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品安全领导越重视,基层却感觉越难搞,为何?

点击右边关注→ 食药法苑 2020-12-07

食药法苑

点击关注我!

各种法规资料尽在法苑

....


这是本文作者三年前写的一篇文章,放在当下来看仍不过时……


为什么领导越重视,食品安全却感觉越难搞


文/种瓜得豆子


   日前,中央领导相继对食品安全发声,以示重视。除了四个最严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重申外,有新意的是“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总理把食品安全的目标定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从基层看中央,对食品安全可谓高度重视,抓得很紧。中央的这种重视,传导到地方,传导到最基层,却是感觉近年食品安全越来越难搞:思路混杂、体制不定、法规难用、制度繁琐、队伍不全、人心不稳……。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有管理科学和官场学问的客观规律。


  一、把领导重视演变成许多领导的重视,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政策混乱,监管机构工作自主性的丧失。


     食品安全是一个长期形成的问题,涉及到数量众多的生产经营者以及全部人民的消费者,要重新建立一套食品安全的机制,形成一套制约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制度,只能是分步骤、有取舍地推进,必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做有后做。但是领导重视了,而且是很多领导都来重视,总局省局市局、人大政协政府党委纪委检察院、专家学者公知、电视台报社公众号市民监督团、李局长王书记张主任……都要指导、批评、考核、问责;从立法层次上只管立不管执行难、在机制体制上属地监管、双随机三合一之类顶层设计不断、人大政协纪委法制办检察院都组织专项检查,而具体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和人员,面临着一仆十主的困境。仅就食品安全体制而言,从2004年开始13年来就没有稳定过,一直在改革与等下一次改革中。监管方式则是属地监管与双随机绞杂不清,无所适从。……

     所以,食品安全高度重视的结果,竟是导致决策权的分散化、体制的碎片化。


  二、把领导重视演变成群众满意,导致食品安全急功近利,应付性工作占用太多资源。


      食品安全问题是长期积累造成的,其解决也不可能一朝一夕,但是“群众等不起”当然得马上就群众满意,所以不会给监管机构这个时间。这些年来,全媒体参与的负面舆论和谣言、全民参与的吹毛求疵的满意率调查、电视问政……,监管机构不再是以务实长效地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为第一导向,而是以解决领导和群众不满意要追责为第一导向开展工作。监管者面临祖孙骑驴的困境,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资源去解决群众满意问题。要求食品抽检考核合格率95%以上越高越好,年年群众测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参观、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经常被媒体记者牵着热点走、被职业举报人协迫着,执法者可以自由决策的空间,可以做自己认为该先做的事的时间越来越少,食品安全工作成为社会共治全民领导的一项工作。

    

    纵观近年从总局到基层局的工作措施,近半可以归类为给领导、媒体、群众等以交待,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最优最急的措施。食品安全工作中那些需要长期积累的如监管队伍的专业化、监管分工体制的有效构建、食品安全法责任体系的修补、检测检验机构和市场的规范、食品安全标准的修订等,则多年进展不大。

 

    所以,食品安全高度重视的结果,竟是导致食品安全工作的应急化、表面化。


     三是把领导重视演变为对监管机构和执法者的追责压力,导致监管机构和执法者以避责为第一工作目标。

   本来设立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者是去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演变成食品安全问题是监管机构和执法者造成的,监管机构和执法者对食品安全有原罪了。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立法会议,提几点意见都被认为是监管部门的推诿,会上一众专家高官纷纷表示监管者的责任还太轻,看我的眼光就是审视罪犯一样,真是伤心。


  这些立法专家们简单的逻辑认为,加重执法者的责任追究,会促使执法者更尽职,从而导致食品安全工作效果更好。巅峰之举就是把监管责任人的名字事先定好并打印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上,相当于实行连坐制。但是,给小学生考大学的试卷,然后告诉他考不到95分以上打屁股,错一题要公开批评要写检讨,这种追责能促进小学生学习不?在严厉的追责氛围之下,考60分与65分、70分、80分,并无区别,避责比争取好成绩才是合理可行的策略。

而避责除了努力工作外,还有一千种办法,举一例来说,从检察院的渎职追责逻辑中总结出来的:到现场检查了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没有按书本给予完美无瑕的处理,比没有去现场检查、或者检查了装作没有发现,更不好。这其实就是60分与0分同责的追责理论的合理解读。甚至查获重大违法行为,就可能招致纪委检察院启动“必然伴有失职渎职”的逻辑。


     食品安全可谓是急、难、险、重的工作,本应是公务员立功升职的好战场,但是现实却是一上任就负有原罪,只等哪天来追究。于是人人都不想从事食品安全工作,分管的县长往往是最弱的,分管的副局长大多是资历最浅的许多是排名最后的总工,负责的科长许多是副职新提拔的,检查人员是刚毕业的。领导不想听汇报不想多管,怕扯进去太深;普通人员不想学食品知识,怕被领导安排到食品线上;已经从事食品工作的人则想离开。


     食品安全高度重视的结果,竟是导致食品安全工作政治资源的弱化、人力资源的低质化。 


     从管理学上说,要做好一项重要任务,应该一要对下属充分信任与授权,二要给予合理的期限,三要赏罚分明,并且重赏之下有勇夫。而食品安全领导重视的最后结果却是一、多头指挥;二、天天要报捷;三、只许胜不许败,只罚不奖。违反管理学的措施,必然是逆水行舟,由此感觉领导越重视,食品安全越不好搞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层层传导之后,是这种结果,可谓食品安全工作的悖论。


    以上仅是执法者层面的感觉,无事实与数据支持,实属挂一漏万,而且逻辑上也不能推导出领导不重视食品安全就好搞的结论。


相关链接 ↓↓

▶  机构改革!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三定”公开......

▶  扩散!关于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市场监管人的建议是……

▶  日常巡查未尽监管职责,被判食品监管渎职罪

▶  扯淡的食品安全“零风险”与追责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