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索赔人被判刑了,因为……
点击关注我!
各种法规资料尽在法苑QQ群593933140
....90后小伙陈某将极限词做成了一门“生意”,却也将自己送进了大牢。
近日,全国首例利用极限词敲诈勒索被判刑的案子在福建省龙岩市宣判。陈某一审获刑一年八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成为用极限词讹网店入刑第一人。陈某未提起上诉。
图为利用极限词敲诈勒索商家的陈某被捕现场。
极限词是一种表极限的词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陈某从中竟然嗅到了“商机”,他的赚钱套路是这样的:利用网上搜索来的所谓“极限词库”,其后在各大网购平台上不断“物色”合适的商家,一旦匹配到商家页面上的“纯天然”“最”等商品描述,就以商品虚假宣传、存在违反广告法有关极限词规定为由,对商家进行投诉。
如果陈某也就止步于此,对其显然无可指摘,但陈某接下来的行为就踩红线了。他伪造了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的材料,并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暗示商家“价格可谈”。
据了解,不少商家遇上这种情况,既怕投诉影响商品的销售及店铺的信誉率,又怕被投诉到监管部门会引来“巨额罚款”,最终讨价还价,被迫向陈某转账10元至1000元不等的钱款。陈某某从2018年3月至8月,共敲诈勒索上百名商家,非法获得3.6万元。
“恶意索赔人并非真正维权,而是打着维权的旗号,大规模对商家进行恶意投诉和威胁。商家是否违反广告法,应当由工商部门来认定。”浙江大学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认为,本案开启了对专门利用极限词恶意投诉的行为定敲诈勒索罪的先河,重创了恶意投诉人的嚣张气焰。
陈某的行为并非个例。2018年10月,在阿里安全的技术协助下,嘉兴市公安局南湖分局打掉一个专门在网上进行敲诈勒索的“极限词流氓”团伙,该团伙一年内恶意投诉9000次。
有市场监管部门透露,“极限词”已成职业投诉人“找茬利器”。2018年,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某区分局收到的10万件投诉举报中,有1万件高度疑似职业投诉举报,其中仅7件是产品本身问题, 90%以上都是针对极限词发起的投诉索赔。
业内人士认为,职业索赔人的恶意投诉举报,没有净化网络空间,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如果再不考虑对恶意投诉举报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会受到冲击——辛勤劳作的经营者要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敲诈勒索的人反而得到市场。
目前已有监管部门推出针对极限词使用问题处罚的规定。今年3月18日,上海推出全国首份《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规定在广告中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但广告是在广告主自有经营场所或者互联网自媒体发布,且属于首次被发现的,属轻微违规行为,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针对恶意投诉现象,各网购平台也不断采取有关防范措施。以阿里巴巴为例,平台开展了全网规则普法、商品一键自检、图文违规拦截、培训考试系统四大举措,帮助商家规避风险。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要区分犯错者和作恶者,无心犯错的人,我们希望能够帮他少踩坑,提供赋能工具,为商家打造经营安全感;对坏人,我们坚决打击,对恶意行为,我们坚决说‘不’!”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说。
来源:法制日报
▶ 快看!化妆品监管新规来了……
▶ 食杂店一袋面包过期被罚5万!法院:处罚畸重,不予执行
▶ 判例 | 食品分装属生产行为,需办理许可证
▶ 举报人一次申请99份信息公开,市场监管部门该怎么办?
为防食药法苑失联,欢迎关注监管之声(ID:scjg007),这里有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