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夫妇的邮情岁月
干一行,爱一行
专一行,精一行
夫妻二人在平凡的岗位上
默默坚守,孜孜以求
用职责定格岗位
以实干诠释担当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从1986年到2008年2月份退休,于南邮在职工作了22年的马名骞前前后后换了六个单位。由于单位性质不同工作内容也不尽相同,在宣传部做宣传工作,在原无线系负责学生工作,在原实验工厂负责生产经营,在小行、仙林两校区负责综合管理,最后从校工会主席岗位上退休。每每调换单位,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不熟悉的工作内容,刚接手时总会遇见各种困难。“虚心学习、调查研究,情理结合、融会贯通”是马名骞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马名骞谦虚地说:“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把必备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学到手,将基本思路和工作场景相结合,再融入自己的见解,在不断探素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风格。”对于工作和事业,马名骞特别强调:“只有将本职工作上升到事业的高度,才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无论对什么工作,我的基本态度是为南邮图发展、把工作做扎实。”
在调往原无线电工程系担任党总支副书记时,学校老领导一句“到那里去好好工作,夹着尾巴做人”的话令马名骞印象十分深刻。他经过反复琢磨体会到,“好好工作”不仅意味着热情与付出,更是持守与成功;“夹着尾巴做人”并不代表畏畏缩缩,而是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尽职者无他,正己格物而已。”这已成为马名骞人生路上奉行的一大准则。
“我们都是南邮人,无论在职期间或是退休之后,能尽力为南邮做一些工作就好。”马名骞虽然退休已有十五载,但他仍在为南邮的发展尽心尽力,退休后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现为校关工委副主任。他经常为学生上党课、讲校史、开讲座、开座谈会、参加学生公益活动。根据多年做学生工作的经验,马名骞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的见解:弭平代沟,思想对应;立足沟通,话题对接;构筑共识,加强对话。他认为,做学生思想工作当然需要政治站位、基调预设,但姿态上不能居高临下,方法上不能空洞说教。在讲课或座谈中,马名骞十分注重契合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努力做到政治引领与答疑解惑相结合、强化主题与联系实际相结合,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嵌入对话式教学方式。关于对话式教学,有毕业的学生曾在来电中告诉我们:“马老师为我们上课讲的话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马名骞反复强调做人应该专注,“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专一行”,要具备“平凡中求卓越,偏毫厘不敢安”的思想。在南邮工作期间,马名骞与老红军老书记秦华礼结成忘年之交,多次面聆秦老的教诲,把秦老当作为人做事的楷模和标杆。他告诉我们:“在交往中,秦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给我四个字‘信仰’和‘满足’,秦老信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共产主义事业,满足于有幸为党的事业奋斗百年。秦老的四字准则成为我的人生信条,不断激励自己攻坚克难、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马名骞一生热爱运动并成绩斐然,排球、篮球、田径、游泳等多种体育项目均有特长,曾参加过全国少年排球比赛和两届江苏省运动会。退休后仍一直坚持体育锻炼,还担任了南邮老年体育协会主席,为老同志们搭建了健身养生、见面交流的平台。下属十几个项目分会常年开展文体活动,参加省市和在宁高校比赛,南邮老年体协连年被评为“在宁高校老年体育先进集体”。回想起多年来组织老同志们举行元旦春节团拜健步、开春时节踏青漫游、重阳佳节登高赏秋,运动会上展示风采的情景,马名骞不无感慨地说:“老同志离退休后极少有集中相见的机会,当看到每次组织集体活动数百名老南邮人相拥而喜、倾心交流、重展雄风的场面,心中总会情不自禁地泛起感动,并为自己的辛苦付出赓续了南邮精神和南邮情结感到欣慰。”
马名骞参加校运动会投掷“手榴弹”项目
马名骞参加校运动会当旗手
马名骞带领学生在校园扫雪
马名骞参与组织师生登紫金山活动
提到体育,就不得不说说马名骞与夫人梅杓春的相识经历,二人的结合还真是源于体育。马名骞的体育特长自不待说,梅杓春也旗鼓相当、不让须眉,在南大读本科时就是校篮球队和田径队队员,曾蝉联两届江苏省大学生运动会中跑冠军,在南邮读研时是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赛的校女篮主力后卫。他们因体育而相识、因志同而相知、因情笃而相恋,于1979年结婚,终成眷属。
80年代初马名骞和梅杓春在无线楼前合影
1981年初冬,马、梅夫妇带孩子在眼睛湖畔
梅杓春是南邮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中唯一的女生,因为“文革”的耽搁,入学时已经32岁了,而且很多学过的知识也因辍学12年需要强补回来。梅杓春非常珍惜这次重新求学的机会,怀着把蹉跎的岁月夺回来的强烈意愿,入校后便如饥似渴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为了不耽误学业,即使生孩子也没有休产假。回忆当年读研的情景,梅杓春仍然抑制不住感慨和激动:“当时的南邮虽然不大,但却能够使人产生一种不一样的特殊感觉,熬过‘十年浩劫’的老师们精神振奋、倾囊相授;学生们都如海绵吸水般刻苦学习;以老红军秦华礼书记为首的革命前辈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向青年师生注入红色基因,我们仿佛置身于革命熔炉和知识海洋。正是这种感觉,敦促我决心为南邮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梅杓春(右一)研究生毕业(1981年)与同学合影
毕业后梅杓春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过教研室主任、原计算机系副主任、原计算中心主任、教务处长、高教研究所所长,并成为南邮自己培养的最早的女教授,于63岁退休。作为老师,梅杓春常常思考“怎么能够帮助到学生,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成才条件。”她一有机会就和学生们在一起,甚至能叫得出当时每个本专业学生的名字,尽己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怀着对母校深厚的感情,梅杓春对我们说:“基于我亲身学习和工作并参与建设的过程,我对母校充满亲切、对自己的付出充满自豪、对南邮的发展充满信心,我真诚地希望南邮后面越来越好,为我们更多的学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发展机遇。”
梅杓春参加学生活动
梅杓春(右一)带外教参加活动合影
梅杓春与师生在南邮南门合影留念
当二老被问到想对彼此说些什么时,马名骞连声“感激”,并用“患难之交”形容夫妻二人的感情。梅杓春是1978年全国第一批考取南京邮电学院研究生的女大学生,马名骞作为“文革”前老高中插队知青,当时并没有大学经历,学历层次的差距并未让两人产生嫌隙,相反,二人携手齐眉、相伴到老。
马名骞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读高中时,我觉得毕业后考上大学顺理成章。不料一场浩劫梦断‘文革’,随后便到苏北宝应县插队农村再进工厂。基于尽快蜕掉身上那层‘小资产阶级皮’的‘上进心’,成天下死力干活,全无再报考大学的念头。尽管其间我曾几次放弃报考大学甚至凭特长进体院的机会,连1978年夫人考取南邮研究生的强刺激也没有掀起我求学的波澜。直到1983年夏季,已在南邮留校任教的夫人写信给我,提出‘知青无知识,缘何建四化’的诘问,同时告知江苏省委党校招生的消息。这是我们夫妇之间从相识到成家13年来,第一次谈到关于我求学深造的话题,给我震撼不小,终于撬动了我尘封多年的宿念。于是,我仓促申请报名,突击复习5天,凭‘老高中的底子’考上省委党校理论班,也从此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发展轨迹。”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势不可挡,有的人是顺乎其势,走在前列,搭上第一班车;有的人是被动卷入,竞波逐流,而后却也勇立潮头,马名骞夫妇是这两种人的典型代表。在梅杓春眼中,马名骞是优秀的,“正能量”“有才华”“谦和低调”“乐于助人”,都是她用在马名骞身上的形容词。“欣赏是产生爱的原动力,感恩是维持爱的真谛”,他们从青葱岁月到白发染鬓,相互感谢、相互欣赏,越过重重难关,慢慢长漫漫,老来常相伴。
被问及南邮对自己的意义时,马名骞和梅杓春毫不犹豫地异口同声:“南邮是我的家”。马名骞在解释这个“家”的含义时强调:“南邮不仅是我们物理意义上的家,更是精神家园般的存在,是情感上、心灵上的家。”梅杓春接着说:“我到南邮已经45年了,一路过来,见证了南邮在规模、层次、硬件、内涵等全方位的巨大变化——从学生2000多人到如今超过3万人的激增,从一个三牌楼校区300多亩到四个校区总面积3000亩的扩展,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到双一流高水平学校到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跨越,从专科、本科教育到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提升,可谓日新月异、令人振奋。”访谈中,浓浓的南邮情一直在两位老师心中荡漾着,“此生之年,能够为南邮做些事情也就足够了。”马名骞笑着说。
马名骞曾经参与南邮校史的编撰工作,他坦言编撰校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深入发掘史料的困难,如何从海量的史料中凝练出南邮精神、激活贯穿始终的红色基因,就不仅需要文学水平,更需要思想境界。马名骞介绍:“就南邮的历史而言我亲身经历的时间并不长,为了尽量掌握史料、准确求证史实,我记不清跑档案馆多少趟,采访秦华礼老书记等老领导、老同志多少次。所幸最后的结果还算得上是精彩动人。”马名骞认为,编撰校史的过程既是一次掘金撷玉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受教育的过程。“通过对史料的一次次探索和整理,我得以介入性地了解南邮的红色血脉,深层次体悟到南邮精神的宝贵。”
马名骞强调,“要强校,必立史。所有南邮人都有责任将南邮校史变成我们立足现在和开辟未来的动力。从另一个维度看,历代南邮人在同一个坐标上形成一以贯之的脉络,就一定能让血液顺畅流淌,推进南邮不断前行发展。”
时光不老,奋斗不止;邮情尚存,此志不懈。对马名骞来说,这份“邮”情不仅仅是在南邮工作多年的感情,更是一份国脉担当。他引用周恩来总理“传邮万里,国脉所系”的题词和“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殷切地寄语柚子们:“‘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是我们的站位,‘信达天下,自强不息’是我们的品格,每一个南邮人都应该明确自己的站位,自觉培养高尚的品格。”
如今,南邮人的心、南邮人的脚步、南邮人的力量,已然辐射天下,但是我们的根始终属于这方热土。愿从这方热土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踏实,愿从这方热土成长的每棵树都成栋梁之材。
“邮”情连接着个人与南邮
也温暖着无数南邮人
岁岁如是
经久不息文案 | 王媛媛 王睿思 陈 钰
采访|马萌骏
视频|韦 琦
图片 | 张 傲 张 越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尹 楠
责编 | 饶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