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办的“莎士比亚、弥尔顿与欧洲文学传统国际云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经教育部批准,由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弥尔顿作品集整理、翻译与研究”(19ZDA298)课题组联合主办。会议吸引了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班戈大学,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维拉诺瓦大学,日本杏林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六十余名正式代表,共二百多名学者和学生与会参加。本次会议也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CMRS)2016年成立以来举办的第四次学术论坛。

会议开幕式合影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教授、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主持。首先,郝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光临本次研讨会的诸位特邀嘉宾,他们包括四位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即英国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Lorna Hutson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班戈大学Thomas N. Corns教授,辅仁大学Nicholas Koss教授和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其中,Hutson教授于10月30日应邀做了大会的开场讲座,并愉快地接受了担任CMRS国际顾问的邀请(新闻稿另发)。莅临本次大会的嘉宾还有杏林大学川地美子教授、维拉诺瓦大学Lauren Shohet教授、北京大学Tom Rendall教授和陈明教授、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清华大学余石屹教授、台湾中正大学王明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章燕教授、南京大学从丛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上海财经大学Sandro Jung教授、河南大学李伟昉教授、西南大学罗益民教授和刘立辉教授、东华大学杨林贵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陈茂林教授、浙江大学沈弘教授等多位专家(排名不分先后)。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高奋教授致开幕辞,她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郝田虎教授介绍与会嘉宾


研讨会首日,英国学术院院士、国际权威弥尔顿专家、英国班戈大学Thomas N. Corns教授特别就本次会议进行主题演讲,讲述“弥尔顿与古今传统”。Corns教授认为,弥尔顿的创作不仅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传统,还从圣经、意大利史诗、英国本土文学,包括斯宾塞和莎士比亚等的作品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接着他以1671年版的《复乐园·斗士参孙》合集为例,分析两部作品对于古典传统和圣经的矛盾并用。Corns教授在演讲中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其抑扬顿挫的语调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听众。主持人郝田虎教授以及王明月教授、Sandro Jung教授等就感兴趣的诸多话题与Corns教授进行了愉快的对话交流。


Thomas N. Corns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此外,在川地美子教授和王欣教授等的精彩主持下,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做了精彩纷呈的大会发言。北伊利诺伊大学William Baker教授借用Julia Kristeva的互文理论,追溯George Henry Lewes(1817-1878)对《哈姆雷特》、《奥赛罗》、《辛白林》、《裘力斯·凯撒》以及《皆大欢喜》五部剧的解读,探讨了莎翁与欧洲传统的互文性。维拉诺瓦大学Lauren Shohet教授基于文化与信息理论的界面观,论述了莎翁如何在《辛白林》中将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罗马不列颠、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并置,重新审视了当今与当时的莎翁群体(批评家、表演者和观众)。北京大学Tom Rendall教授着眼于《堂吉诃德》和《红楼梦》中的现实与虚构,探讨了塞万提斯和曹雪芹两位作家如何在其作品中体现社会批判。台湾辅仁大学Nicholas Koss教授详尽地考察了21世纪《马可·波罗游记》的版本和英译本及其文化传播与流变情况。上海财经大学Sandro Jung教授基于18世纪插画师Thomas Stothard对《仙后》所作的小插图,深入分析这些插画如何表现了Thomas Stothard的阅读经验。


William Baker教授做大会发言


Lauren Shohet教授做大会发言


Tom Rendall教授做大会发言


首场大会发言主持人川地美子教授


Nicholas Koss教授做大会发言


Sandro Jung教授做大会发言

 

第三场大会发言主持人王欣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从《埃塞俄比亚传奇》一书中漫论拜占庭文化初创时期的风情展示与扬弃书写,指出此书在继承古代文学优点的基础上开拓了中世纪罗曼司小说的新样态。北京大学陈明教授详细分析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藏14 世纪希腊文写本Barlaam and Ioasaph(BNF MS Gr.1128)中一幅名为“Man Fleeing the Unicorn”的插图及其对应的故事,翔实考察了该图像的跨语言、跨文化、跨宗教传播,为古往今来的东西文明互鉴和理解提供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一个实例。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通过对以“摩西十诫”为核心的相关文本的叙事结构和叙事观念的分析,并结合具体文本的考察,论证了“西乃叙事”之于希伯来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意义和价值。清华大学余石屹教授从戴镏龄的商务版《乌托邦》汉语译文出发,结合该书的英语译文和拉丁文文本,讨论莫尔笔下乌托邦中的理想人性及其在汉语语境中的阐释。台湾中正大学王明月教授采用自然生态文学的视角,检视《失乐园》中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轻松又活力十足的园丁生活,同时也讨论弥尔顿对人间仙境中空气、水、土壤、阳光等自然界生命源头与活水的绝妙想像力,从而彰显弥尔顿在自然生态文学领域的重要贡献。河南大学李伟昉教授追踪了莎士比亚复仇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的素材来源,审视了莎士比亚匠心独运、推陈出新、后来居上的改编艺术价值。浙江大学沈弘教授就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中长期以来最有争议的故事《学者的故事》,探讨其深层蕴义,认为像这样一个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并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因为它往往包含深层的基督教训诫意义。浙江大学郝田虎教授梳理了17世纪英国文学手稿札记书《缪斯的花园》的历代读者,指出《缪斯的花园》的目标读者包括廷臣等,他们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辅助工具,向文学典范学习如何说得好、写得好,以利于其生活和工作。札记书起到了图书馆工具书的作用。


刘建军教授做大会发言


陈明教授做大会发言


王立新教授做大会发言

 

余石屹教授做大会发言


王明月教授做大会发言


李伟昉教授做大会发言


沈弘教授做大会发言


郝田虎教授做大会发言


本次研讨会的分论坛亦是精彩。分论坛设有“莎士比亚”“中世纪欧洲文学”“弥尔顿” “文艺复兴欧洲文学”“欧洲文学,世界文学”等九个小组讨论。与会者积极分享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外国语言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资深学者杨林贵教授、王明月教授、余石屹教授、李伟昉教授、陈茂林教授、高奋教授、从丛教授、刘立辉教授、王欣教授等作为评议专家,提前审阅每位发言人的论文,并在分论坛上给出了高屋建瓴的学术评议,高度评价了青年学者们新颖的学术观点、高涨的学术热情以及善于挖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研究生论文中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分论坛现场


闭幕式由百人计划研究员张炼博士主持,各分论坛主持人——李尚宏教授、孙艳萍副教授、邢锋萍副教授、宁欣副教授、彭建华副教授、丁光副教授、吕薇副研究员、黄嘉音副教授和李利敏副教授等——都认真总结汇报了各小组的讨论。Nicholas Koss教授、王立新教授、王明月教授、沈弘教授、章燕教授、余石屹教授等嘉宾代表应邀做了总结发言。他们都盛赞本次会议的国际化和学术水准,衷心感谢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的精心安排和周密组织,同时也期待今后能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协作以及更多元的学术交流模式,如沈弘教授提出的圆桌会议模式,等等。他们特别感谢大会组委会主席郝田虎教授及其团队,感谢本次国际云研讨会提供了一个结识国内外新老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也祝愿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越办越好。郝田虎教授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感谢所有与会嘉宾和与会代表的大力支持,对旁听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欣赏,并特别感谢张炼博士领导的会务组的辛勤付出和卓越工作。


章燕教授做总结发言


余石屹教授做总结发言


与会学者充分肯定本次会议的学术特色,特别是包括国内外资深学者、青年学者、博士生在内的跨国别、跨年龄的学术思想交流,大家都纷纷表示收获颇多,深受启发。大家都认为本次会议实为一场思想盛宴,也期待中心主任郝田虎教授未来能够组织更多相关学术论坛,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多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会议闭幕式合影

END

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


文字|唐婕

图片|张炼 左珈源 严钇琳

排版|葛欣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