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尔茨海默病: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丨老年人总被骗子盯上?老被骗可能是痴呆前兆

医疗养老就关注→ 常青藤会客室 2023-03-08

捐点时间,知识就能做公益。

公益健康相结合

做好事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完美~ 

为了感谢您对以上活动的转发与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并给留言点赞

点赞最多的前8名,获得以下奖品

活动时间截止到2019年6月1日12:00整

(PS:注意是您的留言点赞,不是文章点赞哦!)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该病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晰,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大脑某些脑区发生严重的具有神经毒性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丝聚集,导致神经元细胞功能丧失和数量减少。相关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4%-6%,年龄每增长5岁,发病率就会增加一倍,80岁以上人群患病概率约为20%-25%。我国目前约有7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阿尔茨海默病是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又一重要疾病,也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为认知能力衰退明显,日常生活能力难以维持,往往发生幻觉、妄想、猜疑、易激怒等,并呈日渐严重趋势,这就需要照料者付出极大的努力。据美国疾病负担调查结果显示,在80岁以上的患者群中,阿尔茨海默病造成的疾病负担高居第二位。我国疾病负担研究也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中直接医疗费用占48.13%、间接费用占51.87%。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况伟宏教授说:“阿尔茨海默病是当前老年人痴呆的主要病因。该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沉重,在患者生活尚能自理时,其主要的经济负担是对病情恶化有一定延缓作用的药物开支上,目前大约为每月800元左右。但患者进入需要他人照料的中重度阶段,其治疗和照料的费用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特别是需24小时看护的病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也很严重。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魏文石教授说:“在我们临床就诊过程中,发现患者本身因为丧失了感知能力,并未感受到太多痛苦。但陪伴就诊的家属往往面色憔悴、不堪重负。据统计,阿尔茨海默病的照料者发生抑郁、焦虑、失眠、心血管病事件概率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其他人员。”相关统计表明,高达32%的照料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据魏文石介绍,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上,存在着就诊率低、治疗率低和依从性低的问题,讳疾忌医、经济负担重等是导致“三低”的主要原因。部分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因“病耻感”抗拒就医用药,还有一些人存在着“治不治都一样”的错误认识,因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在短期内不断加重。另外,我国目前对此病的公众认知程度也不足,即便在大城市中,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此病的早期信号也缺乏警觉性,往往到医院就医时,其临床症状已出现多年。


  谈及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况伟宏说,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类是临床上应用最多、也是国内外诊疗指南中推荐的该病一线治疗药物。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若患者一经诊断即开始药物治疗,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诊断6个月后才开始治疗的患者。但是,口服药物容易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头痛、恶心等。这也造成了一些患者在治疗中自行停药,影响了治疗效果。一项调查表明,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口服用药依从性仅为20%。这大大降低了药物在病情延缓方面的作用。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肖军指出,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新型的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透皮贴剂类药物已在我国上市。三期临床试验表明,透皮贴剂类药物与口服药物疗效相当。由于贴剂胃肠道副作用反应发生率比口服药物降低了70%,降低了患者因副作用而停药的概率。与口服药物相比,透皮贴剂能够更加平稳持续地释放药物,减少血药浓度波动,使患者可以获得稳定足剂量治疗。因此,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贴剂的疗效比口服药物更为显著。另外,透皮贴剂的日均治疗费用也低于口服的同类产品,能够减轻患者及医保基金的经济负担。


  魏文石也认为,透皮贴剂不通过口服即发挥临床作用,具有不良反应少、吸收剂量高、疗效相应更佳的特点,特别是其价格较为便宜,使治疗费用大约减少2/3,既让患者更好地获益,也相应减轻了医保基金的负担。药物经济学研究显示,与其他治疗选择相比,透皮贴剂类药物无论在治疗效果、治疗成本上,还是在降低照料者陪护压力上都是优选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将成为老龄化社会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提升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观念,发挥医保能动性,让更多患者获益于创新药物,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有效应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挑战刻不容缓。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王伟

老年人为什么总是被骗子盯上?


美国拉什大学的科学家近期研究给出了答案:这可能是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或者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预兆”。


研究人员在为期6年时间的调查中,通过各类电话销售诈骗法追踪评估了935名脑部健康老人的“防骗意识”,检测参试者发现“这是陷阱”的速度。结果发现,约一半人出现了一旦接了未知来电就难以挂断、长时间倾听“销售员”宣传等上当受骗的倾向。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研究人员对参试者进行每年一次的详细认知测试,结果显示,151人被诊断出患有老年痴呆症,255人患有轻微认知障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诈骗试验中无法识破骗局的参试者患认知能力下降或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有防骗意识者的2倍。


研究人员表示,“防骗意识”丧失预示认知能力下降,可能是由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记忆和思维受损之前,已经出现了社会判断能力的变化。他们提醒,容易上当的老年人家属应警惕未来有迷路、走失等更加危险的事情发生。

▲ (若 伊)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更多推荐
每天深蹲3分钟,让你自然瘦下来!
王建业:很多“病”其实不是病,只是老了,别把衰老当病治
夏季养生八字诀
武连仲教授“五心穴”,诊疗顽固性失眠,简便速效
夏季喝一口,百病马上走(奇妙小东西,竟有大作用)


END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佛教安养院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随手转发亦是功德


    

在吗?在看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