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皮书社区养老专题发布,专家提议:社区养老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亚太养老产业力量联盟”——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招生介绍详见: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
点击 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目前,大城市养老的难点、痛点是核心城区域养老设施紧缺。近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8~2019)(社区养老专题)》(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指出,北京市不同区县社区养老设施覆盖面差异较大,社区养老设施在不同层面存在城乡差异。
从街镇层面看,西城区是街道乡镇具有养老助残设施密度最高的区,平均每个街道乡镇有3.93个这样的设施,大兴区平均有养老助残设施2.27个,丰台区有2.29个,朝阳区有2.19个,东城区有2.00个;最少的是怀柔区和门头沟区,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只有0.53和0.54个养老助残服务设施;延庆区平均为0.61个,平均数低于1的还有密云、平谷、顺义、通州和昌平。
位于郊区,特别是远郊区、近年新发展起来的区域,养老助残设施往往更为缺乏。
🔺《北京蓝皮书: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8~2019)(社区养老专题)》发布会
从社区层面看,养老助残设施在社区层面的覆盖比例为40.4%,社区养老助残设施覆盖比例大大低于街道覆盖的比例(67.0%)。覆盖比例最高的是西城区,占到近80%,其次是平谷区(59.2%)、海淀区(54.5%)、房山区(54.0%)、东城区(50.3%)、密云区(50.1%)、朝阳区(46.6%)、顺义区(44.3%)、门头沟区(44.0%)、丰台区(44.0%);比例比较低的是通州、昌平、石景山和大兴区,均在20%左右,甚至更低。
《报告》特别指出,北京市社区养老设施在不同层面存在城乡差异。其中,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面差异明显。
据统计,在调查的城镇社区中,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占比达45.7%;而在调查的农村社区中,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社区占比为35.9%,远低于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程度(40.3%)。
此外,城镇社区中单个社区拥有多处养老服务设施的情况较为突出。
《报告》提及,在拥有养老服务设施的城镇社区中,拥有养老服务设施为1处的占73.4%,2处的占17.9%,3处及以上的占8.6%,平均每个社区拥有量为1.40处;而在拥有养老服务设施的农村社区中,拥有1处养老服务设施的占比为84.4%,2处的占比为11.6%,3处及以上占比为3.9%,平均每个社区拥有量为1.20处。
《报告》还提出了目前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挑战。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研究所研究员谭日辉提及,首先,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过分依赖政府购买服务,造血能力差,其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值得商榷。其次,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仍面临专业人才短缺、场地不足等诸多要素的制约。他认为,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边界尚未界定清晰,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导向也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群体导向、补贴政策导向和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导向等方面。
基于此,《报告》对北京的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三点建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具体解释道,未来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应注意转变政策导向,实现社区养老服务从“事业”导向转向“事业+产业”导向、从普惠性支持转向重点人群支持;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应区分政府支持和市场购买,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并注意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中的作用。
“智慧养老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智慧养老的发展要适度,不能用智慧养老代替人性化的管理,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监管,全面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赵弘说道。
来源:央广网
编辑:张晓乐
离开“输血”,养老驿站盈利有多难?
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双旗杆养老驿站最近悄然关门,受到多家媒体关注。据媒体报道,该养老驿站曾被视为社区养老“标杆”,上下两层的驿站当中,每天来吃饭、活动的老人不下70人。如今却已是大门紧锁,知情人士透露“成本太高了,没钱投资了”。
运营成本过高
“标杆”养老驿站关张
养老服务驿站是距离老年人最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它们将助餐、助浴、助医等贴心服务直接送到老人家中,又或者老人足不出社区,就能就近找到这些服务。截至2018年底,北京的养老驿站已超过500家,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将建成1000家。
双旗杆养老驿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2018年5月,3位留洋归来的清华高材生创建了该驿站,他们从英美等国的社区养老模式中汲取经验,将老年人饮食和医疗养生作为驿站的主打特色,推出针对不同老人的定制服务。然而,被视为典型的双旗杆老年餐桌没有红火多久便逐渐冷却了下来。居民反映,办了会员卡之后没多久,老年餐桌的菜量变得越来越少,去吃的老人也随之减少,后来就不用排队取号了,一天也就十几老人去吃饭,2019年春节后,老年餐桌就停止了供应。
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这家养老驿站一年的房租租金就要上百万,员工有十几个,同时,驿站分一层和地下一层两部分,地上一层的面积不大,大部分活动空间都在地下一层,但是,国家出于对老年人安全的考虑,针对地下部分不给予补贴,因此,即便驿站同样享受国家补贴,但大部分成本都需要自负盈亏。
双旗杆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驿站辐射附近的三个社区,三个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万人左右,但运营成本太高导致参与的老年人占比并不高,最终无法支撑驿站运营下去。
而政府流量补贴面临实际困难。据60加研究院调研数据,目前养老驿站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政府补贴、照料服务和助餐服务,其他多为公益性质或低价服务。调研发现,月收入不足五万的养老驿站占据了一半以上。
而在所有收入中,政府补贴占据大头。政府补贴占总收入50%以上的驿站高达40%。以西城某养老服务驿站为例,该驿站运营1年以上,但政府补贴资金仍占驿站总收入75%以上。
目前政府补贴包括两部分:一是政府一次性补贴或租房补贴,二是政府流量补贴。流量补贴包括服务流量补贴、托养流量补贴、连锁运营补贴和运维支持。但在流量补贴实行过程中,养老驿站也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
上门服务多为低价或免费
时间长效率低
首先,服务流量补贴是根据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服务收费流量总和的一定比例给予的资助补贴。
目前养老驿站主要承接的是居家上门服务,而上门服务比集中式养老服务耗费的时间长且效率低。调研中发现,居家上门平均每位工作人员每天只能完成2到3单,月服务人数在200人以下的驿站占据50%以上。且现阶段老人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普遍较低,驿站提供的是低廉甚至是免费的服务项目。因此,服务总收入并不高。
同时,需要老年人持养老助残卡刷卡消费后,驿站才能拿到补贴。不少老人的消费习惯让他们不愿去银行开通养老助残卡的支付功能,这也会增加上门服务的难度。此外,还存在流量如何界定的问题,例如驿站对老年人提供的心理慰藉、讲座、集体活动等算不算提供服务并没有定论。
照护服务受时长限制
驿站和街乡照料中心“抢生意”
第二,托养流量补贴是指根据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开展照料服务给予资助补贴,日间托养每天照料时间不少于6小时。但实际情况是,养老驿站的照护服务是受限制的。其中短期全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5天。对于需长期托养的老年人,统一推介转送到附近的养老机构(照料中心)接受全托服务。
而部分社区的养老驿站和街乡一级的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存在竞争关系。两类机构分属不同的运营者,由于养老驿站的服务人口、辐射范围、服务能力有限,竞争优势较小,与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老驿站提供照护服务的难度。
驿站连锁化经营
是否有利尚待探讨
第三,连锁运营补贴是指对品牌供应商承接若干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运营,并实施同一服务标准、品牌连锁运营给予的奖励补贴。现实情况是,目前,养老驿站的连锁实际上产生的规模效应很小。这是由于服务业连锁和便利店等行业连锁差别较大,便利店等连锁可以通过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但养老驿站连锁中,每个店需要固定的人和设备,且相互之间的业务协同关系较小,规模效应并未产生。以诚和敬为例,目前诚和敬在北京打造了超过100家驿站,但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养老驿站能够维持运营依赖政府的补贴,离开了政府输血,探索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成为重中之重。
同时,社区居家养老的竞争已经从之前的跑马圈地走向深耕社区、提供精细化服务,重点在于如何实现盈利和长远发展。在人力成本逐年提高的前提下,如何能把握好市场规律,从初期的以利润换人气到后期的留住人气、逐步盈利,这也是对运营能力的大考验。
来源:北京青年报
▲
END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北大研修班 |
右下方“在看”就是赞赏
右上角“分享”也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