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动员心电图解析的国际建议

微医学生
2024-08-29
好医师导语

 与心血管系统相关的猝死是运动员在运动和锻 炼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1~3]。大多数心脏性猝死风险增 加者的静息 12 导联心电图有异常表现,可以被用来 提示和识别可能的猝死风险。无论评估心血管系统相 关的症状,评估遗传性心脏病或早发心脏性猝死家族 史,还是对无症状运动员的筛查,心电图解析是所有 参与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状态评估的医生的基本技能。


一. 2015 年运动员心电图解析峰会 


   在过去的十年里,心电图解析标准经历了几次 修正,以提高检出年轻运动员潜在的致命性心脏病 的准确性,同时减少假阳性结果[4~15]。2015 年 2 月,一 个国际专家组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召开会议, 对 12~35 岁无症状运动员心电图解析建议进行更 新。此次会议的目标是:①以新的研究结果为依据, 更新运动员心电图解析标准;②在运动员存在可能 与猝死相关的情况时,指导如何正确分析异常心电 图。当运动员有心脏症状或家族遗传性心血管疾病 或早发心脏性猝死家族史的情况下,即使心电图正 常也应行进一步的评估。 

   本文提供以试验证据为基础的最新的建议,在 平衡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同时,保证分析 的清晰和实用性,用以指导内科医生分析心电图和 正确评估心电图异常。我们将一致性建议总结为图 1、表 1 和表 2。



二. 左、右心室肥厚 


   提示左室肥厚(LVH)的 QRS 电压标准(图 2)与 运动员的心脏病理情况没有相关性,仅有 2%肥厚型 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孤立的 QRS 电压异常 (无其他相关的心电图异常)[21~27]。病理性左室肥厚通 常合并其他心电图特征,如下壁和侧壁导联 T 波倒 置、ST 段压低和病理性 Q 波等[28, 29]。因此,提示左室 肥厚的孤立的 QRS 高电压,不伴有其他心电图或临 床指标提示左室肥厚时,属于运动员的正常心电图 或与运动训练相关的心电图,不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运动员中,达到右心室肥厚 QRS 电压标准者也很 常见,高达 13%的运动员符合 Sokolow-Lyon 指数提示 的右室肥厚[30,31]。反映右室肥厚的孤立的 QRS 高电压, 与运动员的心脏病理情况没有相关性[31]。与左室肥厚的 QRS 电压标准类似,提示右室肥厚的孤立的 QRS 高电 压属于运动员正常心电图,不需要进一步评估。


三. 早复极 


   早复极是指 QRS-ST 交界处(J 点)抬高≥0.1mV, 通常合并下壁或侧壁导联 QRS 波终末部顿挫或切迹 (J 波)[32~34]。早复极在健康人群中很常见(2%~44%), 在运动员、年轻人、男性和黑人中更为普遍[32, 35~39]。高 达 45%白人运动员和 63%~91%非洲-加勒比裔黑人 运动员(下文称为黑人运动员)心电图可以检出早复 极,包括 J 点抬高、ST 段凹面向上抬高和高尖 T 波倒 置(图 2)[22, 30]。


   心脏骤停幸存者和原发性心室颤动患者的相关 研究表明,早复极与室颤的风险相关[33, 40]。尽管有必 要进一步研究以充分阐明竞技运动员早复极的机制 和预后意义,但迄今尚无数据支持运动员下壁导联 早复极与心脏性猝死的相关性。根据目前的证据,运 动员中,所有的孤立的早复极图型,不伴有病理性的 临床证据时,应该被认为是心电图良性变异。


四. 黑人运动员的复极表现 


   种族是引起运动适应性心脏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超过三分之二的黑人运动员心电图有复极改 变[29, 30, 42, 43]。黑人运动员通常也会表现出复极变异, 包括胸前导联(V1~V4 )J 点抬高和 ST 段弓背向上抬 高,以及 T 波倒置(图 3 和图 4B 和 C),在没有心肌 病的其他临床或心电图特征的情况下,上述心电图 表现为正常变异,不需要进一步筛查[30, 42~44]。


图 4 正常和异常 T 波倒置 

A.12 岁无症状运动员,无心脏性猝死家族史。V1~V3 导联 T 波倒置,属于正常的“青少年”心电图;B. 17 岁无症状混合种族 (中东 / 黑人)运动员,无心脏性猝死家族史,V1~V4 导联 T 波倒置,属于黑人运动员的正常复极模式;C.31 岁无症状黑人运动员, 无心脏性猝死家族史,V3 导联双相 T 波倒置。16 岁以下的青少年前壁导联 T 波双相属于正常,成人单个导联,最常见的是 V3 导 联,T 波双相属于正常;D.成年前足球运动员,有症状的经遗传证实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兄弟在 26 岁时死亡),V1~V6 导联异常 T 波倒置;E. 31 岁无症状专业足球裁判员,下侧壁 I、II、III、aVF、V2~V6 导联 T 波倒置,II、aVF、 V4~V6 导联 ST 段压低,这些异常心电图提示需要对运动员进一步评估,以排除心肌病;F. 1 型 Brugada 图型,V1~V2 导联 ST 段穹 窿样抬高≥2mm,T 波双支对称倒置


五. 12~16 岁运动员的“青少年”心电图表现 


   16 岁以下的青少年运动员中,仅限于左室前壁 导联的 T 波倒置可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与年龄相关 的心电图表现。“青少年”型心电图是指 V2 之后的胸 前导联出现 T 波倒置或 T 波双相,常见于未达到生 理成熟的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在 12 岁以上白人青少 年运动员中的发生率 10%~15%,14~15 岁白人运动 员中的发生率为 2.5%(图 4A)[22, 45, 46]。在青春期结束 的青少年运动员或≥16 岁白人运动员中,“青少年” 型心电图的较为罕见(0.1%)[22, 45]。根据目前的证据, 年龄<16 岁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左室前壁对应导联 (V1~V3 )出现 T 波倒置,不伴有心脏疾病的症状、体 征或家族史的情况下,不需要进一步评估。


六. 运动员的生理性心律失常 


   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常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 心律失常[22, 47~49]。其次可引起少见的交界性或异位房 性节律、一度房室阻滞,莫氏Ⅰ型二度房室阻滞(文 氏现象)[22, 47, 50]。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如果没有心动过 缓相关症状,心率≥30bpm 属于正常范围。随着体力 活动的开始,窦性心律可恢复,心动过缓亦改善。


七. 运动员的临界心电图改变


   近期资料表明,以往被归类为异常的心电图表 现可能属于正常变异或运动员生理性心脏重构所 致,并非病理性心脏病所致,目前被归类为运动员的 “临界”心电图改变(图 1、表 1)。


八. 心房扩大的电轴偏移和电压标准 


   约 40%以上运动员心电图符合心房扩大的电轴 偏移和电压标准,但并不提示心脏的病理性改变[51]。一项大型研究入选 2533 名 14~35 岁运动员及 9997 名同龄对照者,对其中 579 名电轴偏移或电压标准 符合心房增大者进行心脏超声评估,结果未能识别 任何主要的心房结构或功能异常[51]。


九.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虽然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在青年运动员中很常 见,但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意义尚不明确。总人口中 约 1%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年轻成人运动员的大量 数据显示其发生率为 0.5%~2.5%[12, 52~54]。一项针对 510 名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研究显示,2.5%有右束支 阻滞,与 QRS 波正常或有不完全右束支阻滞的运动 员比较,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运动员的右心室内径较 大,右心室射分数较低,但面积变化分数正常[55]。在有 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运动员中,均未发现 病理性结构性心脏病。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训练 有素的运动员可出现心脏结构和生理性重构的对应 性改变,特征性表现为右心室扩张及 QRS 时限延长, 及静息时右室收缩功能相对降低[55]。

   基于上述考虑,电轴左偏、左心房扩大、电轴右 偏和右心房扩大,以及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被认为是运动员的临界心电图改变。这些改变中任何一项孤 立出现,或与其他公认的运动训练造成的生理性心 电图改变同时出现时,如运动员无症状、且无早发心脏疾病或心脏性猝死家族史,则不需要进一步评估。相反,若出现多于一个的临界心电图改变,则应视为 异常,并需进一步筛查。


运动员异常心电图


   本节所定义的心电图异常是指非运动训练引起 的特征性改变,需要进一步的评估以除外基础心脏 疾病(图 1、表 1 和表 2)。对于有临床意义不明确的 异常心电图表现的运动员,应考虑暂时限制运动,直 到完成后续的检查。


一. 异常 T 波倒置 


   T 波倒置深度≥1mm,出现在前壁、侧壁、下侧壁 或下壁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不包括 aVR、Ⅲ和 V1 )属于异常表现,应及时进一步评估潜在的结构性 心脏病(表 1 和表 2)。除外黑人运动员 V1~V4 导联 T 波倒置及 J 点和/或 ST 段抬高,以及年龄<16 岁运动 员 V1~V3 导联 T 波倒置。

1 临床注意事项 

   异常 T 波倒置与多种结构性心脏病有相关性[56]。下壁或侧壁导联 T 波倒置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较 常见[56~59]。无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右胸前导联(V1~ V3 ) 或更多导联的 T 波倒置在 ARVC 中很常见(图 4D)[60, 61]。

   目前还没有任何数据表明低平或双相 T 波在运 动员中的意义,但与 T 波倒置类似,专家组建议当连 续≥2 个导联出现双相 T 波,且负向部分深度≥1mm 时,应进一步评估。

2. 评估 

(1)侧壁或下侧壁导联 T 波倒置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相当一部分运动员的侧壁 或下侧壁导联 T 波倒置与潜在的心肌病相关 [30, 62~64]。异常 T 波倒置的评估及临床注意事项的建议见表 2。

   有侧壁导联(V5~V6、I 和 aVL)T 波倒置(图 4E) 的运动员需要进行全面的筛查,以排除心肌病。如果 心脏超声不能确诊,则应进行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增 强扫描检查。心脏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心肌肥厚的检 出,特别是左室心尖和游离壁,钆延迟增强是提示心 肌纤维化的非特异性标识。如果无法进行心脏磁共 振扫描,应考虑使用对比剂的心脏超声检查。在评估 侧壁或下侧壁导联 T 波倒置时,也应考虑运动试验 和动态心电图监测,特别是对处于“灰色地带”心肌 肥大(最大左室壁厚度为 13~16mm 的男性运动员), 心脏磁共振检查没有心肌延迟增强、肥厚型心肌病 的诊断仍不确定的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运动试验 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支持肥厚型心 肌病的诊断,并且有助于危险分层[65]。

   有侧壁或下侧壁导联 T 波倒置的运动员,即使 初步评估正常,也必须定期随访进行一系列心脏影 像学检查,以监测潜在的心肌病表型的进展[62, 63]。

(2)前壁导联 T 波倒置 

   前壁导联 T 波倒置在年龄<16 岁的无症状青少 年运动员、在伴随出现 J 点抬高和 ST 段弓背向上抬 高的黑人运动员、以及一些从事耐力运动的运动员 中属于正常变异[66, 67]。然而左室前壁 V1~V2/V3 导联 T 波倒置也是 ARVC 患者和极少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现有指南关于几个前壁导联出现 T 波倒置才需 进行进一步筛查尚有分歧 [5, 6, 14, 29]。一项研究入选 14000 多名年龄在 16 至 35 岁的成年白人,其中包括 2500 多名运动员,研究结果表明,前壁导联 T 波倒置 的发生率为 2.3%[68]。前壁导联 T 波倒置在女性和运 动员中更常见,几乎在所有个体中仅限于 V1~V2 导 联,超过 V2 导联者见于 1%女性和 0.2%男性[68]。进一 步研究结果表明,有前壁导联 T 波倒置者无一例诊 断为心肌病,提示这种心电图改变在低危人群中为 非特异改变[68]。根据此项研究结果,在没有其他临床 或心电特征支持 ARVC 的情况下,建议仅对有超过 V2 导联出现前壁导联 T 波倒置的非黑人运动员行进 一步筛查。

   前述关于 J 点和 ST 段的具体信息可能有助于区 分累及 V3 和/或 V4 导联 T 波倒置是由运动生理性适应还是由于心肌病所致。近期一项研究比较了一组黑 人和白人健康运动员,肥厚型心肌病和 ARVC 患者的 前壁导联 T 波倒置,结果发现,有前壁导联 T 波倒置 的运动员,同时有 J 点抬高≥1mm 和仅限于 V1~V4 导 联的 T 波倒置,对于排除任何一种心肌病具有 100% 的阴性预测值,且不论种族[66]。相反,前壁导联 T 波倒 置伴轻微 J 点抬高(<1mm)或不伴 J 点抬高可能提示 心肌病[66]。这些数据需要在更大的研究中重复,但可能 有助于评估有前壁导联 T 波倒置的一小部分白人耐 力运动员和黑人/混血运动员[69]。

   在大多数≥16 岁的非黑人运动员中,由于可能 有潜在的 ARVC,对于超过 V2 导联的前壁导联 T 波 倒置应行进一步评估。这些运动员如果同时有 J 点抬 高,ST 段抬高或 T 波双相,更可能仅为运动员心脏, 而不伴有 J 点抬高或同时有 ST 段压低,则更需要考虑 ARVC(图 5)[66]。其他提示 ARVC 的心电图表现包 括肢体导联低电压、S 波上升支时限延长、呈左束支阻 滞形态的室性早搏和 Epsilon 波[61]。为诊断 ARVC 需 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动态 心电图监测、运动试验和信号平均心电图。


(3)下壁导联 T 波倒置 

   局限于下壁导联 T 波倒置的意义尚不清楚。然而, 这一发现不能归因于生理性重塑,因此值得进一步检 查,至少需要行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心脏超声结果或临 床疑似诊断,再考虑是否需要行心脏磁共振检查。


二. ST 段压低 


   ST 段压低在心肌病患者中较常见,但不是运动训 练生理性改变[28,59,70,71]。两个或两个以上导联出现 ST 段 压低(以 PR 段为等电位线)超过 0.05mV(0.5mm)应被 视为异常,需要对潜在的结构性心脏病进行明确的 评估。

评 估 

   有 ST 段压低的运动员至少应行心脏超声检查, 以发现潜在的心肌病。根据心脏超声结果或临床疑 似诊断,再考虑行心脏磁共振检查。


三. 病理性 Q 波 


   肥厚型心肌病、ARVC、浸润性心肌疾病、旁道和 透壁性心肌梗死等一些病理情况均可导致非生理性 q 波导联出现 Q 波,或 Q 波增大(深或宽)[28, 56]。病理 性 Q 波也可能是导联误接的结果。尤其是 V1~V2 导联病理性 Q 波类似间隔心肌梗死,通常是由于导联 放置高于心脏位置所致[72]。

   所有运动员中,病理 Q 波的检出率为 1%~2%, 男性和黑人运动员中的检出率可能更高[29, 73]。对于无 症状运动员,以往将振幅>3mm 或持续时间>40ms (III 和 aVR 除外)的 Q 波定义为病理性 Q 波[6, 10]。实 际上,有生理性左室肥厚的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和体 型消瘦的青少年运动员常能达到上述病理性 Q 波的 标准,表现为胸前导联 QRS 电压增高和侧壁或下侧 壁导联深 Q 波,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Q/R 比值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其通过 R 波振 幅矫正 Q 波振幅。运动员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病 例对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诊断心肌病的 敏感度的情况下,应用 Q/R 比值可降低病理性 Q 波 的假阳性率[29, 74]。因此,本共识将运动员病理性 Q 波 的诊断标准修正为:病理性 Q 波是指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连续导联中,Q/R 比值≥0.25 或 Q 波时限≥ 40ms(Ⅲ和 aVR 导联除外)。

评 估 

   对于应详细检查是否有旁道。如果病理性 Q 波 仅限于 V1~V2 导联,则应重复记录心电图,包括重新 放置胸前导联,以确保记录导联的位置正确。如果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导联持续存在病理性 Q 波,应 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以排除心肌病。如果心脏超 声正常,没有其他临床表现或心电图异常,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检查。但如果临床怀疑心肌病可能性大,应 考虑进一步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年龄>30 岁的运动 员,怀疑有心肌梗死史或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时,应行 运动负荷试验。


四.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运动员中左束支阻滞的检出率低于 1/1000,其 在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很常见[9, 28, 59, 75, 76]。因 此,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应被视为异常,需要进行全面 的评估以排除病理性心脏疾病。

评 估 

   心电图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运动员需要彻底筛 查心肌疾病,包括心脏超声和心脏磁共振灌注扫描。


五. 显著的非特异性室内传导延迟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一般人群中,心电图有非 特异性心室内传导延迟(IVCD)者,心血管死亡风险 增加,心肌病患者人群中,此结论也得到证实[77, 78]。健 康的无症状运动员心电图出现 QRS 波形态正常的 非特异性 IVCD,其临床意义尚不确定。运动员出现 IVCD 的生理基础尚不清楚,但很可能包括神经介 导的传导纤维传导速度减慢、心肌质量增加等多因 素[79]。在左室肥厚患者中,左室质量似乎与 QRS 波 时限相关[80]。

   虽然对有非特异性 IVCD 运动员进行更多检查 的确切界限仍不清楚,但本小组建议显著的非特异 性 IVCD,QRS 时限>140ms,无论 QRS 形态如何,都 属于异常,需要进一步的评估。

评 估 

   对于有显著非特异性 IVCD 的无症状运动员,建 议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肌疾病。可根据心脏超 声结果或临床疑诊选择其他检查。


六. 心室预激 


   激动不经房室结而经旁道下传激动心室时即发 生心室预激,心电图表现为 PR 间期缩短、QRS 波增 宽。心电图表现为显性预激图型(Wolf-ParkinsonWhite,WPW),PR 间期<120ms,δ 波(QRS 波初始的 顿挫),QRS 波时限>120ms[81]。每 250 名运动员检出 1 例显性预激[9, 12, 52, 82]。心房颤动时极快的心房激动经 旁道下传可导致室颤,因而旁道的存在可能导致运 动员猝死。

评 估 

   无症状运动员出现孤立的 PR 间期缩短,不伴 QRS 波增宽或 δ 波,不需要进一步评估。对于有显性 预激的运动员,需进一步评估旁道的不应期。运动负荷试验可用于危险分层,当心跳加快时完全性预激 突然终止,提示为低危旁道 [83, 84]。由于显性预激 (WPW)与 Ebstein 畸形及心肌病有相关性,应进一步 行心脏超声检查。静息窦性心律时,间歇性预激通常 提示低危旁道,可能不需要进一步行运动试验[85]。如 果无创检查不能确认旁道为低危旁道或不能得出明 确结论,则应考虑行电生理检查,以明确心房颤动时 最短的预激 RR 间期[83]。如果最短的预激 RR 间期< 250ms(240bpm),则属于高危旁道,建议导管消融旁 道[83, 86]。一些医生可能会对所有心电图有显性预激, 参与中等或高强度竞技运动的运动员,行电生理检 查,不论他们的运动试验或 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的 结果如何。这是由于剧烈运动时高浓度儿茶酚胺可 能改变旁道的不应期,这种改变在上述无创检查中 无法复制。


七. QT 间期延长 


   先天性长 QT 综合征(LQTS) 是一种潜在致死 性、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具有 QT 间期延长 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据估计,LQTS 的发生率为 1/ 2000,考虑到所谓的“正常 QT 间期”或“隐匿性” LQTS,其发病率可能被低估[87]。尸检阴性的不明原因 猝死占 40 岁以下突然死亡的 25%~40%[3, 88~90]。在这 些病例中,死后基因测试提示心脏离子通道病可能 占 25%~40%[91~94]。

1 计算校正后的 QT 间期 

   精确测量和人工确认计算机得出的 QT 间期及 心率校正的 QTc 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生成的 QTc, 准确性约为 90%~95%。研究表明,心脏病专家精确 测量 QTc 的能力低于计算机测算[95]。然而,通过以下 六项原则,可以实现对 QTc 的准确评估[96]。

 

(2)Bazett's 心率校正公式会低估心率<50bpm 时的 QTc 值,高估心率>90bpm 时的 QTc 值。因此,当 心率<50bpm 时,推荐进行轻度有氧活动提高心率接 近 60bpm 后记录心电图。当心率>90bpm 时,延长休 息时间降低心率后,重复记录心电图。 

(3)如出现窦性心律失常、心率逐跳发生变化 时,则应采用平均 QT 间期及平均 RR 间期。 

(4)Ⅱ和 V5 导联是测量 T 波的最佳导联。 

(5)在 QT 间期计算中不应包括在胸前导联中 常见的低振幅 U 波。应采用‘Teach-the-Tangent’或‘Avoid-the-Tail’方法来确定 T 波终点(图 6)[96]。 


(6)不仅是 QT 间期值,T 波形态也可能提示 LQTS 的存在[98]。例如,胸前侧壁导联 T 波切迹,第 2 部分 T 波振幅高于第 1 部分,即使在没有明显 QT 间 期延长的情况下,也可能是 LQT2。

   确认计算机得出的 QTc 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 法是检查Ⅱ和/或 V5 导联,并确定手工测量的 QT 间期是否与计算机的 QT 测量相匹配。如果两者相差在 10ms 内,可以相信计算机能够精确地推导出一个平均 RR 间期,并完成 Bazett's 公式的计算。但是,如果手工 测量的 QT 间期与计算机测量 QT 间期相差>10ms 时, 应确定平均 RR 间期,用 Bazett's 公式重新计算 QTc。

2. 校正的 QTc 间期值 

   由于健康人群 QTc 值与基因证实的 LQTS 患者QTc 值的分布范围存在重叠,需要谨慎地确定 QTc 临界值,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疾病,以 平衡异常结果的发生频率和 LQTS 的阳性预测值。

   近期运动员心电图解析共识建议 QTc>470ms 男性运动员和 QTc>480ms 女性运动员应进一步评 估 LQTS 的可能性,以更好地平衡假阳性和假阴性 结果[6, 10]。这些临界点在第 99 百分位数左右,与美国 心脏协会定义的阈值一致[99]。本共识小组同样建议 对男性 QTc>470ms,女性 QTc>480ms 的无症状运动 员,需进一步进行筛查。

3. 短 QT 间期 

   运动员短 QT 间期的精确临界值和临床意义尚 不清楚。来自 18000 余名无症状的英国年轻人的数 据发现,QTc<320ms 的发生率为 0.1%;提示<320ms 可以作为异常临界值[100]。然而,平均随访 5.3 年,QT 间期短于 320ms 的个体无一例出现任何不良事件、 晕厥或猝死[100]。由于上述短 QT 间期较为罕见,而且 缺乏关于无症状运动员长期发病率的研究数据,本 小组建议短 QT 间期仅在运动员有相关临床表现时 进行进一步筛查。

4. 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运动员出现一次 QTc延长,不能诊断为 LQTS,对于临界值 QTc,应行额外 的评估。一项研究入选 2000 名优秀运动员,其结果 提示额外评估的重要性,其中 7 名运动员(0.4%)的 QTc 延长(范围为 460~570ms)[101]。无症状或家族性疾 病的情况下,QTc<500ms 诊断 LQTS 的可能性很小。相反,QTc≥500ms 提示 LQTS 的可能性较大,3 名 QTc 大于 500ms 的运动员,在运动中出现 QTc 反常 延长,基因筛查发现已经证实的基因突变,或一级亲 属有 QTc 延长[101]。

   应回顾运动员的个人史,是否发生过晕厥或癫 痫样发作。也需要回顾运动员的家族史,是否有运动 晕厥,“癫痫”、产后晕厥/癫痫、不明原因的机动车事 故、不明原因溺水和早产、不明原因<50 岁猝死。如果 个人/家族史阳性,运动员应该被转诊到电生理专科 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如果个人/家族史阴性,应重复 行心电图 (最好是在不同日期)。如果随访心电图 QTc 低于临界值,则不需要额外的评估。

   如果重复心电图仍超过 QTc 临界值,则应考虑 对运动员一级亲属(父母和兄弟姐妹)进行筛查,并 应将运动员转诊给电生理专科医生以评估最新发现 的 LQTS 可能性。必须对可逆的外在因素进行评估, 如电解质异常(低钾血症)或应用 QT 延长药物。如果运动员的心电图 QTc≥500ms,且不伴有可逆的影响 因素,则应立即将运动员转诊给电生理专科医生,因 其 LQTS 发生率及其将来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增加[102]。需要应用 Schwartz-Moss 评分系统、特征性心电图表 现、运动负荷心电图、激发试验和基因检测来明确诊 断,需要由 LQTS 方面的专家进行检查和分析[103~106]。


八. 1 型 Brugada 波 


   Brugada 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原发性电疾病,在 迷走神经张力增强的状态下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和 猝死。它的特点是独特的 Brugada 心电图图型,包括 V1,V2 和 V3 导联穹窿样 rSr' 模式,ST 段抬高≥2mm,以及 T 波终末部倒置(图 4F)。虽然描述了三种类型, 但目前仅认为 1 型 Brugada 图型具有诊断意义[107~109]。

   1 型 Brugada 图型表现为 ST 段穹窿样抬高导致 r' 较宽,应与运动员早期复极的 ST 段上斜型抬高相区 别。就此而言,Corrado 指数(Corrado Index)测量 ST 段 起始/J 点处的 ST 段高度 (ST)J ,以及 ST 段开始后 80ms 处的 ST 段高段(ST80 )[110]。1 型 Brugada 图型的 ST 段呈下斜型,STJ/ST80 比值>1,而运动员早复极的 ST 段初始上斜段会导致 STJ/ST80 比值<1(图 7)。


评 估 

   1 型 Brugada 图型无论有无症状均需进行检查。如果心电图图型不清楚,应确认正确的导联位置,必 要时重复心电图,并抬高胸前导联至上一肋间记录心 电图,即将 V1 和 V2 导联置于第 2 或第 3 肋间隙。如 果 1 型 Brugada 图型出现在抬高一肋间记录的心电 图上,则应将患者转诊给电生理专科医生。应考虑潜 在的诱发和加重 Brugada 图型的因素,如高钾血症、 发热、具有钠离子通道阻断性质的药物和导联位置。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由小编整理编辑制作而成,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医师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End


大家都在看


Bayes综合征

心血管“杀手”,同型半胱氨酸

吐血总结!心血管医生临床经验

观全局者:胎儿心血管整体评分(CVPS)

一句话!房颤、心脏病、心电图经典总结~

一图读懂国人头号健康杀手——心血管疾病

你是高危人群吗?哪些慢性病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认识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缺血及心绞痛,有问题必答!

出现血栓是因为「血稠」?通一通血管就能行?医生的回答扎心了……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医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或微信:980151516沟通,谢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微医学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