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7岁出家,做的素食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上最高贵的料理”
2015年,美食记者Jeff Gordinier在《纽约时报》撰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赞扬静观师太做的素食是“世界上最高贵的料理”。
今年3月,静观师太获得了2022年亚洲50最佳餐厅“标志人物奖”。此奖项由300多位亚洲50最佳餐厅评审委员会成员投票选出,旨在表彰为其所在社区和整个餐饮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烹饪界标志性人物。静观师太的斋菜展现了她与生俱来的创意、一流的厨艺以及对时令食材的尊重。
“我非常荣幸能获得这个奖项,你们都知道,我是个尼姑,不是个训练有素的专业厨师。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韩国菜感兴趣,我真的很高兴。即使有这样的荣誉,我也要保持谦逊,不能骄傲。”
静观师太在庆尚北道永州市的一个农场长大,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尊重时令。上小学的时候她就跟父亲说,长大了要生活在大自然中。
静观师太17岁(1974年)时,她的母亲去世了。“我悲痛欲绝,我绝不让子女经历父母离世这样的事情,因为我知道那会有多么悲痛。50天后我去了一座寺庙。在那里,我遇到了其他尼姑,她们成了我的新家人。我决定潜心修佛,寺庙就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
3年后,静观师太搬到了现在的家——白羊寺。
静观师太回忆自己第一次来白羊寺的心情:“通往寺庙的路很平缓,既不崎岖也不陡峭。寺的四周环绕着白岩石,我感到非常平静和安宁,就像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未出家前,静观师太就经常看着母亲做饭。1994年,她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寺庙烹饪中。
“吃斋是我佛教修行的一部分,也是寻找自我的旅程。对我来说,斋菜(又叫‘寺院菜’、‘素菜’)是将身体和精神能量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也是斋菜为什么更有益身心的原因之一。”
2013年,静观师太向游客敞开寺庙的大门,引得全世界的美食爱好者前来造访她的厨艺教室。“做斋菜的人和吃斋菜的人都在寻找‘我是谁’,寺庙的斋菜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将继续发挥这一作用。"
静观师太做斋菜用到的最新鲜的果蔬、豆酱、泡菜等,都是寺庙里种植或制作的;且菜单不固定,菜园里有什么就做什么菜;多采用水煮、焯等烹饪方式,并大量运用腌制与发酵技术。
斋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植物性食物的味道和营养,只使用少量的调味料,不用大蒜、洋葱、大葱、香葱或韭菜。我国《黄帝内经》认为:“ 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洞心”就是心烦的意思,强调的是一种空虚感。所以在食物的选择上,会让人心烦昏沉的都要尽量避免。
静观师太最珍贵的记忆之一是父亲来寺庙看她。父亲问她:“‘你为什么要留在这里?你甚至吃不了肉?’”
谈及今年的食物,静观师太的眼睛亮了起来:“今年的豆沙非常好吃,因为天气一直很好。白天阳光灿烂,晚上非常冷。”
“各种各样的植物性食物将我们的身体、心理和精神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尊重所有促进食物生长的元素,阳光、月光、雨水、土壤……”
“对我来说,烹饪不在于花哨或炫耀高超的技艺,而是与食材融为一体。当我做饭的时候,我会想到配料,就好像它们是我的一部分。用水和火烧菜的时候,感觉我们已经融为一体了。”
因为新冠病毒,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健康和免疫系统。“新冠疫情大爆发,人心惶惶,我认为这都与我们违背自然的行为有关。我们的社会应该关注三件重要的事情:应对气候变化、更加环保、尊重所有生命。做到这三点,有助于我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静观师太认为吃素能对气候变化和拯救生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吃斋是我继续修行的能量来源。我坚信,斋菜在创造能量方面发挥着作用,并改变我们的身体和性格。融入斋菜的热情和灵魂将被食用它的人吸收,共创一个积极和可持续的未来。”
往期精彩回顾
鸡蛋能被替代吗?答案是肯定!素食和可持续的植物基鸡蛋正在颠覆整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