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之际,缅怀先驱!这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拯救自己!

2018-04-06 原原 原生素


爱人,是我的责任。

--许哲



爱因斯坦这样评论:“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世上竟然真地活生生出现过这样的人。”他又说:“我认为他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净空法师说: 她看到好的,记在心里面向他学习;看到坏的,她说:我就像看到马路上走来走去的人一样,没有放在心上。我们看这个世界不清净,她看世界清净;我们生活在秽土,她生活在净土




甘地(1869年-1948年),79岁

▶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他用“非暴力主义”,影响全世界!


他是世界上最不爱吃饭的人,他的骨感如他的名字一般被人铭记,同样震惊世人的还有他决绝的素食观,素食于他,是誓言、道德与信念。



甘地的素食观来源于他的母亲。从他对母亲的描述中,禁食是她宗教生活的中心。甘地对母亲的爱以及对她禁食能力的钦佩最终也使他实现了可以通过素食主义和禁食而达到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甘地的素食主义是受他对母亲感情的无形约束的。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坚定决绝的素食者,“素食主义现在成为了我珍重的选择,传播素食主义也因此成为了我的使命。” 甘地决定将ahimsa(非暴力主义)作为他的人生目标。它成为他非暴力主义运动的核心,以及他人生的核心。


在普及教育的同时,甘地也在传播素食主义以及非暴力主义——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坚持不使用暴力。有一回,印度人反对英国不合理的盐税,甘地呼吁同胞:不上英国学校,不帮英国人做工,不穿英国生产的服装。他对同胞说:“我们要坚持真理,对敌人要抗争,但不可以使用暴力,以牙还牙并不是好办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甘地带领全国同胞争取自由,以绝食(过后他还有17次的绝食经历)的方式向英国施压。最后,在民主思潮的推动之下,印度脱离了英国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也因为如此,甘地被印度人尊称为“国父”。



个人克己生活制度,甘地奉行的个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一周有一天不说话、放弃西方式衣服而穿印度土布做的印度传统服装、用纺车纺纱、参与劳动。(这些信条后来被称为甘地主义)



甘地说“我不仅要了解与被称之为人类的生灵之间的友谊和平等,而且还要了解与所有生灵之间的平等,甚至是与地上爬的动物。”


“你的行动或许没有意义,但你还是非做不可,这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你成为不被世界所改变的那个人。”





许哲(1897-2011),114岁 

▶ 清静饮食、静坐、瑜珈、散步


许哲居士1897年出生于中国汕头,27岁上小学,47岁学护理,67岁独力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珈,90岁学佛,100岁用功学中文,101岁皈依佛门,被新加坡政府誉为“国宝”。许哲居士的生命经历是很特别的,她的各种学习都比别人晚了一步,但她却付出比别人更多对生命的热爱和真诚,可以说她是全世界终生学习的最佳代言人。



许哲居士充满大爱的一生。她认为:助人不应分种族、国家和宗教,大家应视人如己、视天下如一家;视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人类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只是尽自己的力量去照顾需要我照顾的人。


许哲居士106岁时,不但不需人照顾,自己还在照顾二十多位比她小二三十岁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们。每个月定期分派粮食给他们,也为他们缴交房租、水电费。当她到各处分发红包给受她照顾的老人时,她说他们给她最大的礼物,就是他们开心的笑容,他们的笑容使她年轻。她说:“我是最开心的人,他们每个人只有一份开心,我有二十份开心。”



她终其一生从事无薪的「人间义工」,愿力使她以110岁高龄仍在服务、照顾着贫病老苦的人们,福报使她跨越了三个世纪,能保有年轻健康的心灵,随时随地喜乐自在,所以她说:「爱人,是我的责任。」许哲居士一生创办了九所养老院,但她对穷苦病人的关怀之心,并不拘囿于养老病院内。她的食衣住行非常俭朴,屋内的家具一用五、六十年;鞋子穿到开口,还缝缝补补;衣服穿到破烂,舍不得丢,裁成小碎片缝成踏脚垫,送人、自用两相宜。他的衣服多数从垃圾堆里捡的。



110岁的许哲居士,英文名字是「德蕾莎(Teresa)」,梵文名字是「爱人(Prema)」新加坡人以拥有她为荣,视她为「国宝」;天主教徒将她与德蕾莎修女相提并论;佛教徒认为她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她却说:「我只是一个会扫地,喜欢做工的平凡女人。」


身心清净的她,不烦不忧,喜乐自在。她说:「我不吃不好的东西,不说不好的话,不想、不做不好的事。」「素食主义」的她,日食一餐,基本上是吃生机蔬果。如果食物需要烹调,也不猛火煮食,以免养分丧失。除了不吃熟食,她也不喝茶、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吃糖、不吃菇蕈类食物。因为酒、茶和咖啡会刺激神经,糖和菇蕈类是惰性食物,影响静坐。除了清静饮食,每天的静坐、瑜珈、散步,也是她的长寿秘方。




叶曼(1914-2017),103岁

▶ 吃素95多年


叶曼先生出生于1914年,是当今世界极少将儒、道、佛文化融会贯通的女国学大师之一。幼承庭训,六岁以左传开蒙,1935年被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之先生特别录取,就读北大法学院经济系。是南怀瑾先生大德盛赞的弟子,也是三毛、林清玄推崇的大师,其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追随丈夫田宝岱大使出使各国半辈子,对东西方各国文化,亦有深刻的理解。



叶曼先生曾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妇女杂志主编,传承国学各类经典课程数千讲,并著有多项著作文集,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叶曼先生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西方宗教,后并研学佛教、道家、儒家多年,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哲学与宗教有独到的见解,个人著作有《叶曼拈花》、《叶曼讲金刚经》 和《叶曼讲心经》等。


叶曼先生曾说:“唯有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负来人间走了一遭。”纵观先生此生经历,应当得起“不负此生”一说。



叶曼先生说:“我的饮食不简单!我是素食者,从八岁起便吃素。我吃素,吃得很辛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场合,为了礼节,常常面对满桌鱼肉,声称自己肠胃不适,终夕唯以饮料应酬。而且我不喜欢吃豆腐,更讨厌素鸡、素鸭,所以我吃的几乎完全是蔬果,在营养学上,我是最不均衡的摄食者。


但是我亲自操作家事,平均每年讲演一百余场,旅游一两个月。除了几十年来跌倒、扭伤的外科毛病外,我很少生病。而吃素,我已经吃了九十多年了。”她说:“有些东西我没法告诉大家,只能靠你们自己去悉心体会。”





古往今来,许多的哲学家、思想家、发明家、艺术家都提倡素食饮食



苏格拉底(来源:资料图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苏格拉底曾说:吃素以后,人们会和平、健康地活到高寿,并且把类似的生活方式传给后代子孙。又说:如果你要吃肉,那你就得需要更大更大的土地来种植物,一方面给这些待宰的牛羊吃,一方面你自己也得吃蔬菜,于是你就会开始觊觎隔壁欧古桑、欧巴桑的土地,想把它抢过来,于是你就得发动战争。


史怀哲(来源:资料图)


史怀哲(1875-1965)

主要成就: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史怀哲在小时候就不忍杀生,朋友邀他去钓鱼,他都一再推辞;每天睡前一定要为所有生物祷告后,才能睡去。刚到非洲,他曾看见当地的人用马儿拉木头,觉得非常心痛,也因为非洲的种种,更让他体悟出尊重生命的理念,于是他在非洲时,不仅照顾病人,也收养了两百多只的动物,可见他尊重生命的理念足多么伟大。

有一个傍晚,史怀哲和友人坐在屋前闲谈,友人发现一只大黑蚁爬上史怀哲的衣领,直觉地伸手想把它拍掉。史怀哲挡住他的手,说:这是我的蚂蚁!还有一次他倒了一汤匙的果汁在地上,一群小黑蚁马上围过来吸吮。史怀哲开心地说:看这些小东西真像牛在池里玩水哩!


艺术巨匠——达芬奇(来源:资料图)


达芬奇(儒略历1452年-儒略历1519年)

▶学者、发明家、艺术家


达文艺复兴时期的义大利艺术家达文奇是以道德为吃素原因的写照,他写道: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他认为吃肉者的身体是埋葬吃下的动物的墓地。


托尔斯泰(来源:资料图)


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

▶小说家,评论家,哲学家


托尔斯泰说,符合特定规则的、有益的行为,对一个美好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认真的话,这个向往会产生一系列结果。在这个系列中,首要的美德,首先必须达到的是自制-自我约束。一个人要学会自制就要遵循系列原则,第一件事就是食物控制。


如果他寻求一个美好的生活,他是认真的、严肃的,那么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戒绝他所习惯的肉食。因为,说人类的同情心-这种肉食激发起来的同情心-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说法明明白自是不道德的,与这种说法相应的行为-屠杀,是与人类的道德晶性相违背的


爱因斯坦(来源:资料图)


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

▶科学家、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方法比素食更有助我们的健康和人类在地球的长远生存。”


爱迪生(来源:资料图)


爱迪生(1847年-1931年)

▶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任何文明的目标都是停止暴力。一日我们继续伤害其他生命,一日我们仍停留在未开化的阶段。”


萧伯纳(来源:资料图)


萧伯纳(1856年-1950年)

▶剧作家,评论家


萧伯纳是爱尔兰杰出的戏剧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不仅以剧作高产闻名,还因健康长寿备受关注。94岁高寿的他被问及是否有长寿的秘诀时,他的回答是:“我钟爱素食与阳光。”


萧伯纳出身贫寒,从小就养成了朴素的生活习惯。在他25岁前后,他又受到雪莱的素食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真正践行食素人生。萧伯纳一日三餐多半是可可茶、黑面包、通心粉、小扁豆、鸡蛋和一定数量的生菜。他把吃肉称作“咀嚼动物的尸体”,把打猎叫做“残杀的兴奋”。


有一回他因扭伤脚踝躺在床上,医生让他吃肉以摄取更多的蛋白质来促进恢复,他的回答是:我宁可死去,也不愿让肚子成为动物的坟墓。


清明时节,

我们缅怀先人,也缅怀先驱!

正如甘地所说,

这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是为了拯救自己!



—— END ——

原生素编辑 | 编辑/原原

投稿及合作邮箱:info@51lsll.com

转载请获取授权图片

往期精彩回顾

17个不吃肉的人,6个日夜,他们成功挑战了非洲最高峰


它揭露了肉类消费灾难的真相,拯救人类从你的餐桌开始


她因一幅画纯素26年,影响全家吃素,用创意食谱引领香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