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投保意识明显提升,超七成都市人接纳市场化养老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详情可见:【推荐】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一个重大消息,2019年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这意味着中国家庭财富也获得大幅增长,据统计,目前中国家庭总财富超过50万亿美元。当中国的中高收入家庭越来越多,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如何为家庭打造一个风险防护网,越来越受到重视。
大家保险集团近日发布《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家庭投保意识明显提升,约70%的受访者已经为家人购买了保险,尚未购买的人群中,超过八成打算为家人配置保险。从对保险的认知来看,城市级别越高,客户的保险理念越积极;而城市级别低的城市对保险的负面认知占比更高。报告还指出,随着社会发展,现代都市人对养老的认知理念已发生很大转变,超七成人接纳市场化养老。
重疾、意外、医疗险成家庭主要配置险种
报告显示,消费者家庭投保意识明显提升,约70%的受访者已经为家人购买了保险,尚未购买的人群中,超过八成打算为家人配置保险。客户购买保险的行为通常由家中一位成员完成。
接受调查的74.8%的客户为已婚已育,有较重的家庭负担;41.6%的客户普遍倾向应该“全家尽量保障齐全”。相对于个人,家庭可承受的保费金额更高,33.4%的家庭在2万—5万元之间,平均每年16468元。
消费者全家投保意识明显提升,约70%的受访者会为家人购买保险,尚未购买的人群中,超过八成打算为家人配置保险,购买行为通常由家中一位成员完成。
产品类型方面,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是家庭成员主要配置的保险,其中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夫妻保障以重疾险和意外险为首,给孩子的保障会优先选择教育险,为父母配置重疾险和养老险的比例最高。
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家庭成员人均持有保单1.17张,家庭平均持有保单3.62张。鉴于保单数量增多且保障范围各异,超六成人群期望通过家庭账户管理全家保单。
家庭买保险最看重保障功能
调查发现,家庭购买保险的触发动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防范意外或不幸时家庭陷入困境,二是担心重大疾病产生的大额医疗费用。
高学历、已婚已育家庭是保险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目前,消费者保险意识已经普遍提升,最为看重保险的生命风险保障功能;其次是养老金规划、财产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
在投保理念上,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应该“根据收入,量力购买;按照需求,有序投保”。超过四成的人群认为应投入家庭年收入的10%—20%购买人身保障类保险产品。
其中,不同年龄对保险功能但认知程度也有差异。70后对保险的资产储蓄与传承功能认知度更高。80后对保险的养老、子女保障的功能更关注。90后对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理财功能更关注。
调研数据显示,70后保险观念较为保守,认为保险的投入产出较低,配置意愿低,更注重保险的财务管理作用;80后对保险的理念比较理性,侧重全家保障,关注子女;90后侧重关注父母,希望全家尽量保障齐全,按需购买保险。
养儿防老观念逐步改变
报告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都市人对养老的认知理念已发生很大转变,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已成为过去式。对于未来养老生活,消费者选择“子女或亲戚照顾”的比例很少,超七成人群希望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还有少部分人群倾向于旅游养老。
调研中,受访者里仅15%会选择依靠子女或亲戚照顾养老,70%以上人群愿意通过采购市场化服务来养老。近七成人群愿意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其中,选择“在城区的养老机构养老,与原居住地/子女距离较近”的占比最高,达到24.5%,选择“在家养老,采购上门护理及日常养老服务”的占比23.1%,反映出中国人家庭观念强烈,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又依赖家庭和熟悉环境的心理状态。同时,基于对医疗资源的现实需要,有10.5%的消费者选择“在城区靠近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养老”。
在面对面访谈中发现,其家人曾经有过被急救经历的,尤其关注离三甲医院的距离,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甚至愿意接受急救中心作为替代方案。
对于入住养老社区,消费者最关注的服务包括“专业化护理服务”“丰富的文娱活动”“先进的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最希望获得“定期体检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上门基础服务护理”;消费者养老的财务规划主要集中在“已购买养老保险和理财类产品”“基本社保”上。
“一对一”沟通最被消费者认可
调查发现,官方渠道作为保险产品最权威的信息发布窗口,也是客户最为信赖的渠道,消费者会优先从保险专业人士和保险公司的官网、APP或者微信服务号获取信息,然后自行在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对接收到的观点予以佐证。而在非官方渠道购买保险,消费者担忧后续服务、理赔遇到阻碍。
在购买环节,官方渠道同样是首选。数据显示,消费者最依赖官方渠道和保险代理人;其次是电商平台,银保渠道在财务相关的保险领域接受度较高。但消费者在这一渠道能接受的保障类产品有限,主要是条款简单、责任清晰的保险,比如意外险。其中,52.4%的消费者会通过保险代理人购买保险,通过保险公司互联网渠道、线下网点购买的均超过35%,通过保险经纪公司、电商平台、银行渠道购买的比例相近,在20%至26%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过去消费者对于保险代理人形象的“不认可”甚至“反感”,不少消费者认为因为保险产品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一对一沟通交流获取保险信息的方式最为高效。58.1%的消费者在获取保险信息时会优先询问保险专业人士,然后在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对接收到的观点予以佐证。
售后服务环节,与代理人沟通仍是重要的互动方式。消费者最希望通过“预约人工服务”和“自助办理”与保险公司互动,短信在保费提醒等环节仍不可或缺。受访者最不喜欢高频电话推销,更希望保险代理人能结合自身实际给出定制化配置建议。
来源:南方日报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