春室遺詩(清)朱恩綬撰 民國二十四年(1935)長沙昌明印務館鉛印本 一九一
望雲閣詩集一卷(清)郭芬撰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國朝閨閣詩鈔》本二二七
江上吟一卷附録一卷(清)黄典五撰 清光緒二年(1876)退一步齋刻本 二三九
薛時雨日記(清)薛時雨撰 鈔本 一
椒陵賦鈔一卷(清)薛時雨輯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一三五
重訂空谷傳聲(清)汪鎏撰 清光緒八年(1882)南京李光明莊刻本 一
蘐闈課讀圖題詠(清)薛葆槤輯 清光緒間石印本 四九
應制體詩(清)金啓南撰 (清)王鳴盛 評(清)吴烺 注 清刻本 一三一
已出版《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书目
(点击书名可浏览图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