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身体“玩”音乐,释放天性“乐”不停丨沪名园名师聚力奉献,系列微课第八弹
音乐是听觉的活动。阅读本文前,一定记得打开音量,打开自己的听觉!
不知道这段小乐曲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这位妈妈和宝宝,听了这段音乐,想象了音乐的图景,用身体跟着音乐玩起了游戏。
是哦,宝宝的音乐活动不仅有念童谣、唱歌曲、做律动、玩乐器,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每一个细胞都能释放“乐”感哦!
想get更多音乐和不一样的玩法吗?“慧陪伴 趣生活”宅家系列微课第八弹,松江区学前教育骨干共同体五团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大波特别的音乐和游戏,一起来看看吧!
微课里面有什么?
PART1:亲子奇妙音乐之旅
七步进阶大变身
小小身体大“乐”趣
小矮人和大巨人
PART2:给家长:让更多音乐在你的家里流淌
PART1:亲子奇妙音乐之旅
七步进阶大变身
你听到什么?
游戏选用乐曲《七步进阶》作为素材,旋律轻快、富有节奏感,同时重复性强。乐曲是ABAB的循环结构,每个B段又不断的叠加,句尾出现类似休止的重音。
音乐可以怎么玩?
这种既有规律又富于变化的乐曲会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和新挑战。用这首乐曲与孩子共同进行音乐听辨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同时增进亲子情感。
游戏一:金锁银锁
玩法
1.家长和宝宝分别扮演“金锁”与“钥匙”的角色。
2.音乐开始,家长与宝宝可共同边听音乐自由摆动身体或拍手等。
3.当听到长音时,“金锁”手心向下、五指分开,“钥匙”食指顶在“金锁”手掌心下。
4.当听到音乐重音时,“金锁”立即收拢五指,“钥匙”躲开则胜利,被抓住就表示被锁住了。
提示
1.家长和宝宝可以互换角色。
2.当游戏熟练后可以进行多人双手游戏。如爸爸、妈妈和宝宝三人围圈,同时一只手做锁,另一只手做钥匙交叉进行游戏。
游戏二:我是小兵
玩法
1.家长和宝宝分别扮演“小兵”与“躲子弹的人”的角色。
2.音乐开始,家长和宝宝绕圈学小兵走路。
3.当听到重音时,“小兵”开枪,“躲子弹的人”根据“小兵”射击的方向,用跳、弯腰等多种方式躲避子弹。如果及时反应则表示没有被打中,如果没有及时反应则表示被打中。
提示
1.角色可以互换。
2.鼓励宝宝用不用的创意躲避“子弹”。
⏪ 扫码查看游戏完整视频
游戏三:眼疾手快
玩法
1.家长和宝宝共同寻找一个物品放在桌上作为游戏的材料,如一个橙子。
2.家长和宝宝一起听着音乐围绕着桌子走。当听到重音时,各自以最快的速度拿走桌面上的水果,看谁动作快,先拿到者为胜。
提示
1.游戏可两人玩,也可以三人或多人玩。
2.游戏玩法可以是“拿”,也可以是“拍”等,家长可鼓励宝宝想出多种表示获胜的方法。
⏪ 扫码查看游戏完整视频
特别感谢:上海市松江区机关幼儿园夏益飞老师整理设计
李亦夏小朋友家庭提供游戏视频及图片
小小身体大“乐”趣
你听到什么?
小朋友,听听音乐里哪里是停止?停下来的时候可以做什么?跟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吧,小小身体有大大乐趣呢!
音乐可以怎么玩?
通过对音乐中“行走”与“停止”的感知,促进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同时,在游戏中调动身体的不同部位、探索不同的身体动作,又发展了孩子的肢体协调性与控制力、启迪发散性思维,更能促进亲子亲密关系,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一:你说我做
玩法
当听到休止音时,由宝宝或家长轮流创编游戏的指令,如:“鬼脸”、“原地转三圈”等,另外一方则迅速做出相应的动作。
⏪ 扫码查看游戏完整视频
游戏二:百变木头人
玩法
1.音乐前奏,家长与宝宝可自由摇摆身体或拍手点头等。
2.音乐行进时,宝宝及家长合着音乐的拍点走动,当听到休止音时,迅速做木头人并保持不动,直到行进音乐再次响起,重复游戏。
3.当音乐停止时,能做出不同的木头人动作并保持不动者为胜。
⏪ 扫码查看游戏完整视频
游戏三:翻“牌”着地
玩法
1. 准备一副扑克牌,音乐行进时一人翻牌(宝宝或家长轮流),其他家庭成员可踏步走或做其他喜欢的动作。
2.当听到休止音时,根据扑克牌上的数字选择不同身体部位着地,并保持到行进音乐再次响起。如:数字“2”,就要有手或脚两个身体部位着地等。
提示
1.建议游戏开始时只提供1-4的扑克牌。后期随游戏的反复进行及宝宝的兴趣、发展等,可增大数字增加难度,如数字“9”就需要身体的9个部位着地,怎么做?家长要鼓励宝宝的不同创意,也可与宝宝一起动脑筋办法:如一个手指就是一个部位,跪在地上就是膝关节跟脚尖两个部位触地等。
2.鼓励宝宝动脑筋:如果是“0”怎么做?(趴在桌子上或站在椅子上等)还可以让宝宝想一想,如果是扑克牌,用什么牌代表“0”?(可以是大小王,也可以是宝宝想出的其他方法)
特别感谢:上海松江区绿洲艺术幼儿园周丽老师整理设计
周泉小朋友家庭提供游戏视频及图片
小矮人和大巨人
你听到什么?
《小矮人和大巨人》曲调特点突出,有明显的上下行之分,节奏鲜明,歌词简单易懂,音乐强弱变化明显。
音乐可以怎么玩?
通过亲子游戏,孩子既能感受到音乐的强弱变化,又能在借助手电筒充分体验“变身”乐趣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光影的奇妙;更能促进亲子间的合作,增进亲子感情交流。
游戏一:运动巨人
材料
音乐、手电筒
玩法
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随音乐的强弱规律做相应的动作。当听到“变变变变成大巨人”时,逐渐将身体伸展到最大,当听到“变变变变成小矮人”时,逐渐将身体收缩到最小。
⏪ 扫码查看游戏完整视频
游戏二:影子巨人
玩法
1.晚上在不开灯的屋子中,家长与宝宝一人做“拿手电筒的人”,一人做“变身人”。
2. “拿手电筒的人”跟着音乐将手电筒通过远近、上下等方式放大和缩小“变身人”的肢体动作,并让影子呈现在墙面上。“变身人”跟着音乐强弱进行肢体动作的大小变化,并观察墙面上自己影子的变化。游戏角色可互换。
提示
1.家长可启发宝宝发挥想象力,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的强弱。如爸爸跟宝宝合作,把宝宝举起来扮演更大的“大巨人”;如孩子站到椅子上让自己变高,变成“大巨人”等等。
2.如果宝宝对光影游戏感兴趣,家长还可以鼓励宝宝继续探索。
特别感谢:上海市松江区龙马幼儿园龚品老师整理设计
马莉雅小朋友家庭提供游戏视频及图片
PART4:给家长:让更多音乐在你的家里流淌
1 本期音乐和玩法参考有何特点?
第一,“好玩”的游戏性。让孩子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能展开想象、充分表现表达,久之,能对音乐产生兴趣、加深喜爱。
第二,注意“音乐性”。游戏的设计与音乐元素自然稳贴地结合,比如,动作的停止与舒缓与乐句的休止、连续贴合。这些玩法的规则是顺应音乐的感受、表现而被家长和孩子共同创造出来的。久之,也能够发展孩子的音乐感受与表达力。
第三,强调“互动性”。玩法锁定亲子游戏,是父母和宝宝共同聆听、互动配合才能完整表现表达的。在幼儿的生活与游戏中,并非时时需要父母陪伴,但有时父母释放游戏力,参与其中,会给孩子带来亲密与安全感受,让聆听与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融入了父母爱之相伴的幽默、欢乐新体验。
2 自述“五音不全”、没有“音乐细胞”的家长也能和孩子玩音乐吗?
当然!
音乐润泽孩子的心灵,游戏释放孩子的天性。五音不全?没关系!肢体不协调,no problem!通过游戏,和孩子一起感受音乐、释放自己、爱上音乐才是最重要!家长们只有放轻松和孩子玩起来,在您的影响下孩子才能耳濡目染,才能有感受音乐的快乐。当孩子长大后,回想到这段有音乐相伴的特殊日子时,他们的回忆是快乐的、甜蜜的、温暖的。因为——爱音乐的孩子爱生活,爱音乐的孩子更幸福。
3 肢体不柔软、找不到好的音乐资源,玩起来困难重重,怎么办?
童年期已经久远,家长们经历了学子生涯和职场锤炼,加之生活操劳,肌肉与四肢可能已不能彻底放松,很难做到孩子那样灵活舒畅的肆意释放。以及,家长们感到自己不一定能找到适合和孩子共享的音乐资源。
确实,起步尝试的时候,家长们可能需要一些抓手。才能更好地和孩子玩起来。
不用急!松江区学前教育骨干共同体五团的老师们对多年在幼儿园里的研究实践成果二度深耕,找出10段适合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的音乐,并开发出与之配套的适宜的几十个亲子玩音乐视频参考案例,近日通过“云间学前研训”微公号连续10日大放送。快点击这里收干货:
今日讲师团:松江区学前教育骨干共同体五团
松江区学前教育骨干共同体五团成立于2018年9月,聚焦“儿童视角下幼儿园低结构音乐活动”进行了系列研究与实践。由松江区教育学院幼教研训员钱双任团长,成员包括区学科名师、区教坛新秀及区音乐骨干教师等,目前有团员30名。
趣味答题
看完了本篇小课堂,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今天的知识点,宝爸宝妈们get了没有?答案将于下周一推文揭晓,记得来看看有没有做对哦!
上期小测试答案
宅家微课第七弹:长宁幼教“童趣课程”引领亲子玩转科学小实验,课后小测试答案如下,你答对了吗?
第一题:错
第二题:对
第三题:对
集上海市各区名园名师智慧与经验共同打造的“慧陪伴,趣生活”宅家系列微课的全部资源将陆续在“育之有道”APP上线发布,内容会涉及到健康护理、营养食谱、各类游戏、室内运动、童谣唱游、创意制作等方方面面,供家长学习。也为基层一线的幼儿教师开展家园共育寻找资源提供参考。
下载“育之有道”APP,注册后进入【游戏口袋】界面,点击相应文章查看,如下图。
TIPS:
1、【一起玩】已正式在“育之有道”APP上线,在注册或登录APP时,请宝爸宝妈正确填写宝宝年龄等信息,以便收到系统为您精准推送的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哦!
2、名师支招,宅家“有道”!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下载“育之有道”APP,获取相关资讯。
— END —
责编:七月 | 主编:吉页 | 指导:听
声明:
文章内容来由松江区学前教育骨干共同体五团提供。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进行转载、摘抄/摘录、改编/二次改写。
文章视频、图片由松江区学前教育骨干共同体五团提供。
联系我们:kexueyuer@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