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辰韬资本贺雄松:融资退潮,限定场景成商业化落地主战场

丽婷 新智驾 2024-01-09

游戏规则也变了。


作者 | 丽婷

编辑 | 文靓

“我们的投资策略跟主流其实从来就不太一致”。

依靠着与市场不一样的打法,辰韬资本在自动驾驶投资市场披荆斩棘,从2017年入局至今,辰韬资本已在自动驾驶的江湖步履5年。

作为为数不多长期专注于自动驾驶垂直领域的投资机构,辰韬资本目前的商业版图已覆盖矿山、泛港口、环卫、无人配送、线控底盘、无人物流车、ADAS辅助驾驶系统等多个领域。其中,部分被投项目带来的投资回报超50倍。

过去两年,辰韬资本对外发布了环卫、港口、矿山和末端无人配送等细分赛道调研报告,为自动驾驶发展揭示新的动向:自动驾驶限定场景正成为商业化落地主战场。

新智驾此次对话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试从其布局自动驾驶领域的思路,洞悉自动驾驶行业的现状和新的市场动向。



前期讲故事,后期看落地

2021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人们意识到智能化,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不管是新手还是老将,都争先恐后布局自动驾驶领域,投资热情一路高涨。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自动驾驶领域产业链企业共完成153笔融资,总金额超千亿元人民币,不管是投资数量还是总金额都创下历史新高,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头部初创公司估值达到百亿人民币级别。

图源:IT桔子

然而好景不长。

不同于此前自动驾驶发展的“轰轰烈烈”,2022年,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冷静期。

2022年,疫情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叠加汽车行业零部件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热度持续向下。

拥有最灵敏嗅觉的创投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在自动驾驶市场也放缓了投资节奏,纵观自动驾驶投资市场,“自动驾驶行业投资热情,对比去年下半年有所降低”。

究其原因在于,在疫情的影响下,投资的供给方受到直接影响,对于自动驾驶行业的投资更加谨慎,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没钱出手,不敢出手”,除此之外,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停顿,扩大融资的意向也明显减弱。

除了宏观环境的影响,自动驾驶行业本身也在期待价值回报:

“去年下半年投资人往赛道投注了一波,已有阶段性布局,目前更多关注行业进展,技术的落地情况,现在到了自动驾驶技术深入场景释放价值的时期。”

在2018年之前,所有自动驾驶企业都在讲技术的先进性,创投机构的热情也随之被点燃,为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倾注大量资金。

但自动驾驶的发展不能仅停留于“讲故事”阶段。

技术仍未成熟,商业化的落地迟迟未见……多种因素影响下,资本开始用更加谨慎的目光审视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技术能否快速落地,就自然而然成了投资机构当下关注的重点。

自动驾驶发展「前期讲故事,后期看落地」,到了一定阶段之后,企业如何配合实现技术真正落地来兑现故事和逻辑,才是关键。

新的环境下产生了新的丛林法则,故事再动听,无法实现商业化落地,也难于让市场买单。

如今的市场不再执着于更高阶的技术和算力,相反,更看重规模化以及商业化落地可能,一些面向车厂提供前装量产辅助驾驶技术的L2级公司、提供车规级算法芯片、传感器的公司屡屡获得融资。



限定场景到达行业固化节点

在乘用车赛道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之时,玩家们重扬旗帜,在自动驾驶江湖寻找新的载体。

自动驾驶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此前专攻Robotaxi赛道的玩家开始把触手伸向环卫、干线物流等限定场景,L4级自动驾驶公司「降维」,与主机厂合作开发L2/L3级自动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的技术落地周期更长,并且需要持续输血,而早中期回血能力较弱,限定场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自然成为资本新的垂涎之地。

自动驾驶能率先在限定环境实现规模化落地,原因有二:

  • 首先,限定环境有需求,近年来,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提升,像矿区、港口和环卫等场景面临着人力短缺的现象,限定环境实现自动驾驶能进一步降本增效。

  • 其次,限定场景的如矿山、港口、无人物流小车、清扫等赛道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落地也更加容易。

限定场景炙手可热,吸引各路玩家入局,围绕限定场景展开一场新的角逐。

从融资领域看,今年上半年自动驾驶卡车赛道最热,国内外有13家相关企业,自动驾驶卡车主要在无人港口、智慧园区、干线物流等领域应用;嬴彻科技,主线科技等获大量融资;百度,阿里,上汽等公司也早早进入自动驾驶重卡行业,就在不久前,小马智行与三一重卡成立合资公司,高调入局赛道。

在末端物流配送领域,新石器,白犀牛等公司不断扩宽无人配送的商业版图,从快递到零售再到生鲜,各种花式无人配送小车层出不穷,无人配送小车不断刷新订单量以及配送里程,在技术的不断迭代之下,无人配送去安全员等也逐渐实现。

限定场景自动驾驶应用价值大,但同时壁垒更高。

限定场景自动驾驶落地,比拼的不仅仅是技术、算法,更考验着玩家把技术和场景进行深度结合的能力。

例如,矿山场景考验着自动驾驶系统气温适应能力;而港口地区在泊车精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环卫领域,自动驾驶扫路车面临大量树荫、隧道、高架桥等对卫星信号的干扰等具体的场景化问题。

在高技术壁垒下,贺雄松认为,“在技术上占优势的自动驾驶公司会是未来限定场景自动驾驶的主导方”。

如今,在限定场景下,比如矿山、港口、环卫、无人物流小车等赛道,自动驾驶取得稳步推进,部分公司已经开始批量复制和无人化尝试。

在一番「入局、角逐、淘汰」的市场洗礼之后,部分限定场景也到达行业固化前夜。

所谓行业固化,即头部的公司会大概率的一直享受头部的红利,而小企业只能在较低维度的空间中存活。

究其原因在于,在限定场景竞争过程中,率先进场的公司取得先发优势,并迅速占得一壁江山。

率先进场的公司在研发基于特定场景的算法时占有时间优势,并且对客户的诉求理解能力以及上下游的整合能力更强。

在此种竞争环境下,对于后入局者更加苛刻严格。

拿港口、矿山场景来举例,踏歌智行、慧拓智能、易控智驾、希迪智驾、跃薪智能等自动驾驶公司齐聚于此,并早已瓜分好港口、矿山场景商业版图。在市场格局已定的情况下,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和时间都不会多。

贺雄松认为,像港口、矿区等场景已到达行业固化前夜,市场会被几家行业头部公司瓜分,干线物流赛道未来也最多能容纳5-6家公司。

相比来讲,卡车场景行业固化的天花板会更高,一方面,全国卡车车队数量庞大,竞争格局极度分散,另一方面,另外国内B端利益集团也会抱团,不同利益集团互相竞争,不一定相通,目前来看,仍有一些机会。



在先知先觉点出手

当下的自动驾驶行业,各企业成长阶段不同,形态也各异。无不考验着创投机构们的分辨能力。

如何选择更具潜力或者说带来更大投资回报的企业,是创投机构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上,贺雄松更是坦言,“我们的投资策略跟主流其实从来就不太一致”。

从辰韬资本的投资轨迹中抽丝剥茧后发现,在先知先觉点出手,是其在自动驾驶江湖厮杀的最有力武器。

“先知先觉点”是辰韬资本内部的说法。它指的是投资人判断被投项目在第2年起量的概率在90%以上,一般真正起量以后是后知后觉点,这时会有很多机构蜂拥而上,项目的估值也会明显上涨。

简单的来理解,就是「提前出手」,据了解,白犀牛、斯年智驾、易咖智车等公司,辰韬资本大多是在种子轮、天使轮等早期阶段便投资。

在外界看来,辰韬资本「敢冒险」,「够果断」,但对于辰韬资本内部而言,其投资原则是其能快速决策的最大底气。

贺雄松认为,相较于市场上的其他玩家,辰韬资本的投资原则更加务实。

一般而言,创投机构在市场挑选企业主要有两种路径:一是先挑选创业团体,二是先选定场景或细分赛道。

辰韬资本属于后者,从业务驱动的逻辑出发,一入局赛道便持续关注着矿山、港口、无人物流商用场景等,过去两年,辰韬资本通过实地调研输出矿山,港口、末端物流等报告,从场景数据分析商用价值,之后根据“业务能否短时间内量产落地”的逻辑去选定投资公司。

专注于开放场景的玩家们,由于技术落地暂不可预判,会选择先看创业团队,从“谁的团队更好,谁的天花板更高”维度去判断。

两者选择路径不同,也实在难以判断孰是孰非,毕竟在自动驾驶投资市场,投资回报才是投资的硬道理。

在更加波云诡谲的自动驾驶江湖,其务实的投资逻辑能较好地帮助自身规避风险。

自动驾驶行业经历过“杂草丛生”的前期,迈过了“PPT造车”的初期阶段,如今,来到了行业发展的中后期,此时企业自身的研发、团队、市场相对都比较成熟。

纵观自动驾驶市场,玩家齐聚,赛道不断内卷,有人长于技术,有人强于运营,自动驾驶行业的技术之争也悄然转变为技术和商业相结合的产品之争。

能否实现商业化落地,之于企业,之于市场,都更为重要。

贺雄松也坦言,“如果在今年再投资自动驾驶公司,会更看重是否专注特定场景,能否实现技术和场景结合,能否实现商业闭环。”

另外,贺雄松向新智驾表示,在选择投资企业之时,被投资公司CEO的角色也显得尤为重要,其非常在意被投资公司CEO的性格,并且除了技术能力之外,还会关注管理能力、认知能力、开放度等。



写在最后

从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到回归理性,投资方的行为一直伺行业发展而动,投资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反应着行业动向。

如今,新一轮的市场跃升和产业革新悄然而至,在更加激荡的自动驾驶江湖,走在行业发展前列的创投机构必须时刻保持灵敏的嗅觉,在新的战场夺得发展先机。

当岁月纷繁,时代激荡,在新的变革时代下,辰韬资本也以更加理性的目光审视赛道,在自动驾驶江湖继续佩刀前行。


元璟资本刘毅然:在智能化和国产替代中寻找智能驾驶产业成林新机会


独家 | 佟显乔:噤声三年,只为今日启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