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宗萨钦哲仁波切 讲授《缘起相依》视频及中文稿

宗萨钦哲仁波切 法藏 心文化传播 2019-08-25


任何由因而生的事物都是坏消息。因为如果某事物是由因而生,就意味着它具有依赖性,而且是一种极大程度的依赖。有所依存的依赖关系反映出不确定性......

      宗萨钦哲仁波切根据蒋扬钦哲旺波的一篇短文讲解缘起教法。

▼ 《缘起相依》视频中文字幕版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199c0y0q&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转自正见公众号:| 骑着蓝色狮子 |


宗萨钦哲仁波切讲授《缘起相依》


★  教授者:宗萨钦哲仁波切

★  时间:2014年4月18日

★  地点:美国纽约

★  翻译:西游译文

 

        由于今晚讨论的主题是关于缘起,若能创造出具有节庆气息且令人振奋的因缘会挺好,所以我这次提出了着装要求,不过这不代表那些身穿牛仔裤、T恤前来的人就得不到吉祥缘起的加持。


        我们正在累积缘起咒的持诵数量,所以我想应当讨论其内容,亦即基于此咒的缘起精髓教法。当然,我只能尽力尝试讲解,因为这是非常博大精深、无穷无尽的课题。我会根据蒋扬·钦哲·旺波的一篇短文讲解,技术含量相当高,初学者可能会觉得有些术语很艰涩难解。


        尊者宗喀巴撰写过一篇非常优美的偈文,赞颂缘起。想要进一步理解缘起教法的人,如果能够阅读宗喀巴大师撰作的这部《缘起赞》,会大有助益。


        宗喀巴大师说,有百万种的理由应该礼敬、赞颂佛陀为至高无上的说法者或无与伦比的导师,其中一个值得强调的理由,就是佛陀教导了缘起。

 

缘起咒的背景


        缘起咒(嗡耶达玛嘿图帕巴哇嘿吞得桑达他噶多哈瓦搭特得桑插又尼若答欸旺哇底玛哈夏惹嘛纳梭哈)最初是作为对舍利弗的一个回答而宣说,当时他还不叫舍利弗这个名字,而他后来成为佛陀最重要的弟子之一。


众所周知地,释迦牟尼佛在摩羯陀国证得究竟实相之后,他说实相是如此深奥、简单、精深,无法用语言、文字、隐喻等有限的人类工具来诠释,因此佛决定不说法。当然,这决定本身极富含象征意义,因为佛做此决定的时候,用来表达的话语是:他将不会说法,而是要留在林间禅修,因为实相是不可教授、无法听闻的——这话本身即是一种教导。


        历史上,据信梵天和帝释天听到佛陀这个决定后,便前往拜见佛陀,请佛传法。他们对佛说:虽然甚深实相不可言诠,也无法通过概念理解,但也许有福众生能一步步地次第证得实相。其实对于这些所谓的印度教神祇,佛教徒是亏欠良多。若不是因为这两位非常重要的印度教神祇,或许佛陀不会传法。


        总之,此后佛陀开始传法,从在鹿野苑教授四圣谛开始,广传教法。差不多在那个时候,尚未依止佛的舍利弗出于好奇心,向佛陀五大弟子中的马胜提了一个问题。据信,对该问题的回答就变成这个缘起咒。

 

一切皆由因缘而生


        乍看之下,他的回答相当简单:“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他说,佛陀教导了一切皆由因而生,佛也教导了不同层级和不同种类的因,并且佛还教导了如何灭除这些因。乍看之下,这个回答貌似简单,其实不然。如宗喀巴大师所说,这是非常殊胜的教言。这是在2500年前的印度所做的回答,而就今天看来,这个回答非常科学,这个主张毫不主观,完全不是布道式的。


        这就是为何我认为“缘起”(看情况而定)这句话极其深奥的缘故。就连你问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几乎也可以回答:“看情况而定。”或者问说:“你好吗?”“看情况而定。”确实如此,确实要视数量极多的因缘而定。所依的因缘数量极多,无穷无尽!


        当然,人类总是热切地想要知道真正肇因为何,于是乎想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而缘起教法就此提供了一套答案。当然,最终是由你来评判,对你来说,这答案是否合理。这牵涉到诸多因素,其中包含极多的细微含义,并且有很多不同的理解角度和理解方式。


        即使你我之间也会有很多理解上的差异,因为很多时候我所使用的词汇,诸如“苦”之类的名相,你我的理解不一定相同,我们也许不是在说同一件事。例如,一位训练有素的佛教徒听到事物是由因而生时,对这位佛教徒来说,实则这是对苦的一种完美形容。

 

从因缘而生者即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苦


        任何由因而生的事物都是坏消息。因为如果某事物是由因而生,就意味着它具有依赖性,而且是一种极大程度的依赖。有所依存的依赖关系反映出不确定性,因为这表示我们总是可以去操控或破坏那个“因”,而且“因”也有它自己的“因”,当然我们也可以破坏那个因的因。不确定性是“苦”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或可说是“苦”的特性之一。所以当我使用“苦”字时,这是各位应当思考的。


        从因缘而生的一切事物,基本上就是藏文的sdugbsngal(苦受),梵文的dukha,英文的pain或suffering(苦)。我们暂且先用suffering(苦)一词。总之,从因缘而生者,具有这个依赖和不确定的元素。


显然大家都不想受苦,即使我们很多人并不真正知道到底是什么苦,但普遍有个共识:我们不想受苦,而且我们想要快乐。当然如此,这是无可争议的一点:你我这样的有情众生,大家都想要脱离痛苦,都想要永远快乐。

 


苦的根本原因是烦恼,起自于不如理作意


        于是我们立即会想探寻苦因的根源是什么,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故说:“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所以,对于到底什么是这一切苦之根本原因,佛陀有其见地。诸苦的根本原因就是“烦恼”——藏文nyonmongpa,梵文klesha,或可说是“染垢”、“情绪”。


        总之,这是起自“不如理作意”,意即我们看着某个东西的时候,立即产生错误的想法,没有如理、按规矩地观待这个东西。伟大的萨迦派上师萨千贡噶宁波撰作过一篇很好的总结,是对十二缘起极为美妙的简述。我会根据萨千贡嘎宁波所言,简短讲述这点,他的著作实在很棒。


        比如我们看向这颗莓子时,会马上看到这个对境,但却不是用应有的方式看待之。简要地说,通常我们会把这颗莓子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单位,通常我们把它视为一个标签。很大程度上,我们会将其看作是恒常的,还有将其看作是独立的——我们总是视其为一个独立的事物,我们忘记了这颗莓子有依的自性。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看法会阻碍我们,令我们无法用应有的方式去看待它。这些全部放在一起,我们就落得以错误的见地看待它,最终就不是用正确的方式去看待事物。可以说,这就是一切情绪之母,从而产生了希望、恐惧、期待等等的一切。


        总之,你看着这个东西,你的习性令你用不是真正应该看待它的方式看待,把它看成了某个其他东西。像是在我的情况中,我把覆盆子看成了草莓,因为我不知道两者的差异。


        接着,如果有急迫的事情,像是如果你感到饥饿,如果你极需吃水果,那么你会立刻有所行动。不仅是行动,你立刻把这贴上“覆盆子”这个标签:非芒果,非淀粉,无卡路里,有益健康,有助消化,诸如此类的。接着就是生起“我需要”、“我想要”的各种拿取,以及假名虚设、创造概念等等的一切,进而产生贪爱,接着差不多那时也产生出了一大坨东西。我认为一坨东西是个恰当的词,就是藏文的“垛垛”。基本上,我们的习性生出身体这一坨东西。就像我的手臂,这是一坨东西;这些莓子也是一坨物体。串习变成了一坨东西,这坨东西不过是由习气所生的肿块。而因为它生出来了,所以必然会死去,有生必有死。总之,以上解释的这一切,就是我们所谓的三种杂染。


        说到烦恼或情绪时,教法说有三种杂染:1、烦恼杂染;2、业杂染;s、生杂染。烦恼杂染就是对某个事物有错误的想法,基本上就是没有看见诸如因缘相依、无常等等的实相。然后,烦恼杂染生出了“业杂染”,可说是业行的杂染情绪,例如贪爱、做些事情、采收草莓、买东西、衡量等等的一切,从而生起“生杂染”,亦即:出生的杂染情绪。这三种杂染有如十二缘起支的浓缩版,这就是佛陀所教授的内容。

 

苦因与如何灭除苦因是佛教的核心教法


        总结一下:我们都想要快乐,我们不希望不快乐,我们确实不想受苦。对于这一切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人抱有诸多想法,而佛陀的想法就总结在缘起咒之中。佛陀于此教导了苦因,这是佛陀教法非常重要的核心。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教法,包括《心经》和《大般若经》,都是在讨论苦因以及如何灭除苦因。


        对大乘佛教徒来讲,《心经》是最重要的一部佛经。据信这是2500年前,在一个叫灵鹫山的地方所讨论的内容。这是一场至为重要的会议,比什么七国峰会或联合国峰会都更加重要。与会者是赫赫有名的不凡人士,当然有佛陀本人,还有观自在菩萨、舍利弗等非常多的摩诃萨埵、菩萨、阿罗汉。尽管他们完全通晓经济学,他们当中可是有非常多伟大的经济学家,还有按摩师、健康专家、语言学家等等的众多伟大人物,但是他们没有讨论经济、政治,甚至连生态也没讨论,然而他们讨论的内容非常重要。他们说这个内容将会改变世界,就靠这个,而且唯有这个才能做到。


        其实在接近《心经》末尾处可以读到他们决议的内容,这是解决外、内、密一切病症的唯一医药和疗愈方法,他们讨论的就是:苦因(集)和苦因的止息(灭)。


        有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提出一个又一个论点,认为“这就是造成某某问题的原因”,但却没有很多人提出如何才能消灭苦因。所以缘起咒的第二部分极端重要,因为实际上佛陀不仅教导了所有痛苦和问题的原因为何,他还说明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真的是有各式各样的众多不同方法。佛陀教导了终止苦因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摧毁、穷尽、消灭、中断、终止苦因。


        在终止苦因的可能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争论。你可以用非常学术性或智识化的方式思考:真有可能终止苦因吗?因为一旦你做某件事,像是如果你想终止草莓,终止草莓的这个行为便是另一个因的开始。那么真的有可能灭绝、终止所有的因吗?有可能!这就是佛陀教导“灭谛”之处:终止所有苦因是可能的。


        只是简短说明一下,如何才能做到呢?我们只要一做什么,例如去终止苦因,难道不又成为某种作为了吗?其实佛陀对于如何什么都不做,教导了非常令人赞叹的系统化道途。这非常非常困难,但确实有这样的法道。

 


缘起咒的利益


        藏文的“添卓”(缘起)也有吉祥的意思。这其实非常有意思,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这受到了藏族习俗和文化的劫持滥用。举例来说,在清晨的时候,如果我父亲看见某处放着个空桶子,他会非常生气,说这是不好的缘起,我们必须马上把桶子装满!乍看之下,你会觉得这非常藏族文化、迷信等等,但是如果你能欣赏因和缘的作为,其实这是合理的,确实有其道理。因此,在进入这个复杂主题之前,我想先告诉各位缘起的利益。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古怪的时代。以我自己为例,如果你问我明天要做什么,我没法告诉你。为什么?因为这个苹果产品,我是关在“i监狱”里:一切都是iPhone、iPad,i这个、i那个。这只是其中一例。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不知道它们是好是坏,然而我是个非常悲观的人,我觉得这个世界正在走下坡路,无可救药,挽救不了。四处稍微节省一些塑料,少砍几棵树,这有什么帮助?丝毫没有!我不知道三十年后的情况如何,我能猜想这个笔记本电脑会进博物馆,人们会评论它很笨重、落后之类的,也许它会复古流行一下,变得很潮;说不定我们会在学生体内植入原子大小的监控设备,监控他们的行为和想法,甚或是穿着,这是可能发生的。


        总之,我在说持诵缘起咒的利益。我们知道一切都依赖因和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操纵因和缘。比如,如果你觉得需要改善自己的肠道蠕动,你可以喝些特定东西;如果你便秘,你可以摄取纤维;如果你需要增强性功能,可以多运动之类的——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对此经验丰富,而且能在网上搜索到办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操纵因缘,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因缘,但这只限于某种程度之内,比如只有一两代的范围内。


        然而,每个因都是由数百万种其他因缘形成的,我们非常难以全面理解。比如说,你为什么会有现在这个念头?你坐在这里,我们正在进行教学,你却可能突然有个古怪的念头。为什么?你这辈子从未有过任何古怪的念头,为什么今天出现了?为什么发生在现在?这些因缘,以及这些因缘的因缘,以及这些因缘的因缘的因缘等等,如果深入探讨,会变得非常难以理解,只有证悟者才能了知。


        所以,当我们不能理解那些因缘,不能理解那些祖父母辈的因缘时,会发生什么状况?我们不是变成持常见者,就是变成持断见者;我们要么变得高傲,要么变得抑郁。我们没法操纵那些因缘,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些是什么!


        而缘起咒就是为了操控、改变、转化这些看不见或不明显的因缘。这是因为真言(咒语)的力量吗?是的。但不仅仅是因为某种超自然的魔法力量。我们应该定义什么是魔法。在这里,魔法是用两个梵文字表达:欸旺。这非常重要,却也非常难以理解。我要拜托那些自认是密宗狂热分子的人,可别以为我是在教导密续。这里,我只是就“欸旺”在谈因乘之道。


        之前说过,当一位训练有素的佛教徒听到“一切事物皆由因而生”的时候,他们耳朵里听到的是:苦,不确定性,有依;他们受过训练的心会立刻如此作想:这是相对的、非真实的。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被我们归结为出于某个因而发生的事物,其本身就切实证明了完全没有真正的“生”可言。这就是为什么佛教徒不相信创世论,因为谈论某个创始或起源就是在谈论一个作为全能发起人的一个初始肇因,而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初始的全能造物者。所以对于训练有素的佛教徒来说,听到“事物皆由因而生”的时候,他们耳中听到的是:相对的,世俗的,非绝对的,非胜义的。为了便于沟通,我们可以暂且称之为“虚假不实的”。


        因此刚刚讲的魔法是什么?魔法就是:虚假和实相不可分离。有点类似:一公斤的水即一公斤的湿气,一公斤的假相即一公斤的实相。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才这么举例,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夸张,我必须如此声明,以防这里有些狂热知识分子会有异议。总之,这就是美妙之处,这就是一切事物的魔法:假相与实相的相融无别。这就是包含在缘起咒之中的含义。


        如果你在持诵此咒的时候,能够带着这样的了知来持诵,真正具持这个见解,不仅是思维,而是确实了悟,那么问题就解决了,因缘就会被灭绝、穷尽、毁坏、解构。就算没有,至少你也设法贿赂了它们,创造出一种共谋。如果你能与这貌似系统性的因缘一同创造出那样的联盟合作,那么你就达到目的了,你便是值得礼敬的对象,因为你不会轻易堕落。


        正因如此,对佛教徒而言,特别是对大乘佛教徒而言,缘起有如空性的同义词——缘起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缘起。如果没有这样的理解,那么你们所谓的缘起(有依的生起)几乎是自相矛盾的。实际上,缘起不是一种真正的生起,它只是看似如此,它只是如此显现,但其实并非如此。


        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因为对于你我般的大多数众生来说,虽然缘起只是个显现,我们最终却总是认为那显现不仅是表相,而是真实的。将幻相当真,便是我们所谓的颠倒迷妄。


        迷妄会创造出更多的习性,而习性会创造出之前讲的一坨东西,习性会创造出肿块。什么样的肿块都一样,食欲过剩的一坨肿块,有六块肌的肿块,各种各样的肿块。事实上,这是一坨极为巨大的肿块,整个六道都是一坨东西。这是一坨多余、过量的东西,是个负担,而且其实是个荒谬的负担。这个负担有点荒谬,因为你真的不需要这坨东西,你可以没有它。


        只需平稳地调转一次方向几乎就能终止那一切,但我们就是改变不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就是如此习于现有的方式。而当我们如此习惯某些事物的时候,就会对自己不熟悉的很多其他事物极度缺乏安全感。大多人没有胆量对抗这种习气,于是就会有受制于时间与空间的各种各样巨大压力。甚至很荒谬地,就连预约做个按摩,也成为压力——周三下午四点按摩,一预约好,压力就来了,因为你必须一直记着这个按摩的约。因为这样的压力,于是你的寿命减短。


        如今,拜电脑以及各种系统所赐,我们已经变得没有预约和日程计划就活不下去。佛教讲三种苦,我认为这安排日程计划应该是第四种苦!这确实是一种糟糕透顶的现代疾病。像我现在就在讨论明年四月的行程,实在令人抑郁。

 

修道即是解开因缘的结缚


        因为有因、缘、果,所以有结缚和解缚:结缚即是纠缠于因缘之中;解缚则有点像是藏文的“序”(坏灭、崩解),有如从中获得释放。这个结缚的纠缠过程就是所谓的轮回体验,涅槃则是解缚且终于具有不受束缚的幻相。


        这其实是个非常重大的宣言。道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其目标。用很粗俗的话来说,一般认为道的目标是快乐,但其实解开纠缠、解开因缘的游戏才是道的目标。换言之,整个轮回、涅槃及修道的游戏,都可在因、缘、果的范围之内做讨论。这是个非常大的主张,显然我的表达不到位,否则各位应该要震惊得从椅子上摔下来才对,因为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整条宏伟的修行之道都包含在松解缠结的这个简单表述中。


        关于“欸旺”,神奇的魔法,再多说一点。龙树赞颂佛陀时,说道:“我礼赞那位从未说过舍弃轮回即能证得涅槃的佛,我礼赞那位说过了知并无轮回即是涅槃的佛。”所以也许会有个实际的问题:关于道的这一切,又是从何而来?此道为何?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就那么简单!


        我们有修理东西的习惯,我们经济体的一大部分就是修整东西、解决问题,道就是因此而存在。意思是,如果你有个问题,却只是假装自己没有问题,那不管用,因为只要一顿饭不吃,或是有人捏你伴侣的屁股,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还是存在。一旦你有问题,就有要去解决问题的习气,因此具有这种习气的人需要道。就此,寂天美妙地说:“为息众生苦,不应除此痴。”这是我钟爱反复引用的一段话;只要我活着,肯定会一直引用。粗劣翻译,意即:为了驱除痛苦,为了让自己从苦中解脱,有一种无明是你暂时被允许拥有的,就是认为有证悟存在。这便是佛教之道的构成方式,这就是佛道的特性。

 


对于心量较小者,

教法重点在于分析五蕴与理解人无我


        嗡耶达玛嘿图帕巴哇,意思就是“法之缘起心要”,这是所有佛陀教法的心要,这是佛陀所有八万四千教法的精髓。但是出于实际需求,对于不同根器、不同心态、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文化背景、荷尔蒙不同的人,对于这所有不同种类的人,佛不得不宣说各种不同的教法。


        有些人只想迅速逃离轮回,只想彻底斩断这荒谬的因缘游戏。对于这些人,佛陀把教法重点放在分析五蕴上,进而引导他们理解人无我。关于人、众生、我,如前所说,就像那个草莓的例子,我们总是用错误的方式看待自我。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我们必须认出并且确实根除这个误解。这是非常深奥的教法!


        许多所谓的大乘信徒和金刚乘信徒,尤其是金刚乘信徒,他们优越感十足,轻视这些教法。然而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因为那些关于佛性、人人皆佛之类的讨论,或许一时很能激励人,令人感觉非常亲昵,大为振奋,但我们最终总是会落回自己旧有的自卑习气当中,我们或是以极度傲慢自大的方式展现那种自卑感,或是表现得自我厌恶之类的。而这个层面的佛陀教法,正是为了真正拆解我们这种有关“我”的想法。


        谈到无我,似乎有些人会感到警戒,因为你会觉得:我们已经自卑了,这个“无我”又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对于自卑的人来说,“无我”是最好的教法,因为如此一来,你连自卑都不需要了。


        其实我要指出,解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会有这样的习气:由于我们被养育的方式,我们会有某些特定想法,这些想法来自童年、自己的遭遇等等,我们发展出习惯,习惯进而变成一坨东西。之后,我们有点知道这是痛苦的,于是我们听闻诸如本尊、咒语、如来藏、佛性之类的教法。这些教法全都非常激励人心,但在关键时刻,一旦有人捏某人的屁股,或者当你错过几顿饭,或是股市崩盘之类的情况发生时,旧习气随即复发,转变成我执的旧习,其外裹着自我厌恶的外衣。对大乘和金刚乘信徒而言,又再裹上一层佛性、“我是本尊”等等的外衣,但是里面的这个“我执”,这个根本的罪魁祸首,仍然完好无损。总之,这是个问题。


        我们说过缘起教法有两个方面:佛陀教导了因,而且不止于此,佛还教导了如何斩断这个因。那么,对于上述这类人,佛是如何教导这些呢?是通过止、观等次第——基本上就是确实熟悉实相,熟习于正确看待事物,也就是正确的思维模式。这会进而引导我们斩断所有曲折纠缠的根,于是你就臻至涅槃了。这与缘觉乘的辟支佛非常相近,但这里我不对此详细阐述。

 

缘起教法是针对菩萨的教法


        我刚才在讨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还有一种人怀抱更远大的愿景,他们不是只对逃离轮回感兴趣,不是只对断除痛苦这样的短视愿景感兴趣,不是只看重短期的目标,而是具有更宏伟的愿景。菩萨道的一切都与愿景相关,愿景很重要;菩萨具有无量的愿景。


        美国人应该对此很熟悉。我总是告诉藏族人,美国人的祖先,例如那些规划纽约市的人,他们必定具备了宏大的愿景,才会在百年前就决定保留无数亩土地以设立中央公园。我确信当时还没有那么多车,但他们在那时就已经有这样的远见。所以,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愿景。


        简而言之,菩萨的愿景就是:菩萨从来不想把工作做完,菩萨的目标从来不是达到终点,菩萨不在乎是否到达终点线。《普贤行愿王》说:如同天空无边际,也有那么多的众生,并且我的祈愿也是同样无量无边的。而且伟大的菩萨们,例如地藏菩萨,甚至发愿希望自己永不证悟,这是多么伟大的愿景。


        你我都应该是在修持这种宏伟的愿景,我们确实需要这种宏伟的愿景。比如说你做生意,如果你有赚十亿的大愿景,那么你对几百、几千元的损失就不会非常在乎,因为你有一个远大的愿景。同样的,如果你的愿景不是要达到终点线,如果你的愿景完全不是关乎自己是否能够获得证悟,那么,这会顿时令你从种种荒谬的问题中解脱。


        总之,有些类型的人具有宏伟的愿景,可说是非常善良优雅的好管闲事人士。对于他们,佛就讲了缘起咒。基本上,这个咒是指:因为具有那样的愿景,于是现在能以更广大的视野看待苦因;苦因不仅是我执,执着于人,执着于自己,其实是执着于一切。因此,真正发愿了知一切皆无我,至关重要。


        为此要怎么做?要知道,这是一场被因缘束缚捆绑的游戏,所以现在我们要玩另一个游戏,以将自己从缠绕中解开。记得缘起、吉祥、相依吗?具有这种愿景的人应该去创造因缘,将自己从缠绕中解开。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试图操纵情况来创造结缚的因缘。比如一杯牛奶,你放一点糖,牛奶就被操纵、破坏了,它变成了甜牛奶。类似的,菩萨们试图做的是,但凡有时间且能力所及的时候,只要记得,就在各种情况中试着加入慈悲,以确实混淆因缘的游戏。


        其实菩萨道有许多高明的策略,还有一种方法是贿赂。我们可以贿赂这个颠倒迷乱,甚至可以派遣间谍,给它们一点小小的胜利,让“自我”认为它赢了。菩萨道是不可思议的法道,例如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六波罗蜜等等,但最终的结果总是在于毁去罪魁祸首。


        乃至虛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修道绝对需要智慧


        在各种法道中,智慧最重要,也绝对必要。例如六波罗蜜,对于较为初级的菩萨,我们让他们拥有布施的喜悦,拥有持戒完好的喜悦,或是拥有某种精进努力的指数,但其中第六项般若(智慧)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事实上,菩萨道的速度,菩萨道的力量,菩萨道的影响力,全都取决于一位菩萨能多大程度地运用智慧——超越的智慧,无二的智慧。


        有一种菩萨,他也许非常有慈悲心,但是这慈悲心却不是根源于智慧,不是以智慧做封缄,那么这是种较为狭隘、局限的慈悲。而且,这样的菩萨会感到疲惫气馁。以正面的方式来谈,就是这种菩萨需要更多的鼓励,这种菩萨需要更明确清晰的法道。因此,智慧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智慧还非常激励人心。


        同样地,如“止”之类的法门,“止”基本上就是如何不分心、不散乱的技巧,但是如果这个不散乱的技巧没有根植于最高层次的智慧,那么,或许心专住在一点上、练就心一境性的禅定可以非常令人惊叹,貌似一切尽在掌控之中,但是如果你的心一境性不是根植于智慧,就不是真正菩萨应该奋不顾身去追求的。记得我说过用各种外衣来包裹吗?抱歉我说得非常隐晦,但现在我只能这么做。若是毫无智慧,谁在乎你是否具有专一无散的伟大心力?那没什么用处。

 


缺乏智慧者应该一直发愿


        在看似冗长曲折的菩萨道上,别说看似数目无量无边的众生了,我们单连试图帮助一位有情,对于他的情绪、他的需求、他的问题,对于他阴晴不定的心情、翻来覆去的个性或不断改变的气味等等的一切,要忍受这些并耐心以对,对菩萨来说,极其艰难。而且,当你缺乏智慧并且去帮助人的时候,往往都只是将自己对他应该拥有什么的想法,强加在这可怜人身上,因而变得问题重重。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智慧的人来说,这听起来着实令人沮丧。那么我们该如何是好?这就是我要说的结语:发愿!


        发愿是最可行、最有望实现、最具操作性、最经济实惠且非常实际的缘起。如果想要创造吉祥缘起,发愿是力量最强大的手段。如果你想做一位菩萨,如果你要打这场战,发愿就是你最后的救命子弹!你要把它留在腰带里,并确保它一直跟着自己。发愿极其重要!


        我的教学可能是在浪费各位的时间,但因为至少内容是关于佛法,所以希望可以为各位创造出正确的缘起。


        有些人似乎录下了这些教学,然后上传到YouTube等网站上。我讨厌从机器里听到自己的声音,从电脑里看到自己说话就更糟了,我完全无法忍受!所以在此,我请求各位不要那么做!


        最后,我们以此功德回向给所有菩萨和他们的事业。并且我要发愿来世转生为女性,作为共和党员竞选美国总统,而且是略加独裁一点的。我经常如此发愿,你们很多人都晓得,请发愿并支持我的愿望!并且欢迎有意者成为我的副总统、幕僚长之类的。


        好,谢谢大家!

 

©悉达多本愿会·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相关教言:


【宗萨钦哲仁波切】你是在修持,还是已经落入了让你“轮回”的陷阱?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训练的重点是要暴露你的我执...


【敦珠法王】觉悟之道 ——  一切法的根源


【宗萨钦哲仁波切】《上师也喝酒?》——  你必须要知道!上师不像手机一样垂手可得;但他必须像你的医师,直接的沟通必须存在!


吉美林巴尊者对于疾病的开示


【秋阳创巴仁波切】 如何把工作变成我们修行的一部分?


【强烈推荐】让您不信佛的亲属信佛!—《加持行者不信佛的亲属令于三宝生信祈愿文》【年龙上师父母之殊胜伏藏法】


措尼仁波切開示:怎麼禪修,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佛陀当年坐在菩提树下时做些什么?”【阿姜查禅师】


【推荐】何为根本上师?何为得到灌顶?(桑杰年巴仁波切)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福报由供养布施而来,《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果您读此文受益,随喜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