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从业人员年轻化是课题 不仅工资低还存在社会认可的问题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常青藤会客室”——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详情: 北京大学康养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第III期 开始报名啦~~~
详情:专业聚焦,同频共振---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报名中
“10年前,养老行当不景气,没有年轻人愿意来就业;现在行业景气了,年轻人还是不愿来。”这是一位养老机构管理者的困惑,也是眼下养老产业人才输入困境的写照。
人才缺失,让养老这一“朝阳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对养老服务认可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行业没有探索出合适的商业模式,“不赚钱”的行业留住年轻人太难。
■现状 40岁50岁是养老机构主力军
■担忧 10年后或现结构性“无人可用”
早上7时,49岁的养老院护理员庞大姐就开始围着几位老人忙碌起来,量血压、擦背、洗脚、按摩,陪老人聊上几句。老人们有需要,只要按下床头的呼叫铃,她就赶紧跑过去。
像庞大姐这样年龄在40岁、50岁左右的,正是养老机构护理老人的主力军,也是他们撑起了养老行业的护理一线。这是记者走访多家养老机构后,发现的行业普遍现象。
整体养老从业人员被贴上“一高三低”的标签。所谓“一高”,就是年龄偏高,养老从业人员以40岁、50岁居多,“三低”则是指学历低、素质低、待遇低。“不仅如此,从业者每天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但培训时间比较短,人员流失率比较高。”一家养老机构负责人向记者直言行业目前的“痛点”。
“工作强度大,不能吸引年轻人。”北京爱侬家政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尤其是护理失能老人,脏累在所难免,年轻人很难接受。”
“待遇低,工作脏累,社会认可度低,职业上升空间有限,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北京一家养老机构运营负责人甚至担忧,照此下去,10年以后,养老护理甚至可能会出现结构性“无人可用”的局面。
■案例 养老“科班生”望而却步
■调查 年轻人入行三年后都转行
近年来,国内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每年毕业的养老“科班生”也越来越多。
广西姑娘小于2017年考入北京一所高校,专业是社区管理与服务,养老服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选这个专业就是觉得好就业,学了3年,确实希望能从事养老行业。”距毕业还有一年,小于2019年7月来到黑庄户一家养老驿站实习。
每天早上7点多,小于就开始安排老人活动、带老人做健康操。有人腿脚不方便,她就扶着老人活动;有人不开心,她就常常陪着聊天……“院里所有活儿都得搭把手,几乎没有放松的那一刻。真没想到会那么累,心理落差挺大的。”半年的实习经历,让小于萌生退意:“我才二十出头,真不敢想象以后怎么能撑下去。”最终,小于到一家母婴公司去上班了。
“科班生”未能从事养老行业,小于并非个例。小于的同学中,有人去做新媒体运营,有人去考教师资格证当老师,就是没有人去干养老。即便是进入养老行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坚持下去。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秘书长宋梅介绍,2018年起,她和合作者对全国65所高职院校养老相关专业近1000名毕业生做了三年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养老服务的毕业生,第一年离职率为50%,第二年达70%,第三年已接近100%。
■探索 创新管理满足年轻人需求
■亮点 “你的辛苦,我们都知道”
良乡大学城附近的房山万科随园养老中心是一家公建民营养老院,这家养老院目前的服务团队主流是30多岁的年轻人。据介绍,除餐饮、物业、医生外,在一线照顾自理老人的管家和护理员,40岁、50岁人员比例已不到10%。
近3年来,企业一直在推进团队年轻化建设,引进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专科班生。扁平化管理,正是随园打动年轻人的重要一点。在传统养老机构,老人要反映问题,常常是护理员、层长、楼长、副院长、院长一层层往上找,可随园只有护理员和楼长两个层级,楼长可以自行拍板决定绝大多数事项——年轻人有更多施展空间。
“扁平化管理提升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用工人数。”该院负责人说,“把用工数量降下来,提高员工待遇,形成良性循环,人才就能留住了。”
养老院还尝试把具体工种打通,一个人不再只做单一工种工作,比如将管家、护理、护士工种打通。“打通工种后,每个人能学到更多东西,成为多面手,拓宽了上升渠道。”该院负责人认为,这样也能减少单纯从事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职业倦怠。
护理、医疗、营养餐饮、缤纷生活……线上的智慧管理平台也发挥着留住人才的作用。随园养老中心副院长赵婷婷是一名“90后”,她介绍,平台把8大类服务模块细化为165个细项,把护理员的每一个护理动作都记录下来,进行积分,工作成绩就变得更直观,同时也在告诉护理员:“你的辛苦工作,我们都知道。”
■新政 入职奖励吸引人才
■看法 引导社会价值导向
去年底,北京出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引导入职从业、健全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其中设立应届毕业生入职奖励,按照本科及以上6万元、专科(高职)5万元、中职4万元的标准,分3年发放入职奖励,鼓励引导高素质人才到养老服务行业入职从业。同时结合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分500元至1500元五档标准,直接将津贴发放给护理员本人。
鼓励有一定学历水平的人才进入养老行业,这释放出一个明确的政策信号。北京国资公司下属诚和敬养老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出台这一政策对养老行业人才建设发展起到导向作用,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改善目前养老行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专业化不足的问题。
有养老从业者认为,从支持力度看,本科生6万元的入职奖励分三年发放,平均到每个月不足2000元,相比企业引进人才的成本还远远不够。但也有养老机构负责人认为,新政短期内未必能带来大的改变,但起到的是社会价值观导向的重要作用。
也有养老从业者认为,养老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养老产业应用实际,明确人才培育方向。这就意味着,培养养老人才不仅仅是解决一线养老护理服务不足的痛点,还需要培养对养老行业有深入了解、具备专业知识及运营管理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归属感。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 孙杰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