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七岁了,我说两句
读完仅需 7 分钟
据新榜最新文章描述,七年前的 8 月 17 日,微信发布了公众号这个产品,我估计张小龙应该也没想到,微信的这个功能会制造出一个内容创业的产业,以及创造了近千万的工作岗位,而我和不少朋友都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作为一个见证者,我说两句。
1
与公众号结缘
2012 年,我活跃在微博上,关注到华中科技大学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和「华小科」,背后运营团队的负责人是华科的一名研究生梅强,当时与他微博上多有互动,刚去搜索,发现找不到他的微博了,正是因为他以及他团队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我认识到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彼时,我刚进入大三,在学校一个以校园媒体、互联网技术为主的工作室担任负责人,我给自己负责的工作室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并请求工作室的学弟学妹们进行内容创作和更新,在一个只有几万学生的学校里,一篇文章能获得几千阅读,这比工作室门户网站的 PV 都高。
进入大四后,我一心想进入电商行业,实习、找相关工作,就把公众号这档子事给抛到脑后,但是也注册了两个号,这个号就是当时注册的。当时关注了一个叫做青龙老贼的号(到现在也订阅着,但很久没看了),他是浙江日报集团的一个总监,写了一系列《微信公众平台入门到精通》的文章,我有认真看过, 2013 年他发起了叫 WeMedia 联盟的自媒体组织,形式有点像现在短视频 MCN ,比如 papi 酱的 papitube ,旗下有独立鱼电影、简七理财等一堆签约账号,大概那时候开始有了商业化。
在学校时,我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延续到了工作,2014 年我进入职场,第一份工作是在珠海,工作内容也不外乎微博、微信内容更新以及 BBS 维护。现在回看这七年,有种说不出的神奇感,我那位在 135 编辑器公司工作的朋友或许感受更深切,见他的文章:离职2个月后,前公司终于给了我3000工资……
2
公众号改变信息获取方式的七年
在 2012 年底,微信公众号刚出来的那一年,科技媒体爱范儿写了一篇题为《2012 年度最佳颠覆:微信公众平台》(http://www.ifanr.com/220444)的文章,现在看来,作者是极有预见性的。而越过 2012 ,新一年的年初发生了某周刊新年贺词事件,当时微博声援者纷纷将头像换成某周刊字样的灰色头像,那或许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早在几年前就已显颓势的纸媒全线溃败,如今只剩下少数纸媒,比如我订阅的《智族 GQ 》,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生存。
从 2008 年始,相继在四大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 App (彼时今日头条刚发布,还未获得大规模用户)等多重夹击下,纸媒包括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日渐减少,一波波优秀的媒体人离开媒体行业,投入到互联网创业中来,在微信公众号出来后,这个效应更加明显,深夜发媸、咪蒙、六神磊磊等大号,数据服务工具新榜、一条和二更等视频大号,背后都是传统媒体行业出身、经验丰富的媒体人们,他们最清楚有阅读量就有广告价值,有了他们的加入,不断有传统媒体人效仿,开启了一场内容创业的盛宴,至今喧嚣未止。
但,微信公众号最大的价值,恰恰不在于让这些传统媒体「难民」重新找回自信,掌握话语权,过上有尊严、光鲜的生活。而是让曾经毫无名气、几无建树、甚至连专业写作训练都没的一众年轻人,获得了巨大影响力和财富,从而开始创业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肯定是 1000 万公众号作者里的少数,但微信公众号确确实实改变了不少作者的生活,比如我关注得最久的一个普通作者的号——不止读书,他和我年纪相仿,江西人,毕业后在深圳工作期间,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更新公众号,积攒了几十万订阅者,现在成为自由职业者。
「不止读书」只是我见证的其中一个案例,这种例子还不少。但同时,没有人在意那剩下的阅读量寥寥、订阅者几百的数百万作者以及绞尽脑汁为 10w+ 奋斗的新媒体运营的小编们,他们或为了喜好、表达欲继续在写,或为了一份工资不得不写下去。
3
写公众号是一门生意
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江湖,因为能够通过它赚到钱,那这个阵地就不再仅仅是个人写作者所独有的了,团队作战、公司集团都进来了,「吴晓波频道」能够卖出几亿的价格,「GQ实验室」一年广告收入过亿,这完全颠覆我的认知。张小龙在年会上强调,微信公众号的发明不是为「自媒体」、「写作者」准备的,所言非虚,印象中 2013 年微信更新过一个版本,原本和聊天框并列的公众号,被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服务号继续与聊天框并列,而订阅号被合并到一起,持续至今,微信原计划是主推服务号,让更多服务集中到微信,却没想到反倒是订阅号产生了巨大能量。
只要看过新榜以及各类榜单,多少会对所谓的公众号江湖格局有个基本了解,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以及共青团等各类组织号常驻榜单,这不在讨论范畴内,其他各类大号,有些是微博段子手,有些是小有名气的博客作者,有些则完全从有了公众号才开始写作,关于十点读书、石榴婆报告等大号,三声、刺猬公社等媒体都对其背后的作者们有过太多报道,我也不认识他们,不拿二手信息过多展开了。
这七年,给我上了一节很好的商业课程,公众号写作者获得收入、进行商业化的方式,让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大开眼界,最常规的方式是广告,分第三方广告和腾讯广告分成,还有电商卖货,课程分销,收费社群,读者赞赏等,像十点读书这种顶级大号,还开始开拓线下书店,这都是能见光的方式,还有比如恶意诱导、骗捐等不入流的方式。
广告是门学问,千万公众号里几乎写什么的都有,但不同行业的内容,广告价值却天差地别,汽车、房产、时尚、股票、电影等都是广告主比较有钱的领域,美食、美妆、摄影等都是比较好通过电商卖货的,而像阅读类就离钱相对远一些。
互联网行业曾经流行一句话,先别管什么商业模式,只要产品有了用户,就不愁赚不到钱,放在公众号上,依然是有效的,订阅数、阅读数、在看数,一个个数字都让这个行业疯狂,为了赚更多钱,抄袭洗稿、批量做号、虚假消息等都是略见不鲜。
这些乱象在 BBS 、博客、微博上一样不少,不新鲜,但以咪蒙为首的一众大号,通过性别、年龄、阶级、地域、贫富等,不断地制造焦虑,阅读者众,篇篇 10w+ ,影响力之广,大概是公众号所独有的。现在咪蒙以一种我不认同的方式离场,制造焦虑者依旧不乏人在。
4
读者思维 VS 写作者思维
作为一个读者,公众号曾经是我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七年后,我却越来越不再需要它,原因倒不是很多人所言的,没耐心读、没时间读,而是我发现这个场域里有价值的信息越来越少,我把读公众号的时间匀给 Twitter 和纸质书。而我同时作为一个公众号写作者,我不得不关注这个领域的动态,每天会看看巨土文化和新榜,了解下行业动态,比如近一两年,公众号开始流行漫画号,最早以匡扶摇为首,近期有不会画出版社、晚安少年、有趣青年,不断有各种漫画号首条推送就喜提 10w+ 的案例出来。
我就如同精分,为了公众号写作和工作,我会去关注和学习一些大号,但实际上,作为读者,我是瞧不上那些号和文章的,就像我喜爱的作者「吴主任」所言,那些常年 10w+ 的号,内容上瞧不起是一码事,但不得不认输,数据不说谎,在商业化、影响力上,个顶个的厉害。我对找情感共鸣这件事的需求很弱,所以各类漫画号的文章,我都不感冒,但我也承认它们不失为一种好的创作方式。
过去几年,我推荐过很多号,如2016年我一直在读的那些公众号、又一年了,再看公众号,这一次,我换种方式,拉黑名单,一些经常出现在我的信息流里,但不值一看的号,Sir电影、摇滚客、视觉志、缓缓说、差评、大浪淘沙、北美留学生日报、魔都囡、酷玩实验室、新氧、占豪,黑名单有点长,有些一下想不起来,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部分人不会有我们这些从业者的困扰,只有读者一重身份,作为读者,私心建议,切勿只通过公众号获取信息,你对世界的认知将会失调,要想对世界有个正常的认识,光看境内中文信息还不够,要多元化、多角度、多语种的去看,多看、多想。
5
我有点不想写公众号了
我写这篇文章之前,将时间限定为公众号发布一年内,进行搜索,这期间有几个知乎问题,能看到媒体不关注的普通公众号写作者坚持七年的旅程,也可以看到早早放弃的写作者,还可以看到账号被注销、被封的写作者,这才算是更真实的公众号江湖。
那几个知乎问题是,有哪些比较有趣的微信公众账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53880/answers/updated?page=11)和有哪些最火的微信公众号值得推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99742/answers/updated?page=4)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微信公众帐号?它们各有哪些特色?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97211)
我有些想放弃公众号写作了,不是因为读者少,反馈少,若因为这个而不写,也没必要再写这一篇,我在终于活到了清楚要什么的年纪 提过,一开始选在公众号进行写作,是很功利的,希望获得更大影响力和实在的商业回报,一路写下来,我必须面对现实。反正都没多少人看,选择自建 blog 进行写作,会让我更开心,没有审查、删文、封号的不安全感,没有不可说、自我审查的烦心,可以自由的插入链接,提供信源,除了没人看以外,它有众多优点。
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会付诸行动,到时还是会在这吼一嗓子,希望有缘者继续关注。在这之前,我还是会偶尔在这更新,因为工作,用过百度百家号、优酷大鱼号、腾讯企鹅号、爱奇艺号、头条号、知乎、简书等等平台,除了简书编辑器稍友好,其余全是垃圾,必须得说,目前,全中国最好的原创写作平台,依旧非公众号莫属。
我不知道公众号未来会怎么样,漫画号开始流行,最近公众号又在加强视频功能,或许未来公众号会成为一个富媒体平台,不再仅仅局限于文本,会有更多纯音频、视频、图片的内容,谁知道呢?
写作能够让时间更有力量,最近和菜头更新了一篇再致“一位小朋友”,我太喜欢了,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和菜头是公众号上最早的作者之一,彼时他还是一名腾讯在职员工,微信刚出来时,张小龙和他在饭否上经常对功能进行各种交流,我关注他的槽边往事具体多久已经记不住了,或许得有六年多了,一直置顶。
最近,又有几位朋友加入到写作当中,希望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用文字记录生命中不经意的片段,用写作来对抗时间的流逝。
回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