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然气】LNG牵扯跨国巨头神经 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激增

2017-11-09 中国石油石化 华气能源猎头

文/徐玉高 林益楷 张正刚


  2014年油价下行,加快天然气转型是五大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雪佛龙)在原油稳产压力下适应能源转型的主动谋变。快速的应变能力,让五大跨国公司截至2016年,天然气储量占油气总储量比重已达到51%,成功转型成为“油气并重”的公司。

  推动天然气发展乃全球战略,至此五大跨国公司是否就高枕无忧了呢?非也,全球LNG行业——未来“游戏规则改变者”,将给跨国公司LNG产业带来诸如价格下行、产能过剩、项目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风险,那么跨国公司又将如何应对?中国在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的同时,又为其带来哪些启示?

  LNG行业 :未来“游戏规则改变者”

  当前全球LNG市场格局正面临深刻转型和重塑,LNG行业的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天然气从区域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变,LNG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日益成为天然气市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这将给跨国石油公司LNG产业发展带来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薄利时代到来

  受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当前LNG现货价格较2014年高点已下降75%以上。价格的断崖式下跌不仅影响到LNG现货市场,也影响到长期协议市场。随着买家的议价能力不断增强,跨国石油公司被迫在价格上做出更大让步,天然气业务的盈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Wood Mackenzie统计,5年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天然气盈利高达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但到2020年,俄气、壳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马国油)等公司天然气利润都将收窄至2美元~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全球LNG行业的“薄利时代”已经到来。

  产能过剩 合同减少

  近年来,全球LNG市场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牛津能源统计,2014年在国际油价100美元/桶时,全球新增LNG产能1亿吨,那时美国只有1个LNG项目;2016年国际油价跌落至40美元~50美元/桶,2015—2020年全球将新增1.5亿吨产能,美国LNG项目产能6400万吨,美国将在未来全球LNG市场供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从美国已获批的出口项目看,其LNG出口能力将于2019年开始集中上线。2019—2022年,美国向北美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区国家出口LNG的能力将分别达到9800万吨/年和2.81亿吨/年,分别占已批准能力的73.2%和85.7%。瑞士信贷认为,2018—2023年全球LNG行业将处于过剩状态。IHS预测,2020年前后全球LNG液化能力过剩将达峰值,届时壳牌、道达尔、BP、俄气等国际大石油公司将面临买方续签合同减少45%的局面。

  新进入者带来市场和法律风险

  随着全球LNG市场参与度日益活跃,为各类新进入者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为LNG行业带来不同层面的风险。

  其中,第一类参与者为全球独立石油贸易商,他们此前主要从事石油及矿产的贸易业务。2015年全球6800万吨LNG现货和短期合同中,嘉能可(Glencore)、维多(Vitol)、贡沃(Gunvor)、托克(Trafigura)、来宝(Noble)五大贸易商的LNG贸易量占比接近15%。大型贸易商的加入,为全球LNG市场注入了更多的风险偏好、速度和灵活性,进一步改变了市场竞争态势。

  第二类参与者是以Cheniere能源、Sempra能源等为代表的美国新型LNG供应商。例如Cheniere此前是一家从事上游勘探开发的公司,在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大背景下,公司将旗下的Sabine Pass接收站改造成LNG出口终端。未来几年随着更多像Sabine Pass这样的LNG外输项目投产,这种美国式的、更加灵活的商务模式将进一步推动LNG市场化,成为搅动全球LNG市场的重要力量。

  第三类参与者为欧洲和亚洲的公用事业公司。近年来,欧亚地区的很多公用事业公司不甘做天然气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也在积极谋求转型。包括韩国天然气公司(KOGAS)、日本电力公司(JERA)、ENGIE,以及国内的新奥等公司正在积极参股上游项目。一些公司“抱团取暖”,联合起来与上游卖家讨价还价,将在一定程度上与跨国石油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更加多元化,传统的“照付不议”商业模式开始遭遇挑战,跨国石油公司若想开发这些新市场,势必需要承受更高的信用风险、支付风险和法律风险。

  大型LNG项目的成本控制风险

  雪佛龙、壳牌和埃克森美孚共同推进的澳大利亚高更(Gorgon)LNG项目产能高达1500万吨,该项目面临延期和多次追加投资的影响,资本开支一路攀升至600亿美元。研究机构统计,高更项目每吨LNG的资本性支出高达4000美元,是2006年之前投产项目的4倍左右,是BP近期印尼东固扩建项目的2倍。目前,尽管很多大型项目在保持正现金流的情况下仍维持较高利用率,随着低气价成为新常态,这些大型项目将成为跨国石油公司的沉重负担。

  从目前看,低油价对亚太新增LNG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及投产时间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地区。IHS研究认为,部分LNG项目出售天然气凝析液(NGL)的利润因油价降低而缩水,当油价从110美元/桶降至30美元/桶时,有些项目的盈亏平衡点高达15~1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相当于每立方米气3元~4元人民币)。而且,绝大部分亚太地区LNG项目均有五大公司的身影。

  未来LNG需求增长的不确定性风险

  尽管一些机构和公司认为,随着全球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新兴国家需求增长、FSRU等新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全球LNG需求持续增长。但也有很多机构对全球未来LNG消费需求增长持谨慎态度。牛津能源研究认为,日本的核电重启政策,韩国注重通过发展新能源来减轻煤电碳排放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电力需求的不确定性,包括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等,都将对未来亚太LNG市场需求造成影响。一旦全球天然气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将给跨国石油公司巨额投入的LNG业务发展带来困难。

  面对全球LNG进入下行周期带来的挑战,跨国石油公司也正在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努力应对行业周期性低谷,其主要措施可归结为“一个优化+四个创新”。

  优化业务:大项目谨慎,小项目受青睐

  跨国石油公司看好天然气前景,投资上继续向天然气倾斜,在低谷期通过并购追求跨越发展。继壳牌530亿美元并购BG后,埃克森美孚2016年斥资35亿美元并购巴布亚新几内亚的Interoil公司,BP购买埃及Zohr巨型气田10%的股权。BP年报显示,公司2017—2021年投资项目中超过70%均为气田。道达尔则表示,未来5年将继续加大天然气全产业链的投资,天然气产量将增长20%,液化能力和LNG贸易量实现翻番,再气化能力增长50%,天然气销售量增长70%。

  正如壳牌天然气一体化执行董事魏思乐所说:“亚洲是全球最重要的LNG市场,尤其是中国。”据统计,BP未来5年的21个天然气项目中,6个在非洲,其中4个项目在埃及;8个在亚洲,其中3个在印度和印尼,印尼东固扩建项目的2/3天然气将直销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埃克森美孚并购Interoil,除了看中该项目的低成本优势,也与项目临近亚太市场的区位优势有关。

  近两年,全球批准最终投资决定(FID)的LNG项目屈指可数,搁置或延缓的项目增多。马国油搁置加拿大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Northwest Pacific)项目,壳牌推迟了查尔斯湖(Lake Charles)项目的并购,埃克森美孚暂缓了阿拉斯加项目等。道达尔在2016年斥资2.07亿美元购买Tellurian23%股权,壳牌在直布罗陀建设小型LNG项目。研究机构ADIAnalytics披露,北美有17个小型LNG项目仍在考虑中。

  向“资源供应整合商”转型 增强竞争优势

  当前市场环境下,各参与方意识到要积极向“资源供应整合商”转型,借助足够多的产品组合和足够大的灵活性来巩固竞争优势,满足越来越多国家对LNG的需求。壳牌通过并购BG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霸主”,BP、道达尔及一些公用事业公司也在努力朝着这一目标迈进,埃克森美孚则相对保守。预计未来LNG贸易方式更加多元化,买方与卖方的界限更加模糊,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竞争与合作将成为新常态。

  对跨国石油公司来说,拥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是他们的竞争优势,包括积极进军电力及贸易市场,发展LNG船舶运输,进军终端消费市场,发展更多的B2B和B2C业务等。道达尔宣称要“努力捕捉全价值链条的利益”,公司2016年仅在欧洲地区售电491亿千瓦时、计划在欧洲建立200多个加气站,瞄准卡车运营商及大型载重运输车等客户。壳牌关注用LNG作柴油和重燃料油替代品,积极拓展船舶LNG燃料市场。

  技术创新,努力降低全产业链成本

  跨国石油公司在全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努力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上游开采环节,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第一个投产的浮式LNG项目PFLNG 1,由于无需建造陆上LNG设施,可节省5亿美元成本。壳牌也在推进Prelude 和Browse浮式LNG项目,埃克森美孚和埃尼在推进莫桑比克的Coral浮式LNG项目。终端接收环节,道达尔等公司正在考虑采用FSRU作为天然气液化和再气化的解决方案。

  在船舶运输环节,LNG船舶运输正朝着节能化和大型化的方向发展,2010年以来,绝大部分LNG船舶开始采用双燃料电力推进系统(DFDE)取代传统的蒸汽轮机(ST),主机油耗从180吨/日下降到135吨/日;随着薄膜型货舱系统的推广应用及LNG船舶舱容不断增大,进一步带动了船舶单位运费的降低。

  壳牌汇集LNG技术人员、零售技术人员、用户以及引擎制造商,探索降低LNG加注成本,使欧美公路运输加注成本下降了一半;开发出在全供应链管理天然气挥发和压力的有效方法,创造性地安全缩小场地规模,从而节约了成本。壳牌在直布罗陀建造的小型LNG项目,通过优化价值链的技术和商业环节,由壳牌在挪威的子公司提供的船舶和工业用LNG燃料成本不到预期的1/3。

  推动政策创新,为企业发展营造环境

  天然气及LNG业务对政策依赖度高,不同国家的低碳政策、补贴政策等对行业发展影响巨大。壳牌一体化天然气部主任马尔滕·威塞拉说:“政府推动的碳价政策将对天然气工业产生重大影响……从环境到经济因素,都要考量与天然气和LNG相关的政策,不只涉及发电,增加其他经济部门的天然气需求,比如交通运输,也需要政策推动。”为此,壳牌非常注重与业务所在国政府的沟通与交流,该公司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的成员之一,并为多个低碳经济研究项目提供支持;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签订为期两年的协议,对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开展联合研究。近期,埃克森美孚、BP、壳牌都对美国征收碳税政策表示支持。

  推动管理模式创新,适应能源转型大趋势

  当前,全球天然气、新能源和电力日趋一体化,提供复合型的“能源组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跨国石油公司近年来积极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这种战略变化。壳牌在并购BG完成后,新设了天然气一体化事业部,2016年5月在该事业部中增加了新能源业务。道达尔2016年4月组建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电力事业部。雪佛龙公司于2014年成立电力与能源管理子公司,统一管理公司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气发电业务。此外,道达尔等公司还通过设立风险基金,积极投资新能源业务。

       对中国企业发展天然气的建议

  1、坚定大力推进天然气发展战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天然气发展战略事关公司发展的未来。面对资源接替等方面的挑战,五大公司一直以来坚定看好天然气发展前景,努力巩固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尤其是壳牌公司,将天然气业务作为公司重塑壳牌、重回石油行业“龙头老大”的重要契机,积极利用最新一轮的行业低谷,举全公司之力完成BG并购,一举奠定了其在全球天然气尤其是LNG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比五大公司,中国石油公司产量结构中的石油比例较重,中国石油公司应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战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凝聚对天然气业务发展重要性的共识,制定清晰的天然气发展战略,全力发展天然气业务。

  2、增强天然气一体化产业链竞争能力

  当前,跨国石油公司和部分公用事业公司都在努力追求LNG全产业链的价值最大化,上游领域努力巩固“资源供应整合商”的地位,下游领域积极拓展市场空间,上下游行业边界日趋模糊,未来“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商”将成为各大公司转型的大趋势。

  中国石油公司在LNG资源组合的多样性、灵活性及成本竞争力较差,离一流“资源供应整合商”角色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石油公司应充分发挥一体化产业链竞争优势,增强生产和贸易、天然气和LNG的协同效应,积极推进全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价值优化;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等改革政策,探索通过股权置换、战略联盟等方式,使上下游相关方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开拓天然气业务战略纵深,增强一体化竞争能力。

  3、努力优化合同商务模式

  中国石油公司应密切关注LNG行业变化趋势,深入研究亚太地区天然气定价方式,充分发挥大买家优势,加强与国内外LNG贸易商和进口商的协作,提升在谈判中的话语权。利用好本轮LNG行业下行周期,锁定部分低成本的资源合同,进一步优化资源组合结构和合同模式,包括中长期协议与短期协议/现货的组合、油价挂钩协议与HenryHub挂钩协议的组合、用10年内中长期协议替代20年以上的长期协议、争取更多FOB而非DES(到岸价)合同等。

  在拓展下游终端市场时,中国石油公司应学会主动创造需求。建议应高度关注向电力转型的机会,发展好电力生产和贸易业务;推动更多的B2B业务和B2C业务,包括大力发展华北地区“煤改气”业务、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型卡车用气业务、推动船舶改用LNG、推进分布式能源等。同时要积极关注FSRU、小型LNG发电等新技术进展,探索利用新技术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相关(一):今年迄今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增加25%至创纪录高位

       中国10月份包括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达到581万吨,低于9月份的水平,但高于去年同期的382万吨。今年迄今为止,天然气进口量增加25%至5,416万吨,高于去年的5,400万吨,创纪录高位。居民和工业天然气消费量激增推高了LNG现货价格,令人担忧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可能面临冬季供应短缺。中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之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经计划削减工业用户的天然气供应。



相关(二):全球液化天然气过剩或持续至2020年

李慧

  低迷多时的液化天然气(LNG)市场近日又被“泼了一瓢冷水”。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声称,尽管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产量的持续攀升,预计全球LNG市场的供应过剩情况将延续至2020年。

  供应、需求或陷拉锯战

  10月23日,IEA能源市场与安全部门负责人Keisuke Sadamori在新加坡国际能源周上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有数量可观的新增LNG产能加入市场……因此,我们认为,LNG市场的供应过剩可能要持续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

  事实上,近年来,尽管全球LNG市场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但供应方为占有市场份额一直都在暗暗提升产能、增加出口。老牌LNG霸主、全球最大LNG出口国卡塔尔今年7月提出,计划在未来5-7年内,将LNG产量提升30%,达到1亿吨。

  新兴LNG生产国澳大利亚也通过新建大量项目不断提升出口量。根据澳大利亚工业、创新与科技部的数据,2016年,澳大利亚LNG出口总量达到5200万吨;今年或将增长至6380万吨。该部门同时预计,到2018年中期,随着总价约1800亿美元的新项目陆续投产,澳大利亚LNG出口总量还将增加16%。路透社此前曾撰文指出,随着高庚项目产量的提升,加上其他在建项目的完工,澳大利亚的LNG出口能力有可能很快超过卡塔尔。

  美国则凭借页岩革命带来的海量天然气出产,在LNG供应方面的表现也是毫不逊色。据悉,美国在建的天然气年出口能力已经超过6000万吨,并且签署了多项LNG出口协议,出口目的地包括欧亚的众多国家,预计今年,仅从美国输往亚洲的LNG就有望超过3000万吨。

  根据投行桑福德·伯恩斯坦此前的预计,到2018年全球LNG年产量有望增长1/3,而其中大部分新增产量将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

  IEA的数据显示,此前,由于市场供应过剩,亚洲LNG现货价格已经从2014年2月的峰值20.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下降至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

  不过,业界普遍认为,在供应持续增长的同时,全球对LNG的需求也在增加,甚至需要市场削减部分供应过剩的压力。

  Sadamori表示:“根据目前市场需求状况来看,我们预计,LNG市场收紧的时间可能会早于此前业界的预期。比如,在中国,我们看到LNG进口年增幅已经达到40%左右。另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今年9月,中国进口LNG的数量同比增长了37%。”

  买家市场话语权渐增

  随着市场供过于求的持续,LNG市场的买家也逐渐“强势”起来,在贸易合同、交易价格等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据彭博社报道,一直以来,为了保障供应,以及生产商前期资金充裕,LNG大都采用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销售。然而,如今由于天然气市场供应过剩的加剧,LNG进口国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议价权,有些进口国就现有的长期合同要求重新谈判,更有供应商为了削减库存而主动调低了价格。

  有统计显示,日本韩国、中国乃至印度的进口商曾多次就联合采购LNG进行过商谈,并先后有过几次尝试。国际LNG进口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LNG贸易中有28%是以现货或是短期合同的形式进行的,相比2010年的比例增长接近10%。

  从2015年起,陆续有印度、日本等国的LNG进口商通过重新签订购买合同争取到了可观的折扣。今年3月,来自韩国、日本和中国的三家LNG购买大户更是达成一致,计划成立“买家团”,未来联手进行LNG采购合同谈判。与此同时,作为新兴LNG市场的印度也表态,希望能够加入“买家团”,在LNG市场争取更多话语权。印度石油部长Dharmendra Pradhan表示,LNG市场正在向消费方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因此印度不排除加入上述联合购买LNG联盟的可能性。

  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全球LNG产量正以每年3亿吨的速度增长,而2016年的贸易数字表明,全年只有大约2.68亿吨LNG进行了交易。受此带动,亚洲LNG现货价格下降幅度超过70%,LNG买家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Sadamori表示,以亚洲为例,由于供应持续过剩,亚洲LNG市场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灵活。有统计显示,亚洲消耗了全球70%左右的LNG供应。此前,这些LNG很少有通过买卖双方直接、随时进行交易的,大多数都是按照之前签署的固定合同进行交易,比如日本和韩国的主要LNG进口商,就常常需要和大供应商经过谈判,事先确定LNG购买价格等。“现在,我们看到,传统的固定合同在交易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Sadamori说,“与此同时,期限更短、条件更为灵活的合同正变得越来越多。”


相关(三):彭博社: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激增 仍存在产能过剩价格不会飙升

彭博新能源金融社预计今年的液化天然气需求将增长到280MMtpa(年百万公吨),到2030年达到479Mtpa。

然而,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出口项目可能会导致天然气供应过剩直到2024年。

据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9月13日,伦敦、纽约和新加坡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将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达到破纪录的2011年以来最快的增速。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天然气进口激增现象?可能的原因有东北亚地区核能发电的不确定性、中国能源市场改革、对中国空气污染的担忧以及主要出口地区的产能提高。

尽管卡塔尔与沙特阿拉伯断交、澳大利亚东部进行了出口限制以及拉丁美洲的需求下降,但这些都未能影响到今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的增长。

彭博新能源金融社全球天然气团队做出最新预测,根据2017年的数据,全球液化天然气的前景将是:尽管全球最大的进口地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总体需求下降,但消费量仍将继续增长。

液化天然气分析的全球主管Ashish Sethia说:“亚洲将继续充当全球液化天然气的最大买家,在2030年之前都会占据超过70%的燃料进口量。但是,从2025年起,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进口量将超过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总和。”

报告强调,由于价格仍处于低位,液化天然气将继续进入新市场,而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和再气化技术使得新国家更容易以较低成本进口基础设施。

“截止2022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的20%将来自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这些装置的配置速度更快。这将有助于在许多新市场中开拓需求。”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亚太液化天然气分析公司负责人Maggie Kuang表示。

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预计将长期增长,到2030年达到100MMtpa。

欧洲天然气分析公司的负责人John Twomey说:“到本世纪20年代末,欧洲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将增加一倍,因为本土供应量的下降为俄罗斯管道出口和液化天然气提供了新的机会。”

但需求的持续增长预计并不会导致价格飙升,因为在2024年之前,由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出口产能大幅增加,预测中液化天然气的供应量也将提高。

图1: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预测

注:再出口国家被排除在外。新兴市场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其他国家。

美国液化天然气分析师Anastacia Dialynas表示:“我们所提到的北美区域超过20%或146MMtpa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都得到了所有必需的政府批准,特朗普政府正在进一步支持液化天然气出口行业。然而,这些项目所面临的任务比得到批准更艰巨:在于找到买家并做出最终投资决定。

图2:全球液化天然气供需能力平衡

注:FID表示“最终投资决定”。

2017年上半年,据统计只有5.7万吨液化天然气合同订单,这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买家对长期合约兴趣缺缺,也使得出口项目难以建立和融资。

此外,新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商不仅将与国际石油公司等老牌公司竞争,也将与传统买家竞争。这些传统买家的投资决定可能会更多样化,因为越来越多的购买合同允许他们转移和转售液化天然气汽车。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石油石化、彭博社等

编辑:华气能源猎头(微号:energyhunt)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相关文章:

1、【天然气】2017年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展望

2、【天然气】五大因素利于美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

3、【天然气】中国正在全球各地大量购买液化天然气 进口了全球约40%LNG

4、【天然气】全球LNG供应量五年预增50%

5、【天然气】壳牌预测2020年全球LNG贸易量 比2014年增长50%

6、南亚,下一个全球LNG进口新热点?

7、格局渐变,LNG贸易商准备好了吗?

8、【天然气】广汇能源上半年净利同比增六成 LNG贸易成新蓝海

9、【天然气】LNG热背后的船舶市场蛋糕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更多信息请“查看历史消息”!

猎头合作/岗位咨询/商务合作/版权问题/读者投稿,请联系:

联系人:许哲民(先生)

移动电话:13906017753

电子邮箱:joker@hqhunt.com

QQ/微信:19000734/energylietou

QQ群:75335340(猎头/项目信息)

官方网址:http://www.hqhun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