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任性不听话?别让“冷处理”变“冷暴力”,把握尺度很重要!


平时生活中,面对孩子的无理胡闹,许多家长会采取一种策略:冷处理。即对宝宝的任性、逆反行为佯装不知、视而不见,任由宝宝处理自己的情绪,等到宝宝冷静下来再讲道理。在一些情况下,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尺度,“冷处理”会适得其反,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后果。


“冷处理”是负面惩罚,不可滥用

家长通常进行“冷处理”的做法是把孩子晾在一旁一段时间,让孩子自感没意思,自己想通道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受冷落的孩子暂时有了被抛弃的体验,有可能对家长的劝告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家长的冷处理只能适当使用,如果滥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害,因为冷处理不是正面教育的态度,而是负面惩罚,心理学上称为“负强化”,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怨恨和报复心理

要知道,在孩子无理取闹、任性等问题行为背后,其实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要父母用心陪伴。真正的陪伴,是能观察孩子,看见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及时回应。

所以,要提醒家长的是:别轻易冷落你的孩子,简单粗暴地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将情绪全部丢给孩子自己去消化,你的回应与理解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石。


如何正确把握“冷处理”的尺度?

01 

尽可能不用“冷处理”

首先,家长应该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

有时家长会觉得以前已经给孩子讲过道理,就没必要每次都讲道理。实际上,孩子即使记得家长所讲的道理,也未必能把以前的道理与现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需要家长的讲解、重申与强调,而且孩子还总有一种试探家长的心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家长改变主意,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家长要有言在先、一事一议,确保孩子明白了可以做某事或者不可以做某事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其次,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适当转移注意力。

有时孩子一听家长所讲的道理不能让自己如愿以偿,就开始哭闹起来。此时,家长应该接纳和允许孩子此刻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并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并给予安慰,但是拒绝孩子不合理要求的态度不能变。

例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理解你心里很难过,爸爸不是永远不让你吃冰激凌,只是你现在不能吃冰激凌。你只是想发泄自己的不满,爸爸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然后,家长可以用做游戏或者带孩子出去玩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消极情绪,孩子得到宽慰之后就不会再执拗下去。

最后,与孩子一起立规矩。

很多事情在家长眼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因为TA心里还没有完整的秩序感。所以,家长可以跟TA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表或者行为指南,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要洗澡、跟小朋友玩不能抢玩具等都跟TA商量好。因为是宝宝自己参与制订的,所以TA执行起来也会更利落。

总之,当孩子任性胡闹时,家长如果能用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解决问题,就不要再用冷处理的方式,以免伤害亲子关系。

02 

“冷处理”适可而止,不可长久进行下去

如果宝宝明知故犯、软硬不吃,家长就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但不必把冷处理变成冷战。

比如,当宝宝躺在地上撒泼的时候,家长可以蹲下来,平静地告诉TA:“你躺在地上也不能吃冰激凌。如果你愿意,就躺一会儿吧,五分钟之后我来看你一次,到时候你可以选择做一件事情,要么继续躺在地上,也不能吃冰激凌,要么从地上起来,跟我一起出去玩。”五分钟后询问宝宝,让宝宝选择做一件事情。如果宝宝继续躺在地上,家长把刚才的话再重复一遍,五分钟后再询问一遍,这样重复数次,直到孩子从地上起来,不再无理取闹。这样做既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心,避免了意外伤害,又坚持了教育原则。而且每隔五分钟看望一次孩子,也让孩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和选择的余地,加强TA的反省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让TA自己意识到继续撒泼没有用、不划算,还是出去玩吧。同时,家长也给宝宝留足了面子,让TA心理上有台阶可下。

有时候,孩子的胡闹行为并非真心想那样做,而是出于淘气,这个时候,成人的反应越是强烈,孩子就会越觉得好玩,从而越有兴趣重复这种行为。家长若想制止这种重复行为,也可适当进行“冷处理”。

另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冷处理”应适可而止。时间过长会吓着孩子,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变得胆小怕事。

03

“冷处理”后应多鼓励孩子,并帮助孩子反省

家长应鼓励宝宝主动道歉的正确行为,给刚刚受到惩罚的宝宝以心理平衡。比如家长可以跟宝宝说:“妈妈就知道你是个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你真棒!”这时,可能有的孩子“不领情”“不买账”,反而噘着嘴不理家长,家长不要太在意,给孩子一个情绪上的缓冲阶段,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慢慢地就懂事了。

另一方面,冷处理是一种惩罚,但惩罚未必能让宝宝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许多时候宝宝不能忍受被冷落,道歉只是权宜之计。所以,家长不能见宝宝服软就收兵,应该温和地询问宝宝错在哪里,引导宝宝反省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但此时,家长切忌得意忘形,教训孩子:“现在知道谁厉害了吧!下次再不听话,就三天不理你!”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怨恨和不满。

— END —

责编:顺  |   主编:吉页  |  指导:听

声明:

  • 本文内容来源于:《情绪情感:冷处理不要过头》,载于浙江女性,原载于《家庭教育》杂志,作者晏红;《正确把握“冷处理”的尺度》,载于《妇女生活:现代家长》杂志,作者郭麦香;《别轻易不理你的孩子 , 伤害超乎你的想象》,载于微信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

  • 封面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