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照顾老人”——中国式养老困局!如何解?
写给粉丝的话:
微信改版后,常青藤会客室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本号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常青藤会客室”关注、评论、在看、分享哦~~~
写给粉丝的话:
微信改版后,常青藤会客室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本号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常青藤会客室”关注、评论、在看、分享哦~~~
详情: 【重磅】康养产业领军人才聚集地--北大康养3期招生中
详情:医疗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2期报名中
中国法定的老人起点年龄是60岁。
60岁的时候,陆晓娅离开了她一手创办的公益机构,原因是生病的母亲需要照料。在那一年,83岁的母亲进入了阿兹海默症中期,已经是法定“老人”的她,依然在母亲面前扮演孩子的角色。
“老而无子曰独”,养儿防老,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记忆。孟子是传统孝道坚定的支持者,然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无数的高龄老人正在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人类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考验。80岁,90岁……许多高龄老人根本没想到自己能活到这样的岁数,与长寿伴随而来的,还有令人措手不及的照护困境。
01
从敬老到恐老
如果一个高龄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吃喝大小便都要人照护,不能行走、不能说话……你会想到什么?
“残酷”、“绝望”、“还不如死了”……社会上对老人的普遍看法,充满了悲观意味。
但老人的形象并非一直如此。
在平均寿命不到60岁的农耕社会,“长寿”是一个备受尊崇的标签,高龄代表着睿智,深谋远虑和经验富足。在推崇孝道的中国,长寿老人往往掌握着一个宗族的最高话语权,甚至犯下罪行也不会受惩罚。
“虽有罪不加刑焉”—— 汉《王杖诏令册》
敬老文化的瓦解始于社会形态的改变。在古代,老人的记忆和经验弥足珍贵,“老人言”多被人们乃至统治者奉为圭臬;由于长寿老人的稀少,统治者乐于供养高龄人群,以显示自己的仁德。
但在现代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就被大大降低了:工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老人很难拥有与时俱进的知识与技能;医疗水平的进步虽然大大延长了寿命,却也造成了抚养比的上升,养老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2021 年 ,陆晓娅的《给妈妈当妈妈》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她写道:“我怕的其实不是陪着老妈,而是怕‘耗着’,什么也不做地耗着,让时间,宝贵的时间,宝贵的生命,就这么一点点地耗尽。”
在照护的过程中,五六十岁的子女们,不得不担任起全职护工的工作。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原本属于退休后的清闲时光。
过去赡养老人,可能只需要几年。在高龄老人越来越不稀奇的今天,这个时间变成了十几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对于经济能力欠缺的家庭,“老老照料”不是尽行孝道,而是沉重的负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榆林埋母案。2020年的5月,58岁的马宽乐将79岁的瘫痪老母推入墓穴,“因为床上都是屎尿,臭烘烘的”。
这固然是法律、伦理难容的惨剧,却也折射出低龄老人抚养高龄老人的困局。当传统的孝道不再深入人心,谁来为愈加膨胀的老龄人口负责?
02
一直在朝阳里的养老产业
养老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问题,但是老年出行、护理的问题依然暴露在外。
行业人士曾经笑谈:“养老产业就像早上四五点钟的太阳,还是被冻住的太阳”。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结构的逐渐形成,养老院一直被看作朝阳产业,潜力无限。然而事实却是,这个市场并没有多少人入局。
是不赚钱吗?答案是肯定的。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在2016年作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北京超过60%的养老院处于亏损状态。哪怕是实现盈利的养老企业,其利润率也最多在10%左右。
事实上,全国4万个养老院,800多万张床位,实际入住者不超过300w,五成以上的养老院床位处于空置状态。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老人对于养老院的不认同。在传统观念里,住养老院意味着没用、累赘和被子女抛弃。养老院护工不专业、管理粗暴不人性,也是老人抗拒养老院的原因。
其二是高昂的护理费用。对于高度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一天的护理费用就超过三位数,猛增的护理费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
中国有4000多万的失能老人,随着老龄化的加深,这个数字正在不断扩大。一边是旺盛的市场需求,一边是半数以上的家庭没有相匹配的经济能力。
这也造成了恶性循环:养老院无法盈利,招不到好的护工团体,老人对养老院的成见更加难以消除。实际上在北京,真正盈利的养老院也是一床难求——与之对应的,是大量的养老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03
科技对抗衰老?
尽管高龄照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还是有不少人抱有乐观的态度。
智能医疗、物联网、新型医疗器械……融合了高新科技和5G技术的照护手段,可能是现阶段潜力最大的方案。
用科技取代人力,能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有些老人半身瘫痪,意识却尚清醒,用电动轮椅取代人工推拉轮椅,至少可以减少一半的人力成本。
“一些尚有自主行动能力的老人,用新型器械辅助出行,这样也方便护工把精力集中在更需要照顾的高度失能老人身上。”上海一家民营养老院的院长如是说。
智能的健康监测床垫也可以在养老上尝试。往床上一躺,血压心率实时发送到监测端,大大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成本。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躲不过的生命旅程。或许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会进入全新的照护时代。
几乎只字不提。这个过程如何演变、人们如何体验生命的终点、对周围人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好像都无关宏旨。
来源:李博士说、爱普雷德整理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微信: lexstone 记得复制暗号: 常青藤会客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