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检视自己属于哪种虔敬心?
献给所有的江湖骗子——没有你们,心灵之道将无聊至极。
虔敬心有三类:理性虔敬心、非理性虔敬心,以及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虔敬心。
对上师的虔敬心
常有人说,密乘是给上等根器弟子的。这并不表示你需要有较高的智商才能修持密乘。你拥有多少学位,是否有能力算出星辰的数量或破解魔术方块,都与上等根器无关。在密乘中,最上等的根器是虔敬心。闻、思、修、研习、分析等,是寻道者的一般方法,但是最终,只有在自心离于参考点、文化执着与价值观,并且离于逻辑、辩证、条理、推测,理性与假设等包袱时,对空性的真实了悟才能生起。这就叫做虔敬心。在所有可能的种种上等根器中,虔敬心最为上乘。月称菩萨在《入中论》第六章第四偈颂,以此描述听闻龙树菩萨叫法者所应具足的特质:
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
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毛孔自动竖。
上等的方法:实际的与更实际的
金刚乘提供了两种积聚福德的殊胜法门:培养对众生的悲心,以及生起对上师的虔敬心。我们当然可以藉由礼敬佛陀来积聚福德,但是对于初学者,这个概念可能太过抽象;我们没见过佛陀,也不认为任何人亲见过佛陀,他纯粹是我们的想像。反过来说,你亲眼见过你所遇见的上师,也能跟他沟通。你可以将他想成佛陀——不是释迦牟尼佛, 而是你的「佛」——如果你的福德只能承受这么多的话。逐渐地,随着你的能力更为有效,上师的投射也就更加殊胜。因此,上师是积聚福德的最佳途径。经由上师,你可以有个人的接触、个人的关系,你可以与他互动。在密乘中一而再地强调:即使礼敬上师的一个毛孔,也比供养成千上万诸佛的福德还大。
对我们很多人而言,对一切众生生起悲心相当抽象,对上师生起虔敬心则比较实际可行。 即使我们对「一切众生」能生起某种模糊的概念,但我们的悲心可能只延续一两天。对一切众生随时生起悲心非常困难,但是对自己选择的上师生起虔敬心就比较有可能。我们对众生的悲心常常被偏见与投射所遮蔽,反而,对上师的虔敬心经常始于敬仰、敬畏、尊从或启发,虽然可能时有时无,但它非常个人化,而且不抽象。
上师不勾求虔敬心
大部分的金刚乘弟子都自认为他们对上师有无尽的虔敬心 ,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感觉比较像是仰慕,这与他们对具有相同道德标准的政治人物的仰慕是相同的。这不只不是虔敬心,事实上还相当危险。如果那位政治人物忽视了你,或甚至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只有一次,下次你一有机会可能就不再投票给他。相同的,如果上师在某个时候不再慰藉你,你也会想更换上师。这种变幻无常的状态,促使政治人物不停地在竞选道上奔波,迫切的想要证明他们的价值,到处发放空头诺言,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特别。然而,任何一位上师都不应该为了想要勾出弟子的虔敬心,而像竞选般地四处奔走。
在上师——弟子关系初始时,某种敬仰心自然会出现,但是要如何超越喜欢上师的感觉,而生起真正的虔敬心?你可以从检视自己的发心开始。先不谈令一切众生证悟吧,你追随上师的原因,至少是为了寻求自己的证悟。 但是许多人接近上师,他们的发心并非这么的直接了当。
我们都知道发心单纯的那种感觉。想一想上回你肚子饿了,决定去餐馆吃饭。你大概一下子就想好餐厅,想法子去到那里,看一下菜单点菜,然后吃掉。但是有太多的弟子,他们的发心基于相当复杂的议题,而非直接针对证悟。举例说,有些人发心的一大部分,是渴望获得上师无止境的关注;但这只会带来痛苦。拥有500个弟子的可怜上师,总会 要关注一下其他的学生,而无可避免的,那些他当时不关注的弟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抛弃,而且非常地不快乐。
虔敬心与业力
对上师具有虔敬心,就是信任因、缘、果的定律,换句话说也就是业力。当我们对业力的了解愈深入,我们的虔敬心也会因而增长。如果对业力欠缺理解,就会误以为业力与虔敬心背道而驰;或者会产生失败主义的症状,误以为痛苦无法改变,一切都已注定,因此上师虔敬心没有意义。
然而,业的原则绝不期瞒。如果正确的因、缘、果都具足,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就像生蛋可以被煮成熟蛋一样:当清水、热源、正确的烹煮时间都具足时,我们不会怀疑蛋不会被煮熟。对于这个过程、这种科学,我们并非盲目的信任,而是很自然地就相信这种经验。相似的,我们对上师能够带领我们直至证悟的信心也不是伪装的。虔敬心并不是将生蛋放在盘中,然后假装它是熟的。若是如此,那就是「笨蛋的虔敬心」。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知道什么,无论你是客观地、批判的、科学的、人性的或宗教性的人,我们都相信某些事情。所有的人,即使最具批判性、最不轻信任何事情的人,也都相信他们自己的理性与逻辑的「神」,相信个人对真理的判断。除此之外,人还有什么?但无论是信仰、信任或虔敬心,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其中大部分都只是愚痴无明。
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虔敬心
虔敬心有三类:理性虔敬心、非理性虔敬心,以及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虔敬心。撒拉哈是龙树菩萨的上师,他把虔敬心定义为对因、缘、果的信任,换句话说,也就是信任业力的本质、游戏与展现。这是理性的虔敬心。反之,非理性的虔敬心就缺乏逻辑的基础,像是相信有个真实存在而万能的神,或相信月亮会跟你说话,或不相信你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存在,或因为曾在你心中出现或无法证明,就不相信事物存在等。
当然,我们必须避免非理性的虔敬心,这不用多费口舌。但在密乘中,终究我们连理性的虔敬心都必须超越,因为理性的基础狭隘而主观,并且总是立基于某种假设之上。超越理性与非理性的虔敬心是难以想像的,特别是在理性为人们所珍视、歌颂与鼓动的今天。但是在金刚乘中,只要我们的虔敬心还局限于有限的逻辑与理性,我们就永远有所偏好,也就会利用理性来让自己脱离虔敬心。
—— 选自《上师也喝酒?》
更多相关教言: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金刚乘是一场冒险之旅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究竟上,上师并非是外在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窍诀教授”是针对弟子不同习气独特的教授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上师的任务是要把遮蔽你真实本性的面纱移除...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你是否有胆量去走一条用来颠覆与摧毁你舒适圈的法道?!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是否需要寻找“上师”,先看你是否还会受外缘控制而定...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那些在你寻找上师前必须先弄清楚的事...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此文受益,随喜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