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水产养殖界的全能型选手|修复性水产养殖分论坛回顾

大自然保护协会 海洋公益论坛 2022-12-31

随着海产品消费不断增长、捕捞渔业产量接近生态极限,水产养殖已成为当下全球增长最快的食物生产方式之一。尽管在一些情况下,水产养殖的快速增长对周围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种的合理养殖,特别是贝类海藻,可以发挥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渔业资源增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当经济性贝类和藻类养殖能够成功为周围环境提供正面的环境效益时,我们称之为修复性水产养殖


海藻养殖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政府高度重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十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发挥水产养殖的生态修复功能,可见水产养殖的生态潜力正在受到水产研究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


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 简称“TNC”)于第三届海洋公益论坛期间举办了修复性水产养殖分论坛此次分论坛邀请国内科研学者和TNC水产和海洋生态专家,通过报告分享与对话提问的形式,与同行分享修复性水产养殖的理念,介绍国内外贝藻养殖生态效益的研究进展与实践应用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修复性水产的研究实践。分论坛还发布了TNC与合作伙伴共同撰写的新版《贝类礁体修复指南》


牡蛎养殖

 


报告分享环节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子飞副研究员从海水生态养殖的重要性、养殖品种与模式以及水产政策的角度,对国内海水生态养殖现状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就当前面临的四方面困境:缺乏顶层设计、技术研发与推广有待提升、资金支持不足、评估与监管机制需完善,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制定并实施海水生态养殖统一且长期的规划、理顺管理权责并加强多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加大财政支持并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刘子飞副研究员


TNC全球水产养殖战略负责人罗伯特.琼斯(Robert Jones)先生提到现有知识尚不足以解答“何处、何时以及如何最好地发挥贝藻养殖的生态效益”,需要管理者、研究者、养殖实践者以及NGO共同努力与合作,更进一步推进修复性水产的发展。罗伯特介绍了TNC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与实践。其中,分享了近期与合作伙伴发布的一项关于“全球海洋生态区的修复性水产养殖潜力指数”的研究成果(Theuerkauf et al. 2019. PLOS ONE),研究显示不管是基于贝类还是海藻的修复性水产养殖,中国东海均被识别为发展修复性水产的高潜力区域

 

TNC全球水产养殖战略负责人罗伯特.琼斯

 

暨南大学杨宇峰教授结合在广东南澳的多年研究,分享了大型海藻龙须菜规模化栽培在降低水体和沉积环境N、P营养负荷、提高水体溶解氧等方面的生境修复效果,也介绍了龙须菜栽培还可增加浮游动物和野生篮子鱼资源、提高浮游生物多样性、防治有害藻华,是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的有效途径。


暨南大学杨宇峰教授

 

TNC海洋栖息地修复科学家博兹.汉考克(Boze Hancock)博士重点介绍了牡蛎礁所发挥的水体过滤、岸线防护、增加渔产量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他指出牡蛎礁是地球上退化最严重的海洋栖息地之一,现存的牡蛎礁栖息地大多数不及历史分布的1%也分享了为修复牡蛎礁及其发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球多个地区正在开展的牡蛎礁修复实践。


TNC海洋栖息地修复科学家博兹.汉考克博士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的全为民研究员基于对浙江省象山港熊本牡蛎养殖的研究,介绍了牡蛎养殖的净化功能和生境价值,同时指出虽然牡蛎养殖具有一定生态功能,但不合理养殖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效应,应加以深入的科学评估;是否发挥修复功能可能取决于养殖区的环境条件、养殖容量与空间布局、养殖海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全为民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刘书荣老师通过对舟山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中贻贝养殖区的调查研究,介绍了贻贝筏式养殖区产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如为水生生物和海鸟提供栖息庇护场所、为渔民提供垂钓场所。同时,也指出高密度的贻贝养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需要从养殖区域选址、养殖规模优化、养殖设施的材料与结构优化对当地养殖实践进行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刘书荣老师

 


对话讨论环节


在对话讨论环节,报告嘉宾与听众就适用于国内修复性水产的养殖品种、修复性水产在国内的实践潜力与配套政策、养殖社区与科研机构和NGO的合作模式等问题展开了对话讨论。


修复性水产养殖分论坛对话提问环节

 


成果发布环节


在分论坛上,TNC中国海洋项目官员程珺女士向大家介绍了新版《贝类礁体修复指南》该指南由TNC与合作伙伴共同撰写,旨在为贝类礁体修复项目的决策过程提供基础信息,并且通过实例介绍了从业者在各种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采取的不同修复方法


TNC中国海洋项目官员程珺介绍新版《贝类礁体修复指南》


新指南充分阐述了近年来对贝类栖息地生态功能的相关科研进展,并融入全球多个国家更加多样且大规模的实践经验(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中国),新版指南对2006年发布的首版贝类礁体修复《从业者指南》进行了升级和拓展,在全球范围内都适于应用。


修复性水产养殖作为一个新的理念,虽然仍有需要填补的知识空缺,但相信通过政府、科研院所、养殖社区以及NGO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合理管理的水产养殖不仅为我们提供可持续的海鲜,也为社区创造收入,同时使更大范围的生态系统受益。


错过了这届精彩的论坛?

下拉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回看论坛直播





你可能还想看


论坛整体回顾



其他分论坛回顾



本届论坛主议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