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严保护”环境正在形成,市场主体专利运用水平总体平稳,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2019年专利调查范围覆盖我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截至2018年底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个人共4类专利权人,及其拥有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3种专利。知识产权体现智力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调查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提高侵权违法成本、优化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企业在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等方面的需求旺盛。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及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专利权人认识上的变化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严格保护的效果获创新主体认可。
专利侵权违法成本明显提升。涉及专利侵权诉讼案件法院判定赔偿或者庭审和解金额中,分布在“10万元以下”区间占比较上年调查数据占比大幅下降15.5%,无赔偿占比也下降了2.1个百分点,“10万-50万”区间占比较上年调查数据增加了17.7个百分点,高于“10万元以下”成为占比最高的类型。整体来看,10万元以上占比为2015以来最高,达到45.4%。体现出法院判定赔偿或者庭审和解的金额呈现结构性变化,专利侵权违法成本逐年加大。
法律威慑作用开始显现。遭遇专利侵权的专利权人中,36.8%选择“自行与侵权方协商解决”,较上年增加7.1个百分点,成为占比最高的维权措施。此外,期望采取的维权措施中,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的维权措施以外,选择“协商解决”的占比较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达到25.8%。上述数据既体现专利权人对快捷、高效纠纷解决机制需求加大,又从侧面反映随着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严保护”环境正在形成,法律威慑作用日益凸显,更有利于当事人通过自力救济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专利运用是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专利实施状况总体平稳,专利布局意识整体良好,高校和科研单位专利运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信息不对称是制约专利权有效实施的最主要因素。调查显示,专利权人对专利的预期收益主要分布在50万元以下,其中“10万-50万元”区间占比25.5%。从专利实施情况来看,已实施专利收益中50万元以上的占比较该区间专利权人对专利的预期收益高出11.9个百分点,专利运用效益显著。
专利是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调查显示,64.0%的企业认为在本行业中,单件产品中所需的专利数量不算多,但是专利对于产品的市场份额维持极为重要;12.6%的企业认为“在本行业中,单件产品中所需的专利数量极多,缺乏足够数量专利基本上无法在本行业生存”,近8成企业认为其所在行业需要依靠专利取得或维持竞争优势。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占比更高,依靠专利取得或维持竞争优势的比例达到85.3%。
为进一步提升专利运用水平,促进专利价值实现,《报告》提出如下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专利交易许可相关信息披露和传播机制,鼓励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专利交易许可效率,进一步降低专利交易许可成本和周期;二是注重发挥高质量创新政策引导作用,加快实现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从专利数量激励向质量激励的转变;三是重点加强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产业方向,激发高校、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出创新发展新动能。附:《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全文及下载地址
编辑:知识产权进行时
知识产权进行时
传播热点资讯 分享行业干货
发布招聘|技术需求|商务合作|加入社群等
扫码添加管理员
推荐阅读:
收藏!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地区组织的知识产权官网及检索网址汇总
PDF完整版下载地址
编辑:知识产权进行时
知识产权进行时
传播热点资讯 分享行业干货
发布招聘|技术需求|商务合作|加入社群等
扫码添加管理员