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焦虑潮中,家长的定力来自何方?| 荐读

程路 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4-04-16



“双减”政策实施已经满两年了,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最突出的就是校外培训乱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但不可否认的是,家长心中的焦虑还没有得到有效化解,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社会上的大氛围总体上还是偏紧的,一些焦虑制造者还非常活跃。



比如,在今年暑假开始时,一些所谓“资深教师”的“哪个年级的暑假最可怕”系列短视频火了起来:“一年级的暑假最可怕,开学之后成绩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三年级的暑假最可怕,它是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准高中生的这个暑假最可怕,就别再玩了,高一上学期就决定孩子的未来”……


在这些不长的视频中,“资深教师”诚恳地向各位家长讲述这个年级的特点,言之凿凿地表达一个观点:在这个关键的年级,暑假你要是放任孩子都玩过去了,开学之后他马上就会掉队。至于说这个暑假该如何过,这些短视频的最后往往也会给家长指条明路,一般都是教辅书或练习册,也有各种学习机器和学习资料。



稍稍分析一下,不难发现,这些视频的真实目的基本都是推销产品。而且,这些“资深教师”的身份都值得怀疑,推销的手段也参差不齐,有不少都不算高明,稍有教育常识,很易识破。在短视频平台专门搜索这类视频,就会发现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说哪个年级暑假“最可怕”的都有,似乎哪个暑假都是分水岭,这显然是危言耸听。


但作为一个家长,收到这样的推送,他的想法可能跟非家长完全不同。首先,他们肯定也能轻易地识破,这就是一则不很高明的推销广告,有一定教育常识的家长也应该能够发现其中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他们还会多想一层:如果其他家长都信了,只有我不信,那这个暑假不就真成了我的孩子跟其他孩子的“分水岭”了吗?


“剧场效应”依然存在。多数家长认为学生之间还是零和博弈的关系,每个家长的神经都还是紧绷着的,时刻留意着一些“战火又起”的信号,生怕别人都开始跑了,自己还蒙在鼓里。


除了创造焦虑氛围来推销产品,网络上还有很多直接贩卖焦虑的大V和公众号,这些视频和文章都想通过“帮孩子提高成绩”这个主题来引流,常常以“过来人”“成功家长”“资深教师”的身份向其他家长传授各种经验、方法甚至是秘籍。他们获得长期稳定关注的核心“武器”还是制造一种焦虑甚至恐怖氛围,让你在一种不安、迷茫、紧张、慌乱的状态中,更相信他们所说的。在焦虑的氛围下,他们提出的建议往往也都是直接“鸡娃”或变相“鸡娃”,比如“刷题也要讲策略”“外语必读150篇”……这些大V和公众号比低劣的推销视频要高明一些,也读过一些教育书籍,但仔细深究发现很多言论也有悖教育规律,这些账号或许危害性更大。


除了网上推销,还有一些人盯上了今年暑假里空闲了的孩子。放假前教育部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协同监管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防反弹压力仍然较大”,并对各地巩固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成果、深化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给出了建议和指导。相信通知下发前相关部门已做过深入调研,暑期校外培训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最后还有一个更可怕的焦虑策源地——身边的家长。家长之间的相互比较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可怕”,多数家长的神经都还是比较紧张的,如果得到了其他家长在悄悄使劲儿的蛛丝马迹,比如有哪位家长补了什么课,买了什么书,下载了什么视频,报了什么班……这就是一个信号,它打破了大家都停止“军备竞赛”的不成文契约,一下子就会引来多数家长的效仿。


总之,社会上焦虑的制造者、策源地一直都还活跃地存在着,并且可能还会一直存在,身在其中的家长很难不产生一种焦虑情绪。但要知道,符合实际、适度的焦虑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警醒人,催人上进,并且还能帮助人找到问题的核心。但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度、夸张的焦虑往往是无效焦虑,甚至是有害焦虑,这样的焦虑往往会让人产生高强度的内耗,甚至还可能让人作出错误判断,走上错误道路



家长在这种大氛围下要有一种定力,不能听风就是雨,不能不假思索地随波逐流。但家长的定力何来?


这种定力来自一种冷静的认识,要认识到违背教育规律的“鸡娃”是揠苗助长,只会欲速则不达,要知晓过度“鸡娃”的危害:孩子未来一定会付出代价。


这些危害首先是身心健康。前些天,一位做眼科大夫的朋友说刚刚有一个5岁的孩子来看近视眼,虽然父母也有近视问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家长知道,5岁孩子的近视还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量太大了,大夫朋友好奇地问,5岁的孩子除了吃睡玩,有什么好学习的,家长回答:太多了,而且我们学得算少的,算晚的!


近视是过度学习、缺乏足够户外运动的不良后果之一“鸡娃”对孩子身体的危害太多了:久坐会对脊椎和骨骼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孩子缺乏足够的运动、锻炼,长此以往身体素质、免疫力和心肺功能都会下降,还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和代谢异常;缺乏阳光照射也会影响孩子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


单纯只是强调学业成绩,还会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学习没有生活、没有娱乐会造成孩子的社交机会变少,无法形成一定的情商和社交能力,甚至会造成性格孤僻;儿童、青少年长期在与其承受能力不符的压力下成长,长期被当作考试的工具,也会让其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长期处于负面的情绪中也会影响其性格。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的青少年心理问题,不少都可以归因于与其心理承受能力不符的学业压力。


此外,如果家长、教师只是一味地“鸡娃”,只是通过压力来强迫孩子学习,还会造成一个适得其反的结果:孩子会逐渐厌学,而学习的另一个重要动力——兴趣会逐渐被消磨干净,学习变成了纯粹的苦差,而当孩子到达一定年龄,对各类事物的兴趣、好奇被破坏殆尽,就很难再重新建立。当学习只是一种苦差,孩子意识到学习唯一的作用就是能让自己将来获得一份好工作,这些孩子也就难以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他们走上社会和工作岗位,很难克服工作中的新困难,没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甚至连持续提高生活品质的能力都没有。


最后,当家长因为“鸡娃”而把孩子的所有自由时间都压榨干净后,孩子每分钟都在被指挥、被命令的状态下行事,这会严重地破坏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能充分地发展自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事物缺乏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也很难诞生出足够的自信和自我效能感。长此以往,他们会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变得麻木。


正如心理学家塞德兹所说:“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形成的样子一生都很难改变。”如果儿童、少年时代就过着一种单调、压力重重的生活,他们成年后也不会变得更丰富、更舒展、更有创造性。家长请记下这些危害,在人云亦云的潮流中保持一份独立思考的精神,替孩子阻挡那些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作者 程路)


新闻多看点



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如何处罚?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10月15日起实施


近日,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53号)。《办法》将于2023年10月15日起实施。



点击图片查看《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解读


《办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立规定则,旨在加强校外培训监管,使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详情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3年第15-16期(作者 程路),中国教育新闻网微信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庄元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