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宗萨欽哲仁波切】《究竟一乘宝性论》讲义 (3) —— 我们该如何与佛沟通?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宗萨欽哲仁波切 法藏 心文化传播 2019-08-25

我相信听到我们的真实本性是佛性,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相信对于那些缺乏信心的人,知道我们的本性是佛性,是非常强而有力,而且有利益的事。可是当我们听到我们都具有佛性的时候,我们这种迷惑的心免不了就会想到某种很浪漫的东西。事实上这样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你不想浪费时间去分析什么是佛性,你自己觉得很开心了解到我们的本性是佛性,只是了解这样,已经很殊胜了。

可是在现代这个社会,因为怀疑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大家变得批判而怀疑。昨天我们也跟两位朋友讨论到,要了解究竟的佛性,唯一的方法是经由虔敬心。我想提醒大家,在现在这个批判而怀疑的时代,只是盲目相信、盲目接受有一个东西叫做佛性当然是不够的。昨天我谈到虔敬心时,当佛陀说究竟的佛性只能经由虔敬心来了解的时候,他所讲的是一种特别的虔敬心。虔敬心分为三种:一种是愚蠢的虔敬心,另一种是理性的虔敬心,还有一种是超越理性的虔敬心。第一种愚蠢的虔敬心是一种非理性的虔敬心,那种虔敬心是大家应该避免的。如果大家对我有虔敬心,我告诉你如果杀掉一百人你就能够证悟,这里特别是从大乘来说,而你就去做了,但你去做是因为你讨厌那一百个人,而你有了绝佳的藉口,因为你的上师这样讲,确定了这么做其实是在累积资粮。这种叫做非理性的虔敬心,我们不要这种东西。第二个阶段叫做理性的虔敬心,我们用逻辑、推理、数学等等各种各样的工具来说服自己:我们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是对我们有利益的。这是我们应该要做的,这种虔敬心是我们正在研习的。可是到最后,不管你有多理性,你还是只能运用你自己理性的系统,你无法超越它,我们不知道如何超越它。

在座诸位可以用很合理、很好的理由来说臭豆腐是最好的东西,另一些人有最好的理由说那不是好的东西。到最后你只能用你自己有限的推理、数学与分析。所以我们不要非理性的虔敬心,此刻我们需要理性的虔敬心,可是我们要瞄准或追求的是超越理性的虔敬心,超越理性的虔敬心并不是非理性的虔敬心,这正是我们尝试要研习的东西。我们都有佛性。如果你仔细去想,很难接受。它在哪里呢?如果它有什么好处的话,也差不多该是时候显现了。我没变好,脾气越来越大,对世间的执着越来越强。就像我说的,真的很难接受我们内在有佛。每当我们谈到我们内在有一尊佛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一个敷金的青铜雕像在我们里面。很难接受这种事情。

可是如果你可以接受染污是可以移除的,那就足够了。因为这完全是同一回事。「诸位有佛性」和我讲「染污是可以移除的」此刻其实意味着一样的事情。你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何不教导我们如何移除这个染污?这不是简单明了得多吗?为什么要谈《宝性论》?当然我是假设大家接受染污可以被移除。这点事实上在科学和逻辑上是可以接受的。记得昨天我们的朋友Romeo 的示范,有某种东西在他面前出现的时候,他就会生起欲望。这一点就证明他的欲望是暂时的,因为在他的眼前并非永远长存着这种会引起他欲望的东西。所以我假设大家都接受这点。

所以我们接受染污是可以移除的,那么请再多教一些如何移除!为什么还要讲佛性呢?我得告诉你非常重要的理由,而且会重复一再地讲,也必须要这样子。如果我们只谈移除染污,除去染污,这种遮除的方式,像我们这样子迷惑的人,可能会把证悟想成像是蒸汽蒸发了,或火烧尽了,这是很危险的。很多人嘲笑弥勒和无著,说「他们讲的佛性就像印度教讲的『真我』。这个佛性是非和合的、永远不变的,那么这个『真我』跟神有什么不同?」我们也可以同样回过头来取笑中观宗这些人,这个也空、那个也空,一切都空,这跟比数论派(Samkhya)更糟的顺世外道( Carvaka)有何不同?那些顺世外道不相信有过去世、未来世,认为一切都不存在,可以跟母亲有性关系、杀掉父亲,可以为所欲为。那跟龙树学派的空有什么不同?顺世外道是印度哲学派别里面最差的,即使在外道里面,也认为它是最低劣的学说。不要以为现在没有顺世外道,我是指想法像顺世外道的人。很多现代人、科学家都像顺世外道一样想,认为没有来世、没有过去世。如果没有来世,先不谈佛法,即使是世间的正义,又有什么用呢?这些不相信过去世和未来世的人,他们还是爱他们的父母。可是为什么要爱父母?父母两人只是相遇,有了关系,然后你就蹦出来了。所以为什么要爱父母?如果你可以躲过警察,为什么不去抢银行呢?为什么不杀人呢?只要你不被法律逮到,你可以为所欲为。


当我看到这些不相信过去世和未来世,可是又很认真地遵循世间规则的人时,觉得很好笑。这是其他的话题了。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在见地的层次上,谈佛性很重要。在修道的层次上,佛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就连中观论者在实修时也是谈佛性。我只是想跟大家先大概地解释一下,因为事实上先知道一些重点的话,其他的就可以很流畅地看下去。


七金刚句或七个金刚重点,每一点都非常重要。我们目前正在谈三宝,昨天谈到佛,我们还是要把这点跟佛性连起来。我们谈到佛的功德,大家还记得吗?佛是非和合的、任运成就的。基本上这又在描述佛性,我是说描述佛和佛性的关联。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点是重要的。我们的生命始于一种追求,在座某些人是始于对精神道路的追求,因为我们觉得欠缺了某些东西。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事物是无常的,毫无实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世间的痛苦。做为一个人,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我们做什么呢?我们立即的反应是要寻找解决之道,不是吗?而我们知道如果像这样受苦,我们无法到 7-11 买一个疗方,我们得找别的方法。因此我们有修道之路、宗教、佛法。佛法告诉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皈依。你可以问我:「为什么要皈依?」第一件事,如果是好老师,可能会说:「你何不自己去发现一切和合事物是否都是无常的?所有跟自我有关系的情绪是否都带来痛苦?」你去思考、分析,然后你确信这的确是真理,你决定这是你要追寻的道路。基本上,决定我要接受这个真理就是所谓的皈依,然后我们皈依佛,因为他教导、他发现了这件事,你非常赞叹他在两千五百年前发现了这件事,你非常赞叹他教导这一切,因此我们皈依祂。如果你打弹子的话,你会加入弹子俱乐部,那里提供很多设施。因此当你心里觉得:「佛陀真的让我很感动,我知道他所教导的真理都是真实的。」你愿意接受它,觉得跟同修道友在一起好像回家一样,跟他们有共鸣,这个基本上就是皈依僧,不是吗?

所以我们说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来到这里,祂教导了四圣谛、八正道等等,我们告诉大家这些,然后我们说,你为什么不自己去想想这些对你是否有用?这些就是我们给的理由。大家觉得这是好理由吗?

对于为什么要皈依,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理由。这是一个很好的系统,是我们为什么皈依的好理由,但在这里这个理由无法满足我们。这是《宝性论》的课程,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水平抬高一点。平常当你听到「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真的是这样吗?对。那佛陀教导这个,所以你一定喜欢他,对吧!像这样,那个理由足够让你皈依三宝了。这是一般的说法,可是在这里我们不满意这样的答案。

事实上,有一些人试着对佛教表示怀疑,他们的怀疑真的是很烂、很可怜的。当你研读佛教哲学时,在更深入学习的时候,你唯一学习的就是如何怀疑佛法。

有一位在澳洲报业媒体做事的人,总是很自豪于他自己是一个不信仰宗教,非常具有怀疑性的人,他自称为存在主义者。我跟他讨论这些事情。我说:「你的那些批判根本都不够看,我还可以真正的教你怎样批判佛教。可是唯一的问题是,最后当你学会所有的批判时,你就会变成一个佛教徒。」譬如,对这位先生,我可以说:「看,一切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他无法否定这件事,如果他否定的话,他就不是客观的媒体人了。但如果他接受的话,他就应该佩服两千五百年前就发现这个简单事实的人。这种论点可以说服任何新闻工作者、任何评论家。可是,对在这堂课上的我们来讲,我们不应该这样就满意了。让我们生起怀疑心,让我们对佛陀生起怀疑心。好,他说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但这还是不能让悉达多成为究竟的皈依对象。我们为什么要礼敬他?对一切事物你都可以这样思考,这些教导很好,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这个说法很好,很能打动人。可是为什么我们要皈依那个人呢?

如果我们要皈依佛,那我们是不是也要皈依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人?好吧!就说他是放弃宫殿的生活,跑到深山树林里面去苦修,这听起来非常浪漫,而且可能可以写成很好的电影剧本。可是,这种故事很多,如果你读阿里巴巴的一千零一夜,有很多很棒的故事。一个王子离开了宫殿,我猜那得付出一些牺牲。不过, 60 年代也有很多嬉皮离开亿万豪宅去流浪。如果我们提出这些问题,那么仅仅「佛陀是这个教导四法印、四圣谛的人」这个浪漫的答案,就不足以让他成为究竟的皈依对象。

这里我们真的是在讲一个很高的标准。把标准放低一点,这就真的有用。一位王子,成千的宫女、珍宝、华盖、孔雀等等。放弃它们!喔!非常激励人心。它很浪漫、善感,但不够科学。它在情感的层面上是有用的。当你读到这些故事,像是悉达多指着尸体问他的车夫:「那是什么?」车夫说:「阁下,这是死亡。」于是悉达多感到忧郁,觉得非常沮丧。

这些语句、这些故事的确如此动人。你知道它为什么让人感动吗?因为如果你可以觉得心有戚戚焉,这么说吧,因为你也感觉到,假如我能救我那九十岁的父亲,让他再活个两百年。假如我可以拯救我心爱的女朋友,如果她不是不小心地走在斑马线上。

这类素材,在情感的层面上,悉达多的故事行得通。可是当我们谈到皈依的时候,我们是在谈一件严肃的事。我们不只是在情感层面上谈这个问题,因为任何在情感层面上决定的东西都不太可靠。记得当你在盛怒当中骂一个人时,你并不是真的那样想。随情绪所做的任何理解或决定都不太可靠,因为你不一定是那个意思。所以看看佛像,有特别的光线,有酥油灯,有四处飘溢的香,还有这些佛教迷把它弄得煞有介事。这在情感上真的有作用。

可是我们能不能依靠这个呢?不行!因此在你清醒时,如果你仔细去想,试图了解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弥勒的回答是最好的答案:「佛是超越时间的。」这个很好。它真的有用,它永远不会改变。「佛陀是任运成就的。」不要说接不接受啦,就算在感情上,一开始都很难接受呢。你知道,佛是不生、不住、不灭。

那个超越时间的佛是皈依的对象。那我们会想,这样的佛有什么用呢?没用啊!从来也不来、不住、不灭。这样的佛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而某些真正的功德,祂谈到慈悲、能力、事业。记得吗?我们在谈的是哪一种慈悲呢?什么是慈悲?慈悲是一种愿令大家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希求。尽管一般而言,这是最好的解释,可是在这个课堂里它就不是一种高明的见解。慈悲是让你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那什么是痛苦?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当你有过去、现在、未来,你就有时间。你有时间,而你的父亲九十岁了,所以你才会去接受长寿灌顶,记得吗?这也是因为时间。所以我们现在是皈依这个超越时间的面向。而当你真正熟悉了这个超越时间的面向,你就从时间解脱出来。还有什么更大的慈悲是你想要的吗?

这是弥勒解释佛的方法,真的非常棒。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已经老到不行的佛教徒来讲非常重要。对新的佛教徒倒不见得有用,他们可能被搞得糊里糊涂。对新的佛教徒我们最好说:「欧!悉达多王子,这英俊的人,离开了宫殿,赤足托钵走在街上。」这样比较好。

事实上,弥勒菩萨如此慈悲地介绍我们所皈依的真正的佛,这个究竟的皈依对象。我们知道,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并不是究竟的皈依对象。为什么呢?因为他被时间所限。我在谈的是历史上的悉达多,历史上的佛。如果我们谈真正的悉达多,真正的佛,祂从未曾来,祂不住,因此祂不灭。我痛恨连用三次否定:不生、不住、不灭。所以,为了礼敬佛,我会说祂一直在那儿。对这位佛,我们礼敬祂,这就是弥勒所说的皈依。

我今天早上两点钟醒来,然后就睡不着,因为我想过去两天我没有讲得很好。完全把大家搅糊涂了。因此我在想,怎样让大家更清楚。刚刚讲的这些事情是我一直想讲的,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帮助。我希望大家知道弥勒菩萨做了什么,他所做的非常重要。介绍真正的佛。不为时间、空间所束缚。不管什么样的批判者来到这儿,他们怎么能够批判一个超越时间的东西?他们从哪里开始?别管外面的批判。听听你自己内在的批判!当它生起时,你去想想弥勒菩萨所讲的佛,那就不会出差错。

我们说佛是圆满的存在。但我们说的圆满是什么意思?好吧,我们来讲他的身。我们不要谈他的心,太难讲了。他是圆满的存在,他有一个圆满的身。那是什么意思?他的鼻孔相距几公分?鼻孔多深叫做圆满?他头上的每一根头发相距多宽才是一个圆满的存在、身体?他什么时候圆满呢?是在他婴孩时期?或是跟耶输陀罗公主在一起的时候?还是他在那罗衍那树(Narayana tree)下六年极为瘦弱的时候?这是很多人问过的问题,也有很多种回答。

一个很漂亮的回答是这样说的:经文上都会描述佛陀的身相,佛陀的身相是圆满的,因为那是毗卢遮那佛( Vairochana)。毗卢遮那佛在藏文里是「囊巴囊贼 Nampar Nangze」,意指照耀者(或译大日如来)。这不表示佛陀走路时不需要一个手电筒。也许他不需要,不过大日如来并不是放光的意思。放光,基本上是谈一种知觉。眼识所接收的每一个知觉都叫做「色」,那就是大日如来。所以大日如来其实就是指一切形色,不管大小都是大日如来。很多经典都试图描述大日如来。我会告诉大家一本,它很棒,是描述大日如来,祂的比例大小、看起来的模样。大日如来是像这样的禅定坐姿,双手当中端置着一个钵,钵上有二十五朵莲花,每一朵莲花里面有亿万个宇宙。从上面数来第十三朵莲花当中也有亿万个宇宙。不是一两个,是亿万个。

每一个宇宙里面有百万个星球,其中有一个宇宙叫做「无畏宇宙」,这「无畏宇宙」里面有这么多星球,其中一个星球叫做「南赡部洲」,就是地球,台湾也在里面。它继续讲,大日如来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有一整套刚刚所讲的东西,可是原本的大日如来并没有变大,来容纳这一切;毛孔里面的大日如来也不比原本的大日如来小。一个大日如来在另外一个大日如来里面,这个大日如来里面又有另一整套,这样一直下去。

到目前爲止我们只谈到佛的身相,而身相当中只谈到比例大小而已,还没谈到身形或颜色。我们如何和佛沟通?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你怎么联络祂,靠幻觉吗?这个非常殊胜的大日如来,我们怎么跟衪沟通呢?首先,有联络管道吗?爲了要沟通,我们总要有个关联、管道,如果不是宽频,至少有条电话线?我们如何跟这位殊胜的佛沟通,衪似乎无所不在,但又无所在。我们想要认识衪,而且看样子我们是衪的一部分,不然我们要去哪里?要记得我们是在第十三朵莲花里面。有电话号码或是电子邮件地址吗?猜猜看答案是什么?给你一个暗示,三个号码。想到了吗?只有三个数字:佛、法、僧,三宝,这真的很重要,因为问题在于爲何是三宝?爲何不是四宝?爲何不是一,只有佛?电话号码有几个数字?台湾是八个数字,否则是拨不通的。记得吗?所有号码、城市码都很重要,你需要这三个号码:佛、法、僧,你随时都可以打,不分日夜,永远不会占线,也不会是电话答录机,而且是免费的。 


(中场休息)


翻译:大家入座的时候,仁波切说我们开放一些问题,有问题的请举手,让工作人员可以把麦克风拿给您。

问:大家好,刚刚我听仁波切开示说功德圆满,我们怎么去认知觉察这件事情,我刚刚跟仁波切稍微谈了一下,我认为我现在这个看法也可以提出来请大家分享或指正一下,因为这个佛性, 翻译:这位,对不起,仁波切现在是开放大家问问题。

问:我晓得,我现在很快就把它说完,我只是想请仁波切看一下我这个看法正不正确,可以吗?佛性在我们来看比较抽象,但是从我的领悟,它其实也有一些基础,它就像电脑软体,我们的身体像是硬体,换句话讲,透过硬体我们没办法完全了解软体,同样道理,今天我们在谈佛性为什么功德圆满,我的看法是这样子,因为功德圆满是超越时间的,所以它应该比较像我们纯粹的性质,我们纯粹的功德,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身体的软体作业系统,它其实在不同阶段都是调适良好的,都已经在很好的运作状态,仁波切开示三个密码,佛法僧,其实就隐喻这三个都是纯粹的、很好的、正在运作的状态,我们随时可以跟它作连结。我想这样的比喻也许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不知道仁波切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谢谢。

答:这三个号码很重要,这三个号码就是你的祈请可以上传,加持可以传回来的所在。今天早上我在担心,当我们提到加持时,我们有时候会说,因为我们的祈请,某种东西起了作用,然后我们得到加持。基本上,当我们说得到加持时,是这个意思。可是当我们从最高层次来谈加持时,我们必须用我们现在在谈的方法。还有没有问题?

问:仁波切您好,我有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昨天说我们的佛性是不生、不住、不灭,而且它成就了功德。如果佛性如此伟大,为什么我们的染污还是可以障蔽我们的佛性?第二个问题是,昨天仁波切提到,我们的佛性外面是被外在污染所障蔽的,在这个障蔽上有许多漏洞,偶尔会有佛性的光芒往外投射,比如说悉达多太子就是佛性的投射。如果这个理论成立,弥勒菩萨也是无着菩萨的佛性的一部分的显现。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无着菩萨可以把弥勒菩萨放在他的肩膀上?谢谢。

答:[关于第二个问题是]因为它漏出来嘛,因为它是你的投射,所以你可以做任何事。如果它不是你的投射,你就卡住了。因为它是你的投射,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可是我们不能对佛性做任何我们想做的事情,因为我们都有黄疸病,我们都生病了,记得吗?第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会回答,希望今天可以谈到。今天结束之前我们会谈四种悖论,这很重要,谈这四点的时候妳会得到答案。现在回到本文。

今天我们开始谈「法」。早上刚刚谈过的东西会有帮助。接下来是类似的逻辑。一提到「法」这个字,我们会想到什么?就一个很笨的层次来谈,法就是这些书籍、文字、教导、佛陀的教法、经文。那是对的,没错。那么稍微好一点,不是稍微,是好很多呢?

法是真正的真理,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性,这类的事情。那是真理,很棒的究竟真理。就像早上提到的,如果你要在很高的层次来谈,这样子还不够。我来告诉大家一些原因。

我们来谈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皆苦」(一切和合事物是无常的,一切来自自我的情绪是苦),这二个法印不符合高标准。这二个坚不可摧的真理的确很好,可是如果你真的在高层次来想,这里面有一点问题。当我们说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我们会指出有「一切」,它是「和合的」,是「无常的」,有某种东西。我得提一下《道德经》,开头时说「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非常美妙的字句。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因为我们给了一个名:「一切」、「和合」、「无常」。在最高层次的佛教思想里面,我们接受佛法有一个过失,因为事实上没有所谓的「一切」。「一切」是什么意思?这是很相对的,如果我说「邀请一切来参加宴会」,这并不一定表示你的牛也可以带来。这也是一切,那也是一切。我们说「一切」是什么意思?同样的,「无常」这个字也有瑕疵,当我们说「无常」,我们是在暗示有某件事正在经验这个无常。我不知道该不该跟大家讲这些。不过后面那二个法印是比较究竟的,没有这些问题。有一些很吹毛求疵的学者会说第三个法印「一切事物皆无自性」也有一些瑕疵,因为还是有一个名,就是「一切事物」。因为只要这个一切事物包括「无」,就是一切皆空。基本上,任何受限于文字语言、沟通系统的东西都有过失。法只能透过自觉来了解!这是个重大的声明。在比较低层次,我们无法了解这点。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我们无法研读佛法,听闻佛法,你不能说佛法。这很令人沮丧吧!我们只是想要证悟,因此我们要修持佛法;为了要修持佛法,我们要学习佛法;为此我们需要闻、思、修。可是在最高层次上,任何受限于你的诠释、思维的东西都是会改变的,所以法只能经由自觉来了悟。在实相上一切都不存在。自觉跟空性并不是两个分开的实体。智慧跟空性既不是二,也不是一。佛法超越文字、语言,不能用譬喻来类推。


然而,这一切大家所听到的否定、遮除,就像我们谈到佛一样,这样子的法有什么用处呢?不能说、不能听闻、没有文字,跟谈到佛的时候是一样的逻辑。修持佛法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清除障蔽。文字、沟通、语言本身就是障蔽。使用它们不会让你免除障蔽。如果你认为佛法就是文字、语言这一切,而你很珍视地把它保留下来,那么你其实是在珍藏一些障蔽。障蔽无法摧毁障蔽,那就像用水来盖水坝一样。因此究竟上,法必须脱离文字、语言、思想。这样的法可以破除所有障蔽;这样的法不会被任何的障蔽所染污;如此的法就像光芒一样照耀所有黑暗;这样的法没有偏见。我一直以为法支持善,不支持不善,而且法不在乎陌生人。我顶礼如此的法。

好吧!现在更深入的讲。这样的法无法以一般世间的逻辑了解;这样的法免于被业果──业以及果,即烦恼──所限;这样的法跟正见完全没有矛盾。第一法印说一切和合事物是无常的,事实上这跟究竟的正见是矛盾的。「矛盾」可能不是很适当的字眼,但是当我们说「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的」,这个意涵是说有某个东西变得无常,可是在究竟的层次上,没有任何东西存在。这样的法没有见地,因此免于烦恼。很有趣,不是吗?见地制造了烦恼。而法清除这一切,法没有任何过失,所以它是照耀的、发光的,法对治一切障碍。基本上,我们在谈的跟二种真理有关:灭谛和道谛。所以法也可以浓缩成此二者。关于这部分,现在可以问一些问题。

问:仁波切我这边有一个问题。前二天仁波切讲中观跟《宝性论》之间的关系,我想像一个画面有X 轴跟Y 轴,甚至可以加上更多的轴,中观让我们认出我们在这轴上面哪一点而趋向原点,如果佛性是那个原点的话;而《宝性论》是告诉我们那个原点就是我们,不管我们现在在哪里,在座标的哪个点上面,我们其实就在那个原点上。第二个问题是,法既然不能说,所谓皈依佛法僧,皈依法的时候要怎么观想?谢谢。

答:可能。我觉得中观是在讲「一不是零」,而《宝性论》在讲「零是零」。

[关于第二个问题]妳不能观想,我们在谈的是究竟的法,究竟的法无法观想。那我们怎么跟祂沟通呢?我已经告诉妳号码,用那个号码就会通。妳不仅不能观想,妳不应该观想。大家切记,我们在这里是从最高层次来诠释法。大家记得吗?《金刚经》里面,佛陀最后问须菩提:「须菩提,你认为呢?我有说法否?」须菩提怎么回答?他可能说有吧,可是佛跟他说没有,「如果你认为我有说法,你就错了。」即使是《金刚经》都是一个象征的故事。这是什么样的威权主义的说法?我们听闻《金刚经》,我们都认为这是佛陀的教法,我们都读到他跟须菩提说:「如果你认为我有说法,你就错了」,而我们都应该要觉得这个很棒。哇,我们接受了《金刚经》的教法,然后我们听到祂说祂没有教,我们觉得这个好棒。我在教你怎么做一个真正好的批判者。现在你把弥勒带到这里来:法是超越文字的。你无法跟他辩论那一切,那是不可能辩论的。

问: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仁波切昨天谈到,佛、法、僧三宝是因,种姓、证悟、功德、事业是果;但是又说也可以是佛、法、僧三宝是果,种姓、证悟、功德、事业是因。可不可以请仁波切再谈谈为什么可以有这样二个不同的说法?第二个问题是,仁波切一开始跟我们谈到,可能有一些自空跟他空的问题,可不可以请仁波切谈一下自空跟他空的差异?这与宁玛派大圆满见的差异在哪里?衍生的第三个问题是,宁玛派的大圆满见与噶举派的他空见应该有所不同,基于这二个不同的见地来看《宝性论》,应该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如果产生不同看法,所延续的修行跟证果是不是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在见地、修行跟成果,根道果三个层面的差异是什么?

答:三宝为果而种姓、证悟、功德、事业为因,这样说的时候,是因为三宝是你想要成就的目标。当我们反过来说,佛法僧是因而其他四样是果的时候,我们是在谈外在的佛法僧,比如说净饭王之子──悉达多、他的教法与僧团。我们以他们为因,让自己了解我们的种姓,因此得到果。自空跟他空比较微细,当我们谈到种姓时会谈到一些。自空跟他空有一点难解释,简单的说,他空派认为,佛的一切功德,例如三十二相好等等,是存在于佛性之中,所以没有任何一项佛的功徳可以被制造,即使是佛的头发。自空派比较喜欢谈去除烦恼,所以自空派会说,佛性空于它本身。他空派则会说,佛性是空于无明。现在让我们先把法讲完。不用担心,我们会继续谈到这些。

我们把法做个总结。凡夫心无法了知法,法免于业跟烦恼。法没有概念心,在法里面没有概念心的空间。可是法有能力净除一切烦恼。法因智慧而清明,法的功德就是智慧之明澈。法是所有负面情绪的对治。

这可能不是最好的例子,不过让我试试看。假设这面墙上有很多钩子,也许这说不通,也许是蜂蜜、水银,法不应该像蜂蜜一样,甜等等什么都很好,可是蜂蜜有一个问题,它会黏住其他东西,其他东西也会黏在蜂蜜上面。这是法的精要。我们所皈依的法、道,如果任何道创造出一种概念、结论、见地,它就不是究竟的法。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四法印,其中二个也有一点点问题。观修无常非常好,就像蜂蜜一样,甜甜的非常好。可是它会创造一个概念,你会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因此它会抓住一个东西。如果究竟上会这样发生,那这个道就不好。因此这个道就应该像一面光溜溜的墙面,而你想要在上面挂衣服,不管你挂什么都会掉下来。可是如果那个墙上有一个钩,你的衣服就会挂上去,这种道就有过失。因此观想就是一个钩,咒语也是一个钩,手印、四法印都是钩子。诸法无常是钩子。

当然尽管到处都有钩子,有一些钩钩固定得非常好,牢牢地卡在那里,一旦你把大衣挂上去,就很难拿下来,它会抓住你。但有一些钩子,比如说「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虽然它是一个钩子,可是佛陀故意把它做成一个很脆弱的钩,所以你把衣服一挂它就掉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佛的善巧方便。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钩子,我们所说的四圣谛,就是这些设计精密的钩子。如果有一个钩,就有二个问题,藏文是「恰」、「透」。「恰」就是着陆或居住,或是卡住。像是鸟着陆、飞机着陆。如果任何道有一个平面可以让你着陆,那就是错的,那不是究竟的佛法。请大家记住,我们在讲很高的标准。另外一个藏文「透」,是像那边有一个墙,当你从这里走过去时,碰到墙就被阻碍,没有办法再往前,有东西阻挡到你。如果任何道有这种阻碍就不是一个好的道路。可是有一些特别设计的墙来阻挡你,比如说「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一切众生都如母,所以我们要有慈悲心」。这些是特别设计的障碍、围篱,很脆弱的。像这样经过特殊设计的障碍、围篱,就是设计成让你撞到这,然后又会撞到那,然后你就出去了,这是故意设计的,这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可是究竟上,如果任何概念阻碍到你,比如说即使是「一切和合事物都是无常」,那也是阻碍。这是真正的佛法。没有任何批判者能够驳斥它。只要有围篱就是一个问题。这就是法。

现在谈僧。同样的,从礼敬开始。愿我们皈依僧。他们是谁?一群奇怪的人吗?是不是那些长须长眉的阿罗汉?一般而言,僧伽是修行人,了悟者。尚未完全证悟,但是很好的修行人,我们心中是这样想的。

修行人,他们是僧伽,是我们皈依的对象。这很危险。一样的,我在教大家要很具批判性。我们怎能相信那些人?僧团之间不是一天到晚在争吵吗?他们是世界上嫉妒心最强,最喜欢竞争的人,他们都很想得到上师的注意,他们是最腐败的人。他们是谁,为什么我们要皈依他们呢?这岂不像是下大雨时,你撑的伞上面有一大堆洞吗?你们可以这样想,也许你觉得:「不会,我们的僧团非常好,他们不吵架,都是很好的修行人,他们都做过九年闭关,都非常谦卑,他们很多人都禁语。」另外一个批评者可以说:「对啊,可是他们还吃东西、喝水,他们还上厕所!这是最糟的。他们有时候还睡觉、打哈欠。」你真的想皈依这些人吗?他们自己好像也对着其他人在祈请的样子。为什么我要去皈依一个还要去皈依别人的人?你可以有这样的怀疑。因此我们现在要谈高层次的僧。

为什么弥勒这么重要?介绍三宝是非常重要的,我没看过其他论典这样谈三宝。僧是不回到轮回的;僧是修持明,去除所有负面烦恼的;僧是见到诸如空性等实相的;僧是不仅在智识上了解,而且真正看见众生都有佛性;而僧也是离于刚刚提到的那种障碍或着陆,僧不执于某种着陆,不被某种围篱所限制。这是很重大的声明。拥有这种功德者称为僧。我礼敬这些僧。

简短的复习一下「僧宝」。僧是有智慧了解什么是实相,了解它如何显现。因此,大乘的僧是无法超越的。再来是进一步的说明,僧就是了解一切众生的心自无始以来都离于边见。因此,僧了解什么是实相。这是说,僧了解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佛性本然清净,不是得到清净或变得清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我们再来批判这件事。譬如我们祈请:「愿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我们尝试修习的愿,不是吗?这是大乘的脊椎!但我们现在要提高到最高层次。「愿一切众生都成佛!」我们心里想的是他们现在没有证悟,所以愿他们证悟!这样想的人不是最究竟的僧。究竟的僧认为一切众生本然是佛,是毋需造作的,任运的,是他们真实的本性。我们又再度谈到没有着陆,没有障碍。这种自然本具的证悟不是只在讲一、二个众生,像是释迦牟尼佛或燃灯佛,它平等地存在于一切众生,不论释迦牟尼佛的证悟功德、释迦牟尼佛的佛性,还是周威龙的佛性都没有分别。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了解一切实相如何显现的智慧。

大家可以注意到,就连对慈悲的解释都改变了。我们的慈悲是什么?我们这种奋力挣扎的慈悲心,我们想可怜的众生,他们在受苦,我想帮助他们,我希望他们可以解脱。这真的很好,这是大乘佛教的脊椎。但究竟的僧伽会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是慈悲。而不是那种感情用事,喔!可怜的众生,他们在受苦 ⋯⋯眼泪、哭嚎等等,眼泪跟哭嚎都是着陆与阻碍。究竟的僧伽不需要依赖其他来了解究竟的佛性。究竟的僧伽了解佛性毫无染污,因此离于任何染污,因此他们值得究竟的皈依。

再下来谈三宝的目的。为了了解证悟者的功德,我们有佛做为究竟的皈依对象。这个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记。我们有殊胜的法,透过修持,我们获得什么呢?佛陀就是我们的典范。而甚深、无碍、无执的层面当然就是法,因此了解有一条道路,以及守在这条道路上的人,就是僧。同时,三乘也有各自不同的目标。声闻乘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圆满的僧,缘觉乘的目标是圆满的法,菩萨乘的目标是圆满的佛,因此有三宝。现在请提问。

问:什么是超越佛教?

答:我最好不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这样子会变成另外一个主义或者宗教。

问:我想请问仁波切,佛跟究竟的僧有什么不同?除了佛有三十二相、十力、八十随行。我想再请教究竟的僧。

答:事实上这是很好的问题。究竟上只有佛,而法跟僧只是佛的延伸。究竟上只有一个号码。事实上最究竟来说是没有东西的。

 问:仁波切形容任运成就是不需造作的,「成就」一定是那个意思,因为任运跟成就之间一定有一个什么过程,所以请仁波切解释一下?

答:很好的想法。这就是为什么弥勒说,法不能被文字所限制。「成就」要理解成已经在那里,而不是一种过程。它已经在那里。

我们再回到本文。现在下一个问题是:三宝是不是平等的,一样重要的?不是,根据弥勒的答案,法跟僧不是最究竟的皈依对象。理由是,当然我们知道所谓经文这种法不是究竟的皈依对象。而证悟之法,不同僧伽对于法的证悟,基本上是证悟之法。因为佛的证悟是真正的涅槃,不能算是法,那是佛的功德。此外,直到十地菩萨最后证悟之前,所有证悟都是有限的。比如初地菩萨对于空性的了悟,需要进步到第二地,因此他们的证悟不是究竟的皈依对象或究竟的证悟,也因此僧伽也是拥有证悟之法的人。这是刚刚的问题。究竟的僧是佛。此外所有修行僧,因为他们需要进步,因此他们都有一个目标,有一个目标就有一分挣扎,所以他们就不是究竟的皈依对象。一句很有名的话是说:「因为道最后是要舍弃的,所以法不是究竟的皈依对象。」因此究竟上只有佛是究竟的皈依对象,毫无缺失,而佛没有任何执着也没有刚刚讲的阻碍,因此佛就是法;而佛是道上最究竟的成就,所以佛就是究竟的僧。

为什么他们被称为宝,因为他们稀有,因为他们无垢的本性,因为如果得到他们,他们有能力去除这个世界的贫乏,因为像祂可以庄严我们,就像戴上耳环、鼻环;因为忆念起三宝就是忆念实相真理,一个人能够忆念实相真理就会有信心、自在、无畏,因此这样的人就很美丽,因此三宝就好像珍宝一样,非常珍贵、稀有,即使被污泥杂染包覆,他的本质还是无垢的;如果你拥有其中之一,钻石般的他们能去除贫困,因此三宝被称为宝。再开放一些问题。

问:我想请教一下,刚才说三个号码变成一个号码,后来是成佛吗?那是说,因为众生有佛性所以才会成佛,那是不是我们真正皈依的是佛性,就是众生有佛性?

答:是,整个看法就是这样,当我们谈到号码时,是在谈修道,究竟上我们也要抛弃这个。至于究竟的皈依对象,严格来讲,讨论佛性时,不应该谈到皈依,因为如果讲皈依的话,你必须谈到恐惧。当你有恐惧的时候,你就有一个紧急号码, 119。


 问:仁波切提到佛陀的三种功德(非和合、独立、任运成就),我想知道非和合跟独立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因为三个功德感觉起来很像同一个东西。

答:当我们谈非和合的时候,我们比较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在谈这个;当我们谈独立的时候,是从主观的观点在看待,我们说那是一种自觉,只有透过自觉才了解,不依赖他人来确认,但这并不像数论派所讲的自生。因为我们需要非和合与独立两者一起谈;因为数论派描述真我时也谈独立。但当我们谈到超越时间、不生、不住、不灭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照顾到自觉的面向。我再解释更清楚一点。谁知道有佛?不是其他人,不需另外一个证人来确认有这个佛。他自己的智慧心可以了知,这是我们所谓的自觉。它存在吗?不,它未曾生起,它不住、不灭。非常好的问题,非常微细但很重要。两点都是必须的。因为如果不谈超越时间,佛就变成神、上帝,所有人出现之前祂就已经存在了,而祂知道自己在那里等等。


我们继续。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三宝。更深入说明,问题是为什么是这三宝?四个原因。因为有四种状况。

大家是否曾经怀疑过为什么有这三宝?是不是文化的关系,好像所有东西都要凑成三个?或者这只是一个理性的东西,这个人跟他教的东西,以及追随者?这些都是很好的理由,不过我们仍得更超越它。所以理由是这样的:杯子,假设它是佛性,它有一些状况。它被染污所包覆的时候,这是第一个状况。第二个状况是:当佛性没有被包覆的时候。第三个状况是:未被包覆的佛性有各式各样的佛行事业与功德。因此现在这三点我们只谈佛性本身。佛性被包覆、未被包覆、未被包覆时所展现出的功德,而佛性的功德利益所有众生。这是为什么有三宝的四个原因。非常重要。并不是有人指定,有人规定了佛、法、僧。没有这种规定。这三宝是从那里来的呢?从种姓。当它被包覆时,我们称它为佛性;当它未被包覆时,我们称它为法;当它未被包覆而我们看到它的功德时,我们称它为佛。当众生在接受它的讯息启发时,我们称之为僧。了解这点是很重要的。这不像某个叫龙树的,戴着一顶法国扁帽,无所事事地抽着雪茄说:「我们现在来分类,分成佛、法、僧如何?」不是这样。你们是否怀疑过为什么会有三宝?如果你曾经怀疑过,就是这四个原因。

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些的确有一点困难。但弥勒菩萨说过,只有佛才能究竟的了解这四者,它们是证悟者的对境。对于这四个原因,有没有问题?


问:我不了解第二个跟第三个原因的差别。第二个是未被包覆,那第三个呢?

答:第三个就是我们昨天谈到染污移除的结果。事实上它们是一体的,但我们在谈四个不同的面向:都是因为被包覆、未被包覆、然后看到它的功德,看见它的功德或许不是一个对的字眼,是了悟这个功德。这不是没有用的,这功德可以利益所有众生,因此说「佛、法、僧」。

问:当染污移除的那一剎那,不是所有功德等等都呈现了吗?

答:是的,当然。由于我没有四张嘴可以同时讲这些东西,所以得依序讲。尽管如此,因为妳的问题,我们进入下一个偈颂。

弥勒菩萨讲的这四点非常难以了解。此外又有另外四个原因说明为什么这么难了解。大家要仔细听,仔细思考。这是你们的家庭作业。我会暂时停在这儿。这叫「四种悖论」。如果你能够了解这四个悖论,你就了解了一大部分的大乘佛教。

第一个悖论,种姓本初清净,可是暂时伴随着染污。这点很难了解,只有佛能解答。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三宝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悖论,即便染污并不是种姓的本性,虽然面纸不是纸镇,他们两个不是一体的,可是移开它,你会真正看到它。这样就出现一个悖论。记得昨天谈到 A 跟B 不是一,我们知道它不是一,但拿掉这个有助于看到另外这个,为什么?这就是第二个悖论,为什么会有三宝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悖论,这是非常他空派的说法,佛种姓具足所有佛的功德,不增不减。红色的唇、指间有蹼、顶髻,放射光芒,可是我们

看不见。我们看不见吗?这是悖论。它不增不减,可是我们看不见。这是为什么有三宝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个悖论,佛如此慈悲,佛有无量的慈悲来帮助无量的众生。然而佛没有意图。这是很难了解的,这是第四个悖论,为什么有三宝的第四个原因。

大家想一想。这次教到这里。

有人告诉我,有一些人想要到我这边来得到某种加持。我不觉得以我的血肉放在大家的头上能有多少加持作用!这三天我们讨论到佛性这个非常殊胜的题目,如果那个没有加持,我想我的手绝对没有任何加持的作用。而且大家也都饿了,我也还有下一个行程。有些人想要上来表达诸位的感激,不过我现在就收到大家的感激。我们节省一点时间,诸位的供养就是在这一年里好好想想这四个悖论。我祈愿这四个悖论会让你迷惑一整年。

关注后可查阅更多内容!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