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夏天到了, 湿疹又开始犯了,怎么办……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粟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等。
病因病机
在湿疹的病因病机中,湿邪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湿邪有外湿、内湿之分。
外湿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湿气,四季中以长夏时期湿气最盛,所以长夏多湿病,外湿伤人,除与季节有关外,还与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等有关,如居处潮湿、水上作业、涉水淋雨等都可能成为感受湿邪的条件。
内湿多由脾失健运,水谷津液运化转输的功能受到障碍,蓄积停滞而成,《素问》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其性重浊、黏滞,致病常伴见肢体沉重、酸困的症状以及分泌物秽浊不清,小便混浊、大便溏泄等现象;其黏滞之性多体现在病程长,多缠绵难愈。
陈彤云教授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湿”致病可以人为地加以改善,而“内湿”致病日渐增多,这与物质的丰富、人们饮食结构、习惯等的改变关系密切。且生活节奏的增快使人们的精神压力增长,情志不畅,势必造成人体气机的紊乱,从而进一步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使“湿自内生”。
辨证论治
湿邪是湿疹主要的致病因素,根据病机的演变和临床证候的特点,陈彤云教授治疗湿疹主要分为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脾虚血燥三种证候。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各个证候之间会出现相互转化的情况,临证需注意变通。
湿邪引发疾病常出现兼夹证,常夹风邪、热邪,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可出现湿从热化、湿从寒化等许多变证,因此,湿疹的治疗必须以辨证为指导,灵活运用中药的加减变通治疗。
1.湿热浸淫证
治疗宜清利湿热、佐以凉血,方用清热除湿汤加减。主要药物有龙胆草、黄芩、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草、生石膏、六一散。如瘙痒重者可加白鲜皮、苦参;渗出重者可加猪苓、茵陈;继发感染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可加熟军。
2.脾虚湿蕴证
治疗宜健脾除湿、佐以清热,方用除湿止痒汤加减。主要药物有茯苓皮、生白术、黄芩、栀子、泽泻、茵陈、枳壳、生地、竹叶、灯心、生甘草。若余热未清者可加丹皮、黄柏;痒甚者可加苦参、地肤子;继发感染者可加蒲公英、连翘。
3.血虚风燥证
治疗宜养血润肤、散风止痒,方用养血润肤饮加减。主要药物有当归、丹参、鸡血藤、赤白芍、白鲜皮、防风、生地、熟地、桃仁、红花。如瘙痒明显者可加白蒺藜、地肤子;皮损肥厚者可加首乌藤、连翘、夏枯草。
典型医案
主诉:双手反复起疹、干裂伴痒18年,加重2年。
现病史:患者多年前始于双手指出现干燥、脱皮,伴痒,症状逐年加重,曾于多家医院就诊,诊为“湿疹”,予中西药治疗(具体治疗用药不详),可暂时缓解,仍有复发,每于冬季症状明显。近2年出现双手皮肤增厚、粗糙,瘙痒剧烈,遂于我院门诊就诊。现双手皮肤粗糙肥厚、干裂;指甲污浊无光泽;伴瘙痒剧烈,夜间痒甚;纳可;眠安;大便黏滞不爽,日1行,小便调。
舌脉:舌质暗边瘀斑,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脉滑。
皮科情况:双手指侧皮肤干燥、粗糙,指腹皲裂,少许脱屑;双手背、双手掌心角化、肥厚。双手指甲甲板无光泽,干燥,有纵嵴。
辨证:脾虚湿盛,血虚风燥证。
治则:健脾燥湿,养血润肤。
方药:苍术10g,白术10g,生薏米15g,茯苓15g,丹参15g,黄柏10g,生地10g,熟地10g,赤芍10g,白芍10g,首乌藤15g,鸡血藤15g,地骨皮15g,青 蒿15g,地肤子10g。14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嘱患者避免局部过勤清洗;避免热水烫洗;尽量避免接触洗衣粉、洗涤灵、消毒剂等清洁产品;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局部保护。
二诊(2009年9月8日):药后症状改善,双手皮肤变薄,脱屑、干燥程度减轻,仍有瘙痒,且经前加重;月经先期8天,经量可,痛经轻。一般情况可,舌脉同前。上方加用当归、川芎加强养血功效,日1剂,连服14日,余同前。
三诊(2009年9月22日):病情稳定,皮损进一步缓解,双手指侧皮肤干燥、脱屑,轻微皲裂;痒时作。舌质暗苔白,脉滑。上方加大苍白术、生薏米剂量,加用冬瓜皮以健脾利湿,继服14日,余同前。
四诊(2009年10月20日):药后症减,双手部皮肤光滑,皲裂已不明显,痒消。纳可,眠尚安,大便日1行,不成形。舌质暗苔白,脉滑。上方调整生薏米、赤白芍、首乌藤用量,并加用芡实、陈皮以加强健脾燥湿、养血润肤力量,日1剂,连服14日,余同前。
五诊(2009年11月13日):患者病情基本恢复,已停用外用药膏,双手指间皮肤略干,微痒。纳食可,眠安,大便已成形。舌脉同前。上方加大地肤子用量,对症止痒,继服14日。
六诊(2009年11月24日):病情稳定,双手皮肤正常,痒消,一般情况可。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患者病情已愈,效不更方,继服前健脾利湿方14付巩固疗效。
患者中年女性,禀赋不耐,脾为湿困,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肌肤失养,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病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而发病。中焦湿阻,运化失司,湿聚故见皮肤瘙痒,大便黏滞不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故见双手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脱屑,双手指甲甲板无光泽,干燥,有纵嵴;血虚运化不畅致血瘀,故见月经量少,痛经,且舌边瘀斑。舌质暗边瘀斑,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脉滑均为脾虚湿盛兼有血虚之象。
二诊时症状有所改善,皮肤粗糙肥厚较前减轻,皲裂亦缓解;仍有瘙痒,且经前加重,与妇女月经期气血亏虚有关,故加用当归、川芎加强养血功效。
三诊时皮损仍以干燥、皲裂为主,因此加大苍白术的剂量以促进皲裂皮损的愈合;舌苔白,脉滑表明患者仍有脾虚之象,加大生薏米用量,加用冬瓜皮以健脾利湿。
四诊时患者皮损皲裂已愈合,痒消,但舌质淡暗,苔白,大便不成形,提示患者仍存在脾虚、湿邪不化之证,调整生薏米、赤白芍、首乌藤用量,并加用芡实、陈皮以加强健脾燥湿、养血润肤力量。五诊时患者病情基本已愈,皮损消退,双手指间皮肤轻微干燥,少许脱屑,微痒,加大地肤子用量,对症止痒,连服14付巩固疗效至病愈。
本文选自《陈彤云中医皮科经验集要》,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曲剑华、刘清。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