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

其他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正式上线

全国教育辟谣平台3月21日,全国教育辟谣平台(http://jypy.jyb.cn)正式上线。平台是教育领域发现谣言、查证谣言、澄清谣言的权威渠道,将依托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与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区域性辟谣平台、门户网站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协同联动,构建对教育领域网络谣言“联动发现、联动查证、联动辟谣”的工作模式,积极助力营造教育领域清朗网络空间。全国教育辟谣平台设立“五台一榜”,包括曝光台、回应台、提醒台、学习台、查证台和辟谣榜,对各类教育谣言及时辟谣、实时曝光。曝光台及时发布教育领域各类辟谣信息;回应台聚焦教育权威部门热点舆情回应信息;提醒台集纳预警提示信息,帮助公众精准识谣;学习台收录有关加强网络谣言治理的政策举措、新闻动态等;查证台以“校园安全”“校园管理”“教材课程”“考试招生”“学科专业”等关键词对谣言分类,方便公众查证;辟谣榜精选关注度高的教育辟谣信息,以图片或短视频形式进行月度、年度发布。全国教育辟谣平台由中国教育新闻网承办。除中国教育新闻网开设专区外,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中国教育发布客户端及中国教育报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也将同步开设专栏,重点推送各类辟谣信息。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海报设计:马虹霞本期编辑:武一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3月21日 上午 10:05
其他

张先庚:寒假是师生自我反思、总结提升的好时机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寒假生活

■楷模的寒假生活作为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教授和四川省“万名医护走基层”志愿活动执行总队队长,张先庚在寒假期间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坚守教育岗位,带领团队深入走访调研产教融合企业,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为学院学生争取更多实践和就业机会;坚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走进社区、乡村和民族地区,进行健康科普和急救培训,为当地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张先庚表示,寒假是师生们自我反思、总结提升的好时机,她建议师生能够好好利用这段时间休息调整,充实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新学期做好准备。让我们跟随中国教育新闻网的镜头,分享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师生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先庚寒假生活的点滴瞬间——张先庚
2月1日 上午 8:37
其他

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揭晓

岁末年初,中国教育新闻网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及TOP10图书如约而至。15年的坚守,只为一个约定——分享思想,与智慧同行,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活动通过出版社自荐、专家推荐和读者推荐等形式,征集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出版的、适合教师阅读的优质图书。本次征集由全国40个出版社和出版机构共同参与推荐,征集到近400本图书。经专家评委会评审推荐,最终推出202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及TOP10图书。本年度书目囊括了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育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人文社科和青少年阅读指导等多种类别,内容涵盖国内外教育理论经典、教育创新、社会发展、文化探究等众多方面。2024,让我们寻着墨香翻开一本新书,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在沉思中探寻人生的意义与方向。TOP101.《汉译世界教育经典丛书》,[苏]苏霍姆林斯基、[英]罗素等著,夏丏尊、杨汉麟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至2023年出版推荐语该丛书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09年至2023年共出版教育翻译经典17部。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共同探讨并分享对人类教育的思考、认知、方法和经验。丛书面向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父母、教育研究者,内容涵盖了生命教育、品性教育、智慧教育、创造性教育、幸福教育等,涉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丛书从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和多个视角勾勒出近现代世界教育的实践、理论和思想的概貌与趋势,展现了人类追求自我完善的探索精神和艰辛历程;纵览欧美国家教育的历史与经验,其开阔的视野、犀利的观点和新鲜的论述有益于引导读者,在对传统与经典的反思中,提高对全球教育政策的洞察力,对当今中国教育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鉴于作者、翻译者和出版者的努力,丛书语言文字简洁明快,深入浅出,哲理深刻,可读性强。2.《大夏经典文丛(20周年)》,朱永新、成尚荣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推荐语《大夏经典文丛(20周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在创立20周年之际,从已出版的千余种图书中,精选了10本读者美誉度高、市场反馈好的著作。该套文丛内容丰富,涉及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书中既有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也有教育名家对教育发展、教师生活以及专业发展的深刻感悟,更有基于更加宏阔的时代背景做出的德育之思、教育之思和社会之思,是陈鹤琴、朱永新、钱梦龙、王尚文、成尚荣等多位教育名家的智慧结晶。该套文丛不仅着力于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及为师之道,更在于探寻教师及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光不语,但它成就了经典;经典不朽,它让时间成为满载理性与建设、温情与感动的教育岁月。3.《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李永智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推荐语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教育数字化转型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就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教育变革而言仍处于探索阶段。《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一书,系统勾勒了数字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发展趋势、技术边界、变革场景与典型应用,同时兼顾教育管理者与一线教师的视角与需求。该书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出发,以国际视野介绍了当下的政策导向与技术整合趋势,以教育视角界定了智能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应用边界。基于教与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变革场景,详细介绍了个性化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基于游戏的评价等数字技术在教育变革中的典型应用与国际案例,为各级教育者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4.《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朱永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推荐语朱永新教授发起和引领的新教育实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实验之一,这场实验建构起了独具中国特色、基于科学和理性的逻辑体系。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在20年中逐渐成长为中国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2022年9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新教育实验的成果最终以文字的形式凝聚在《做中国教育的建设者——新教育实验二十年》一书中。构建中国教育的发展之路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实验是教育科学奔向远方的根本驱动力量之一。该书可以带领从事教育的人和关心教育的人,一起寻找教育的更多可能性。5.《教育政策研究手册》(上卷、下卷),范国睿、[美]托马斯·S.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速看!2024年国考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结束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网上报名与资格审查工作分别于10月24日18时和10月26日18时结束,共有303.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7:1。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截图国家公务员局郑重提醒,考生须经过报名确认才能参加考试。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可于11月1日至11月6日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进行报名确认和缴费,后续再按规定时间打印准考证并参加考试。(总台记者
2023年10月28日
其他

师·说 | 校园欺凌事件中“让旁观者不再旁观”之策略

对于“校园欺凌”这一定义学者们尚未达成共识,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学生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当前,校园里打架等“暴力”行为备受关注,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往往不受重视。然而,这些行为是暴力行为的养分,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价值观的阶段,对这类行为没有进行有效引导和及时制止,暴力行为可能会就此生根发芽。从参与欺凌事件的对象角色来看,校园欺凌事件的主体主要包括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旁观者往往被认为是那些在现场目睹欺凌事件的经过但没有直接“参与”事件的人。在欺凌事件中,教师通常关注更多的是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而忽略旁观者。事实上,旁观者作为欺凌事件中一种重要的隐性力量,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会影响欺凌行为的继续或终止,亦会影响到欺凌行为的强度。有研究发现,当旁观者积极介入欺凌事件时,有57%的欺凌事件受到有效阻止。因此,“让旁观者不再旁观”对有效预防与干预校园欺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以校园中真实发生的欺凌事件为例,分析小学中段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分类、心理表现,并提出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请老师转给家长和孩子!关于支原体肺炎,权威专家解答来了

近期,支原体肺炎高发,它的主要症状有哪些?出现什么情况需及时就医?如何做好居家护理?家长怎么尽早识别重症……关于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疑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专业知名专家为您一一解答。什么是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有哪些?我们先来科普下什么是支原体,它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是其中一种。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一定会引起肺炎,只有肺炎支原体侵入我们人类的下呼吸道,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儿童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孩子出现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近期各类呼吸道感染较多,如果孩子发热持续三天,体温没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有明显咳嗽,呼吸频率增快,或伴有喘息、呼吸困难、发绀、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精神差、抽搐等要及时就医。支原体抗体阳性,就说明感染支原体肺炎了吗?支原体抗体阳性只是提示感染过支原体,但是不一定是近期感染,因为支原体感染后支原体抗体存在时间较长,是否感染支原体肺炎要结合临床表现确定。除了支原体抗体外,还可以做咽拭子、鼻咽拭子支原体核酸检测等。相对来说,支原体RNA检测特异性较好,可以反映近期的支原体感染情况,但是否为支原体肺炎,也需要医生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另外,近期除了支原体外,病毒感染患儿较多,也需要医生在诊断时加以鉴别。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哪些?支原体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多数支原体肺炎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有效的,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无效、8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行给孩子使用抗菌药。支原体肺炎是否会出现“白肺”?有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肺部影像上显示有一片白色,大多是一个肺叶或一个肺段感染所致,主要是由于气道阻塞物或肺内炎性渗出引起的,但其他的肺叶大多数都是正常的,这和医学上所说的“白肺”是两个概念。通过拍背排痰、药物祛痰、支气管镜治疗等手段,患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治愈,基本不会引发生命危险。通常来说,“白肺”是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发生在重症感染时,双肺弥漫性病变,进展迅速,其症状和严重程度都与支原体肺炎不同。支原体肺炎一般病程多长?支原体肺炎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轻症肺炎病程较短,重症肺炎病程较长。支原体肺炎病程一般2周至4周。最佳治疗窗口期为发热后5天至10天,及时识别、及时就诊很关键。重症患者病程一般3周至4周,体温正常,咳嗽咳痰也会持续一段时间,有的可能出现喘息。极少数患儿可能有肺不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后遗症危险。家长如何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避免后遗症等严重后果非常关键。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精神差,头痛、抽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孩子确诊支原体肺炎,如何做好居家护理?轻症的支原体肺炎无需住院,在家庭护理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保证充分的休息和能量摄入,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不主张感染后或出现发热、咽喉疼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的孩子带病上学。正确服用退热药,六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布洛芬(间隔6~8小时)或者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6小时),二者任选其一即可,一天不超过4次,但不能同时服用两种退热药,也不建议交替使用。如果是两个月以上且六个月以下的孩子,只能选择对乙酰氨基酚。不常规推荐使用镇咳药,如果干咳明显影响孩子休息,可酌情应用。可以使用祛痰药物,包括口服和雾化药物,也可以采用叩击排痰,帮助孩子排出痰液。要注意通风、保持清洁,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避免接触烟草、宠物、花草等。有条件的多子女家庭做好隔离,以免相互传染。支原体肺炎有传染性吗?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有传染性,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在我国,支原体肺炎是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之一,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低龄儿童出现的比例有所增加,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也时有发生。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该病潜伏期1~3周,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都具有传染性。支原体肺炎能预防吗,具体怎么做?虽然目前还没有预防支原体肺炎的疫苗,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做好卫生,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避免聚集性感染。在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患有湿疹、鼻炎等儿童,或有过敏体质家族史、基础疾病的儿童,更要做好防护。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感染支原体后,气道的损伤比一般儿童重,气道分泌物可能更多更黏稠,孩子自己咯出来的难度较大,更易出现气道堵塞,肺内病变进展较快。文章来源:北京儿童医院宣传中心,原标题:关于支原体肺炎的10个疑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权威专家解答,已获转载授权图片来源:包图网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本期编辑:武一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该如何看待"高铁上的熊孩子"?用责任与关爱共建儿童友好式交通

版名:要闻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包图网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本期编辑:庄元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家长必看:高中生心理知多少

刚刚步入高中,你是否觉察到自己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相比之前的自己,现在的你是否更渴望被理解?是否更在意自己的形象了?是否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秘密?这些心里变化是否正常呢?一起来听——主讲人:宋红艳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2024高考报名时间确定

北京市2024年高考报名10月25日开始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消息,北京市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将于10月25日启动。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体育专业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外语(非英语)听力考试报名与高考报名同期进行。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截图报名包括网上提交报名申请、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网上提交报名申请,时间:2023年10月25日9时至28日17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时间为10月10日9时至11日17时);第二阶段: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时间:2023年11月1日9时至4日17时;第三阶段:报名资格现场确认,该项工作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1日,具体时间和地点由报名单位确定。多省市公布2024普通高考报名时间另据各省招办已公布的政策,当前已有天津、上海、广东等10余个省市公布2024普通高考报名时间,具体时间如下。(如有变化,请以省招办通知为准。)天津预计为2023年11月初。河北2024年高考报名工作,于2023年10月30日09时开始,至11月13日17时结束。报名结束后不再安排补报名。内蒙古拟于2023年11月初进行。辽宁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的时间为2023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现场资格审查和采集身份验证信息时间为2023年10月27日至11月3日。各市将于2023年11月6日16:00前完成考生的报名最终确认工作。吉林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0月5日—10日(每天9:00时—16:30时)。现场确认时间:2023年10月15日前完成。网上缴费时间:2023年11月12日-13日(每天9:00时—16:30时)。黑龙江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从2023年10月9日至10月20日(含节假日),系统开放时间为每日9时至21时。上海网上报名信息采集的时间安排在10月16日-19日(每天8:00-21:00)、10月20日(8:00-16:00)。江苏预计在2023年11月初开始。浙江报名分网上信息输入和网上缴费两个阶段进行。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9:00至11月10日17:00,网上缴费时间为2023年11月11日9:00至11月14日17:00。安徽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段为2023年10月25日10:00至10月29日17:00。福建2024年普通高考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2023年10月25日至30日;现场确认: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山东将在今年11月份进行。河南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招网上报名时间:艺术类为11月1日9:00至11月5日17:00;非艺术类为11月8日9:00至11月23日17:00。广东202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为:2023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打造公共卫生教育“质量中国”品牌

高耀彬)原标题:新时代,公共卫生教育担负着新使命,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道必答题——打造公共卫生教育“质量中国”品牌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17日第4版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如何走稳走远

黄璐璐)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14日第3版图片来源:包图网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本期编辑:庄元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萝卜刀”爆红网络!你家孩子的学习用品符合国标吗?

一甩“刀片”出来再一甩就回去了这种彩色塑料的玩具刀就是最近突然爆红网络的萝卜刀很多小学生、中学生都会购买玩耍有的成人也玩还称其为解压玩具不少家长提出了质疑,这玩具真的适合孩子玩吗?有人通过试验发现,有几款萝卜刀虽然是塑料材质,但是尖头处很硬,稍微用力便能插破白纸,扎入苹果。成都金牛公安提醒您:孩子玩“萝卜刀”应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家长老师也应该告诉孩子,“萝卜刀”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要拿着玩具去做刺、捅、戳等危险动作,更不应让孩子将玩具带进学校。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文具容易“踩坑”有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家长们要注意啦以下这些文具别买!白度太高的纸张学生涂涂画画、写作业都离不开白纸,在挑选时,很多家长都认为,纸张越白越好,代表着洁净和高质量。但实际上,纸太白会刺激、损伤孩子的眼睛。纸张异常洁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荧光增白剂,长期使用不仅会影响孩子视力,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规定学生用的课本、簿册的亮度(白度)应不大于85%,通俗地说就是不能太白,太白了会刺激、损伤学生的眼睛,影响视力。带香味的文具
2023年10月14日
其他

绝不让被霸凌的学生“孤立无援”

说到校园霸凌,人们很是心疼那些被欺辱的学生。的确,本该是天真烂漫的花季,却要遭受肢体或语言攻击,这种身心创伤不仅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甚至可能带来终身心理阴影。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不少被欺辱的学生不敢反抗,即使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他们依然默默忍受。是他们的忍耐力超常?非也。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特征应该是简单和直接。学生压抑本性,表明他们内心的害怕和无奈。两害相较取其轻,未成年学生被霸凌而不敢“求救”的原因在于学生担心反抗后,霸凌行为不但得不到制止,反而还会“升级”。未成年学生面对校园霸凌不敢发声,这是霸凌行为难以根治的关键问题。那么,哪些主要因素造成了未成年人被欺辱而不敢求助?第一,学生的自身条件相对较弱。被欺辱的学生一般体格瘦弱,如要反抗,体力上处于劣势。另外,这些学生可能还有自卑、内向和孤僻等性格特点,个别还有智力障碍等生理缺陷。他们在被当作嘲笑、发泄或“取乐”的对象时,可能被老师忽略,也少有同学、更没有朋友出面为他们阻挡欺凌。第二,校方的态度不够积极。当欺辱行为,甚至严重身心伤害情况出现时,校方人员因害怕此类事情闹大而影响学校声誉,采取把问题瞒住、压下去的做法。这样,学生遭遇被霸凌或者见到其他同学被霸凌的情况,也会心理暗示自己要“闭嘴”。第三,家长的保护能力欠缺。大多数被欺辱学生的家长或胆小、怕事,或缺乏与孩子良好的沟通技能。这样,孩子在外面被欺辱也不敢回家告诉家长,因为他们会觉得这是在给家里添麻烦。另外,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客观上也难以帮到孩子。综上,被霸凌学生的弱势心理来自“孤立无援”,这也反衬出社会对他们身心安全和健康权益的保护不力。因此,建立起防范校园霸凌的全社会支持系统刻不容缓。全体学生要接受如何应对霸凌的教育。学校不仅要增强学生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意识,还要教会他们相应的方式方法。对心理较为弱势的学生,要明确告知他们各种求助渠道,让他们看到主张自我权益的可能性;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要加强道德和法治教育,并明确告知他们违法乱纪的严重后果;对其他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是非观教育,鼓励他们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勇于弘扬校园和社会正气。学校要尽到防范校园霸凌第一责任主体的义务。学校防范校园霸凌这根弦是否绷紧?各项教育和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事实上,一旦在校园内形成对霸凌行为强烈谴责的高压态势,那些有施暴倾向的学生就会感受到强大威慑力,自然会收敛自己的行为。而且,只要学校教师发现霸凌的“蛛丝马迹”,就立即询问和干预,很多霸凌问题完全可以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老师还要对弱势学生特殊关照,这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其实,教师负起相关责任,保护的不仅是弱势学生,对有施暴倾向的学生何尝不是教育和挽救呢?家长要担负起保护孩子身心健康的监护人职责。家长需要学习、领会和遵守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条例。只要自家孩子有被霸凌的迹象,为人父母者就不能逃避或回避。家长可以第一时间报告孩子所在学校,由学校来处理问题。如果学校不作为,家长可以进一步反映到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要对校园霸凌问题予以快速干预。很多时候,校园霸凌行为之所以会发生并趋于严重,是因为相关机构人员思想和行动上不够重视。而一旦问题在小范围内被“捅出”,相关人员又会以维护学校、地区声誉为理由息事宁人。校园里存在霸凌行为,表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教书育人成效出现了问题。同样,公安、街道等机构人员,也不能因为涉及未成年人的问题较难处理,就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施暴者的监护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受欺辱学生及其家长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加强法律保护才能给予他们反抗的勇气和力量。然而,校园霸凌的施暴者也是未成年学生,这就给问题的定性以及对施暴者的处罚带来了法律上的难度。但有一点很明确,孩子犯错或犯法,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对施暴学生的监护人严格执法,这也有助于倒逼父母切实担负起管教子女遵纪守法的职责。我国对校园霸凌“零容忍”的态度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对此有明确条文。防止欺凌首先是成年人的责任,未成年学生遭受校园霸凌,不仅是学生个体的不幸,也是成人失职。为此,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一起来制止校园霸凌。(作者樊秀娣,系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13日第2版
2023年10月1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对教师扩大化举报之风当刹

近日,湖北省一小学教师被举报的新闻引发广泛讨论:有人多次举报该教师开车上下班、上课穿裙子、在校点外卖等。而经核实,该教师并无失德行为。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普及和投诉机制的健全,社会举报教师不当行为成功维权的事件时常见诸报端;而不实举报、诬陷、肆意评判、举报滥用等也呈现出增加趋势,影响到日常教学行为和家校关系。校家社是教育的三元主体,学校和教师作为正规教育机构和专业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权威性。但现代社会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儿童权利和家长权益日益显性化,它不仅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权利,也包括对公共教育中是否实现教育公平和对儿童利益的监督权。“举报”作为社会行使教育监督权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自教育部发布对于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以来,部分教师体罚学生、学术不端、有偿补课、收受礼金礼品等失德行为经举报而得以处理,维护了学生的正当权益。然而,过度维权、扩大举报甚至诬陷教师的问题频频发生。有些诬告教师虐童、性侵等不实举报,引起不当暗示和恐慌。同时,社会上存在一些超越范围与权限肆意评判教师的个人行为、捏造事实诬陷教师制造丑闻、挟个人私愤却要公共资源处理等,让人对教师和教育产生“信任危机”。一旦被举报,教师和学校陷入巨大舆论压力,要反复自证清白,影响正常教学和教师的职业情感。过度维权、扩大举报等行为,干扰学校与教师正常的权益和教育行为,终会影响到对孩子的教育,伤害校家社的信任和关系,影响整体教育生态。因此,新时代的校家社关系处理不宜“矫枉过正”。学校主导教育、家长承担主体责任、社会提供支持,全社会协同教育的同时,要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威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人认为送孩子上学是购买或者免费享受教育服务,用“服务”的概念消解了教师的专业权威性,动辄站在“享受优质服务”的立场去挑剔教师、品头论足,缺乏对教师的职业尊重和敬畏,甚至侵犯教师隐私权。而事实上,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专业权威性毋庸置疑。全社会应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虽然教师群体中确有失德和行为失当者,但这不能成为贬低教师权威性和社会地位的理由。全社会要合理地使用参与权和监督权,重构校家社的多方互信关系。校家社协同关系中,三方是教育“盟友”关系,要消解对立情绪与功利化的关系模式,强化协作和情感互动,妥善解决问题。例如,校服、营养午餐等事关孩子切身利益的学校服务,可由家长委员会讨论后参与学校决策;为更好实现家校共育,可鼓励家长进校开课、担任“督学”等。家长和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教育,监督学校运行,维护学生权益,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协同互信。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家社协同育人过程中要区分教师的职业行为和个人行为,避免侵权。教师既有职业行为,也有个体权益。管理班级、布置作业、批评惩诫等均属于正常教育教学范畴,社会力量和家长不宜越界干预,要信任教师的专业性。同时,教师的衣食住行和日常生活等属于个人隐私,只要不违背教师职业要求,社会力量也无权干涉。(钟焦平)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11日第1版
2023年10月11日
其他

韩启德:创新医学教育 走好医学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梁丹)原标题:创新医学教育
2023年10月7日
其他

假期带娃出行,@各位家长 记得做好这些准备

马上就要迎来中秋国庆小长假不少家长都计划带着孩子去旅行旅途中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看看这份带娃出游指南——出行可以准备哪些常用药物?“十一”期间,由于天气变化、饮食不当等因素,孩子可能会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因此建议家长带上一些常用药物,如退热药、感冒药、治疗腹泻的药物、抗过敏药物以及预防蚊虫叮咬的外用药。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预防孩子过敏应注意哪些细节?如果明确了过敏源的孩子,应避免与这些过敏源接触。没有明确过敏源的孩子,在饮食及外出旅游地的选择等方面应注意,尽量不要吃没有吃过的食物,尽量不要去灰尘多、花草杂、蚊虫多的地方。一旦出现过敏症状,轻症的,可以口服些抗过敏药物;症状严重的,及时到就近医院就诊。孩子穿衣应该注意什么?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应及时增减衣物。早晚气温较低,可以让孩子多穿一件薄的外套;中午气温升高或剧烈运动时,孩子出汗了,应及时脱掉外套,避免着凉或过热。小孩因其年龄特点,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保持安静,为了让孩子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有事可做,可以准备一些手工、绘画或益智类玩具,避免孩子过于吵闹。孩子吃坏肚子了怎么办?
2023年9月28日
其他

关于校园欺凌,我们应该知道的事

未成年人保护一直是社会关切的热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中不乏出现一些实际困惑近年来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令人心痛不已欺凌给孩子带来的伤痛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为未成年人筑牢防欺凌的保护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帮助孩子识别欺凌?怎样判断孩子是否遭遇过欺凌?发现孩子遭遇欺凌时该如何应对?老师家长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孩子远离欺凌?一起来看——以下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上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下述行为,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或者精神损失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出现这些情况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提高警惕!针对儿童、学生群体的诈骗套路→

为了随时能够和孩子取得联系不少家长都会购买儿童电话手表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块小小的电话手表竟然成了电信诈骗分子的新目标最近多地警方发现有诈骗团伙开始对儿童佩戴的电话手表下手进行诈骗活动↓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激情闪耀的教育时刻——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动人的师生身影

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盛大开幕。开幕式融合了中国式美学和现代科技元素,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在2个多小时的精彩演绎中,不乏浙江师生的动人身影。他们用智慧与青春之力,为开幕式献上了激情闪耀的教育时刻。院士团队助燃“绿色”火炬The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别让孩子患上“大自然缺失症” | 育 · 见

喜欢亲近大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可以在大自然中探索学习、释放天性、快乐成长。但对于现今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亲近大自然似乎成了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有的因为学业繁忙,课余时间都被学习相关的事情占满;有的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有的因为沉迷电子产品或网络游戏,不愿意走出家门去接触大自然。长期远离大自然,对孩子的身心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而大自然的丰富和美好却具有神奇的疗愈效果,走进大自然是让人释放压力、调节情绪、放松身心的很好途径。回想自己的孩提时代,就是在乡野田间度过的,爬树、捉蝉、抓鱼虾、钓青蛙,童年生活过得充实又快乐。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比较丰裕,但却缺少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时间和机会,难以体会和享受大自然带给人的乐趣。作为父母,不应让孩子失去亲近山林、亲近自然的机会,让他们成为罹患“大自然缺失症”的孩子。父母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为孩子创造亲近自然的机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资料图片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孩子有厌学情绪怎么办

新学期开始了,有的孩子在面对新学期新的学习任务时,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情绪。这样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变差,有的孩子甚至会拒绝去上学。家长在遇到这种状况后,往往很着急很生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的家长会来向老师求助。如果孩子出现厌学倾向,确实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并且需要科学引导,帮助孩子摆脱厌学的恶性循环,建立积极的学习信念和态度。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一是需要调整心态接纳现状。当孩子出现厌学现象后,家长尽管很着急,但还是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好好沟通交流。只有先接纳孩子、共情孩子,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家长不要因为着急,就责骂或否定孩子,或者给孩子贴上诸如“没出息”“懒孩子”等标签。这些行为只会在孩子心里形成消极暗示。只有一起和孩子耐心分析,寻找厌学的根源,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二是家长要有合理期待,同时帮助孩子对自己形成合理的自我期待与目标。家长如果对孩子期待过低,孩子会失去目标感和价值感,不容易产生动力。如果期望过高,孩子又会因为压力陷入焦虑无助的状态。同样,孩子对自己也需要有合理适当的期待。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客观分析现状,帮助他给自己建立正确的定位和合理的目标,孩子才会产生持续向前的动力。三是需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尽量把孩子的学习环境布置得干净整洁。电子产品、玩具等干扰源尽量放在远离学习环境的地方,帮助孩子专注于自己的学习任务。四是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进行一些积极暗示,多在细节上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对自己建立信心,并慢慢将积极信念转化成积极行动。比如家长看到孩子出门时主动把家里垃圾带出去扔掉了,就可以适当地夸大这件事情的积极意义,可以对孩子说,“我觉得你是一个很勤快的孩子”;孩子如果比前一天晚上睡觉早了一些,可以对他说,“我发现你现在越来越自律了”。长期坚持下来,这些积极的语言和肯定会在孩子潜意识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孩子内心建立自我肯定机制和正面的自我信念。这些积极信念在孩子内心会变成一台能量发动机,可以给他不断提供能量,帮助他产生内驱力。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焦虑潮中,家长的定力来自何方?| 荐读

“双减”政策实施已经满两年了,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最突出的就是校外培训乱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心中的焦虑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社会上的大氛围总体上还是偏紧的,一些焦虑制造者还非常活跃。比如,在今年暑假开始时,一些所谓“资深教师”的“哪个年级的暑假最可怕”系列短视频火了起来:“一年级的暑假最可怕,开学之后成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三年级的暑假最可怕,它是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准高中生的这个暑假最可怕,就别再玩了,高一上学期就决定孩子的未来”……在这些不长的视频中,“资深教师”诚恳地向各位家长讲述这个年级的特点,言之凿凿地表达一个观点:在这个关键的年级,暑假你要是放任孩子都玩过去了,开学之后他马上就会掉队。至于说这个暑假该如何过,这些短视频的最后往往也会给家长指条明路,一般都是教辅书或练习册,也有各种学习机器和学习资料。稍稍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些视频的真实目的基本都是推销产品。而且,这些“资深教师”的身份都值得怀疑,推销的手段也参差不齐,有不少都不算高明,稍有教育常识,很易识破。在短视频平台专门搜索这类视频,就会发现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说哪个年级暑假“最可怕”的都有,似乎哪个暑假都是分水岭,这显然是危言耸听。但作为一个家长,收到这样的推送,他的想法可能跟非家长完全不同。首先,他们肯定也能轻易地识破,这就是一则不很高明的推销广告,有一定教育常识的家长也应该能够发现其中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他们还会多想一层:如果其他家长都信了,只有我不信,那这个暑假不就真成了我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的“分水岭”了吗?“剧场效应”依然存在。多数家长认为学生之间还是零和博弈的关系,每个家长的神经都还是紧绷着的,时刻留意着一些“战火又起”的信号,生怕别人都开始跑了,自己还蒙在鼓里。除了创造焦虑氛围来推销产品,网络上还有很多直接贩卖焦虑的大V和公众号,这些视频和文章都想通过“帮孩子提高成绩”这个主题来引流,常常以“过来人”“成功家长”“资深教师”的身份向其他家长传授各种经验、方法甚至是秘籍。他们获得长期稳定关注的核心“武器”还是制造一种焦虑甚至恐怖氛围,让你在一种不安、迷茫、紧张、慌乱的状态中,更相信他们所说的。在焦虑的氛围下,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也都是直接“鸡娃”或变相“鸡娃”,比如“刷题也要讲策略”“外语必读150篇”……这些大V和公众号比低劣的推销视频要高明一些,也读过一些教育书籍,但仔细深究发现很多言论也有悖教育规律,这些账号或许危害性更大。除了网上推销,还有一些人盯上了今年暑假里空闲了的孩子。放假前教育部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协同监管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并对各地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深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给出了建议和指导。相信通知下发前相关部门已做过深入调研,暑期校外培训治理仍然任重道远。最后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焦虑策源地——身边的家长。家长之间的相互比较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可怕”,多数家长的神经都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得到了其他家长在悄悄使劲儿的蛛丝马迹,比如有哪位家长补了什么课,买了什么书,下载了什么视频,报了什么班……这就是一个信号,它打破了大家都停止“军备竞赛”的不成文契约,一下子就会引来多数家长的效仿。总之,社会上焦虑的制造者、策源地一直都还活跃地存在着,并且可能还会一直存在,身在其中的家长很难不产生一种焦虑情绪。但要知道,符合实际、适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警醒人,催人上进,并且还能帮助人找到问题的核心。但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度、夸张的焦虑往往是无效焦虑,甚至是有害焦虑,这样的焦虑往往会让人产生高强度的内耗,甚至还可能让人作出错误判断,走上错误道路。家长在这种大氛围下要有一种定力,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不假思索地随波逐流。但家长的定力何来?这种定力来自一种冷静的认识,要认识到违背教育规律的“鸡娃”是揠苗助长,只会欲速则不达,要知晓过度“鸡娃”的危害:孩子未来一定会付出代价。这些危害首先是身心健康。前些天,一位做眼科大夫的朋友说刚刚有一个5岁的孩子来看近视眼,虽然父母也有近视问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家长知道,5岁孩子的近视还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量太大了,大夫朋友好奇地问,5岁的孩子除了吃睡玩,有什么好学习的,家长回答:太多了,而且我们学得算少的,算晚的!近视是过度学习、缺乏足够户外运动的不良后果之一。“鸡娃”对孩子身体的危害太多了:久坐会对脊椎和骨骼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孩子缺乏足够的运动、锻炼,长此以往身体素质、免疫力和心肺功能都会下降,还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和代谢异常;缺乏阳光照射也会影响孩子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单纯只是强调学业成绩,还会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学习没有生活、没有娱乐会造成孩子的社交机会变少,无法形成一定的情商和社交能力,甚至会造成性格孤僻;儿童、青少年长期在与其承受能力不符的压力下成长,长期被当作考试的工具,也会让其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长期处于负面的情绪中也会影响其性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少都可以归因于与其心理承受能力不符的学业压力。此外,如果家长、教师只是一味地“鸡娃”,只是通过压力来强迫孩子学习,还会造成一个适得其反的结果:孩子会逐渐厌学,而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动力——兴趣会逐渐被消磨干净,学习变成了纯粹的苦差,而当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对各类事物的兴趣、好奇被破坏殆尽,就很难再重新建立。当学习只是一种苦差,孩子意识到学习唯一的作用就是能让自己将来获得一份好工作,这些孩子也就难以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他们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很难克服工作中的新困难,没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甚至连持续提高生活品质的能力都没有。最后,当家长因为“鸡娃”而把孩子的所有自由时间都压榨干净后,孩子每分钟都在被指挥、被命令的状态下行事,这会严重地破坏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事物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也很难诞生出足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变得麻木。正如心理学家塞德兹所说:“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形成的样子一生都很难改变。”如果儿童、少年时代就过着一种单调、压力重重的生活,他们成年后也不会变得更丰富、更舒展、更有创造性。家长请记下这些危害,在人云亦云的潮流中保持一份独立思考的精神,替孩子阻挡那些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作者
2023年9月16日
其他

“我正接受助学政策,在大学里安心学习。”

2023年以来,受台风、暴雨洪涝等影响,部分家庭遭遇生活困难。为确保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入学、安心就学,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部署做好2023年秋季学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一全力确保受灾学生应助尽助各高校要扎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全面摸排受暴雨洪涝等影响的学生情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学生纳入资助范围,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要创新认定方法,综合大数据分析、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开展认定工作,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精准度。二全面畅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各高校要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立“绿色通道”专区,简化报到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提出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都能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要对存在特殊困难的学生发放困难补助和必要生活用品,确保他们入学后能够安心就学。三切实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各地各高校要会同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最新政策,合理确定学生贷款额度,引导学生勤俭节约、努力向学。要做好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要关注贷款学生还款情况,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学生启动还款救助工作。四不断提高学生资助管理水平各地各高校要强化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监管责任、强化信息管理、规范资助程序、严格资金使用、加强队伍建设。要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奖助学金评审公平公正公开,及时足额发放资助资金。要强化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持续提升资助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资助管理信息化水平。五深入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和引导各地各高校要持续开展资助政策宣传,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深入解读学生资助政策。要深挖感恩励志典型,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知恩感恩的精神品质。要持续开展防诈骗教育,尤其在新生入学期间加强对新生的警示教育,提醒学生警惕电信诈骗和不良校园贷,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甄别能力。“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为你保驾护航”目前国家在本专科阶段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一定会助你顺利入学完成学业、逐梦前行!本专科生教育阶段1.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特别优秀的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年奖励6万名,每生每年8000元,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荣誉证书。2.本专科生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每生每年5000元。3.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纳入全国招生计划内的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含预科、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不含退役士兵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具体标准由高校在每生每年2000—4500元范围内自主确定,可以分为2—3档。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4.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助学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执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向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同一学年内不能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5.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军士(原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金额,按学生实际缴纳的学费或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两者金额较高者执行;复学或新生入学后学费减免金额,按高等学校实际收取学费金额执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的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超出标准部分不予补偿、代偿或减免。6.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中央高校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补偿学费或代偿用于学费的国家助学贷款,本专科生每生每年不高于12000元。地方高校毕业生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由各地参照中央政策制定执行。7.师范生公费教育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以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师范生,在校期间不用缴纳学费、住宿费,还可获得生活费补助。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两年内,可按规定转入公费师范专业,高校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有意报考地方公费师范生,以及中西部省份地方师范院校招收的“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学生,可向相关院校进行具体咨询。8.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中西部生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申请入学资助项目,解决入学报到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生活费。学生可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办理。中西部地区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勤工助学高校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高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等。10.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时,通过高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高校资助部门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11.校内资助学校利用事业收入提取资金以及社会捐助资金,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校内无息借款、学费减免等校内资助项目。研究生教育阶段1.国家奖学金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奖励4.5万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5万名,每生每年20000元;博士研究生1万名,每生每年30000元。2.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具体标准和评定办法由各高校确定。
2023年9月15日
体育

杭州亚运会倒计时9天!盘点十大精彩看点,轻松玩转亚运

距离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只有9天了如何购票?怎么观赛?哪些内容一定不要错过?盘点十大精彩看点带你轻松玩转亚运↓
2023年9月14日
其他

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如何处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10月15日起实施

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53号)。《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实施。点击图片查看《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解读《办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立规定则,旨在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办法》提出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总体要求——规定适用对象为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引导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共同抵制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办法》明确实施机关,划定管辖权限——规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分别对线下、线上校外培训的管辖作出规定。同时,根据中央《“双减”意见》精神,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办法》明确违法情形,规定法律责任——依据行政处罚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上位法和规章立法权限,明确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擅自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擅自举办社会性竞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活动等违法情形及法律责任。《办法》明确处罚程序,提升执法水平——注重与行政处罚法等上位法的衔接,结合校外培训执法实际,明确立案结案标准、调查职权、听证告知情形、违法所得认定标准等,着力规范校外培训执法行为。《办法》要求,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要建立执法监督制度,压紧压实执法责任,保障校外培训执法取得实效——要求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公开通报机制、统计报告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既强化对处罚过程中滥用、超越职权等违法行为的监督,又督促执法机关积极履行职责,依法严查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久久为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一起来看《办法》全文——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一章
2023年9月13日
其他

@师生家长,新学期当心潜藏“家长群”的这类风险……

“因xx原因退还部分费用,请点击领取!”一些骗子利用伪基站、木马链接等手段,以学校名义发送退费短信,要求家长点击链接或回复个人银行账户信息,进而实施诈骗。反诈提醒:不要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
2023年9月7日
其他

校长致辞里的“开学第一课”,哪一句最打动你?

教育立身”校训,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大国工匠”“创新团队”而航机筑梁、不懈努力。在此,景校长送大家四个锦囊,助大家耕耘梦想,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01
2023年9月6日
其他

三个实验,让开学第一课充满“思考味”

开学第一课是一学期的序幕,开场开好了,学生对这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也才更有激情和期待。这位老师在开学第一课上做了三个实验,带领孩子们来了一次“最强大脑”的风暴训练,在特殊的欢乐体验中领悟教师惠及学生一生的特殊寄语。一起来看——开学前几天,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该送给孩子们什么开学礼物呢?从教育实操层面而言,我更倾向于避开物质方面的仪式,而重在用“启智思考”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内驱力,在精神层面丰盈心灵。大脑盘旋间,一个灵感跳了出来,三个不同寻常的“礼物”慢慢有了雏形:通过三分钟读题测试、乒乓球两个实验进行包装,进行一次“最强大脑”的风暴训练,在特殊的欢乐体验中领悟教师惠及学生一生的特殊寄语。测试里的“陷阱”:欲速则不达第一个实验,“陷阱”测试题。首先跟孩子们讲清要求:每人发一张A4纸,反面朝上,不要提前看正面内容。等老师计时开始,大家再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举起小手,安静坐在自己座位上,不允许干扰其他同学。孩子们很守规矩,一声“开始”,刷地翻开测试纸张,开始答题。时间一秒一秒很快过去,孩子们写得非常认真,一分多钟了,有少数同学得意洋洋地举起手,他们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同学还在奋笔疾书,按照题目要求,有的站起又坐下,有的从10到1在数数……快到2分半钟,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大家都在忍住不笑,知道上当了。“时间到!”还剩几个同学没有完成。大家一下沸腾了:“这题太坑了!做到最后才发现有陷阱。”“被骗了,原来只要完成第2个要求就可以了。”接下来,带着孩子们进行梳理。三分钟测试题,没完成任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忽视重要信息的提示作用:做题之前先通读全部题目(第1题);2.没有找出最关键的信息:既然你已按第一句要求,认真读完了全篇内容,那么只需要做好第二句的要求就算完成任务(第20题);3.没有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第3—19题)。
2023年9月6日
其他

孩子近视该怎样科学防控?国家权威指南提出三级预防策略 | 你好新学期

你好新学期研究表明,近视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易感性。近日,国家疾控局组织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指南》提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干预技术,采用三级预防策略落实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以预防、降低、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发展。一级预防公共卫生干预技术(一)近视风险行为监测评价与干预1.学生用眼行为评价。针对不同学龄阶段学生,运用《幼儿园和小学1-3年级学生用眼行为评价表(家长版)》(附表1)和《小学4-6年级与中学生用眼行为评价表(学生版)》(附表2)评价幼儿园至高中学生用眼行为,识别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风险行为因素,如户外活动时间不足、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睡眠不足或社会时差大、读写姿势不良、视觉环境不达标、眼放松行为较少等。2.评价结果应用。针对具体风险因素,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改变儿童青少年的不良用眼行为(可将附表1和附表2所列内容作为健康教育和行为达标的内容)。3.以适宜技术增进良好用眼行为。积极开发或利用现有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并应用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合理用眼行为养成。例如,身高坐高课桌椅测量尺(课桌椅调配测量尺)、正确读写姿势挂图、光照监测仪、眼放松操等。(二)学校、家庭、社区视觉环境改善1.学校视觉友好环境建设。学校应根据《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GB40070-202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采光与照明环境。各个班级应配备课桌椅调配测量尺,定期测量学生身高范围并适时调整课桌椅。每个教室应根据学生身高范围配备可调节式课桌椅或2-3种型号课桌椅,同型号课桌椅可成列摆放,每学期根据学生身高和坐高对课桌椅高度进行1次个性化调整。按照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学校每月至少调换1次学生座位。多媒体教室宜选择大尺寸投影仪或电脑屏幕。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产品。2.家庭视觉友好环境建设。书桌摆放应使其长轴与窗户垂直,白天学习时自然光线从写字手对侧射入,避免阳光直射,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lx。家长应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变化,定期调整书桌椅高度。为儿童青少年配备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即CCC认证)的台灯,儿童青少年在晚间学习时除使用台灯照明外还应开顶灯。需要网络学习时,宜选择电视、台式电脑等大尺寸屏幕电子产品,相同屏幕尺寸情况下,选择屏幕分辨率高的电子产品。电视的观看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cm,手机的观看距离不小于40cm。儿童青少年卧室不摆放电视、电脑,夜间使用避光窗帘,不开夜灯睡觉。引导儿童青少年在夜间避免或减少暴露在高亮度、富蓝光的电子产品光线下。3.社区视觉友好环境建设。绿地空间可通过增加户外时间和减少视屏时间来预防或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社区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具备一定的活动设施,适用于开展各类亲子户外活动。居住小区夜晚光环境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除指示性、功能性标识外,居民楼(区)不宜设置广告照明,居住区和步行区夜景照明灯具眩光限值、居民建筑窗户外表面照度最大允许值、夜景照明灯具朝居室方向的发光强度的最大允许值等均应按照《城市照明建设规划标准》(CJJ/T
2023年9月3日
其他

学前教育观点 | 为什么幼儿园不用提前学拼音?

问题来了一位大班家长:自孩子升入大班以来,幼儿园经常向我们宣传超前学习的危害,普及科学衔接的理念和做法。但是,当我听说孩子上小学后,要在短时间内把拼音全部学完,我又开始焦虑了。如果孩子不提前学,上了学能不能跟上呢?而且身边已经有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了拼音,我的孩子不提前学会不会落后?本文作者
2023年9月3日
其他

你的学长学姐拍了拍你,并提醒你 大学生活要开始啦→

又是一年开学季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们满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背上书包、踏上路途陆陆续续走进校园为迎接初入校园的新生们各高校大显身手以别出心裁的迎新方式为新同学们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多样活动
2023年9月1日
其他

我国拟制定学前教育法|专家解读学前教育法草案四大看点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8日,学前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我国通过专门立法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学前教育法草案共八章74条,包括学前教育定位、健全规划举办机制、规范学前教育实施、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完善投入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等内容。此外,草案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幼儿园及其工作人员等违反本法的行为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针对学前教育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推进普及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针对保育和教育——幼儿园应当把保护学前儿童安全放在首位。学前儿童入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接受学前教育,除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外,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针对幼儿园教职工——草案提出了应当具备的条件,明确了不得聘任(用)的七类情形,强化了待遇保障和发展机制,规定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用)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要求全社会应当尊重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陪小朋友玩游戏。中国教育报记者
2023年8月29日
其他

走出培训班,走向大自然

与图书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收银员、值班经理、图书管理员、文明劝导员等角色,参与书花搭建、图书推荐、退货流程等实践内容……暑假期间,来自重庆市沙坪坝区的20名小学生穿上图书管理员的黄色背心,走进重庆新华书店沙坪坝书城,化身“小小图书管理员”,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职业体验活动。活动结束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领取“薪酬”,换来美味的午餐。像重庆市沙坪坝区一样,今年暑假全国不少地方打出“组合拳”,通过开放活动场所、提供托管服务、开展特色活动等方式,想方设法让孩子度过一个多彩暑假、安全暑假。示意图
2023年8月26日
其他

孩子暑期上网,我们该如何守护?

关注暑期过半。假期里,未成年人网络沉迷这一老问题依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8月2日,国家网信办就《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将“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进一步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消息一出,再度引发热议。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的政策工具不断完善,但是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却似乎常谈常新。当前,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有哪些新现象、新特点,暑假里如何帮助家长、学生认识和应对网络沉迷?中国教育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1暑期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受关注············采访中,对于暑期孩子的网络使用,北京家长张女士有着不小的苦恼,“孩子放暑假了,但我们家长还都要上班,没办法时刻监管,很难限制他接触网络的时长。”“在学期间,许多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是断点式的,过度使用的情况并不突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表示,进入暑假后,随着接触手机、使用网络的触发机制变多,尤其是业余时间的增多,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时长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系主任钟柏昌看来,相比于上学期间,假期中,青少年的确更容易出现网络沉迷现象,“一方面,青少年放假在家,有了更多可以支配的时间;另一方面,很多暑假作业往往离不开平板、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也由此更多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以及疫情影响下社交模式的改变,未成年人的网络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从早期以游戏为主的网络使用逐渐向学习类、社交类、短视频类、游戏类等多类型网络使用转变。“因此,假期中,青少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渠道接触并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会更加频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说。记者观察到,今年暑假来临之际,多家知名游戏厂商集体发布了“关于暑期未成年人游戏限玩的通知”,暑假期间未成年人可以玩游戏的总时长被限制在26个小时以内。随着“限玩”等各类举措的不断完善,有家长向记者表示,今年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现象有所好转,但是短视频沉迷、网络诈骗等各类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新问题突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暑假期间,如何进一步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采访中,不少专家指出,作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家长对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负有重要责任,暑期中,家庭监管不可缺位。对此,蒋俏蕾建议,随着触网年龄不断下移,家长可以利用暑假,为低龄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用网环境。“家长要警惕为了安抚孩子就让孩子无条件使用网络的行为,这会给孩子养成情绪不佳时先找手机的错误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还应不断延续与发展这些从小制定的网络使用规则。”蒋俏蕾说。“和孩子制定网络使用规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但前提是要和孩子进行平等协商,制定的规则能得到孩子的认可。”钟柏昌表示,家长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解决网络沉迷问题的重要前提。方增泉则补充道,家长对于自身在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中的责任和角色意识的提升是一个发展过程,社区和学校等其他社会力量要通过建设网络素养家长课堂、开展相关培训讲座等方式,为家长能力建设提供支持。在研究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发现,应对网络沉迷问题,很多未成年人首先谈到的是自我管理,家长则倾向于把更多的期待放到平台和技术上。对比家长和未成年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孙宏艳认为,如何引导和发挥未成年人自己的自主性值得家长思考。“每个成年人也是从小时候的磕磕绊绊、很多家长不满意的行为中慢慢成长为今天的大人的,所以我想第一是要对未成年人有信心,第二是要能够多引导发挥出他们的内驱力。”孙宏艳说。2应为网络沉迷和网络合理使用划清界限············根据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提升1.9个百分点。同时,未成年人过度上网情况有所改善,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观依赖程度和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的主观感受都呈下降趋势。一方面,从相关研究来看,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习惯、网络素养不断向好发展,但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网络沉迷”的担忧依然相对普遍。采访中,来自安徽的初三学生小崔因暑期学习压力过大,偶尔会通过上网和朋友聊天的方式疏解情绪,但家长总是以此批评他,“说要是再对网络沉迷下去,我肯定考不上好高中。”这样的指责,常常让小崔感到难过和委屈。和小崔一样,采访中,很多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对记者表示了疑惑:虽然暑假期间的用网时长的确超过了在校期间,但感觉对学业和生活都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不清楚这是否也是网络沉迷。什么是网络沉迷?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随着网络使用的日常化,家长对学生的网络使用不能“望而生畏”甚至“一禁了之”,需要对“网络沉迷”作出更清晰的界定。在蒋俏蕾看来,现实中,许多家长会错误地认为,上网时间长就等于孩子沉迷网络,“但其实,网络使用时长并不是判断网络沉迷的充分条件。和其他沉迷问题一样,判定是否进入网络沉迷的状态,需要同时满足强迫性和实质性损伤这两个特点。”蒋俏蕾进一步解释道,强迫性是指对网络过度使用,已经出现了依赖、失控和无法停止等现象。实质性损伤则是指使用网络的方式对身体、心理、学业和社会交往造成了伤害,比如青少年因用网过度而导致视力下降、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孤单、抑郁的心理,与人交往出现障碍等。蒋俏蕾表示,如果青少年用网行为没有触及以上两种情况,只是偶尔超出约定的使用时长,家长无须过度紧张,也不应给孩子不加分辨地扣上“网络沉迷”的帽子,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在方增泉看来,随着智能手机等媒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不只是未成年人,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网络沉迷问题。他表示,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家长要理性看待网络合理使用和沉迷之间的关系,以身作则、合理引导,一方面,不应对自己和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区别对待,使孩子产生割裂感、对家长“双标”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基于网络使用行为对日常活动的破坏程度,警惕孩子沉迷网络的危险。“一般而言,有严重网络沉迷的个体,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电脑或手机上,挤掉正常的社交、学术或家庭活动,比如对非网络的休闲安排失去兴趣、忽视家庭责任和健康等,当网络使用被妨碍时,还会显得比较神经质并且具有攻击性。”方增泉表示,当未成年人出现上述社会功能损害时,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地进行干预治疗。在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的当下,专家普遍认为,明确网络沉迷与网络合理使用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具有更加紧迫和现实的必要性。3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应疏堵并重············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互联网平台监管初见成效,2019年以来,各大视频、短视频、社交、游戏等网络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学生对这一模式存在“知晓率高、设置率低”的情况,不少学生对青少年模式的认可度偏低。北京某高二学生小孙对记者表示,由于担心自己过度沉迷于网络短视频,父母为其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是在该模式下,他发现,相关平台算法推荐给他的都是低龄化的动画片,“内容很单一,并不适合我们这个年龄段。”不能设置APP的具体使用时间段,操作入口不方便查找;缺乏对用户身份的有效识别,可以通过使用父母账号或购买二手账号等方式绕过青少年模式……采访中不少家长和学生表示,当前,青少年模式存在实用性不强、不够便捷等问题,一名家长还对该模式下的数据安全问题表示了担忧,据该家长介绍,自从为设置青少年模式在某平台输入孩子身份信息后,便常常接到来自教育机构的各种推销电话,自己和孩子不堪其扰。研究了当前市面上一些平台提供的青少年模式后,钟柏昌认为,目前不少青少年模式的确存在内容单一的问题,同时,由于技术层面存在规避漏洞,也滋生了身份信息贩卖等灰黑产业,一些平台不合规的信息采集和储存,也对青少年隐私保护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新的政策工具已经意在解决。在国家网信办起草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中,除了将“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还明确提出了分龄原则和模式便捷切换等,并针对使用时长管理和功能限制要求提出了优化方案,同时还提出了“防绕过要求”等硬性规定,明确了“便捷使用原则”和“设置最简化原则”。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新规靴子落地后,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对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蒋俏蕾举例道,比如,通过进一步对未成年人的年龄段进行细分,平台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优化算法,推荐更加丰富的内容,提高该模式对青少年和家长的吸引力,为“未成年人模式”进一步推广完善提供用户基础。尽管青少年模式的功能在不断完善,但整体来看,当前,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依然存在以“堵”为主,疏导不足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郭媛媛曾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但当前在执行层面突出存在着重“堵”轻“疏”的现象,在处置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时,主要强化限制性的硬性、即时性保护,缺少以网络素养教育赋能等软性和长期可用手段,导致正面疏导的有效措施不足,利用互联网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正向引导不够。“青少年模式不应是简单地对未成年人上锁,将其与成年人的网络世界完全隔离。”蒋俏蕾说,“保护并不等同于限制,一项好的技术需要提供的,是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加法’,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做好幼小衔接,这四项准备家长要知道 !

9月是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孩子们即将迈入学习新阶段。很多家长在将孩子第一次送进小学时都感到头疼,因为经历着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孩子们往往充满着胆怯、畏惧与不适应的心理,这种时候做好幼小衔接就尤为重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平稳地由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一起来看这篇文章的分析——“教育始于孩子让我们为难的那一刻。”儿童早期会经历两次重大时刻,让教育者最为难:一次是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从父母的怀抱中走到老师身边;一次是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转入以科目学习为主的小学。9月,孩子们的生活翻开新篇章,很多小朋友将开启正式的小学学习生涯。在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家长焦虑不安,担心孩子无法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担心孩子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利用假期拼命补习拼音、计算,似乎将幼小衔接单纯地定义为学好这两门知识。要打破这样的困局,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小衔接的实质。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此时,家长处在欣喜与担忧的情绪交杂中,更要明确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能力的全方面衔接。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主要包括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大方面的内容。对家长来说,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的培养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身心准备·会憧憬身心准备,是指孩童需要在身体与心理两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不仅要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还要触发孩童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期待、对小学的学习充满兴趣的良好情绪状态。对儿童而言,对于环境转变的感悟更突出于其身份的转变,所谓安全感是环境适应的习惯内核,所以,提前熟悉小学生活环境尤为重要。家长可在假期通过多种渠道提前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例如聊聊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或者可以聊聊父母小学时的经历感受,还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小学参观,了解未来学校的校园环境,与熟悉的小学生交流,鼓励孩子以小学生为榜样,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除了基本的心理建设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来提升自身协调能力,增强孩子体质,也可以通过画画、手工、拼搭等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化动作。总之,幼小衔接阶段重在培养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与兴趣,切记要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而不可将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生活准备·能自理生活准备,是指孩童需要在日常生活能力与习惯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包括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能主动参与劳动,自觉遵守基本规则意识等,主要是为孩子能独立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独立自主是孩子顺利开启小学生活的必备能力,自理能力是生活适应的习惯内核。家长要以真实生活为重要教育场,关注孩子生活能力及习惯的养成。首先,规律作息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开端,家长有意识地按照小学生活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逐步树立起时间观念,引导其有计划地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守时不拖沓。其次,讲卫生,会整理,尊重劳动,也是良好劳动习惯与劳动品质的重要内容,减少父母包办代替,自主穿衣吃饭,或者给孩子打造独立的物品空间,引导孩子自己分类整理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进而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再者,增强孩子安全防护意识是幼小衔接不能缺少的内容,家长可以通过绘本、视频、生活实验等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总之,幼小衔接阶段要努力让孩子学会独立,有能力独自面对小学生活中的问题。交往准备·爱交友交往准备,是指孩童需要为了适应小学集体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进而能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交新朋友,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主要是为了孩子能适应小学的团队生活做好准备。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在群体中交往,习得相应的社会品性,对于要开始独立面对小学生活的孩子亦是如此。表达是交往适应的习惯内核,家长应该紧抓于此,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交活动,让孩子接触到不同年龄段的伙伴,扩大朋友圈,逐渐在交流中消除孩子易胆怯、易畏惧的心理,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有趣的游戏、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规则意识,体悟诚信品质。孩子在团队活动中领悟到的合作意识、集体归属感、荣誉感等都在为融入新集体做预热。总之,幼小衔接阶段要赋能孩子以积极的心态与能力,迎接小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学习准备·善学习学习准备,是指孩童需要在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提升学习能力,培养专注力,为小学学习储蓄能量。这是幼小衔接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并不是唯一的内容。这一准备是基于身心、生活、交往等方面做好准备之后方能开启的关键一环,其中,专注是学习适应的习惯内核。在孩子素质培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当下,学习不仅是停留在掌握学科知识上,还应当着眼于学习兴趣的引导、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首先,要注意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要将好奇转化为好问的学习品质,获得保持学习活跃度的重要动力。其次,要重点关心专注力培养,这一品质可以在静心阅读、认真倾听中得到训练,手捧好书,亲子共读,自己讲故事,或专心听家人、同伴讲故事,都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家长也可以在动手实践中训练孩子专注力,比如画画、手工、迷宫、乐高、拼图等,都能让孩子专注于手部的精细动作。此外,独立思考能力、想象能力也都直接指向孩子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自主思考中训练思维,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开拓发展的诸多可能。总之,幼小衔接阶段是赋予孩子手持“善学”能力,自信驰骋于无垠学海的过程。若幼小衔接是家长眼中的一座桥,那科学而充分的准备,则蕴含智慧之爱与托举之力。若幼小衔接是孩童心中的一座桥,那借力跨越四大关卡,终将蓄势为届时新的腾飞。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亲爱的家长朋友,助力孩子能成为他喜欢的自己吧!(作者
2023年8月19日
其他

培养学生学业韧性从何处着手?

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面对学习压力迎难而上,最终体验更高的学业认同感和成就感;部分学生则采取逃避措施,自我调节能力差的学生甚至在持续负面影响的作用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终面临学业和心理的双重危机。学习者能否有效应对学习压力和困境是其学业韧性的体现。学业韧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持续学习意愿以及未来的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教育者从学生时期重视对学习者学业韧性的培养是必要且迫切的。学业韧性通常指个体在面临学习压力、困难或逆境时,能够有效利用他人支持以及充分发挥个人心理特质,有效应对和积极适应以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能力。学业韧性一般被划分为三种程度:高韧性水平、低韧性水平以及介于其间的中等韧性水平。高韧性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时投入度和专注度偏高,具备调动自身积极因素的能力,可借助外界支持去面对学习中的逆境、挫折,获得较好的学业成果。低韧性水平的学生往往会深陷情绪的沼泽,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动性,长期的挫败刺激易破坏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使其最终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学业韧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学业韧性的提高往往伴随着学生韧性水平的整体提高,当学生面临生活中的困境与挫折时,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处理问题。多项研究表明,学业韧性的培养须从影响学业韧性的因素入手。影响学业韧性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行为特征和情绪。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要主动承担起联结家庭和社会的责任。笔者将以内部自身因素为主线,外部家校社共育为辅线,从以下三方面谈培养学生学业韧性的方法。借助正确归因教育提高学生自身认知图为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通过冰雪生存训练、海岛生存训练、沙漠生存训练开展韧性教育课程。①沙漠生存训练。资料图片造成学生韧性水平差异最关键的因素是能否正确归因。正确的归因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提高自信心,减少内疚、自责、焦虑等负面情绪。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互相分享有效的归因方法,引导孩子客观归因,共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归因意识。在分析失败原因时,避免把挫败感过分归结于内在的、永久的、普遍的原因,不能全盘否认自己的努力。教师可以将正确归因法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家长可以将正确归因法渗透在日常学习指导中,比如分析错题或者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引导孩子客观判断自己的问题,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正确归因。社会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报纸刊物,引导学生客观归因。社会媒体在传播信息时,除了承担陈述客观事实的责任,也有分析造成相关结果原因的义务,在无形中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逻辑范式与思维方式。抓住问题的根源才是永续发展的动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正确的归因模式。借助挫折教育改善学生行为特征图为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通过冰雪生存训练、海岛生存训练、沙漠生存训练开展韧性教育课程。②海岛生存训练。资料图片高韧性水平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调动自身认知解决问题,持续维持良好的心态,享受学习带来的幸福感;低韧性水平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被问题中裹挟的负面影响笼罩,无法摆脱不良因素带来的不适,容易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降低学习的兴趣、热情以及动机,不利于获得正向的学习结果。教师可以尝试将挫折转化为有效失败,改变学生遇到挫折退缩的行为,以挫折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创设疑难情景,让学生理解学习中遇见困难是常态,且要正视学习困难,意识到学习困难可作为进步的促生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使用有效失败等教学模式,磨砺学生的学业韧性,形成为追求更高目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的学习态度。比如,物理教学中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过程的空间,对于实验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学生主动克服学习挫折,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深度学习。学生只有不畏惧学习挫折,才能采取行动克服,从而提高学业韧性。将问题分解成若干目标是降低困难程度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从分解目标角度为家长提供培养孩子学业韧性的方法。当孩子遇到学习挫折,比如题目不会解决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把最终解决问题的目标进行分解:第一步分析问题考查的知识,第二步理解相关知识点,第三步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辅以鼓励,引导孩子独立解决,帮助孩子逐渐形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拒绝以敷衍态度放弃对问题的探讨,以此提高学生学业韧性。社会可以组织“直面挫折”宣传活动,借助名人精神鼓舞学生。比如通过宣传体育冠军如何战胜一次次困难的事迹,向学生分享大家解决挫折的办法,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直面学习困难的信心。借助愉悦体验诱发学生积极情绪图为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通过冰雪生存训练、海岛生存训练、沙漠生存训练开展韧性教育课程。③冰雪生存训练。资料图片积极情绪是个体发展得到满足时体验到的愉悦感,积极情绪的提高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韧性水平。同时,它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积极认知、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能力等,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间接提高学生的学业韧性水平。因此,通过积极情绪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业韧性是一条有效途径。教师的情绪状态会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教师应该言传身教,用最佳的情绪状态面对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状态。教师可以扩展教学环节或者教学形式,比如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输出观点来体验事物的两面双刃;在学习物理和化学实验时,加强实践,让静态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魅力。这种学习方式既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与投入度,还有效改善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以高度集中的积极状态沉浸在课堂学习中,促进学业韧性的增强。欢乐轻松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促使孩子情绪保持在较高且稳定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向家长介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改善家庭的学习气氛,提高孩子的积极情绪。“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一度成为网络热梗,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耐心,讲究符合成长规律的方法,采取寓教于乐的方法,共同解决学习困难。比如,家长转变自己的身份和立场,拒绝用家长身份威慑孩子,将破解学习难题转变为合作完成冲关游戏,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解决方案给予肯定及支持,让孩子在学习中具有较高的控制感,事后得到更具体、更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体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激发积极的学习情绪。社会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心理课堂和实践体验等活动,提高学生积极情绪。在活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对比负面情绪和积极情绪对个体造成的影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控制情绪的重要性,以及情绪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社会也可以设置更多的公益心理咨询场所、情绪宣泄室,帮助学生正确疏导情绪。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到管理情绪的方法,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认知、管理和调节自身情绪的习惯。高水平的学业韧性,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明灯,也是学生破解生活困境的金钥匙。相信在家校社的共育滋养下,学生的学业韧性将得到有效提升,以更加坚韧的品质面对生活中的未知和挑战,成为乐享学习与生活的积极少年。(作者刘哲雨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刘佳乐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图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18日第4版
2023年8月18日
其他

追寻有根基的专业阅读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专业阅读对教师的“一次成长”作用不大甚至无效,而对教师的“二次成长”则非常有效。所谓教师的“一次成长”即指刚入职五年左右的新教师的成长,后续遭遇瓶颈期并寻求突破的成长称为“二次成长”。事实果真如此吗?面对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需求,专业阅读如何引领教师成长?笔者就此问题作了如下思考。“一次成长”离不开专业阅读部曲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阅读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他在帕夫雷什中学身体力行长期推动阅读,但从来没有提出或者得出所谓阅读对新教师成长无效的结论。当代教育学者李政涛主张要“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和研究,从来不可能与自身的阅读和研究分开”。这也意味着教师的成长没有哪一阶段可以与阅读切割中断。在实际调研中不难发现,一些专家型教师、名师往往会在早年经历过一些“关键事件”,包括可能受到相应“关键书目”影响而助推自我后续发展。其中,在“一次成长”期间受到这种影响促动的并不在少数。冷玉斌老师在回顾自己从教之初的经历时,曾谈到当初对于怎么上课、怎么进行课文解读、怎样课堂提问等充满困惑,幸亏当时遇到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一书,通过反复阅读其中的一些教学实录、揣摩其中的教学思路与智慧,自己开始真正理解了课堂并逐渐走出迷雾。《教海漫记》是一部叙事主导形态作品,重在教育教学技能、艺术层面引领,对新教师来说更具参照性、可读性,适于在工作中模仿借鉴。经验表明,新教师往往需要比较实用的以及符合个别需要的帮助,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学校工作中面临疑难问题,以及一些难以应付的局面时。教师的“一次成长”水平除个体因素外,还取决于这一阶段所得到的指导与支持水平,包括教师的专业阅读。国内针对新教师的研修培训往往把课堂教学关键事件、学生工作方面的教育叙事、新教师教育教学及成长叙事等范例作为重要内容,实际是与专业阅读融合,目的是希望新教师从这些叙事中获得成长动力,由此引发对鲜活教育实践的叙说与思考。参与听评课、上公开课等方式被很多教育管理者视为当下新教师成长的不二法门。一些青年教师也曾这样表白:从刚一入职就开始讲公开课,学校提供了大小平台,逼着自己成长,可是讲得越多,越发现自身底子的欠缺。笔者以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着眼单一格局的实践背后缺少必要的、厚实的智力支撑,而这种支撑首先离不开教师的专业阅读。“二次成长”需要高阶专业阅读“一次成长”之后,教师会逐渐转向“成熟”发展阶段,进入“二次成长”。一些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把这一阶段的教师成长描述为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而专业阅读对促进教师的二次成长非常重要。教师的“二次成长”需要怎样的专业阅读呢?通常一次成长期的专业阅读需要聚焦相对感性的叙事主导型阅读,到了后续阶段的专业阅读需要有一些坡度,逐渐转向高阶的阅读。很多人主张“二次成长”的专业阅读要跳出叙事,转向有一定理论性或者理论性较强的阅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大多是在教育教学现场以及其他活动现场进行、完成的,具有很强的情境性。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言,“教育学本身对情境十分敏感”,优秀教师应该有一种比知识渊博更重要的品质,即教育的敏感性与机智性,近乎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智慧。面对充满不确定情境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主要来源于案例的积累与研习,即典型教学课例、教学反思、德育与管理案例等,案例本身包含了对特定教育情境背景的描述,以及对相应现象、问题的分析反思,侧重从教育机智层面贯通理论、反观经验。这可能才是教师“二次成长”阅读进阶更需要的“理论”。成熟的教师和熟练的医生一样,更需要“临床案例”的研究、积累和提炼。有人认为,教师和医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医生对病人在相当程度上不负有具体管理职责,教师对学生则恰恰相反。正因如此,教育工作更具复杂性、灵活性,教师比之医生,更需要对案例资源进行自觉、充分的关注和学习。所以,教师的“二次成长”,必须聚焦典型课例、案例等层面的阅读研修,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案例主导形态的阅读作为铺垫,成熟教师的认知水准难免受限,难以向更高层次迈进。当然,这种专业阅读起初可能更多触摸的是片段或者单一个案,然后才能逐渐转向超越个案的专题性、综合性案例阅读与研修,最后再通向难度更高、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性阅读。有人认为,在“二次成长”期,要侧重推动成熟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反思整合、总结教学特色、凝练教学思想、撰写教育论著等。笔者认为,相应取向还是未免有些急躁、跃进,因为这一阶段的积累、历练往往需要一个相对更长的时段,通常至少需要10至15年,距离真正能够系统形成自身有特质内涵、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还有一定距离,不能急于求成。教师“二次成长”的再进阶,主要通向真正意义的专家型教师的培养,它离不开更严格意义理论阅读的引导支撑,仅靠“二次成长”期的经验与阅读很难达到目标。教师专业阅读宜早不宜迟教师成长需要的是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一时的、功利驱动下的假性成长、表面繁荣、错位发展。教师专业阅读选择的前提,在于我们要有正确的成长观和价值观。有鉴于此,专业阅读宜早不宜迟,它从来不存在什么阶段无效、什么阶段更有用的界定。当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定位取向肯定存在差异,这需要我们在精准把脉、找准最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好科学规划与诊断。特级教师闫学坦言自己曾经是个文学青年,起初的阅读并未趋于自觉状态,大多出于兴趣和教学一时之需,在阅读美国课程专家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时几乎不知作者所云。渐渐地,她认识到原因在于自身理论基础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于是开始研读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可见,只有对自身成长及专业阅读作出科学的规划诊断,才能避免跟着感觉走或者自我感觉良好,从而增强专业阅读的针对性。时下,来自各种部门团体或者名师名家个体荐书的情况十分普遍,有的教师认识到专业阅读的重要性之后,往往会跟进阅读,甚至不惜过度透支智力与体力,虽然也会有所收益,但持续一段时间后,又会发现这种跟风式、零散化的阅读存在章法不明、方向不清等问题,与自我成长需要不尽吻合,阅读层次也难以实现质的提升。其实,专业阅读的根本不在于赶时髦凑热闹、求数量比多少,更在于追寻有根基的阅读与成长。有根基的阅读与成长如同树根主侧分明,一定是有所聚焦、突出核心的,这就要求我们认清自身主要发展阶段,明确专业阅读主攻方向和主要目标。作为突出聚焦性、核心性的阅读,最有助于专业成长的方式就是根据个人的当务之急选择、确立恰当的主题阅读,并从中寻找、确立契合自己的最为核心的“根基书目”。当然,在阅读选择上既要明确主调,也要敢于给自己适当设置必要的坡度、障碍,争取读一点高阶次、“磨脑子”的书目。就阅读书目、作品而言,通过笔者研究总结,从认知阶梯看,大致可分为叙事主导、案例主导、原理主导、哲理主导几种形态,大体对应不同阶段教师成长的主要阅读取向。其实,越是优秀、经典的作品往往形态特征越集中、越明显。时下,市面走俏的一些作品不乏聚焦性不强、缺乏整体逻辑的辑录和文集,而且表达主题、内容格调多有重复,阅读价值也参差不齐。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选择时也要有所注意。(作者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王教凯:真正的教育能唤醒人的内心

版名:校长周刊·人物图片来源: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提供,包图网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本期编辑:庄元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2023年8月16日
其他

未成年人医美当三思而行

▶▶深度评论据《法治日报》报道,当下许多未成年人面临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光子嫩肤、割双眼皮、隆鼻、打美容针等形形色色的医美项目,出现在未成年人的暑假清单中。同时,有些医美机构声称,凭高考准考证或学生证可享打折优惠。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有必要给未成年人除容貌修复外非必要的医美按下“暂停键”。近年来,随着医美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整容大军,有的甚至误将靠医美提升颜值当作成功的捷径。这种畸形的审美范式和价值观带来的容貌焦虑,也在无形之中向未成年人渗透。有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医美消费呈现出年轻化、线上化的趋势,甚至出现低龄化的特点。未成年人假期扎堆做医美的现象并不鲜见。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未成熟,盲目进行医美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应引起重视。特别是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容易对自身的外貌敏感。一些医美整容机构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些心理大肆宣传,夸大整容效果,诱导未成年人冲动消费,甚至设置贷款陷阱。同时,医美市场的野蛮生长存在种种问题,一些黑机构、黑医生、黑场所屡禁不止。例如,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非正规机构的人员资质“注水”,有的经过简单的医疗美容速成班培训就“持证上岗”。对未成年人而言,进行非必要的医美很容易带来不可逆转的身体损伤,同时造成审美观、价值观的走偏。对于未成年人医美,法律监管的步伐应该跟上。虽然国家2002年施行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以及北京、上海等地近两年出台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对未成年人实施医美项目有相关的保护性规定。但这些规定都体现出同一特性:只要得到监护人的同意,就可以为未成年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然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医美机构的不规范,以及监护人本身的错误观念,并不能在医美问题上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充分保护。一般情况下,在正规的医疗整容医院,未成年人需要监护人陪同,术前同意书和术后注意事项都需要监护人签字。然而,不少非正规的医美机构唯利是图。有的并不充分核查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有的诱导未成年人将身份信息改为成年人,还有的仅象征性地要求提供监护人书面同意书,并不对同意书的真假进行核验。另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未成年人医美“监护人同意”中,也存在着监护权滥用的问题。例如,一些自己热衷医美或者奉行颜值至上的家长,很有可能代替孩子作出草率的决定,带孩子去做各种非必要的医美项目。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近几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应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开展除容貌修复等必要医疗之外的医美整容项目。这些建议提醒我们,医美领域也应该在立法层面给予未成年人更具体细致的保护。例如,明确哪些医美项目允许向未成年人提供,提供该服务的机构应该具备怎样的资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程序和原则。整容之风盛行,医美行业的监管也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举措,并将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纳入其中。在暑假、寒假等重要时间节点,相关监管部门应有计划地加强监管和宣传,监督医美机构严格执行“监护人同意”制度,给未成年人非必要的医美计划按下“暂停键”。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医美机构,应进一步完善民事、行政乃至刑事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一些未成年人热衷医美,与价值观的走偏不无关系,背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沉迷网络、非理性追星以及亲子关系不健康等潜在问题,都容易导致未成年人过度看重颜值,忽视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构。如果孩子动了医美的念头,家长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通过耐心引导,帮孩子在思想上放弃盲目进行医美的想法,自信地接受自己,认识到自然、自信、健康才是最长久的美丽之法。(作者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高校毕业生,这些补贴、补助!你领到了吗?

今年3月以来,多部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稳就业惠民生。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见习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基层就业支持,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这些补贴补助和政策支持,你一定要了解!@吸纳就业企业一次性扩岗补助补贴对象对招用2023届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的16至24岁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1个月以上的企业。政策执行至2023年12月底。补贴标准可按每招用1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申领流程各地可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主动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见习补贴补助对象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用于支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理费用。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见习单位可适当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将对见习期未满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聚焦人群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需求,全年继续募集不少于100万个就业见习岗位。见习时长一般为3-12个月,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不视为就业,见习期满后可按规定参照应届毕业生享受有关政策。补贴申领实施“1+1”见习补贴申领模式,不得见习结束后集中发放,在按月发放就业见习补贴基础上,对见习留用率高的单位结束见习工作后集中一次性发放差额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微企业招用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个人缴纳部分,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对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支持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给予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对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对象2023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政策内容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予以免除,参照国家助学贷款贴息政策,免除的利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经贷款学生自主申请,可延期1年偿还,按照有关规定,助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2年,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风险分类暂不下调。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zhengfu)图片来源:包图网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本期编辑:庄元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2023年8月15日
其他

给准高中生的暑期安排建议

关注暑假“安排”“安全”对于刚结束中考、准备上高中的孩子,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好好利用和安排暑假时间,为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是假期就应该有假期的特殊性,孩子可以寻找到更适合假期的学习方式,假期生活也应该更丰富多彩。我决不赞成学生去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所谓“预习班”,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其一,要弄明白学习的本质是什么。除了知识性记忆,还要懂得如何寻求信息并理解新信息的含义,要会运用这些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学会如何学习,即掌握学习的策略、提升学习能力。而社会机构办的“预习班”教什么呢?无非就是把教科书的要点掰开了、揉碎了讲,让你的理解之路“畅通无阻”;指导你记忆知识点的“诀窍”,让你快速掌握一节或一章的学科内容;甚至帮你归纳考题类型,让你很快进入“套路”。殊不知,学习最重要的目标——提升自学能力和思维水平、提高自己对学科本质的认识,进而形成对学科的基本情感,却未能很好地达成。开学后,也许上过暑假培训班的学生会在前几次小测验中“占得先机”,但往往不能持久,缺乏后劲,因为只依赖外界支撑、缺少自身强壮骨骼支持的学习,只会导致学得越多越沉重、压力越大。其二,要意识到学习是孩子一生的事情,只有爱上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收获更长久的幸福。中考结束了,孩子拥有了很长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可用于寻求真正好的学习路径和方法,不要把宝贵时间拱手交给别人或培训机构支配,要让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自由的积极的思考,去理解自己阅读的内容,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理解力、形成独到见解、形成对知识的情感。这些才是对孩子来说未来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真正基础和持久动力。以下是几点关于准高中生暑期安排的建议:第一,进行开放性阅读。开卷有益,不论是不是高中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尽管去读自己喜欢领域的内容;也不论是否能够完全读懂,坚持读下去就会有收获。第二,可以自己预习一下新的课程,尝试自己读教科书、独立解答书中习题。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没有老师的帮助,自己也可以学个八九不离十,这样学生学习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了。也许刚开始会觉得自学比较慢,但反复阅读、深入思考,或者通过网络查阅资料、观看相关实验视频,或者记下自己的问题去和小伙伴讨论……这个想办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第三,根据家庭计划和实际,适当安排旅行。除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很好的学习。旅行未必一定要报团,可以是自助游,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做计划做攻略。如果在农村有亲戚,让孩子去农村住一段日子则是再好不过的了。出生在大城市的孩子,往往缺少对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真实体验。与大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农村生活,会给孩子的大脑提供丰富的、新鲜的、生动的刺激和养料。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鼓励孩子或家长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支教等志愿活动,培养孩子的奉献和服务精神。总之,对于准高中生而言,在这个暑假里,自主读书、外出旅行都是非常宝贵的体验和经历,也都是一种学习,只要做好时间和精力的合理分配,做好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就能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作者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同学,你的暑假生活过得怎么样?”

不知不觉间暑期生活已过大半大家是怎样度过暑假的?打工?农忙?做饭?考证?支教?实习?多做多学多出门!同一个暑假千万种不同的选择假期百态
2023年8月13日
其他

数字赋能 暑期“玩”出新花样

本期关注:数字赋能学生暑期生活(下)在假期中,许多地方和学校纷纷创新推出形式多样的暑期服务,丰富学生假期生活。在我国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各地各校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探索数字化助力暑期协同育人新样态?本期专刊刊发吉林长春、江西婺源和安阳师范学院的有益尝试,敬请关注。编者按”"名师云课"促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元更精准吉林省长春市初三学生通过“名师云课”暑期“名师直播课堂”开展自主复习。长春市教育局供图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暑期,春城学子们可通过“名师云课”“名师直播课堂”,系统学习暑假专题复习课程、素养进阶提升课程,及时培优补薄,精准提升。信息化引领,汇聚名师,建精彩课程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教育局汇集东北师大信息化专家、全市学科教研员、省市骨干名师,开发“名师云课”课程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录制的每节“云课”包括1套知识精讲视频、1套典型精练试题、1个主题精研论坛,形成课程服务“1+1+1”模式。今年暑假,长春“名师云课”为小学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5门学科共100节专题课程,夯实知识基础;为初中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8门学科共124节提升课程,培养学科思维;为高中学生提供语文、数学、英语、化学、地理等9门学科共计537节培尖培优课程、同步复习课程、高考一轮复习课程,构建素养培育体系。“名师云课”还开设暑期“名师直播课堂”,为小升初、初升高学生提供小初、初高衔接课程,主讲初高中课程特点、教材主旨、学习方法指导,旨在帮助小升初、初升高学生能尽快适应初高中学习;为即将进入初三、高三毕业年级的学生提供学习策略与方法等方面指导,开设心理课堂,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困扰。现代化支撑,推进均衡,促质量提升今年暑期的“名师云课”24小时对学生开放。“名师直播课堂”开课时间是每天上下午各两个小时,连续两周,所有课程公益免费,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解决了假期补习班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压力,进一步提升学生与家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除此,“名师云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跨时空的优势,打通了名校与普通校、城市与农村、优等生与薄弱生的界限,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云课与名师“零距离”接触,保证了优质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暑期学生学习时间更为自由,“名师云课”实现了课堂教学由学校向家庭、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听名师优课的机会、重复播放复习的机会,提升学业水平,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规划学习时间、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泛在化目标,全面推进,助学有所成长春“名师云课”紧扣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横向融通学科核心知识、关键任务、疑难问题,纵向贯通落实“五育并举”、固本培基、素质提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下一阶段,“名师云课”既要开发学科拓展课程,还要开发微型课程。同时,借助学科图谱智能算法、学习水平智能评测等,为每名学生个体化学习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孩子难辅导、名师难寻找、学习资源匮乏、辅导质量低、学习效果差等问题,实现“名师在身边”“名师亲指导”的家庭愿望,实现自主学习更多元、更精准、更适切,形成云上名师学习服务的新生态。从学习抽样调查数据来看,长春智慧教育云平台累计在校生注册率已达90%,“名师云课”暑假学习率已达95%,家长满意度已达96%,得到了长春市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认同。(作者
2023年8月12日
其他

五部门联合发文,力争用三年时间推出千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2023年8月10日
其他

国家网信办拟规定:处理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人脸信息应监护人同意

为规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2023年8月9日
其他

成都大运会明日闭幕,总导演揭秘闭幕式三大看点→

7月28日晚,一场气势恢宏的成都大运会开幕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精彩。这是7月28日拍摄的开幕式焰火。当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举行。(图源:新华社记者
2023年8月7日
其他

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发布,64位候选人是他们

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为宣传庆祝第39个教师节,广泛展示新时代人民教师教书育人事迹风采,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现决定组织开展202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一、推选范围曾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并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二、推选名额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产生候选人,从中产生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三、推选条件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忠实履行国家教育职责,坚持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事迹感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具有重要影响力,人民群众公认。四、活动流程1.推荐候选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推荐候选人并征求省级党委宣传部门意见。2.确定候选人活动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认真审核,确定6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3.事迹公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刊登候选人名单及事迹简介,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等开辟专题网页刊登候选人名单及事迹简介,面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从8月7日—8月11日。公示期间,欢迎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了解学习楷模候选人事迹,并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议和监督。如对候选人有异议,请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办公室反映。电子邮箱:fzc@moe.edu.cn,电话:010-66096194。4.确定结果推选委员会根据公示反馈和实际情况,从64名候选人中推选出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五、事迹宣传教师节期间,将公布12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并进行事迹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委员会2023年8月7日
2023年8月7日
其他

班主任提醒:暑假过半,这5件事要提早做起来!家长一定要看!

暑假匆匆过半,不同于假期刚开始的兴奋、新鲜,此时的孩子们容易逐渐产生倦怠,有时候对事情提不起精神,作业不写、计划读的书也不看……这个时候如果放任下去,那么开学时,孩子将很难适应开学的节奏。想知道如何在暑期的后半段里高效利用时间,摆脱“暑期综合征”?那就接着往下看吧!警惕!暑假过半你的孩子是否已经患上了“暑期综合征”?刚开启暑假模式时,孩子应该是这样的阅读计划、锻炼计划、旅行计划……一个有意义又愉快的暑假在眼前!可是暑假过半,不少孩子却开始倦怠,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以下这几点,看看你的孩子中了几招?✿
2023年8月5日
其他

尊重孩子自主性,得到的为什么却是骄纵

最近有两段视频“火”了。一段是“五一”期间,在高铁上,家长对“熊孩子”不断踹前座乘客椅背置之不理,而当前座乘客对孩子提出严肃批评时,家长却认为孩子根本没错,极力袒护并要求前座乘客向孩子道歉,为此双方引发了激烈争执,甚至还动了手。在另一段视频中,当妈妈提出不能给孩子买较贵的苹果手机时,15岁的孩子当街对妈妈大打出手……我们和教育界的同事议论这两段视频时,震惊之余大家还举出了很多类似的例子。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即使明知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们也不会拒绝,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很任性、自私、跋扈。于是,大家得出了一个结论:现在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但事后仔细想想,这个结论也不具有普遍意义,有这样溺爱孩子的家长,也有不少非常专横的家长,他们的做法正相反,会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做事,不给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他们的行为往往也很极端,会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占满,从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孩子只是他们的木偶和思想、意愿的投射物,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都缺乏独立性,没有创造性,甚至没有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事实上,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家长的两种教养倾向都会存在。只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两种教养的倾向似乎都走向极端:由于生活比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善,以及社会上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和多元,很多家长都会更宠孩子,放任孩子,认为让孩子自主发展就是任由孩子释放天性;同时,在另一些家长那里,由于教育竞争激烈,家长十分焦虑,不少父母又会感到小孩子无法独立面对这种境况,就会过多地为孩子做主,不给孩子自主发展的机会。两种不同的教养倾向背后是对社会的两种不同认识,一种过于紧张,一种过于放松。我们提倡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成长,但我们还是非常有必要澄清一个界限:什么是骄纵,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满足儿童自主发展的需要,什么又是无原则地放任孩子。0~3岁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尚未完全独立,因此父母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学习穿衣、进食、排泄等基本技能,并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怀和支持,以增进父母和孩子彼此的信任。3岁以后到成年,父母就要给孩子立规矩,要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尽早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孩子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就是说,孩子3岁以后,父母就要学习教育的辩证法,搞清楚哪些方面该尊重孩子,哪些方面该约束孩子,一味、无原则地尊重孩子和完全不给孩子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都是错误的。哪些方面该尊重孩子,哪些方面该约束孩子呢?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而天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让人发挥最大潜能和动能的正能量天性,包括探索欲、创造欲、保护欲、善心等。另一方面是让人走向堕落的负能量天性,包括破坏欲、嫉妒心、懒惰等,每个孩子都是两种能量的混合体。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正能量天性,约束孩子的负能量天性,而不是事事都让孩子说了算。这个道理很多家长都懂,但对于那些过于骄纵孩子的家长来说,有一部分家长面对弱小的孩子,总是无法狠下心来按原则办事;而还有一部分家长却分不清什么是正能量天性,什么是负能量天性,的确在很多方面,孩子天性中的正负能量是很难一刀切开的。对于那些无法狠下心来的家长,他们背后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是家中的“人上人”,处处都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待遇。的确,孩子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婴儿时期确实需要特别的照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学会付出。在学习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家长必须狠下心来提要求,谈规矩,严格地表达什么是绝对不能碰触的底线。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不断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要求和规矩也要跟上。如果对孩子的看法总是停留在婴儿阶段,那就真的只能培养出“巨婴”了。再有,家庭关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心只扑在孩子身上,尊重孩子的需要,相反却不强调孩子对自己的尊重,总是忽视自己的需要,这种一味迁就是一种巨大的错误。前些年,曾经接触过一个经济条件非常差的家庭,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收入不高,孩子在城里的小学借读。看到周围其他家庭给孩子买了平衡车,他们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也狠心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而他们自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这种对自己正常欲望的不尊重是一种特别不良的教育,它会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替他人着想的观念。这背后还是把孩子当成了特殊的“人上人”,总想尽自己所能让孩子得到所有想得到的一切。其实,一个孩子降生到家庭中,家长当然要努力给孩子创造正常成长的条件,但我们也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正常的家庭成员,在提供必要的成长条件之外,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在很多时候,家长要向孩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是一家人,在你的能力和承受力的范围内,请和我们同甘共苦。”其实,生活条件一般的家庭比那些经济条件优厚的家庭更易培养出知道上进且具有理解力的孩子。相较于那些把孩子当成“人上人”、不忍心管教孩子的家长,分辨出孩子的正、负能量更是一个高技术、高智慧的活儿,在很多家长和教师那里,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比如玩和学的关系:我们不给孩子玩的时间,是不是就在不断加强着孩子身上的正能量?相反,我们让孩子玩,让孩子玩得多了,是不是就是在纵容孩子身上的负能量?再比如创造力和破坏力的关系,哪位教师和家长能够讲清楚这件事,在具体的行为上,很可能创造力和破坏力会共存于某个孩子身上,我们如果压抑了孩子的全部破坏力,很可能也就会大大降低孩子的创造力。在教育过程中,这种情况是非常多的。家长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还要具体地与孩子的实际相结合。比如创造力和破坏力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多做引导工作,把孩子引向更具建设性的活动中,破坏力就能转变成创造力;再如玩和学的关系,要学习心理学知识,真正搞懂玩耍对小孩子的价值。在玩和学的时间分配上,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每个孩子也不同,要观察、调整。除此之外,我们更相信教育还要强调一种均衡感,这是一种直觉带给我们的智慧。就如同走上社会的成年人,与人交往、参与工作都要处在一种均衡、对等的状态下:在工作中,我们要注重责任、义务与收益的均衡;在与人交往中,我们要注重地位上的相互平等,要相互尊重。教育也一样,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要有包容,也要有要求;要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要让他们有责任感,懂得感恩,也要让他们能够体会生活的美好、快乐;要尊重他们,也要让他们尊重我们;要让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挑战,也要让他们有必要的享受……要让教育直觉不断修正我们的方向。作者孙雪峰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教育和体育局;王云华单位系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实验中学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1期图片来源:包图网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本期编辑:庄元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西安“回流生”事件有新进展→

引发社会关注的西安市“回流生”事件日前有新进展。西安市公安局连续三天发布警情通报,两培训机构、一补习学校因以造假方式为“回流生”提供服务被查处,目前控制涉案人员13名,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刑事拘留11人。同时,西安市出台5条措施,严肃中考政策环境。7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警情通报称,7月22日在侦查工作中发现,西安市某补习学校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印章,为外省“回流生”在西安参加中考提供虚假资格审查材料,涉嫌犯罪。现已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刑事拘留5人,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在此前的7月21日和22日,西安市公安局先后发布警情通报,7月21日在工作中发现,西安市某培训机构以造假方式为“回流生”提供服务,涉嫌违法。相关报道:西安市教育局回应“回流生”问题:已成立联合调查组目前,已控制涉案人员13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当日,西安市公安局依法对串通外地某教育中介机构,以造假方式为“回流生”在西安参加中考提供服务的另一培训机构进行查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已刑事拘留6人,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西安市委、市政府表示,将以坚定的态度,采取坚决的措施,严肃中考政策环境,并出台5条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市委、市政府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核查组,对3608名“回流生”的户籍、学籍、学校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逐一甄别,对查实以户籍、学籍、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造假手段获取报名和考试资格的考生,取消录取资格,严肃查处、依法打击组织参与为考生骗取报名和考试资格服务的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维护中考录取政策和招生安排,对经核实涉嫌伪造户籍、学籍、学校证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被取消入学资格而形成的招生名额,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认真研究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补录方案;严格执行中考定向生招生有关政策要求,确保中考定向生录取符合规定,并接受社会监督;尽快公布方便考生查询个人考试成绩的办法;充分听取市民意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参考其他大城市的相关政策,结合西安实际,尽快调整完善西安户籍和招生有关规定。(中国教育报记者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