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实验,让开学第一课充满“思考味”

乔利荣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3-09-18







开学第一课是一学期的序幕,开场开好了,学生对这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也才更有激情和期待。这位老师在开学第一课上做了三个实验,带领孩子们来了一次“最强大脑”的风暴训练,在特殊的欢乐体验中领悟教师惠及学生一生的特殊寄语。一起来看——

开学前几天,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该送给孩子们什么开学礼物呢?从教育实操层面而言,我更倾向于避开物质方面的仪式,而重在用“启智思考”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在精神层面丰盈心灵。


大脑盘旋间,一个灵感跳了出来,三个不同寻常的“礼物”慢慢有了雏形:通过三分钟读题测试、乒乓球两个实验进行包装,进行一次“最强大脑”的风暴训练,在特殊的欢乐体验中领悟教师惠及学生一生的特殊寄语。


测试里的“陷阱”:欲速则不达


第一个实验,“陷阱”测试题。


首先跟孩子们讲清要求:每人发一张A4纸,反面朝上,不要提前看正面内容。等老师计时开始,大家再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举起小手,安静坐在自己座位上,不允许干扰其他同学。孩子们很守规矩,一声“开始”,刷地翻开测试纸张,开始答题。


时间一秒一秒很快过去,孩子们写得非常认真,一分多钟了,有少数同学得意洋洋地举起手,他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同学还在奋笔疾书,按照题目要求,有的站起又坐下,有的从10到1在数数……快到2分半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大家都在忍住不笑,知道上当了。“时间到!”还剩几个同学没有完成。大家一下沸腾了:“这题太坑了!做到最后才发现有陷阱。”“被骗了,原来只要完成第2个要求就可以了。”



接下来,带着孩子们进行梳理。三分钟测试题,没完成任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忽视重要信息的提示作用:做题之前先通读全部题目(第1题);

2.没有找出最关键的信息:既然你已按第一句要求,认真读完了全篇内容,那么只需要做好第二句的要求就算完成任务(第20题);

3.没有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第3—19题)。 


测试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读题太重要了!”“以后做事情,要弄清要求,否则会被坑的。”第一个实验就是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首先都要明确目标,读清要求,抓住主干,特别是关键信息、关键步骤不能忽视,而不可为了图快而盲目地“盲干”,欲速则不达。


神奇的反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二个实验,反弹的乒乓球。


乒乓球从手中自由掉落,经过反弹后,却没有重新回到手里,反弹高度低于起始高度,孩子们知道那是因为乒乓球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都要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此时,我用纸杯装半杯水,再把乒乓球放进去,我让学生猜:如果让装有水和乒乓球的杯子自由掉落,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是比刚才低还是比刚才高?一部分同学猜低一些,还有一些同学说高一些。


实践出真知。当我让装有水和乒乓球的杯子自由掉落时,孩子们惊喜地看到,乒乓球弹起的高度高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和乒乓球都有弹力,所以弹起的时候,相当于水把乒乓球推了一把,弹得就比原来高了。



左边实验,直接让乒乓球自由下落时,反弹高度低于起始高度。右边实验,在工具(装水的杯子)帮助下,反弹高度高于起始高度一大截。


第二个实验,是想让学生明白:得更高的人,往往懂得“借力”。人都是有短板的,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视野见识和执行能力,其实都是有限的。如果遇到问题,不应该闭门造车,而是应该主动求教于他人,积极学习他人好的经验方法,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沉浮的奥秘: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个实验,潜水的乒乓球。


首先,我拿出剪好的矿泉水瓶(底部二分之一剪掉),把有瓶盖的那头装满水,然后把乒乓球放进去。此时的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我神神秘秘地对同学们说:“我可以让乒乓球沉下去,去看瓶底的风景,你们相信吗?”同学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想看个究竟,有的还不屑一顾地说:“怎么可能会沉下去呢?”


我和小助手先把瓶里的水都放光,乒乓球“嗖”的一声就沉了下去,沉下去之后,又把倒出来的水倒回瓶子里,大家认为乒乓球会慢慢浮上来,可想不到的是,乒乓球好像太喜欢瓶底的风景了,竟然没有浮上来。乒乓球真的沉在了水底。孩子们都很惊讶,原来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了。



然后再把瓶盖盖上,乒乓球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冲了上去,又漂浮在水面上了。其实乒乓球沉浮是有原因的。容器下端封闭,乒乓球受浮力作用浮起来。容器下端开口,乒乓球堵住下出口,与空气接触,受到自下而上的大气压力,同时受到上方水和大气向下的压力,还有瓶口对它的支持力,最终达到受力平衡保持静止,从而沉在瓶底。孩子们说:“老师,你好像不仅仅教我们数学了,你又教了我们科学知识。”正如孩子们说的,跨学科教学也融入在这节“开学第一课”中。


实验结束,也让孩子们说说感想。很多孩子都说到了:“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我们动脑筋,就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学习也一样,只要我们愿意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实现的。”


第三个实验,就是让学生在感受科学奥秘的同时,能够明白:每个人都是拥有无限潜力的,有些事情不要以为自己办不到,妄自菲薄,而要相信自己,善于探索,勤于思考,只要有信心,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漫画家丰子恺曾说:培养童心,就是涵养趣味;艺术的生活就是把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态度来应用在人生中,教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艺术的情味来。开学第一天,我的三个小实验,让学生们尖叫连连,也引发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叹和思考。这就是我的初衷,让开学第一课有“思考味”,带给孩子们新学期的动力,引领他们睿智而坚毅地前行,意蕴恒久。(作者 乔利荣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





  新闻多看点 

开学季·新气象

感受科技魅力 点燃科技梦













秋季开学,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充满浓浓的科技味儿。9月1日早晨,在学校门口,机器人“小翠”和“小微”和校长、老师一起迎接同学们。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走进通航智造小镇通用航空科普体验馆,开展“开学第一课 点燃科技梦”主题活动。



江西省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吉安市科技馆,开展“开学第一课 感受科技魅力”主题活动。


图文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乔利荣),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钰 通讯员 李军 谢尚国 摄),学校供图,包图网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庄元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